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杂志简介:《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77/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中语视点_聚焦语文真问题_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审视、理念·观点_说文论语、实践·反思_课堂诊断、实践·反思_写作实验室、实践·反思_作...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2-5154
国内刊号:11-1277/H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52
总发文量:4039
总被引量:4083
H指数:27
期刊他引率:1
  • 融通中西 大道至简

    作者:王坤 刊期:2016年第11期

    文学的根基,在于人类自身的感情;无非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交织于世事变换、人海风波之中;个中滋味与蕴含,皆出于人心,本是不言自明、无须赘言的。只因人心有深浅,时代有清浊,文学自会隐含着深意。做文学的,往往追求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把握;而解文学的,则不仅力求窥得“此中之真意”,亦要竭力“辨之以直言”,将文学意蕴...

  • 语文教育与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

    作者:王宁 刊期:2016年第11期

    目前,高中课标修订工作已进入尾声,修订稿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预计2016年底将正式公布。按教育部规划,明年9月将启动新一轮高中课改。自高中语文课标修订之日起,“语文核心素养”即成为众讼纷纭的“热词”。那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语文教育教学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本期我们特约语文课标修订...

  • 继承传统文化 弘扬当代精神——第三届全国中学生朗诵大会纪要

    作者:张新村; 王如 刊期:2016年第11期

    2016年10月16日,第三届全国中学生朗诵大会在北京市第一。一中学举行。本次大会是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指导下,由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第一。一中学共同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协办的,主题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当代精神”。共有来自全国23所中学的...

  • 语文素养及其培养

    作者:王云峰 刊期:2016年第11期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怎么形成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讨论在学校教育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 文本细读的有效抓手——“检索概念图”

    作者:代顺丽 刊期:2016年第11期

    根据香港学者谢锡金的界定,文本细读是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检索文本所要传达的全部讯息。Ⅲ对文本误解或难以读出文本的深层意义通常是只关注了文本的局部讯息造成的。为什么要提倡文本细读?因为文本细读需要检索文本的全部讯息。只有追问全部讯息,才能分辨出关键讯息。如何通过细读,检索文本的全部讯息找到关键字句处呢?如何更好地细读...

  • 浅谈阅读教学中理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李凌云 刊期:2016年第11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是先贤指出的“学与思”的千年古训,同时提出教学中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把“思”作为启发的前提条件。百代以降,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感性教育,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感性的气质,

  • 倾听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作者:孙景杰 刊期:2016年第11期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后三种能力的训练,忽视倾听能力训练的倾向非常普遍,这种教学倾向带来的后果在当下我国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 在细节中彰显生命意蕴

    作者:张伟 刊期:2016年第11期

    没有生动的细节,就没有鲜活的人物,要写出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必须借助细节描写这一手段。用细节表现人物,在细节中写活人物,是学写人物的必修课。

  • 称谓:凸显小说特质的切口——动物小说《雁》教后记

    作者:殷会荻 刊期:2016年第11期

    一直以来,小说教学总是令我困扰。虽然,我也能够滔滔不绝地谈论小说教学应当“凸显小说特质”“教出小说味道”之类的话题,但是,面对一篇篇各不相同的小说文本,我的教学设计却是千课一面,总不离“作者介绍、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归纳主题”的老套路。就拿小说情节教学来说,似乎离开了“开端、发展、高潮、尾声”这些早已被拧干的知识,我...

  • 自叙文写作:讲自己真实的故事

    作者:周子房 刊期:2016年第11期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是一个重头戏,初中尤其如此。然而,令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头痛的是,不少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是胡编乱造,就是虚情假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时普遍没有清晰地区分真实的故事写作和虚构的故事写作,更谈不上按照它们各自的特征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 怎样写好比较型作文

    作者:徐江 刊期:2016年第11期

    比较型作文是指写作者要对写作对象本身诸元素或该对象与他事物做比较的过程中来认识其性质。如201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谁更具风采》,要求对生命科学家大李、焊接大工匠老王、摄影家小刘三人的风采做比较,评出“更”美的那一个。能正确写此文者寥若晨星,大多是写某某有风采,如《你镜头下的一切我都爱》之类就是写小刘摄影,没有比较,不合题...

  • 《师说》的事理逻辑解构

    作者:李廷勇 刊期:2016年第11期

    在一般的教学实践或其研究文章中,《师说》的中心是什么,向来莫衷一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一个中心说,有两个中心说,也有泛中心说,还有统摄中心说,等等。《中学语文教学》汲古维新,先后数十年刊发了多位老先生的观点,及至当前,也先后有多篇文章讨论其事……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 释“满地黄花堆积”

    作者:吴世英 刊期:2016年第11期

    翻阅李清照词集和各类诗词选本,会发现对《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一句,注释大不相同:一、认为是“憔悴枯萎”;二、认为是“零落满地”;三、认为是“菊花盛开”。前两种说法,看似一致,实则有异,因“憔悴”可以在枝头,而“零落”必定在地面,故也应分开来说。三说之中,笔者认可第三种。下面为论述方便起见,将以上三说分别简称为“...

  • 从《一棵小桃树》看贾平凹的个性与散文创作

    作者:张琼 刊期:2016年第11期

    在所有文体形式中,散文更能真切地展示作者内心的隐秘世界,更能适宜作者自由地言说自我。教材选取的贾平凹《一棵小桃树》一文课后阅渎提示中写道:“在作者看来,小桃树是他从儿时便怀有的、对幸福生活的‘梦’的化身——‘我的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可见,在阅读学习这篇散文时,我们应从作者的个性角度入手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的旨意。

  • 任务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边城》自读教学设计

    作者:赵博 刊期:2016年第11期

    【设计说明】高中语文教材受限篇幅,多为单篇短章,即使长篇也多是节选。对整篇文章而言,节选会使学生难窥全豹,甚至“一叶障目”。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作品的内容,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形成独有的审美感受,我一直在课文教学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进行整本书(全文)阅读教学及同一作家作品的横向迁移阅读实验。《雷雨》《套中人》《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