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民间舞蹈教学探讨范文

民间舞蹈教学探讨范文

时间:2022-12-09 14:41:40 关键词: 民间 舞蹈 教学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又被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是一种来源于人民日常生活的肢体动作语言,主要以日常活动的抽象化作为表现形式。

民间舞蹈教学探讨范文

民间舞蹈教学探讨篇1

民间舞蹈教学,无论从形式上或内容上看,都同时具有艺术、教育两种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它是溶艺术与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根据中教委教学大纲中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比重,参照有关学校的教学经验,结合我校目前实际情况,构想改革民间舞蹈教学原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体制,同时对教材选择、内容设置、课时、教法等进行调整实验。产生教学改革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几年来的教学,对于舞蹈课的教学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是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教学能力的不断增长,从而产生的一些新想法。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校的民间舞蹈教学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及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的一些改革与措施: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在民间舞蹈教育的历史过程中,民间舞蹈教育在国内有了一些统编的教材,但这些教材是适合于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所用的,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适合,而且难道很大。必须根据国家所培养的人才的目标,以针对性和适用性为出发点,进行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这是新市场需求情况下高职院校舞蹈教育必须完成的大事。精心构划舞蹈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突出民间舞蹈教学体系的特点,是技术与技巧教学,实践与创作能力的教学做到互为所用,互为补充,达到全面推进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目的。应紧紧围绕着培养适应性强的能力型人才为中心进行安排,教材要向知识舞蹈方面倾斜。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强调以应用型强的课程内容为主导,达到能力和素质的双重培养。调整课程设置,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人创造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专业课程设置要有精炼性

在学习民间舞蹈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元素的分解训练,逐渐掌握这种民间舞蹈的基本动律,然后通过几个风格化的动作组合把握它的韵味。这样一来,我们就对此种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很快的做到胸有成竹。由此说“精”,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吸取其中最典型的东西,若干个动作就能表现出某个民间舞种的特点。如果说,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使我们对舞蹈有了总体性的把握,那么这种精练性就是提供了一个提高效率的好方法了。就此,就可以让我们这些学生,应该说起步较晚的学生,就能在短短的二年时间内,掌握多种民间舞蹈,并且吸取了每个民族舞蹈中最本质有规律性的东西。真正可谓是“多而精”。可以这么说,精练的课程设置是促使我们由不会舞到会舞,善舞者转变的有效途径。

2.课程设置的协调和逻辑性

课程设置的逻辑性就好比做在成长中的幼儿必须先学会走,然后才能跑步一样的道理,对于我们这样初学民间舞蹈的学生们说,这种逻辑性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相对来讲,有的民间舞蹈的基本动律和动作组合,人体较易把握并较快的协调,而有的则较难把握。我们现在大纲中所设置的课程是先学习少数民族的舞蹈后再学习汉族舞蹈。这样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很多不合理性,因为少数民族的舞蹈与少数民族的舞蹈同时学习没有对比性,并且学起来学生容易混淆他们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做一些必要的调整,比如第一学期先学习藏族舞蹈与云南花灯。第二学期学习蒙族舞蹈与东北秧歌。第三学期学习维族舞蹈与其他现代风格的民间舞蹈等。这样,我们学习起来就有一种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练习,并从风格把握上讲又容易区分,也直接帮助了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改革传统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舞蹈教学中,“口传心授”这种师徒传承的教学方法沿袭至今,成为舞蹈教学的基本模式,这一成不变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边注入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打破舞蹈教学中这种局面,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改革和一些新的教法。

1.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成果,改变以往舞蹈教育相对滞后的局面,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结构,是实现舞蹈教学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它的材料和工具是人的身体。它的艺术形象是提高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在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所有内涵的东西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的。利用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它有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通过电视屏幕,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手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观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维族舞蹈时,学生通过观摩看到天山的雪莲,白云,还有在葡萄架下人们的欢声笑语,感受到维族人们热情好客,开朗的性格,以及维族姑娘们身着民族服饰手拿手鼓载歌载舞的场面……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不但对维族舞蹈风格特点,舞姿韵律有了较多的感知,而且对维吾尔族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服饰等有了具体的了解。由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了,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产生了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冲动。

