首页 优秀范文 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

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2 17:09:32

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

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第1篇

北京分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分豆教育”),成立于2011年1月,2015年1月挂牌新三板(证券代码:831850)。

当前,在线教育领域风起云涌,K12、外语培训及职业教育这三大板块表现尤为抢眼。分豆教育作为中国首个云智能教育平台的提出者成为新三板的耀眼明星。分豆教育在四年时间里如何做到新三板挂牌?如何“回归教育本质,重塑教育生态”开展K12在线教育的?又将如何实现“2020年有5000万分豆用户、覆盖国内70%地级市、千亿市值的企业”?

国内首个云智能教育系统

在分豆教育CEO张金荣看来,未来的教育是公平和均衡发展的,而目前对于教育的主体――家长、校园内和校园外,每一部分的教育体系之间相互不流通,三体之间的链接方式并不流畅。“举个例子,作为家长,孩子的学习情况、课上内容哪些是会的哪些是不会的,而那些不会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家长可能不是很清楚。而对于老师、学校,可能会知道孩子现在面临的困难,但在授课过程中的问题、知识难点到底是什么样的,可能也不能洞悉到。而学生自己可能也说不清楚。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信息,但每个人的信息都是很片面的,不能够全面、完整、科学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

基于这些思考,分豆教育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云智能教育理念”,在分豆教育创立伊始就建立了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这在当时在线教育行业处于萌芽发展的时期,代表和引领了教育变革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分豆教育云智能教育系统包括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系列产品――慧学云智能教学平台(校园版)、慧学云智能教学平台(机构版)、慧学云智能提分王(学生端)和慧学云智能提分王(家长端))、状元计划、云智能教辅等K12产品。

云智能教育平台区别于“互联网教育”的知识共享特征,它打破了传统在线教育平台单一场景的碎片化数据,通过云端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打通现有教育环境壁垒。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时间链记录教育行为过程和结果数据,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数据记录,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进行智能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方便教师、学生、家长,在学校、家庭、社区随时随地的开展专属化的解决方案。

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是当前分豆教育深耕并不遗余力地做好的一件事情,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学生们改变了教室授课的单一模式,全方面的通过PC、手机、平板及其他移动设备,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享用全国各地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分享各种信息。

依托云智能强大的功能和数据为支撑,分豆教育开展GD商务模式、PPP模式和SOS三驾马车,并驱推进教育信息化新时代,构建校园智能化新生态。

GD商务模式(Government Development)即政府拓展、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模式,SOS (Student Online School)是分豆教育面向拥有教育资源或渠道的战略合作伙伴(如培训机构、私立学校及各类公司等)展开合作的模式。其销售内容集合了慧学云智能教学平台、慧学云智能提分王、状元系列产品、云智能教辅等在内的云智能教学产品。这三套模式和产品应用,通过云端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可打通现有教育环境壁垒,以学生为核心,连接家庭、校内和校外。目前,分豆教育已经联盟衡水中学、西工大附中、北师大附中等17 省市35 所核心重点中学,建立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大规模的应用于多地公立教育系统。截至2016年上半年,分豆教育PPP项目累计签约教育局达39个。到2016年底,预计覆盖不低于60个地市级教育局。

“云智能”无疑让传统教育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做到真正的校园围墙,打破教育壁垒。张金荣介绍说,今后,分豆教育不仅要不断开拓各省市的教育市场,也要在已签约地市继续深耕细作,让慧学云智能教学平台尽快走进课堂。

回归教育本质 重塑教育生态

“回归教育本质,重塑教育生态”是分豆人的使命。在分豆人看来,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因材施教、点燃智慧的火焰,挖掘学习的能力,其核心是学生。而教育的生态分两种,一种是学校教育生态,分豆教育做的是云智能教学平台;另一种是课外辅导生态,分豆教育做的是云智能辅助教育平台。“为了打造这种教育生态,分豆教育在发展当中做了很多很多工作。”张金荣如是说。

作为一家以科技为驱动的教育企业,分豆教育始终将产品的研发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分豆教育是一支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队伍,在2015年还是200余人的团队,在董事长于鹏的带领下,如今已经成长为一支约400人的团队。张金荣向《融资中国》记者介绍,目前,包括教研、产品、技术等在内的研发团队占到整个人员配比的60%-70%。对研发能力的着力基于分豆教育是一家应用型公司的考虑,希望通过一些好的应用,给用户、给客户提供一些好的产品体验,达到一个聚众的效果。同时,年轻队伍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在成立初期,就毅然决定成立产业研究院,这在教育企业中十分罕见,却也预示着分豆教育未来在战略布局方面的野心。研究院的设立集公司战略规划、产业研究和资源整合为一体,同时扮演分豆教育“智囊”和“引擎”的角色。其主要功能是建立战略发展中心和创新研究中心,一方面组织实施公司战略制定,一方面进行云智能教育行业研究,在分豆教育原有的云智能教育产品基础上进行新产品的孵化。同时做好云智能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传播者”,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云智能教育学术研究,并撰写报告,给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未来,分豆教育希望把云智能教育写入国家教育2020年规划纲要里去。

2015年,分豆教育正式“状元计划”。100名就读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主要为省、地市级高考总分状元、单科状元以及奥赛金牌得主,通过层层选拔,最终与分豆教育签约。他们将以兼职研究员的身份加入分豆教育,共同参与开发“状元计划”旗下的培优、乐学、公益三大系列产品,包括出版培优教程、成长系列丛书,组织冬夏令营、游学以及参加“状元支教团”,赴贫困地区支教等,利用状元优质资源增加现有产品线的培优功能。“状元计划”的启动,能让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得到分享,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慧学云智能教育的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依靠科技手段实现因材施教。

2014年,分豆教育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发起的“千校万人・爱心传递”公益活动,计划将在全国15个省市的1000所中学,目标为10万人。活动资助在线教育平台慧学云的学习终端,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观看全学科名师授课视频,使用习题测试、考试、知识问答等在线学习功能。不同于其他公益活动的捐款捐物,本次助学计划把具有科技含量的在线教育模式与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由常规的公益捐赠转变成“授之以渔”的帮扶计划,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和方法。

