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杂志简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2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约专稿、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国际刊号:1001-4233
国内刊号:42-1026/G4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6.55
复合影响因子:8.51
总发文量:2274
总被引量:55646
H指数:95
引用半衰期:3.9167
立即指数:0.0688
期刊他引率:0.9398
平均引文率:8.5
  • 工程教育的“存在”之道

    作者:李培根 刊期:2019年第04期

    本文指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改变工科专业教育中仅仅着眼于技术的现象,需要把工程技术之"道"真正融入到专业教学活动中。从"存在"的视角审视工程技术,既是工程技术之道,也是工程教育之道。文中提出分别从存在的显处、存在的隐处以及"紧闭的存在深处"洞察和探究工程技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讨论的出发点基于让工科专业教师容...

  • 工程人才观和工程教育观的前世今生--工程教育哲学笔记之四

    作者:李伯聪 刊期:2019年第04期

    工程人才观和工程教育观是重要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问题。工程人才观和工程教育观的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在16世纪前的古代时期,工程人才和工程教育处于被排斥位置。在16世纪起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始逐步形成现代工程人才观和工程教育观。现代工程人才观和工程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工程师阶层和现代工人阶层的形成和发展有紧密联系。工程人...

  • 实施“新工科F计划”,培养工科领军人才

    作者:高松 刊期:2019年第04期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正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培养引领未来的人才成为一流大学的使命担当。华南理工大学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出新工科建设F计划,通过确立工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构建工科专业的新结构,完善工科培养的新体系,探索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努力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备、复合知识与核心能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兼备、家国...

  • 地方理工类高校新工科建设:价值审视与实施路径

    作者:成洪波 刊期:2019年第04期

    新工科建设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中国方案"。只有将新工科内涵嵌入区域需求和高校现实情境,探索新工科具体型态,才能切实深化新工科建设。地方理工类高校新工科建设,应确立服务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构建大学发展新模式和打造高水平区域创新体系等目标价值。东莞理工学院通过"7强化+7着力"的...

  •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从新生项目课程到高峰体验项目课程

    作者:徐利梅; 谢晓梅; 陈彦; 任玉琢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本科生培养传统课程体系设计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深入研究新加坡技术与设计大学(SUTD)本科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对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参考和借鉴SUTD的4D教学模式,将传统基于工程科学范式、单一学科内难度递进的课程群逻辑,改进成为多学科融合和难度递进的二维课程群体系设...

  • 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共建的新模式--以东莞理工学院先进制造学院(长安)为例

    作者:孙振忠; 黄辉宇 刊期:2019年第04期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育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问题的创新之举。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校主导、政府导向、企业参与、协会桥梁,协同共建了东莞理工学院先进制造学院(长安),构建了面向产业链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与跨界整合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根据产业链需求设计和规划工程课...

  • 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师跨界发展:概念模型、工作机制和实施路径

    作者:江爱华; 施大宁; 易洋; 马静 刊期:2019年第04期

    新工科建设的成败关键在教师,难点与突破也在教师。高校必须走出教师传统培训的老路,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构建教师跨界发展的新机制。本文介绍了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揭示了教师跨界发展拟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从知识、组织、时空、思维四个维度建立教师跨界发展的概念模型;聚焦跨界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卓越师资队伍建设,从党委统揽、校院联动...

  • 美英两国多方协同育人中的政府作为及典型模式研究

    作者:林健; 耿乐乐 刊期:2019年第04期

    多方协同育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美、英两个发达国家的多方协同育人的各种举措和典型模式发现,两国均基于本国的国情推动多方协同育人,美国以市场主导下的政府引导为理念,产生了灵活多样的多方协同育人模式;英国以政府主导同时重视市场作用发挥为理念,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多方协同育人。通过比...

  • 博雅教育与工程教育在美国精英大学中的身份塑造

    作者:崔乃文 刊期:2019年第04期

    博雅教育对于工程教育在精英大学中的身份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这在英法两个迥异传统中从正反两方面得到印证。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在英法传统的交互影响与张力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第一,汲取博雅教育的智识与身份象征性资源,将高等工程教育纳入"博雅教育+专业教育"的研究型大学教育序列,形成"以博雅教育为基础的高等工程教育"。第二,挖掘工程教育...

  • 工程科技人才通识能力的要素识别与培养--基于产业界的实证研究

    作者:范惠明; 周玲 刊期:2019年第04期

    加强工程科技人才通识能力培养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本研究通过对179份来自产业界的调查问卷具体分析了我国工程科技人才通识能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学校培养环节的组成要素。研究发现,我国工程科技人才通识能力包含10项要素,分别是政治素养、工程伦理、跨学科知识...

  • 工科本科生科技文明类通识教育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失败的逻辑”课程为例

    作者:潘星; 康锐; 周晟瀚; 王立梅 刊期:2019年第04期

    科技文明类通识课程是工科本科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横断学科,可靠性系统工程是将来从事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等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工科本科生所必备的科技文明类通用知识的一个部分。为了对工科本科生开展可靠性系统工程通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掌握工程领域中各类产品失效、系统故障、工程事故和项目失败(统称为失败)的概念和规律,...

  • 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实施与达成--以“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为例

    作者:兰利琼; 赵云 刊期:2019年第04期

    社会发展愈是飞速进行、变幻莫测,高校愈是需要强化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扎扎实实打造通识教育"金课",需要在"以学为中心"理念的指引下,通过科学设定课程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及考核评价,以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本文基于四川大学"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课程连续5年的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研究分析了通识教育课...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来稿须知

    刊期:2019年第04期

    请广大关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及热点问题,惠赐理论研究方面新颖独到、见解深刻和工程教育实践探索方面有典型创新价值的佳作。来稿请寄编辑部,勿寄个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请勿一稿多投,以免版权纠纷及给和编辑部带来损失。满两个月(收稿之日起)未收到录用通知,稿件即可自行处理。来稿注意事项:1.请附100-300字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工...

  • 创新类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文利; 王卓峥; 司农; 陈巍; 陈华敏 刊期:2019年第04期

    "新工科"的探索与实践为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作为地方所属高校的北京工业大学,以"创新工程实践"课程为探索,设计全链条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导入以学生为中心的PBL项目驱动模式,强化1+N+X授课团队模式,构建交叉融合的教与学团队,注重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要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科知识交叉与融合...

  • 工业4.0及适应其价值链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关联性分析

    作者:夏晓峰; 朱正伟; 李茂国 刊期:2019年第04期

    工业4.0是德国政府为提升工业竞争实力、迎接未来先进制造领域挑战所提出的战略规划。本文以工业4.0的内涵认知为目标,从分析工业4.0的关键技术领域和核心价值链体系出发,梳理工业4.0的发展和实现与德国工程教育体系的适配性,以及对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即基于工业价值链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厘清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