2.利用电视教材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其具体方法为:①观摩与教学有关的舞种,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②利用电教设备,举办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如:“怎样欣赏舞蹈”,“民间舞蹈的发展史”,“舞蹈的美学”等。③举办作品分析讨论会。组织学生观摩舞蹈作品,欣赏著名舞蹈家的表演,分析其艺术特点,然后组织讨论。舞蹈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后,它仍要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的练习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显著的通过舞蹈教学质量,才能有利地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3.“自主探究”模式优化舞蹈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在组织舞蹈教学活动时,根据舞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水平,把学生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并对舞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教学中,我们采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原来注入式、被动式的知识技能传授,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向转入。在教师点拨、质疑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富于创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模仿能力,个性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从而掌握舞蹈基本的练习方法,并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通过实验,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反映较好,并对舞蹈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展了学生主动性,舞蹈自我创编能力,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为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技术开辟了有效的途径。总之,高职院校民间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还应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通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拓型和创造型的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宋晓敏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民间舞蹈教学探讨篇2

民族民间舞蹈又被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是一种来源于人民日常生活的肢体动作语言,主要以日常活动的抽象化作为表现形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下,56个民族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了各自的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人文特色,其中舞蹈作为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依靠肢体抒发和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民族中均有存在,进而产生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

一、高职舞蹈表演中引入民族民间舞的价值

在传统的高职舞蹈表演教学中,主要是以西方舞蹈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如芭蕾舞、爵士舞、体育舞蹈等。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与教师的教学喜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我国的传统民族舞蹈经过了历史的传承,在舞蹈表演教育中有着非常高的教学价值。首先,将民族民间舞蹈引入课程中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这得益于我国民族众多,其舞蹈形式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十分丰富,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特色,如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铜鼓舞”、高山族的“狩猎舞”。其次,民族舞蹈是从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其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具有动作、步伐单纯简练的特点,入门较为容易,但要想学好也同样有着一定的难度,能够对学生的舞蹈技能以及表演能力等起到良好的提高作用。例如,民族舞蹈对于舞者的站立形态、方向,身体运动的幅度、灵活性,以及旋转、跳跃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此外,民族舞蹈的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不够系统化

在高职院校的舞蹈表演教学课程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相较于其他舞蹈教学所占的比例较小,再加上民族舞蹈本身种类形式众多,导致了其在课程设置上较为零散,大多学校将其作为公共选修课程进行教学。高职民族舞蹈教学的零散性导致了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教材不固定、考试不严谨等问题,学校、教师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也对该门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

(二)过于重视技能教学而忽视了舞蹈理论教育

舞蹈理论是对舞蹈实践技能的一种总结,对舞蹈动作的风格、舞蹈的文化背景、舞蹈领域中的观点等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后期舞蹈技能的学习以及舞蹈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个舞种的形成与发展都经过了时代的考验,在历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舞蹈表演课程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际舞蹈技能进行培养,但却忽视了学生舞蹈理论水平的提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舞蹈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不扎实,无法将舞蹈理论知识清晰、灵活地向学生进行阐释,舞蹈理论教学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多数学生认为舞蹈理论枯燥无味,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更希望进行舞蹈实践训练,但缺乏理论指导的训练往往事倍功半。

(三)缺乏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

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来说,其来源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达,与民族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想真正的学好民族舞蹈就必须要舞者具有良好的民族情感,然后将这种情感与肢体动作进行良好的结合,使民族舞蹈的魅力得以充分的体现。在跳舞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动作上的优美,神态上的传神,还应该注重精神内涵和舞蹈本身带给观众的情感。例如,蒙古族舞蹈动作幅度较大,情感热情奔放;藏族舞蹈则具有一定的宗教特性,情感较为庄重。然而在当前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学,缺乏对民族情感的传达,从而导致了学生在跳民族舞蹈时只是在机械地模仿动作,无法全身心地融入到舞蹈当中。