作为处于创业期的一家科技型教育企业,分豆教育天生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复杂的属性。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肩负社会责任,更要追求教育本真,这无疑是对分豆人的严峻考验。对于张金荣来讲,这位80后总裁脸上倒显得颇为从容:“做教育行业首先不能是以盈利为第一目标的,它本身具有公益性质。分豆教育就是把校内校外的围墙推倒,要先创造社会价值,做好服务,不忘教育初心,在数据流转过程中产生它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多层次的,包括它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都会产生。”这也许就是分豆人的精神和情怀所在。

深入生态布局 目标千亿市值

2016年初,分豆教育董事长于鹏在提出了公司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做到千亿市值的生态型公司、形成5000万分豆K12学生用户、将云智能教育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0)》。

作为企业龙头地位,成立二十多年的新东方在2020年能否做到市值千亿?好未来在2020年能否做到市值千亿?这一切还是未知。对于成立五年的初创期的分豆教育,这一大胆的目标吸引了行业人的强烈关注。

作为2015年初才加盟分豆教育的新人,张金荣却已是教育行业浸润十几年的资深元老。对行业有深度研究的分豆教育CEO来说,他对此目标颇有信心:“2016年仍然继续将PPP业务作为今年业务重点,在这一年分豆教育的PPP业务合作地级市教育局的范围将不少于60家。为实现未来五年目标,到2020年分豆教育的用户达到5000万,按照每位用户最低消费100元计算,分豆教育的销售收入至少达到50亿元。这50亿元的收入只是分豆教育千亿量级市值的‘参考’。2020年,分豆教育的目标要向国内70%的地级市挺进。真正实现千亿量级市值的根本,在于分豆教育自身业态的与众不同――分豆教育要做成一家生态型公司。”他认为,教育行业里可大致分为三类公司:十亿市值的应用型公司、百亿市值的平台型公司、千亿市值的生态型公司。

如何打造生态型教育企业?分豆教育认为路径仍然是从校内向校外推倒围墙,真正打造一个K12入口级的平台,得公立学校者得天下。分豆教育与国内35所名校、40个地市教育局合作,同时签约高考状元,实质就是进入到公立学校校园之内。至于进入公立学校的目的,则是获取足够的学生学习数据,同时,通过一些好的应用及不断升级迭代,给予最优的客户体验、用户体验,然后慢慢过渡到平台型公司,同时实现数据和用户的海量积累,随着海量数据、用户积累、沉淀形成价值,则能够向生态型公司过渡。生态型公司肯定是基于数据和用户提供的服务,销售的是服务、品质、品牌。

今年年初,分豆教育创始人董事长于鹏除董事会的日常工作外,将退至“首席规划师”岗位。接力棒交到张金荣手中的大半年后,张金荣交出了一份战功赫赫的成绩单。根据分豆教育最新的财报显示, 2015年分豆教育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2.7倍;净利润6285万元,同比增长37倍,预计2016年收入2亿元,利润8000万元。同时,张金荣上任后积极推动了分豆教育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2500万股的股权分配给优秀员工,一大批员工成为分豆教育的“合伙人”。

分豆教育成立五年来,尤其是近一年的蓬勃发展为今后远大的目标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于外界来讲,分豆教育是初入视野的一匹黑马,但在强大的数字业绩背后,是分豆教育团队的辛勤耕耘。企业要“二次创业”是张金荣及分豆教育管理层一致的共识。“分豆教育挂牌新三板对于企业发展是一个节点,算是初步得到了认可,我们的发展是依托于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时机。我一直在强调做事情时机,天时、地利、人和,分豆教育之前几年的积累就是为了这个时机。虽然你前面为这个时机的来临做了很多很多准备,当机会来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做教育行业的新生态会有一点点先发优势。但未来的发展机会就是分豆的吗?不见得。所以对于未来要摆好一种心态,我们要进行二次创业,远远还没到守业的阶段。企业和人一样,有条不紊的前进步伐不是被外部打败的,是被自己打败的。要抱有危机感,要永远对市场抱有一种新鲜感和兴奋度,只有这样机会来的时候我们才会提前察觉得到,进而抓住机会,所以现在大家全都动员起来,分豆教育要拿出二次创业的劲头。”张金荣介绍说。

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第2篇

论文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面临应试教育阻碍,也面临落后家庭教育观念困扰。家庭教育期望值过高与家庭教育实现值过低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为了破解家庭教育难题,我们充分利用国家确定兴仁县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和兴仁民中为实验学校的机遇,对全校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普查,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举办家长学校,用当代教育科学的优秀成果进行引领家庭教育走向实验,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和创新家庭教育策略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奠基工程,对每个人的一生及家庭的幸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价值观直接遏制孩子的科学发展,要真正破解家庭教育难题面临着提高家长素质和重建家庭教育质量标准的双重挑战。当前家庭教育价值取向应该如何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策略如何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举办家长学校无疑是全面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举办家长学校是建设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需要。用当代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武装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家长学校肩负着传播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任。大力提高家长素质,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家庭对更高教育质量的追求,还有利于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和谐。

一、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

2009年11月,兴仁民中成立家庭教育情况普查课题组,组织高二年级(2)班学生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参与了面向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普查,从家长及其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家庭教育问题入手,编制《兴仁民中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由各班班长到调查组领取问卷、组织填写和全部回收,在校学生1703人均参与问卷调查(含6个请假学生返校后参与了调查),问卷设计没有任何利害关系问题,问卷提示语清晰明白,没有任何歧义,学生在高度自主的状态下匿名回答,封闭式问题(8个)与开放式问题(1个)结合,回收100%,有效问卷100%,根据对兴仁民中被调查的1703份学生问卷统计,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和存在突出问题梳理如下。

二、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突出

通过对兴仁民中1703份学生问卷统计分析,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突出:

1、在兴仁民中这个学生群体中,“现在与我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一项:93%的学生与父亲和94%的学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5%的学生与继母、4%的学生与继父生活在一起,其余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照管。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离异家庭的孩子以及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隔代管教的孩子家庭教育不容易到位。

