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 北大期刊

The Teaching of Thought and Political Study

杂志简介:《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89/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素质改革、教学之窗、创造性教学设计、教学一得、问题解答、趣味教学例选、多媒体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2-588X
国内刊号:11-1589/G4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发文量:4964
总被引量:2898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04
期刊他引率:1
  •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分析与探索

    作者:庄永敏 刊期:2005年第07期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三年级——高中(3—12年级)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且是必修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审查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实验教材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必修),

  • 健全中学法制教育课程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作者:王书明 刊期:2005年第07期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法律素质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国家有关教育的法规和文件一直强调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此同时,

  • 谈谈“什么是文化”——学习高中新课标“文化生活”札记

    作者:张爱群 刊期:2005年第07期

    新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一个显著的重大变化就是增设了“文化生活”模块。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政治学科的一个突出亮点。该模块内容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这里,作为“文化生活”的开篇,就需要弄...

  • 教学生活化是政治课的生命力

    作者:熊春燕 刊期:2005年第07期

    走进新课程,我们做什么 这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特别是一线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就我个人体会而言,新课程理念的表达虽是林林总总,但就政治学科教学而言,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作者:齐明砾 刊期:2005年第07期

    2004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

  • 浅议“命题说话”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孙晓姝 刊期:2005年第07期

    我也曾与许多政治教师一样,有过这样的困惑:政治课上学生普遍存在不会“说话”的现象,要么词不达意不会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地表达,要么背书似地说些言不由衷的空话、套话。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一是我们老师灌输的多,学生锻炼少;二是内容空泛的多,联系实际的少;三是生搬教材的多,学生感兴趣的少。

  • 我是这样引领学生走出迷信鬼神误区的

    作者:张国文 刊期:2005年第07期

    我在教学初三《坚持无神论,树立科学世界观》一框中关于“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鬼神”知识点之前,了解到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模糊认识。于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布置学生做了三件事:(1)向父辈们调查,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神的存在。(2)你是否相信世界上有鬼神的存在,取得充分的证据。

  • 学生现代学习方式及培养策略

    作者:杨羚; 方水娣 刊期:2005年第07期

    笔者在研读了2004年3月颁布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后,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学生现有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在课程理念中就指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学建议再次指出:“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反思与回归

    作者:钱月琴 刊期:2005年第07期

    本不应该有的事实 悲剧:一位思想政治成绩最优的学生,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从偷手机、钱包,发展到杀人抢劫,成为众人所唾骂的杀人犯。更可悲的是,当杀人已成为现实,他的老师却一无所知,陷入盲然。

  • 中学法制教育的人文引领

    作者:蒲鸿志 刊期:2005年第07期

    中学法制教育的人文引领就是用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引导、指引中学法制教育。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体现在确立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主体地位上,人文方法体现在法制教育策略的选择上,要以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为指导。我们的出发点是中学生,最后的落脚点还要回到中学生,中学生的幸福、快乐、健康、需要,

  • 链接文学作品 驾驭哲学教学

    作者:陈黎鸣 刊期:2005年第07期

    一、导入设计 先声夺人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开头,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打开了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竞相登堂入室。在哲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链接文学作品,设置一些诗歌、散文等文学情境,导入新课,

  • 尝试“旧鞋”“新路”走

    作者:毛春梅 刊期:2005年第07期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并由此牵引出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其能够自主地、独立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一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本人作了以下尝试。

  •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尝试

    作者:王加飞 刊期:2005年第07期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 温和效应可化解学生的过激行为

    作者:杨明贤; 杨俊玲 刊期:2005年第07期

    最近,笔者在大量教育教学实践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教师实施了过激行为。更有甚者还对教师大打出手,酿成了不该发生的教育悲剧。出现过激行为,究其责任主要在学生,但细细分析,当事教师也有一定责任。第一,教师缺乏预测的思维策略。有经验的教师遇到这类学生,看到他面红耳赤的表情,

  • 贴近生活 回归生活

    作者:戴建华 刊期:2005年第07期

    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人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自然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呢?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