(四)民族民间舞蹈的考试模式过于单一,不利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激情在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考试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展示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但我们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的考试模式过于单一,主要是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固定表演来考核,这种考试模式让学生无法灵活地运用已学的舞蹈技能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不利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

三、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方式

(一)实现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科学化、系统化

针对当前高职舞蹈表演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较为零碎化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首先,要加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规范化,保证相关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可行性,选择适当的教材,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服饰、道具,积极引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人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针对民族民间舞蹈种类众多的问题,学校可以将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分别设置为必修与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基本功并了解相应的民族文化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或几种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深入学习。

(二)加强对学生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培养

舞蹈是利用肢体语言表达人的情感的一种形式,情感始终都是舞蹈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民族舞蹈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学,让学生观看民族纪录片、听民谣等,使其了解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并使其了解民族舞蹈在民族中的意义和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傣族人民中,孔雀代表着吉祥,因此孔雀舞中的动作大多是轻盈、生机勃勃的,同时孔雀舞的动作较多地模仿了孔雀的动作,体现着傣族人民对自然的模仿和崇拜。其次,教师在学生产生了民族情感后要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与舞蹈动作相结合,透过一个动作来了解其背后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元素提炼法对民族舞蹈动作进行分解,使学生掌握每一动作的情感要点;也可以通过歌舞结合的方式,用音乐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来带动学生的舞蹈情感。

(三)加强对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教学

民族舞蹈理论是对民族舞蹈特点、要点的提炼总结,反映着民族舞蹈最基本的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抓住舞蹈的内在逻辑和编排思路,对于学生的民族舞蹈表演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先从简单的舞蹈理论入手,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并结合著名民族舞蹈家的表演作品进行详细讲解,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舞蹈理论知识进行舞蹈实践,体验理论指导下的舞蹈有什么不同。在这一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在舞蹈表演教学中,舞蹈鉴赏能力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舞蹈作品进行有效的鉴赏,发现其独特的技巧,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才能够使其在舞蹈实践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感受,使其舞蹈水平得到提升。对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向学生播放舞蹈家的舞蹈视频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观看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包括这支舞蹈属于什么类型,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发展的,整个舞蹈节奏是怎样的,舞蹈演员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等,然后教师通过总结、讲解,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五)运用多模式的考查方式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考试中,除了原有的固定教学内容的考查以外,还需要使用多种模式灵活地对学生进行考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热爱,并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民族民间舞蹈。高职院校的各种文艺活动非常多,学生也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我们可以把民族民间舞蹈的考试和各种文艺活动联系起来,把学生参加的和民族民间舞蹈有关的各种活动都加入到考试的内容中来,鼓励和支持学生学以致用,把自己课堂里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各种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和舞蹈创编来代替常规的考试,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主动地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这样的模式才是真正有益于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的模式。现代社会中各种媒体平台非常多,应鼓励学生利用这些先进的平台,拍摄和制作自己的民族民间舞蹈视频,并通过后期各种技术手段的处理,创作出全新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这样既能对民族民间舞蹈有全新的诠释,也能更广泛地传播民族民间舞蹈。同时,这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考核方式。各种考核模式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热情,还能更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蹈在高职舞蹈表演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针对当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和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实现民族舞蹈课程的科学化、系统化,加强对学生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培养,以及注重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灵活的考核模式,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