2、家长对孩子成绩排名的看法。“在乎”的达100%,“不在乎”的为零。没有不在乎成绩排名的家长,“分数至上”仍然是家长的核心价值理念。

3、“父母对我上学的期望”一项的结果。

高中是:省级一类示范高中9%;省级二类示范高中52%。家长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强烈。

大学是:北大清华17%;重点大学47%;一般本科30%;高职专科4%;不上大学2%。民中家长对孩子上大学的期望偏高,累计达64%的家长期望孩子上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值。一方面家长希望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另一方面让孩子背负过重的思想包袱,这是很多中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深刻原因。

4、在家挨打的情况:很少46%;没有49%;经常3%。可见,有3%的家长仍然信奉“棍棒出好人”的教育价值观。

在家挨骂的情况:经常18%;很少70%;没有12%。在家经常挨骂和很少挨骂的比例一方面表明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成长高度关注和负责,同时也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在体验不好的心情,家长把一张嘴巴经常挂在孩子身上,孩子容易产生对家长的逆反心理,削弱家庭教育实效。家长更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把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放到突出的位置。

5、我的生活自理情况:完全自理36%;基本自理62%;不能自理2%。完全自理的比例太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多,怕耽误学习是最充足的理由,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分数考第一,什么都不用你管。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锻炼动手能力和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6、在家做家务的情况:经常63%;很少36%;不做1%。很少做家务的比例不小,不利于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生存能力。

7、在我家最能够宽容我的错误缺点的比例是:42%的父亲;43%的母亲;1%的继父;0%的继母。这个结果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比例在上升。但是,不能够宽容孩子的错误缺点的父亲占58%、母亲占57%。这个结果表明父母存在苛求孩子的现象,继父母要管好继子女是非常困难的,当好继父母任重道远。

8、在我家对我要求最严格的是:63%的父亲;46%的母亲;7%的爷爷;4%的奶奶;2%的外公;1%的外婆;0%的继父;0%的继母。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比祖父母、外祖父母要严格得多,隔代管教往往容易纵容孩子的过分和无理要求;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态度有待改变。

9、在开放式问题“我特别希望我的家长对我……?”的回答中,62%的问卷集中在如下问题:“希望我的家长对我多一些鼓励”,“不要动不动就打我骂我,训斥我。”“特别是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尤其是不要在我同学的面前说我不行。”“希望家长给我改正错误的机会,人人都可能会犯错误。”“希望家长尊重我、宽容我。”表明不尊重孩子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

家庭教育问题突出表现在:期望值过高与实现值过低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片面重视学科考试成绩的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直接遏制孩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过分苛求孩子、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家庭教育使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转变家庭教育价值观是办好家长学校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三、办好家长学校,创新家庭教育策略

兴仁民中虽然有长期重视办好家长学校的良好基础,根据教育部关工委《关于确定北京市宣武区等为首批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的函》(教关委函[2010]3号)文件精神,兴仁县被教育部关工委确定为全国120个首批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之一,兴仁民中也是黔西南州教育局确定的一所示范性家庭教育实验学校。为了进一步做好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增强家长学校的办学成效,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兴仁民中积极响应教育部关工委决定,认真组织开展家长学校教育实验,组织家长学校教师参加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家长学校教育水平,有效开展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组织教师观看了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的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孩子心灵成长的十大需求》(在线)和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傅国亮同志在杭州培训基地的专题报告(光盘),在家长学校任课教师中组织学习《智能的结构》、《重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新视野》、《情绪智力》等教育名著,在利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梳理调查结果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理念及其策略的主张,以期在破解家庭教育难题过程中收到积极的效果。

在全校强化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的培训,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每个岗位都变成让先进家庭教育理念影响家长的岗位。把家长学校的工作广泛渗透到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个方面。学校专门组织教师针对指导家庭教育策略的专项培训,对典型家庭教育案例进行剖析,引领教师加强家庭教育专题研修,提升教师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实际能力。

大力拓宽家长学校的影响途径,极力释放家长学校的影响力。民中除了通过每个教育教学岗位影响家长,还在每学期进行1次全校性的家长培训活动;然后由班主任组织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培训会,一般每学期1~2次,通常是开学1次,期末1次。每个学期开学报名注册对家长的联系方式都重新梳理,确保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反馈家庭教育信息,全程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孩子,对家庭教育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针对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家长困惑创新家庭教育理念、破解家庭教育难题,我们的工作让许多家长痛悔:自己的鲁莽而错误的教育方式会葬送孩子一生的大好前程。在兴仁民中,学生一入学就始终把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放在首位,持之以恒地影响每一位家长。对家庭教育策略做了如下创新:

1.成长比成绩重要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终身教育时代,每个受教育者的成长必须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绩是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能把成长就抽象为成绩,成长包括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在现行应试教育模式之下,考试成绩也只考了“智”——人的素质体系中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方面的素质,忽视了其他方面。2000年1月17日,浙江金华四中高二年级学生徐力“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母亲”。2000年2月1日江泽民主席为此发表著名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1];据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8.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而且自杀呈现低龄化的倾向。在网络、报刊频频出现的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学生跳楼等自杀现象同样表明成绩不等于成长。

老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家长难得当。把教育抽象成简单的分数,见分不见人,一切围绕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这背后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也有与每1分背后成千上万的择校费用有关,更是教育“政绩”的有力凭证。也难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对分数如此追捧,乐此不疲。家长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总是班上的第一名,中考都希望上省级二类以上的示范高中,上了省级示范高中又希望能够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有的家长每次考试都要问排名第几,总是抱怨孩子为什么不考第一名,给孩子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其实,每次考试都只不过片面地评价了学生素质发展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全部,一些高考状元在职场表现并非状元足以说明这一现象。中国自隋唐时代开科举考试以来,状元情结难解。一年一度的高考状元榜非常抢眼,就连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也很在乎自己录取了多少名各省高考状元。学生个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并非完全由成绩排行榜上的名次来确定的。

