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杂志简介:《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77/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中语视点_聚焦语文真问题_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审视、理念·观点_说文论语、实践·反思_课堂诊断、实践·反思_写作实验室、实践·反思_作...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2-5154
国内刊号:11-1277/H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52
总发文量:4039
总被引量:4083
H指数:27
期刊他引率:1
  • 感悟语文美育的秘妙

    作者:刘中黎 刊期:2019年第11期

    文学以语文为媒介。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必是完整的有机体和特殊的生命形式。其生命内核大抵是作者与外物相遇时所触发的"一刹那"实感,或苦思时如电石火花般绽放的顿悟,实感和顿悟被聪明的作者提炼传神词语所定格,置于情景交融、事理相洽的情境和意象(形象)中。有意味的言语形式以有限寓含了无限,谨严且极富暗示地包纳了作品的生命内核。

  • 最美天籁是乡音 乡音演绎家国情——“家乡文化生活”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史成明; 杨万扣 刊期:2019年第11期

    家乡文化作为语文教育独特而重要的资源,是落实"当代文化参与"和"家国情怀"目标的重要渠道。基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家乡文化生活"单元学习活动的目标、形式、资源、评价提出具体的设计和实施建议,为当代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以及家国情怀培养提供有效路径,让语文文化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 在辩驳中体会学习之道

    作者:高翀骅 刊期:2019年第11期

    针对单元教学中存在的目标不明、内容先行,任务群教学中出现的情境宽泛、游离文本等问题,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学习之道"的单元设计为例,罗列单元目标设计的要素,建议细化单元目标,并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任务的设置当立足于教材;任务的推进需要语文学习活动支撑及在任务完成的关键点提供合适的支架;在评价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

  • 学习资源类选文的价值功能和教学建议——以“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单元为例

    作者:李煜晖 刊期:2019年第11期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在落实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时,采用显性和隐性两种对应方式。必修上册基于显性对应方式编制的两个单元设有《学习资源》栏目,其选文以工具性为主要价值取向,兼具有限性和公共性等功能特征。以"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单元为例,使用学习资源类选文应重视解读、导读并妥善处理与该单元指定学习任务的关系。

  • 朱自清论说文写作教学理念及其启示——基于“读写结合”的学理辨析

    作者:姬蕾 刊期:2019年第11期

    "读写结合"是我国写作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然而在教学中存在文体意识模糊、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朱自清针对论说文提出了"读写结合"的另一种范式,理清了写作目的、写作文体与阅读材料之间的关系,在筛选阅读材料、培养阅读习惯与注重发表对象等方面对"思辨性阅读与写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 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思维的关键在问——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

    作者:王旭彤 刊期:2019年第11期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生命。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清晰、全面、深度的思考。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文字符号的感知、深层信息的理解、文化意义的体悟、语言形式的辨识等方面提问,帮助学生厘清思考过程,建立解读模型,提升思考力和学习力。

  • 初中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进阶路径

    作者:陈庆丽 刊期:2019年第11期

    初中生审美能力培育是一个渐进生长的过程,应当遵循学生"从自然生活到阅读体验""从自由阅读到艺术鉴赏""从自主回忆到创造建构"的培育路向,逐步达成学生阅读审美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整体养成的理想境界。

  • 让文本的阅读价值得到凸现

    作者:蔡明 刊期:2019年第11期

    "阅读价值"和"价值阅读"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后者更专注于青少年成长的阅读,而前者更专注于阅读文本自身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作为统编教材中的选文,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让其文本的阅读价值得到较为充分的凸现。设法整合文本信息,彰显文本人文精神的阅读价值;设法用好表格支架,落实文本语文素养的阅读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把握作...

  • 任务驱动下的劝说文写作教学策略

    作者:刘川江 刊期:2019年第11期

    劝说文是以影响他人思想、观点、情感和行动等为目的的一种文章样式。学生写作劝说文常常站在自己的立场,想当然地讲一番道理,导致劝说效果不佳或无效。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分析任务情境的基本要素,如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写作对象等,可将写作任务情境明晰化,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以有效解决学生不知道"劝说什么""怎么劝说"等问题。

  • 微博式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李仁甫 刊期:2019年第11期

    微博式作文教学,呼应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写作观、交流观、展示观,借鉴新媒体——微博"此在性写作""多向度交流""高频率展示"的隐性特征,在写作、交流、展示上做到一体化。这种一体化的教改措施,暗合了学生的写作心理,点燃了他们的写作激情,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而使作文教学更富有成效。

  • 拾级而上:探索“三写三评三提升”写作教学模式——以“学会多种描写绘人物”写作训练为例

    作者:冯志华 刊期:2019年第11期

    在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大背景下,根据初中生写作实际,创造性地利用统编教材和主题拓展文本,探索"三写三评三提升"课堂写作教学模式,以实现区域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

  • “障眼法”:《最后的常春藤叶》独特的叙事艺术

    作者:桑苗 刊期:2019年第11期

    欧·亨利在经典之作《最后的常春藤叶》中,通过"叙述视角巧切换""惜墨如金有节制""欲扬先抑促反差""对话之中藏玄机"等四种"障眼法",遮蔽了读者视线,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使小说结尾达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 《台阶》中“父亲”人格障碍分析

    作者:向浩; 童庆杰 刊期:2019年第11期

    李森祥短篇小说《台阶》中的父亲形象,一直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深入解读文本,你会发现父亲还有另外一面,即存在着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直接表现在父亲对家人的态度上,间接表现在父亲对台阶的追求上,隐性地表现在父亲对新台阶的不适应上。这种人格障碍,也使小说主题变得深刻,不止于赞颂人物的美德,还在于探究人物生存的困境,进而思考中国传统...

  • 从“条贯统序”看《中国石拱桥》的结尾

    作者:王书月; 张正耀 刊期:2019年第11期

    说明文除了对所说明事物的科学性有严格要求外,语言形式上也要能够言之有序,既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逻辑顺序,又有内容层次上的"条贯统序",这不但是对篇章结构的要求,也是对一些关键语句甚至词语表述的规定,以保证说明的恰如其理与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无论是内容的简明扼要,还是表达的简洁准确,都堪称典范之作。但就是这样一篇典范的说...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故园”考辨

    作者:赵建明 刊期:2019年第11期

    杜甫《秋兴八首》是其七律代表作品之一。学者们对首章中"故园"的阐释聚讼纷纭,主要有五种观点:襄阳与洛阳,长安,洛阳,长安与洛阳,故乡。结合诗人创作境遇与心态及诗歌本身深入分析,理解为"洛阳说"更为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