作者:饶华 单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民间舞蹈教学探讨篇3

一、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一直以来都被舞蹈艺术界称为“艺术舞蹈之母”。民间舞蹈的产生时间十分久远,可以看作是人类早期劳作与日常生活的写照,所以有“三人操牛尾,头足以歌八阙”的说法。民族舞蹈的出现不仅代表着民族的文化进步,同时还意味着民族审美价值的大幅度提升。民间舞蹈来源于民间,它所具有的价值不单单局限于舞蹈艺术领域,同时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也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在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民间舞蹈虽然无法通过语言文字来得以保存和记录,但是它却拥有一代代的爱好者心甘情愿的为之付出心血和精力,才能够经久不衰的传承至今。当前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各高校开始尝试对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进而更好的传承我国的民族瑰宝。

二、民间舞蹈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舞蹈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

由于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舞蹈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民间舞蹈的动作又相对的简单和灵活一些,所以会更加有利于高职学生舞蹈理解能力的提高。首先,学生在学习一些有关于民间舞蹈的组合内容时可以对已经掌握的舞蹈动作进行巩固,在逐渐提高对舞蹈知识把握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的韵律理解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逐渐提高舞蹈动作的难度,并尝试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增加一些各种类型的连接性训练,从根本上达到丰富高职学生舞蹈编排知识与经验的最终目的;其次,在接触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更为自如的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并且在同老师与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懂得怎样去细腻的处理舞蹈动作的段落结构,有效提高对舞蹈开头与结尾把握的准确度;最后,高职学生大量接触民间舞蹈动作之后还可以不断的培养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并且在各类舞蹈教学活动的帮助下积累更多的舞蹈表演经验。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

民间舞蹈中蕴藏着大量的艺术类别,高职学生在掌握了舞蹈知识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动作之后,就可以开始接下来的组合式课程学习。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喜好与专业特点来选择一些适合的优美音乐,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来打消他们对舞蹈教学课程的畏难情绪。首先,民间舞蹈所具备的艺术性与层次性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准确的掌握和完成舞蹈动作。教育者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来对民间舞蹈动作进行随意组合,从而形成最容易让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舞蹈内容与结构。长此以往,学生会更加热衷于学习这种段落清晰且结构明了的舞蹈课程内容,从而在无形当中提升高职舞蹈课程的教学效率;其次,民间舞蹈还具备了能够将音乐与误导内容相互结合的作用,教育者可以根据其这一特点来将舞蹈动作巧妙的安排在音乐之中,让两者的风格和韵味都可以保持高度的统一。除此之外,教育者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中职学生舞蹈能力的音乐,帮助他们逐渐找到正确学习方式的同时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最后,民间舞蹈还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舞蹈课程变得丰富多彩且妙趣横生,在思想与艺术意境不断碰撞的过程中为学生带来有益的启迪,让他们可以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培养出更多的艺术激情与表演欲望。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舞蹈能力的可塑性

民间舞蹈对于高职院校的舞蹈课程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通过在舞蹈教学中加入一些灵活性较强的民间舞蹈动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创造能力与把握能力,从而在日后接触更具难度性的舞蹈动作时可以更为准确的感受舞蹈中的韵律。对于民间舞蹈来说,它所能够展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是具有较高相似之处的,教育者可以通过传授学生民间舞蹈动作的方式来让学生去更加深入的体会各类舞蹈动作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除此之外,通过在高职舞蹈课程中引入民间舞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与表演机会,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人体在完成舞蹈动作时所应遵循的运动规律与运用逻辑,从而让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变得越来越好,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与实践中将不相干的舞蹈动作巧妙的串联到一起。

三、促进高职院校民间舞蹈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形成专业化的民族舞蹈课程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存在着较强的应用性特点,在为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选择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要尽可能的提升自身的表演与创作能力,从而能够为日后参加诸如庆典、商演以及舞蹈教学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民间舞蹈具有着灵活性强且内容丰富的特点,非常适合学生去夯实自己的舞蹈基本功和积累舞蹈素材。基于此,在日后的高职舞蹈课程中,教育者应当尽可能的确保民间舞蹈教学内容的规范性与专业性,让学生能够更为科学且系统化的学习民间舞蹈课程。校方领导应当为民间舞蹈教学课程的完善与优化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逐渐将与之相关的师资力量、课程教材、舞蹈服装等教学资源都一一配齐。例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时所能用到的马鞭、学习藏族舞蹈时所能用到的长袖以及东北二人转舞蹈所能用到的手绢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教学资源充足的学习环境中不仅会大大增加对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对本校舞蹈课程的专业性抱有更大的信心。