怎么考决定着怎么教和怎么学。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不仅主导着学校教育,同时还支配着家庭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学校一直强调和重视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为基础的各考试学科。家庭教育也围绕考试转,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更不等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早在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②,即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的认知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9种③。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家庭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孩子,而是创造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如何把孩子变得更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更聪明。家庭教育必须促进每个孩子各种智力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家庭教育在发展孩子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孩子只会在某些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不是每一方面都同等程度的突出;而当孩子在其他方面没有突出表现时,不要让孩子因此而受到责罚和感到无望,要尽一切可能去扬长,而不是竭尽全力去补短。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就《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④为题与老师们座谈,再次谈到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温家宝总理接下来的谈话回答了“钱学森之问”:“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造就创新型人才奠定好基础。

2.更加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个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家长很多都只关注孩子聪明与否,也就是智力发展水平如何,智力因素只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否则,历史上的“方仲永”怎么会成为“伤仲永”?针对家庭教育只重视智育,只开发智力,片面重视考试学科,忽视全面发展的现实,我们极力转变家长“智育第一”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智育观。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缺陷势必阻碍孩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著的《情商》EQ(Emotional Intelligence)⑤一书已经回答了我国家庭教育的困惑。在一个人成功成就因素之中,智力因素(又称智商IQ)的作用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又称情商EQ)的作用却占80%。情商是人成功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智商再高而情商不高不一定能够成功。而智商不太高而情商比较高,还反而很有可能成功。我们引导家长关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

有教育家的研究结论已经表明,现行高考试题的50%以上和中考试题的60%以上均为对学生记忆力的测试,其局限性可见一斑。在智力范围内,除了重点考察记忆力外,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也并非每个方面都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创新能力不是完全能够考得出来的。

我们的中考和高考主要考了“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导向我们的家庭教育也畸形发展。在终身教育时代,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获得终身自觉学习的能力和愿望比暂时的排名第一重要得多。这是以有限驾驭无限的关键所在。在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终结,家庭教育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3.成人比成才重要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个社会转型时期,重才轻德,“有才便有德”的错误倾向在家庭教育中表现突出。德才兼备,德是灵魂,才是手段,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中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成人成才的黄金时期,家长应该把对更高分数的追求转变为让孩子自主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与人共处与合作,正确处理周边的人际关系,磨炼坚强的意志,学会健体,陶冶美好的情操和人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做人永恒的财富。80后和90后出生的人并不缺少聪明,生活条件优异,自从生下来起很少有动手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得到的关爱过于廉价并且过多,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缺乏责任感,最缺少的是吃苦,对挫折的承受力很差。一个只会关注分数的家长无法理解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个问题的深刻原因: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自觉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比起暂时的第一名不知要重要多少倍。看来,家庭也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倡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成人是成才的先决条件。德才兼备,德必须永远摆在第一位。

4.对孩子适度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中国特色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家长们常常会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缺憾”,用最美好的“愿望”包装起来寄托甚至强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许多家长从小就没有机会读好书、上大学,于是这种补偿心理拼命地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所没有实现的愿望。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过高。

家长对孩子适度的期望是孩子成长的巨大动力,然而,过高的期望值更容易带来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失望,最要害之处还在于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巨大心理包袱。在民中家长中普遍存在期望值过高的问题,有很多学生在整个青春期都笼罩在过高期望阴影之中。我们组织学习了成功家庭教育的专题报告,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印发学习资料,通过每个教师的工作对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和引领。最终成龙、成凤仅仅是意外收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5.表扬比批评有效、体验比说教有效

在“我特别希望我的家长对我……”这一开放式问题中,多数学生都有一致的愿望:“希望我的家长对我多一些鼓励”,“不要动不动就打我骂我,训斥我。”“特别是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尤其是不要在我同学的面前说我不行。”“希望家长给我改正错误的机会,人人都可能会犯错误。”“希望家长尊重我、宽容我”。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正确运用激励机制,给孩子留足面子。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用放大镜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机制,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如其分,多表扬,少批评;在大庭广众中表扬,在单独交流和沟通的场合批评。家长对孩子的表扬不是应付差事,而是发自内心的坦诚的对孩子的充分肯定。错误缺点不是垃圾,而是财富,要首先在宽容了孩子错误缺点之后,再来引导孩子分析错误缺点可能带来的危害,把宽容孩子错误缺点变成为引领孩子成长进步的阶梯。

孩子对家长过于唠叨的说教特别厌烦,家长还自以为是地证明自己对孩子是一片好心,却不问效果究竟如何。毛泽东主席是体验式家庭教育的典范,我看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部电视剧,保姆提醒毛泽东,孩子在玩碎玻璃怕割伤孩子的手,但毛泽东没有即刻阻止孩子玩碎玻璃,而是碎玻璃把孩子的手指割伤了再来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教育;他教导我们:“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在苏联参加过卫国战争,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还参加过朝鲜战争,他高度重视孩子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泽东主席体验式教育思想的重大创举。今天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珍惜,败家子风气十足,最根本的就是孩子缺少体验,家长却怕孩子吃苦,照顾过头,保护过度,其实,吃苦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修课,体验缺失是家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关键所在。

总之,要想真正破解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教育难题⑥,我们只有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全面认识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刻把握家庭教育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才能真正把握家庭教育规律,创新家庭教育理念,转变家庭教育方式,破解家庭教育难题,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①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人民日报,2000-03-01(1).

②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③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重构多元智能[M].沈致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④温家宝.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DB/OL].(2009-10-11)[2009-11-20]gov.cn/ldhd/2009-10/11/content_1436183.htm

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第3篇

一、题目来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8]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10]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

[11]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12]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

[13]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

[14]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

[15]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五个月左右,2008年5月开题,2008年7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四个阶段。

2006年5月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006年5月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006年6月资料整理阶段。

2006年7月最后成文阶段。

开题报告参考范文:

赏识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中,教育公平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智障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智障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对智障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智障儿童经过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仍需要人照顾或者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闲置在家,没有机会参与社会生活,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食其力,依然靠父母养活,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智障学生的教育,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在于为他们将来顺利地回归主流社会,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做准备,最终能够获得社会的理解、接纳和重视,使之同健全人一样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分享社会的进步成果,体现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近十年来,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国际上非常重视“支持——融合”,注重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国内外也研究出了很多课程体系和评量标准、教育方法,但其中的教学方法有的范围太宽、有的层次太深,不适合我校使用。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赏识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课题,争取经过摸索研究,让赏识教育贯穿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智障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智障儿童在课堂中愉悦接受知识、找回失去的自信,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解决以下问题:以表扬和多元赏识为主,为这些残缺的孩子找回自信,挖掘出他们内在的潜力为目标,依据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智障儿童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社会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与律动、美工、劳动技能、康复训练、书法、体育与健康等科目的教学中研究出适合特殊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

