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杂志简介:《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77/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中语视点_聚焦语文真问题_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审视、理念·观点_说文论语、实践·反思_课堂诊断、实践·反思_写作实验室、实践·反思_作...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2-5154
国内刊号:11-1277/H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52
总发文量:4039
总被引量:4083
H指数:27
期刊他引率:1
  • 学语文,识文体

    作者:史小军 刊期:2016年第06期

    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体制或样式。古代文学作品内容繁富,体裁多样。古人非常重视文体研究,刘勰《文心雕龙》“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梁书·刘勰传》),对一百余种文体进行了系统辨析,规模宏大,体例严整,堪称六朝文体学之大成。明代吴讷即认为“文辞宜以体制为先”(《文章辨体·叙说》),至徐师曾就将吴讷《文章辨体》增衍成更...

  • 鲁迅、语文及文章观念的变迁

    作者:孙郁 刊期:2016年第06期

    这是李怡老师的一个命题作文,我只能漫谈一点体会吧。 刚才听刘纳老师讲得很有感慨,中学语文教学里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思考。我的父母都是中学语文教师,对于他们的经验有一点印象。

  • 为“立言”的知、情、意素养培育

    作者:郑秉成; 潘新和 刊期:2016年第06期

    在语文课程中,培育知、情、意素养不是无目的的、无重心的。这关系到课程目的定位。与将语文课程目的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不同,我以为,语文课程目的应是成就“立言者”。“立言”,才是语文学科的图腾与信仰,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只有确立“立言”之精神高标,语文教育才能赋予学生以理想与追求。

  • 夏日乡土(六首)

    作者:王金钟 刊期:2016年第06期

    雾里 传来一声咳嗽 除了浓重的烟草味 还有 六楼的寒意坠下

  • 我这样上“名著导读”课——以《骆驼祥子》为例

    作者:孙春成 刊期:2016年第06期

    “名著导读”课怎样上?这是一个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要诀:名著导读,贵在导读,导出兴趣,读出情感。鸿篇巨制,选材为要,突出主旨,选出精彩,切口要小,窥斑见豹。下面以《骆驼祥子》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 “转识成智”教《烛之武退秦师》

    作者:李凌云 刊期:2016年第06期

    “转识成智”本是佛教的一个命题,“识”指“心识”,即人的精神世界,“智”指“般若”,即人对万事万物内在规律的顿悟。佛教中的“转识成智”指将人的认识、意识转变为智慧。哲学家冯契先生将“转识成智”进行唯物主义改造,他认为“转识成智”就是“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即让人们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与体认,使知识‘化’为...

  • 教学内容的定位与展开

    作者:郭惠宇 刊期:2016年第06期

    一篇课文可以进行教学的内容很多,这就使得我们一直纠结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尤其是篇幅长的文章,集合了作为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诸多元素,任意选定一点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否都可以列入教学内容决定于教者的取舍。

  • 时评写作教学,不妨一试

    作者:郑桂华 刊期:2016年第06期

    时评是“时事评论”的简称,顾名思义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某一事件、新出现的某种现象以及说法进行分析评说,来明辨是非,表明立场,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恰当行动为目的的一种写作文体。时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求写作者对社会问题或现象观察敏锐,认识深刻,立意新颖,表达生动。因此,用它做中学生的写作练习尤其是议论文写作练习的文体...

  • 基于“命题网络”理论的作文素材积累策略

    作者:许令周 刊期:2016年第06期

    笔者在日常作文教学及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在材料使用上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素材陈旧乏味,如司马迁遭宫刑、屈原跳江等;二是素材东拼西凑,观点与材料貌合神离。

  •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阐释

    作者:王金伟; 崔晶 刊期:2016年第06期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下文或简称“范记”)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下文或简称“欧记”)同为古文名篇,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载范记被时人称为“四绝”之一,而朱弁《曲洧旧闻》则云“《醉翁亭记》初成,天下莫不传诵,家至户到,当时为之纸贵”,足见评价之高。

  • 一抹永恒的落日余晖——《三颗枸杞豆》三叔形象品析

    作者:徐德湖; 徐梅华 刊期:2016年第06期

    程海小说《三颗枸杞豆》的中心意思,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概括为:“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观点及与之相关的文本解读,使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叔形象时,大多偏向了三叔的“悔恨”和“伤悲”,好像“我”所受到的教育是从...

  • 卜筮文化视域下《〈诗经〉两首》抒情特色新论

    作者:王春 刊期:2016年第06期

    人教版高中教材所选《(诗经)两首》包括《氓》和《采薇》两篇。两篇中都存有卜筮文化的元素,实为理解两首诗抒情达意的关键。世易时移,卜筮这一先秦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元素如今已经退居现代文明社会的文化边缘地位。今人阅读这两首古诗时,往往忽视了诗中借由卜筮活动所传达的情感。而这恰恰又是把握两首诗抒情特色的关键所在。

  • 流星

    作者:刘星 刊期:2016年第06期

    十月的风 风干了红袖鲛绡里湿透的泪眼朦胧 冬日的雨 淋湿了等在季节里如花的娇柔面容

  • 解读《祝福》中的“分明已经纯乎”

    作者:刘星 刊期:2016年第06期

    《祝福》通过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叙述进而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社会底层——农村劳动妇女的压迫,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序幕之后便写出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

  • 《方山子传》研究综述及教法举隅

    作者:高冰峰 刊期:2016年第06期

    苏轼自言“平生不为行状碑传”,在他所写的十余篇人物传记中,《陈公弼传》和《方山子传》即占两席,足见他对陈氏父子的重视。《方山子传》以寸幅而绘千里,以尺水而兴烟波,令人回味不尽。本文拟先就该文做一研究综述,次则遴选几例教法,并提出我的教学设想,供同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