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杂志简介:《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77/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中语视点_聚焦语文真问题_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审视、理念·观点_说文论语、实践·反思_课堂诊断、实践·反思_写作实验室、实践·反思_作...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2-5154
国内刊号:11-1277/H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52
总发文量:4039
总被引量:4083
H指数:27
期刊他引率:1
  • 唐诗新经典的形成

    作者:彭玉平 刊期:2019年第08期

    近日捧读唐诗研究名家刘学错先生《唐诗选注评鉴》一种十卷,真是爱不释手。唐诗的选本唐人已经开始编纂,历代绵延不绝,唐人选唐诗今犹存十余种,清人衡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更长期位居唐诗经典选本之首。新中国成立以来,马茂元等人的《唐诗选》也风行已久,影响深远。近年虽也有新的唐诗选本面世,但难得惊艳之感。2019年5月,中州古籍出版社推...

  • 谈统编本初中《语文》读写能力的衔接和迁移

    作者:程翔 刊期:2019年第08期

    读写能力的衔接既体现在读和写两种行为之间,也体现在读写各自内部的学习过程中。衔接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编辑意图是基础,教学能力是关键。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学科素养的理解和把握上。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理的基础之上;学理是读与写衔接的“媒介”,更是实现迁移的“路标”。将教材中的写作内容转换成程序性...

  • “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思考

    作者:陈家尧 刊期:2019年第08期

    “活动·探究”单元作为统编教材全新的组元方式,需要深入认识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走出原有阅读单元教学的惯性,创新教学方式。在课程实施中,单元目标确立要由单一走向综合,阅读教学方式要由单篇走向群文,活动组织实施要由粗放走向精致,需要充分展现单元的教学价值。

  • 用好“积累拓展”,提高学习效率——以统编本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为例

    作者:王伟 刊期:2019年第08期

    对统编本语文教材“积累拓展”板块使用的困惑,可从三个层面探索: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合理规划它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语文活动引领教学方式转变;优化它的教学成果的评价标准。

  • 统编本初中《语文》戏剧单元教学建议

    作者:慕君; 田丰 刊期:2019年第08期

    统编本初中《语文》戏剧单元将戏剧基本要素有机编排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在该单元教学中要将戏剧本体性知识作为学生剧本学习的支撑,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对剧本的深度学习,实现学生认知过程由低阶向高阶的转化,完成学生对剧本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同时深入挖掘剧本的文化内蕴,帮助学生理解剧本文化内涵。

  • 基于认知图式理论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关舒文; 吕立杰 刊期:2019年第08期

    认知图式作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成果,主要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文言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文章从推断语言图式、扩展内容图式、深入形式图式三个层面阐释了认知图式理论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 “以学生为主体”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优化设计

    作者:张瑞琴; 洪春鸣 刊期:2019年第08期

    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语丈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重拟标题、巧妙设疑、课后迁移活动、板书设计等手段激活课堂,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 整本书阅读:读法及其教学路径

    作者:胡根林 刊期:2019年第08期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读法”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核心素养的桥梁和支架。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读法”主要指操作层面的语文学科具体阅读方法,它可以是各种不同文本类型的“类”的读法,也可以是具体作家作品的“个”凶读法。对“读法”的探究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文本类型共性和个性的过程,是学生提升理解力成为熟...

  • 情境任务写作:任务分析与流程管理

    作者:叶黎明 刊期:2019年第08期

    任务写作是高中写作测评的新方向,以检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写作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的写作素养。测试目的和形式的变化,要求写作教学做出相应的变革。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从“向内看”转向“向外看”,学会理解情境任务,分析并概括完成写作任务所需的各种条件;应在任务写作的操作模型中理解“语篇写作”,把教学...

  • 创设对话情境触发亲情写作

    作者:李平 刊期:2019年第08期

    初中阶段的亲情话题写作训练面临学生不愿写、没东西写、写不细腻等多重挑战。在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应从初中学生心理变化和亲子沟通障碍等症结入手,创设亲子交流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产生亲情写作的主动意愿,引入恰当的写作知识,并提供多种写作支架,以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 诗中有画的爱国主义诗篇——读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作者:蒋霞 刊期:2019年第08期

    艾青的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中国20甘纪30年代后期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收荻。这不仅在于它以爱国主义精神获得巨大的思想力量,还在于它巧妙地解决了诗歌的形象化问题。后者集中体现为一种鲜明的绘画感:诗歌以对色彩、造型、构图等绘画因素的借用而在想象中形成视觉形象。该诗展示出诗歌飭感性内质及艾青诗歌的独特气质,呈现出一幅多元立...

  • 《祝福》中的“我”为何决计离开鲁镇

    作者:徐志伟 刊期:2019年第08期

    鲁迅的《祝福》中两次出现“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这一细节并非闲笔,而是《祝福》主题复杂性与深刻性的体现:正是因为这一细节的存在,使得《祝福》的主题超越了当时流行的“国民性批判”,指向了对现代启蒙主义话语的反思。

  • 《岳阳楼记》“破体为文”发微

    作者:郭帅帅 刊期:2019年第08期

    《岳阳楼记》是宋人“破体为文”的典范。范仲淹在创作过程中吸收了传奇体、赋体及论说体的笔法,熔铸成一篇亭台楼阁记的变体。以传奇为记表现为连绵四言体的使用,以赋为记是指借鉴了赋体的铺叙、用韵及扬抑,以论为记的重点在于议论地位的提升与升华意识的贯注。

  • 在类性中质疑在篇性中解惑——试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处误读

    作者:陈冬梅; 邱晴 刊期:2019年第08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初中语文教材经典名篇,原来人教社编写的教材放在九下第五单元(先秦诸子散文),统编教材放在八上第六单元,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的品格与志趣”,语文要素(写作)是“表达要得体”。全文不足150字,分四个层次论述,如下图所示:笔者拟从统编本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特点出发,从选文的类性篇性[1]入手,对...

  • 《〈乡土中国〉前三章》教学设计

    作者:屈伟忠 刊期:2019年第08期

    【教学设想】《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全文分为14章,各章内容关联密切,又相对独立。各章内在逻辑关系如何,学界看法不一。笔者根据学者陈心想的观点,将本书划分为六部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本课时截取全书前三章(“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作为教学内容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