根据培智学校的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所开设的有教材的课程和自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的校本课程的课堂中运用赏识教育,充分挖掘智障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老师、家长、同伴的赏识中尽最大的可能找回自信,学会更多的知识,掌握生活技能,以便于以后更好融入社会、适应生活。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外赏识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了的环境理解和对自我的了解。教师不应该使用惩罚、强迫和种种要求或约束来促进学生学习,而是要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可以“自我实现”。这一理念为赏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赏识教育的主要理论渊源。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最低层的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赏识教育的启发在于:第一,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教师与家长应首先关注的,满足学生健康、科学、安全的衣、食、住、行的需要。第二,要大力倡导先进的、和谐的师生观,尽量满足学生爱和被尊重的需要。

2.国内赏识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赏识教育源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四块糖果”这一经典案例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赏识教育思想。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他主张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大脑、双手、嘴巴、时间、空间和眼睛。他所倡导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一直激励着许多的教育工作者。

周弘老师所倡导的“赏识教育”,是陶行知研究的一个最新成果。周老师致力于赏识教育的推广与研究,由最初的家庭教育推广到学校教育。他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的再建构、再提升。得到赏识、被尊重和理解,是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赏识教育是源于爱的教育,是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教育,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共同发展的教育,是充满了人本理念的教育。周弘老师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是: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孩子潜力的原因,在于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赏识教育是呼唤善良,让人学会感恩,启迪智慧的教育。

3.趋势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了解,我们认为今后智障儿童的教育要以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培养智障孩子自信、乐观的良好心态,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智障儿童生存能力的提高,在社会支持系统下能够逐步融入正常社会。

(二)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在培养智障儿童自信、乐观的健康心态、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对于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赏识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是使我校的智障教育教学水平能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使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切实得到锻炼,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三是使参加课题实验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得到较快发展,养成自信、乐观的健康心态,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为他们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智障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以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生活能力为己任。通过应用与研究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自我肯定、培养自信心,面对任何挑战都能阳光的去面对,不怕失败,勇于承担;能坦然的接受异样的待遇,能和别人积极交流,坚定“我能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通过研究可以总结出能够推动智障儿童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回归主流社会的理论性的支持。(续)

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第4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通信工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17-01

多元智能理论最早是由于美国的博士加德纳提出的,该理论主要认为,每一个学生由于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只会在某一种,或者几种的智能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因此如果该学生在另外一些方面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能力,不能够以此为由令学生受到相关的责罚。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除了让加德纳博士获取了大量的荣誉之外,也给教学工作产生了诸多的影响,在通信工程教学中也不例外。本文将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入手,分析其在通信工程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

根据加德纳博士的相关理论分析认为,所谓的智能,其定义应当为人们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之中,发现新问题,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解决能力,或者是对于自己所处的文化可以做出一定的贡献的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多元性。由于人的智能是由许多种不同的要素一起构成的,也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智能的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多方面的,而不同的构成要素之间其实并没有存在主次之分,高下之别,因此,对待这些智能的要素应当要持一个平等的态度。

(二)文化性。根据加德纳博士关于智能的相关解释和评价之中能够看出来,智力的评价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人们的相关价值指标有一定程度上的关系。对于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生活的人们来说,其对于智力的评价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智力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三)差异性。根据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个别个体其智能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其程度,甚至是其智力的表现形式,都会有着比较显著的差异,这是由不同的个体的智能特性所决定,任何一个人,都必然会有着自己自身经历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智能表现,和学习的方式。

(四)实践性。在加德纳博士的相关理论中,认为智能主要是个体在发现问题并解决其面临这些问题时的解决能力,也就是说,智能其实就是在工作或生活的实践中,积极发现新的知识,从而创新技术和产品的能力

(五)开发性。由于人的智能是由许多不同的要素所构成的,因此从理论上讲,人也是能够兼具多种不同智能的,但是由于人的精力和时间以及外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能够重点发展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智能,因此,对于人们智能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其宗旨也应当是重点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积极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通信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学中应当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其正确的人才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聪明才干,有着属于自己强项的智能领域,也都拥有着自己特色的学习风格,相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这是一种比较积极的人才培育观。因此,以多元智能理论来进行教学工作,能够让相关的教学工作者能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不同学生由于其各自不同的智能特性而拥有的学习风格。对于通信工程的教学而言,教师更应该以研究的相关主题为基本线索,整合通信科学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来挑选各自的学习专题,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自由,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能够不定期的邀请一些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举办专题讲座,构建其通信工程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对于人才的评价应当要树立其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观。除了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之外,对于人才的评价体系也不能忽略。由于学生并不是某一种在工厂中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而每一个学生由于其自身不同的特长及其文化背景的差异,将会导致学生的智能特性呈现不同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方向。故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够采用一些简单的标准。尤其是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多主体的教学评价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比如说,对于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评价,可以依旧采用考试的方式,而对于其专业技能的相关评价,则要采取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突出学生的技能优势,而淡化学生之间的比较等等。

(三)必须根据智能表现的不同特点,来设计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及手段。由于智能的表现方式都有所不同,故而,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主要必须完成以下工作:(1)丰富课程的内容。以加德纳博士的观点来看,人的智能至少有语言、空间、人际、音乐、内省、存在、身体运动、数理逻辑、自然探索等九个方面的智能,但是,这些智能的发展都会受到不同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因此,对于通信工程的教学工作而言,必须要积极的将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观点融入到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丰富课程内容。(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由于每一种智能其发展的轨迹都各具特色,导致不同个体其智能的组合也是各不相同的,进而使得不同的个体在学习时其兴趣的方向和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程度上的差异。因此,针对这些不同之处,必须要丰富教学的手段,这也是促进学生智能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比如,在对于光网络技术的相关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注意教学时的形象性以及直观性,将教师的教学演示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并辅以动画播放,或者相关专题的视频短片,注意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促进对于学生空间智能的开发。而对于移动通信的教学,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等等。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无疑是现代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创新,尤其是对于像通信工程教学这些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的专业来讲,更要树立其正确的人才观和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智能表现特点来设计相关课程的内容及其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智能特长,完成相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霍力岩.等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黄黎明,胡中锋.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

