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

现代教学杂志 省级期刊

Modern Teaching

杂志简介:《现代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99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本刊专稿、观点、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品德与社会、学科社会、学科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历史

主管单位: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主办单位: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国际刊号:1673-8349
国内刊号:31-1991/G4
全年订价:¥ 696.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9512
总被引量:2027
H指数:10
立即指数:0.0028
期刊他引率:1
  • 健康成长是青少年的最大权益

    作者:钟焦平 刊期:2017年第12期

    据报道,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都超过70%,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北京大学教授李玲日前在《人民日报》撰文告诫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教,让孩子的视力健康输在了起跑线上,假如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未来我国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都可能面临较大缺口。

  • 用微课架起校内外教育的桥梁——区域社会实践微课程建设初探

    作者:沈虹; 刘亚鹏; 李正刚 刊期:2017年第12期

    一、区域社会实践微课程建设的背景 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上海市各区域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加速发展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为了客观了解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情况,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静安区于2015年开展...

  • 区域社会实践微课程建设——共建“穿越”医学边界的微课程

    作者:罗欣 刊期:2017年第12期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公布,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明确的表述,认为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上海市风华中学根据“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的办学理念,

  • “馆教结合”社会实践微课程的探究与实践

    作者:易传辉 刊期:2017年第12期

    一,背景与思考 当前,中小学在推进社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第一,校内对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经验的缺失与资源积累的相对不足,限制了社会实践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价值实现,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第二,社会实践教育指导教师专项知能的不足,

  • 中小学生体验式交通安全微课程建设

    作者:晁琳 刊期:2017年第12期

    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交通安全教育不仅需要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更需要组织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体验式”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景,

  • 小学社会考察实践微课程建设初探

    作者:孙敏 刊期:2017年第12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尽管对于社会实践的育人价值大家普遍认同,但现实中却存在一系列问题:活动走马观花,流于表面,学生收益不大;校外活动安全存在隐患;活动占用教学课时,时间无法保证……为了更好地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对学校社会考察实践微课程的开展进行了积极思...

  • 帮助欺凌者的双重意义——校园欺凌系列谈(五)

    作者:高德胜 刊期:2017年第12期

    当欺凌成为社会热点的时候,众声喧哗,各种非理性的声音也有了发声的空间。其中对欺凌者的谴责与声讨最为响亮,诸如让欺凌者付出代价、严惩不贷、绳之以法、降低入罪门槛等等。这些非理性的声音似乎忘记了校园欺凌中的欺凌者本身也是成长中的人,我们不能以一种错误行为对他们进行定性,将他们一棍子打死。欺凌者做出欺凌行为,体现出一种道德...

  • 生态体验理论开创国门德育新领地——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为例

    作者:刘惊铎; 姚亚萍; 丁少华; 张弛 刊期:2017年第12期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态体验实践如火如荼,创造出异彩纷呈的德育实践样式,并形成了全国不同区域和校本的七大范例。大数据显示,这一趋势仍有持续增强之势。何故?盖因生态体验理论和模式之中所流淌的原创性学术基因。人类全面进入网络社会,开启了原创学术的新时代、新形态。

  • 规则、法治、责任:为学生夯实人生成长的基石

    作者:龙迪辉; 刘翠鸿 刊期:2017年第12期

    曾经,抗震救人小英雄雷楚年和北大法学院学生会主席秦明(化名)分别因为诈骗和盗窃入狱的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何我们努力推崇的楷模、树立的榜样,却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客观地说,导致他们人生脱轨的原因,既有家庭教育的缺位,也有社会因素的影响,

  • 开放对话:多学科视野下的班级与班主任研究——第五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综述

    作者:齐学红; 程晓莉 刊期:2017年第12期

    2016年12月17—18日,以“多学科视野下的班级与班主任研究”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德育研究者及中小学班主任等共计55人出席本次研讨活动。本次论坛,与会代表回溯历史,着眼当下,立足本土,

  • 借分制:教育机制还是个人定制?——借分制

    刊期:2017年第12期

    听说了一位班主任“借分”给学生的事情,出于一份疑惑,加上一份担心,还有一份好奇,本刊记者深入这所学校,对这位另类班主任进行了专题采访。

  • 借分制:智慧的教育设计

    作者:刘永和 刊期:2017年第12期

    “借分制”早有耳闻,但是,像这样细致、周到、实在、有用的“借分制”还是第一次见识。根据这个典型案例,专家、班主任、心理教师和学校校长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 “借分”的教育艺术

    作者:王庆梅 刊期:2017年第12期

    我是一线班主任,经常有这样的体验:考试中,有些学生差一分就及格,或差一分就达优秀。“太亏了!”我和学生一起叹气。若是平时测验,为了鼓励某个学生,我干脆送分,故意将答案标准降低。然而,我也有压力,这种做法,为很多老师所不齿,认为这不利于答题的规范要求,有损考试的严肃性。

  • “借分制”的心理学分析

    作者:王莹菊 刊期:2017年第12期

    本案例中的“借分制”,从心理学角度看,具有科学、合理和积极的一面。 一、不及格的缺失感引发学习的动机 案例中的郑方因考试失利,今后,他以前经常标榜的“没问题”,父母将不再相信;他的优裕生活,也可能受到影响。此时的郑方,因为“缺失”了2分(父母不认为60分及格)安全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 “借分制”属于“私人定制”

    作者:赵月蓉 刊期:2017年第12期

    借分这个做法,体现了班主任的教育智慧,重塑了郑同学的自信心。但是借分这一行为可否制度化?有了协议书上几条细化的条款就可以保证达到预期效果了吗?笔者认为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