(二)深化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文化理念

民间舞蹈是我国各个民族经过千百年时间才发展得来的艺术瑰宝,其中蕴含了大量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信仰与风土人情,教育者如果想要让高职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就必须要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逐渐的向学生深渗透有关于民间舞蹈的文化观念与民族精神。教育者可以在教学中科学化的应用一些比较受到学生喜爱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科学化的引导学生去逐渐的了解和接受那些与自己不同民族的文化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真正爱上民间舞蹈。除此之外,校方的管理者还应当进一步提升对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经常性的同其他院校之间展开座谈和交流大会,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与实践机会,让他们可以利用在学校中有限的学习时间来学习到更多的舞蹈知识,积累更多的舞蹈表演经验。

(三)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提升其鉴赏水平

教育者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舞蹈素质,让他们的舞蹈动作变得更加具有爆发力和感染力,其中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即为进一步丰富舞蹈教学课程的基础知识理论与基本动作要领。在日后的舞蹈课程编排中,教育者应当专门设置几堂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课程,由浅至深的增加训练难度,为学生日后的实践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具体的理论教学课程中,教育者应当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采用理论与实践案例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到有关于民间舞蹈的背景文化与动作要领。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之前要先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与舞蹈基础有一个全面且准确的认识,先从模仿开始来逐渐的形成自己对民间舞蹈艺术形式的独特见解。为此,教育者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的经典舞蹈表演资源,让他们在欣赏舞蹈动作的时候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舞蹈鉴赏水准。此外,伴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在一些节目晚会中民间舞蹈的精彩演出,例如杨丽萍的傣族舞蹈《孔雀舞》、卓玛的藏族舞蹈《珠穆朗玛》与《母亲》、梁伦的《阿细跳月》以及维吾尔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教育者可以充分应用这些经典的民族舞蹈来当成自己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不同类型民间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特点与文化情感。

(四)深度剖析民族舞蹈动作的由来

在民间舞蹈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这些风格迥异且艺术气息丰富的舞蹈形式中包含了各个民族舞者们的心血,他们通过自己的细心钻研与在舞台中洒下的汗水,让民间舞蹈发展的愈发成熟,在各种各样的舞台中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事实上,每种民间舞蹈都拥有着独有的艺术风格和经典的动作,这就是它们与其他舞蹈类别所存在的根本区别。为此,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者不能够只是将教学重点锁定在学生的动作形体上,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让自己的误导情感与体态节奏可以同动作之间达到高度的统一。例如我国东北地区中的大秧歌,这种民间舞蹈形式需要舞者的体态保持上身微微前倾,将身体的重心一直都放于前侧。而形成这种动作特点的原因是由于东北民众长时间居住在平原地带,很多人都一直从事农种和开矿等体力劳动,并且由于东北人的性格开朗豪迈且不拘小节,所以就形成了东北大秧歌的独有动作和体态。基于此,教育者在向学生教授民间舞蹈动作之前,应当让他们先深入的了解各个不同地域中的民族文化与舞蹈动作的由来,从而帮助他们可以更为准确的抓住民间舞蹈动作的要领与内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舞蹈不仅是我国舞蹈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其中还蕴含了大量的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我国高职院校中的舞蹈教育者应当不断的丰富自身的民间舞蹈教学经验,积极的学习其他舞蹈教学形式中的精华之处,争取早日研究出更加有利于提升高职民间舞蹈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出更有高素质的民间舞蹈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民间舞蹈艺术一定会在当代舞蹈专业大学生的推动下发展的越来越好,从而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中大放异彩。

作者:李蓉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