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第5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79.3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27-01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2、在教学内容方面。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加德纳指出,我们测试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如何运用每项智能的符号系统。

三、结束语

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第6篇

一、缺少专业体育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体育教师因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掌握着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一般来说在上体育课时能够得心应手。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都是其他科目的兼职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难免在上体育课时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队形、口令、步法、简单的技能技巧都无法传授、训练。就拿我校来说,全校在编教师50名,而其中体育专业教师2人。在校学生多达900多人,要上好体育,从何谈起?那么,体育课上让学生打打篮球、踢踢足球、捉捉迷藏、自由活动等就是很自然的了。

二、教育教学考评的缺失

一般来说,有怎么样的教育教学考评,就有怎么样的教育教学过程。而目前具有阶段性的小考只重视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思品、科学)考查力度,而体育课成绩也就是“蜻蜓点水”,所占比重甚微。高考除了体育专业外,其他专业更把体育专业视为乌有。于是师生成了“笼中鸟”,近视率上升,驼背率增加,体质严重下降。

三、安全教育的影响

全国上下齐抓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诚然,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安全无可厚非,但过分强调安全却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安全没有问题,其他一切工作不会有大问题;若安全出了问题,一切将被否定。”就拿体育课来说,它本应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能将生命与运动有机融汇,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与运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并在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坚毅、自信、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在空间上虽然一般它在户外进行,但却要像其他课程一样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各种形式的运动与训练技巧,有时甚至较为激烈的项目竞赛。那么,面对安全这根“高压线”,一节课下来平安无事,那已经谢天谢地了,至于那些激烈的运动,高难度的动作,如爬山、越野之类,只能可望而不可及了。

四、学校教学管理的缺失

各学校在教学管理尤其是在课程管理上缺少对体育课的常规督导,缺少对学生体质的量化测评与管理,在开展教研活动时也缺少对体育课的观摩、研讨,而片面追求文化课的教研。要知道体育课同样是一门课程,一门决不能被代替的课程,更不能成为活动课。除此之外,缺乏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场地的严重缺乏等也是体育课堂活动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重视体育课教学,增强师生体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配备人员,加强培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的逐步调整,每个中小学校应至少拥有一名专业体育教师来承担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当然,对现有的体育科任教师也应有计划,分批分期地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体育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和谐发展。

二、科学考评,综合管理

在各级各类教育教育考评中,要将体育课成绩着实拉入考评范围,并逐步加大比重。我省出台新政策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的比重,令人欣喜。在学校常规管理尤其是课程管理中,要高度重视体育课。要将体育课彻底从副课、边缘课的尴尬境地中解救出来。尤其是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其督导职能,对体育课的教学要经常性督导,努力改变其活动性现状,回归其本质,做到各科教学协调有序进展。

三、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第7篇

【关键词】美术临摹;智障儿童;再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031-02

智障儿童的智障程度和状况各有不同,但智障儿童的共同特点往往是正常的数理逻辑能力较差,而在艺术方面的接受能力却很强,智障儿童哪些方面能力容易提高又该怎样提高,这是从事特殊教育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智障儿童再造能力的现状、未来,智障儿童能力分类及智障儿童的智能特点等。基于很多智障儿童创造能力难以培养,而再造能力却是容易培养的特点,笔者通过对本校智障儿童的美术临摹来提高智障儿童的再造能力进行了一些研究分析和实践探索。

一、美术临摹提高智障儿童再造能力的现状与未来

经济发展、环境恶化、产妇高龄化等原因导致出生残疾儿童的比例有所上升。据国家卫生组织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五类残疾人总数约为6000余万,其中智力残疾1182万,0~14岁的残疾儿童950万,智力残疾儿童627万,占残疾儿童总数的65.96%。儿童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为1.07%。而且每年新增残疾儿童20万中,有68%的是智障儿童。这一切说明智障儿童已经牵涉到很多的家庭,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但是,智力落后儿童的基础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国发展极不平衡,智障儿童的幼儿入学率较低。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大量智障儿童入学得不到保障,很多特殊教育学校也还停留在护理院、收容所的水平上。

目前看来,智障是永久的缺陷,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智障儿童的创造能力有限,我们如果在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上花费大量精力是不现实甚至是徒劳无功的,但再造能力是可以通过临摹培养出来的,通过再造能力的提高可以加强他们的自理和基本生存能力,让他们能更加适应社会、更好地生活。

二、美术临摹提高智障儿童再造能力的理论与基础

人们常常是先模仿,然后再进行创造。对于智障儿童而言,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再造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大部分智障儿童正常数理能力较差,而有些智障儿童在艺术方面却很有天赋。作为启蒙的美术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更能有效地发展智障儿童的再造能力,而智障儿童的美术临摹既直观又形象,不但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是最为智障儿童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如何使美术临摹有效促进智障儿童再造能力的发展是值得研究的。

美术临摹是智障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他们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在美术教育的绘画和手工活动中,智障儿童的图像临摹能力与手工临摹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他们的再造能力更容易得到提高。同时,同学之间会相互比较、相互合作,这样有助于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好的作品时,会受到启发去模仿,当受到别人的帮助时,也会增强他们对别人的欣赏能力和感恩之心,这些情感上的模仿有助于智障儿童人格的完善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为他们走上社会与人交往以及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美术临摹提高智障儿童再造能力的实施与效果

智障儿童的美术临摹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一般分为欣赏临摹、绘画临摹和手工临摹三大类。在这三类课程中对智障儿童美术模仿的教学和培养智障儿童的再造能力都有着明显的效果。

1. 欣赏临摹,审美再造

智障儿童的美术欣赏课要从认识红、黄、蓝的颜色开始,在此基础上感受颜色的美。第一步,通过音乐动漫,颜色宝宝笑脸,红、黄、蓝广告色,白板纸等加深他们对颜色的认识。第二步,通过欣赏、做动作,丰富他们的颜色体验。第三步,通过提问方式,认识各种颜色。如:先放动漫,作示范,提醒他们观看:你们都认识什么颜色?刚才的画面都有什么颜色?能在我们的画笔里找出来吗?颜色在怎样跳舞?我们来学一学 (用动作来表现),然后让他们把自己当作这种颜色,随音乐自由地舞动。第四步,让他们欣赏儿童题材的图片故事和动漫,自由选择颜色宝宝笑脸。第五步,让他们欣赏伙伴们的作品,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水平,为绘画与手工作准备。

欣赏课的层次可以很高,也可以很基础,对于智障儿童,笔者经常都是从这些最基本的开始,从认识颜色和形状开始,在识别和查找颜色形状的过程中培养视觉模仿,提升他们的审美再造的能力。

2. 绘画临摹,想像再造

根据美国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的“绘画潜力”理论:儿童在10岁前,绘画能力是潜在的能力,与智力、认知能力同步发展,人具备创造视觉语言符号表达心象的潜能,绘画并不是少数“天才”独有的能力,涂涂画画是每个孩子必经的阶段,绘画是孩子除口语之外的另一N语言。绘画临摹能力随人的认识和知觉发展自然向前发展,所以开展绘画临摹对于智障儿童更加必要。绘画课临摹的形式是非常多样的,借鉴国内外流行的一些形式,结合我们现有的一些实际条件,比较容易实施又有效的形式有:美术模仿造型游戏、笔画、水彩画。这三种形式都要从临摹开始,能有效培养智障儿童的再造能力。

通过绘画课的临摹,不但可以开发智障儿童的右脑,还能增加他们的社会常识,这也是其他课程意想不到的。例如,笔者让学生画某种动物,一般先让其观看影像资料或图片,让他们观察动物的特征,了解动物的习性。先给出样画让学生临摹,从线条、形状、颜色各方面先记忆图形的特点,再把它重现出来,这一过程,充分训练了智障儿童的模仿能力。通过绘画课的训练,临摹效果好的儿童,其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心理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3. 手工临摹,感知再造

美术不仅仅是绘画,手工是儿童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儿童爱动手的特点,做手工更能激发出儿童的兴趣,对于智障儿童而言更是如此,手工课的临摹能更好地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手眼配合能力、合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下面笔者就平时手工课上常用的一些形式和效果作介绍:

(1)撕剪法临摹。撕剪临摹是指运用撕纸、剪纸、刮纸等辅助为手段等进行模仿作画。 撕纸、剪纸、刮纸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手工制作,因为这让孩子们有一种“破坏”的,让小手解放出来的。比如,在画“小鸟在飞”时,笔者教他们剪出各种姿态的小鸟,用绿色的纸张撕出柳树条作背景。当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出这么漂亮的作品时,同学们都显得非常兴奋。通过撕剪临摹培养了智障儿童对颜色和形状的再造能力。

(2)粘贴法临摹。粘贴临摹是运用废纸巾、五谷、碎布等辅助工具进行模仿作画。在绘画制作教学中,笔者引导儿童恰当地运用辅助材料进行粘贴作画。比如,在画“大海”时,笔者让小朋友用蓝色的大块布为海洋背景,用不同颜色的碎布拼剪出不同的海洋动物的造型,生动有趣,岸边有随风飘浮的水草,岸上有五颜六色的野花热情地开放着,使画面有了更真实生动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但通过动手,训练了剪纸、剪布、粘贴等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按照影物形状经过辨认,再现出图形,对于智障儿童再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塑型法临摹。塑型临摹运用不同材质的线、吸管、塑料瓶等现有废品进行辅助作画。美术非常讲究型的塑造,在智障儿童美术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们认识了解各种不同物体造型,让他们对各种物体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教授一些立体制作,孩子们学起来也就更得心应手了。比如,在元宵节制作“灯笼”时,利用不同颜色纸杯做灯笼的笼身,不同绒线、包装绳等做灯笼的丝。在“竹排”的制作时,笔者教孩子们利用吸管,根据少女和竹排不同的造型特点,用排列和捆绑的不同方式进行作画。用绒线编好辫子,给少女做出了漂亮的发型,一幅漂亮的漓江少女站立在竹排上撑船的景象栩栩如生,画面的立体感立即凸现了出来。塑型法的临摹对于儿童立体感的建立和三维图像的再造能力有很好培养效果。

通过多年对智障儿童的美术模仿的实践教育,笔者感觉手工制作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利用能使孩子们观察力更强。同时,孩子们的手、眼、身配合的能力都明显提高了。此外,手工制作还能将绘画技法和启发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儿童的再造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手工制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题材也取自生活,使得孩子们的生活知识更加丰富。孩子们对图形的再造能力也会渗透到生活中,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和热情都提高了。

我们国家的特殊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对美术的重视程度和美术教育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智障儿童,美术教育对他们的启迪比数理逻辑更重要。实践证明:美术临摹是可以更好地提高智障儿童的再造能力,从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促使其c同龄儿童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台)郭俊贤,陈淑惠译.多元智慧的教与学[M].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0.

国外人工智能教育现状第8篇

关键词:融智观念;高校;师资;技术

融智教育观念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他的本质特征是通过社会资源的利用去提高我国高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虽然我国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可是对于一些新生的地方性院校来说,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缺失很低,那么就需要一种理论和理念去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而融智教育观念正是这样一种理念,下面我将对融智教育观念进行具体的介绍和分析。

一、融智观念的内涵

高等教育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中心和焦点问题,有的学者认为高等教育的中心是“育人”,有的学者认为中心是“育才”,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德才兼备。那么,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说过世界的本质是矛盾,要想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就要掌握存在于事物之中的矛盾。那么,在高等教育发达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大学人才呢?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急需搞清的问题。这些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从而去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融智观念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吸收和融合社会中和学术界的有效资源和高水平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去发展学校的教育。这种教育观念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但是真正的学术大家和学术名师的数量却与之不成比例,非常的稀少,这样就造成了我国的高水平教师和科研人员往往都集中在了著名的国内大学之中,而对于广阔的省属高校和地方性高校的教师水平有待提高,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重要现象和问题。第一是不公平,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这种人才的概念不一定指的是精英型的人才,而指的是受过高水平教师点拨和指导过的人,一个好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受用无穷,受益一生。但是,高水平的教师往往成群的集中在我国的知名院校,而地方院校的高水平教师人才是奇缺的,这样就造成了由于高考成绩的不同,而导致了受教育水平和人生发展轨迹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一种不公平,同时应当解决这种不公平。第二个现象和问题是高水平教师的使用效率不高,我国的高水平教师往往集中在高水平的国内院校之中,这部分教师的课程量往往不是很大,同时,具有大量的退休的高水平教师,这部分人才几乎处于闲置的状态。这样,就为解决第一个问题(教育不公平)提供了思路,这种思路就是融智观念。

融智观念是儒家文化的一种继承,主张社会是一个共同体,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一个人要想成为人才就应该受到多方面教师的指导和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仅来自于学生的授课教师,同时,还要来自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整个社会都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作用,但是,社会中存在着许多没有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包括退休教师、在读的研究生和一些工作不忙的高水平教授等人,根据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看法,社会最大的正义就是使社会中的所有资源都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与融智观念存在许多契合支出,都主张应当将社会中的闲置的或者没有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用到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去,从而使得社会中的所有资源都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去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才。融智观念充分体系了社会共同团结和帮助的理念,使得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隔阂基本的消失了,社会中的企业和各种教育资源都可以参与到高校的教育中来,共同培养社会人才。

二、我国高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正常的高等教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应该是成金字塔形状的,年轻教师处于金字塔的低端,人数较多,中年教师处于金字塔的中段,人数居中,而年纪较大的教师处于金字塔的顶层,人数较少。这种金字塔式的年龄结构是国际公认的合理结果,这样就可以在教育领域中,不断的培养新的高水平的教师。但是,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教师年龄结果就与之完全不符。对于,一些高水平的高校来说,往往是高水平的教师比较多,而年轻教师较少,因为,高水平院校的招生人数变化的并不是很快。而对于相对发展较晚的地方性高校来说,教师的年龄结构就更加的不合理了,在地方性高校中往往是呈现出年轻教师较多,而中年和老年的教师较少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地方性院校发展畸形的现象的产生,即不能够真正的培养出人才,同时,教师也很难通过学习而提高自己的水平。除了教师的年龄结构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之外,教师的水平结果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必然会带来社会教育的不公平,因此,我国高校亟待出台办法来解决这种发展不平衡和不公平。

第二,师资队伍中存在着大量资源的浪费。我国高水平的高等院校的人才饱和,而地方性院校人才短缺,与这种发展不平衡并存的现象是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教师工作量相对于初级教育来讲很少,因此,许多退休的高校教师都可以并且能够通过返聘的形式回到高校中继续工作,而这种返聘不是要回到原来的大学,而是要补充到地方性高校的教育中,为地方性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初次之外,大学中还存在许多课程不是很紧张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都可以补充到地方性高校的教育中来。而对于一些高水平的教授来讲,他们不应该只在一所高校担任教授职位,应当像美国的教育体制一样,采取教授的讲座制度,即一个高水平的大学教师可以在多所院校担任讲座教授,定期给学生进行重要专业知识的讲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社会中还存在大量的教育资源的浪费,所以,地方性高校应当积极的采取措施,吸收社会中的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没有将社会中的成功人士和技术精英纳入到师资队伍中来。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技术和能力,其目的是通过学生未来的就业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但是,对学生技术和能力进行教学的往往是在大学毕业,但是没有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工作过的研究人员,这样的教师结构就会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技术性的理工类的高等教育过于的倾向于理论教育,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建设,或者教学的内容我国的实际生产技术不相符,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对口的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缺乏社会中的成功人士和技术精英。我们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国家的经济主体是企业,所以大部分的成功人士和技术精英都集中在企业之中。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向我们广大的大学生进行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教学。但是,我国目前高校与企业的这种师资和人事合作是很少的,并且仅有的为数不多的合作的水平还比较低,仅存在于学校的后勤管理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没有出现教学和师资队伍方面的合作。

三、融智观念在我国高校师资建设中的可行方式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社会中的闲置教育资源有很多,这些资源都可以被用于高校的教育中去,下面我以教育资源的主体为分类方式,对融智观念在我国高校建设中的可行方式进行分析。

第一,兼职教师融智方式。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社会中具有大量的闲置的教学资源,因此,地方性高等院校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闲置资源,利用的方式可以采取兼职聘用的方式进行利用。兼职教师的融智方式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高等院校中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为地方性高校的一些基础性课程进行教学,这样可以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同时,也可以对外聘的教师进行严格的管理,择优录用,为学校未来的教师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退休教师融智方式。融智观念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吸收社会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去帮助学校的教学。高等教育的水平往往是与教师的年龄和资历是成正比的,因此就会有大量的资深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因为退休而在社会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样的资深退休教师就是融智观念所要找寻的社会优质教学资源,所以,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退休的教师返聘回来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客座教授融智方式。我国科研和教学的中坚力量就是大学中的中年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往往聘用于我国的知名高校,本着融智的原则应该将这部分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因此,地方性院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聘请这些资深的在职教师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时给学生们讲解专业的核心课程。除了国内的融智之外,我们还要将眼界放在国际,定期应该聘请国外的知名学者到学校中进行讲学,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的高水平发展,使我国高校不仅在数量上增加,同时在质量上提高。

第四,社会精英融智方式。融智观念不仅要利用社会中的教师和专业人才,还要利用社会中的成功人士和技术精英,由于成功人士和技术精英大多都工作在企业之中,所以,要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不是合作办学方面的合作,而是师资队伍建设和人士方面的合作。高校可以与企业的人事部门进行沟通可以让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走进大学的课堂为学生们讲解社会中和企业中真正缺少的技术是什么和常用的技术是什么,并且要求学生们到企业的车间中进行参观和进行实习,从而增加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以后工作的就业机会,这样就可以使得大学的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模式,真正地使学生的知识来自于社会并应用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黎利云.民办普通高校师资建设战略规划[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