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数学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24/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专题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国内外教改动态、书刊评价、现代数学知识讲座、课外活动资料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0488-7387
国内刊号:31-1024/G4
全年订价:¥ 2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2380
总被引量:2660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081
期刊他引率:1
  • 呼唤数学教育的定量研究

    作者:周恩超 刊期:2005年第10期

    统计素养就是人们对统计数字所具有的悟性,用统计理论和思想指导个人实践以适应社会需要的素养.良好的统计素养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让我们从实际应用中“寻找”应用题

    作者:李春花; 王曾仪 刊期:2005年第10期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各地涌现出大批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好题目.不过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表现为:有些题目作表面文章,外表似乎很联系实际,实际上却脱离实际.

  • 新课程背景下空间思维障碍的突破

    作者:姜建平 刊期:2005年第10期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是一道难度较高的台阶,立体几何成了中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一道障碍,学生们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倍感畏惧.究其原因:(1)学生沿袭平面几何的思维,缺乏空间想象力;(2)立体几何图形“失真”,给学生观察图形造成障碍.因此,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突破空间思维上的障碍,是学好立体几何...

  •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高中教研活动一例

    作者:孟小龙 刊期:2005年第10期

    为了贯彻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闸北区教研室数学学科开展了一系列的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我们采用主题引导,问题驱动的案例研究方式,如图1所示.

  • 数学作文:张扬学生的数学个性

    作者:马岷兴 刊期:2005年第10期

    数学和语文一样,也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科学的语言.但是,语文课有作文,数学课却没有.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认为数学是冰冷的,对任何人都一样的,没有个性的.笔者和四川省的一些老师,觉得数学同样有“火热的思考”,学生有自己的“数学情感”,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个性”.数学作文,就是让学生张扬数学个性的教学方式...

  • 化简代数式的常见错误的调查和分析

    作者:赵红琴 刊期:2005年第10期

    学生在代数表达式变形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早在几十年以前就已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化简代数式时常犯的错误,笔者在2004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对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和太仓市第一中学、南郊中学三所学校中的共401名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七年级226名和八年级175名).并对其中2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 让数学课远离虚伪的美丽

    作者:童晓群 刊期:2005年第10期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课堂生机勃勃.但是,我们在看到很多教师大胆创新、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会发现不少教师缺乏理论学习与分析,盲目追随攀比与模仿,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这种虚伪的美丽,表面上可能一时给人以新鲜之感,实则把数学教学改革引入误区.以下几种情况比较突出.

  • 对六年级一节“探究活动”课的设计

    作者:黄家礼 刊期:2005年第10期

    根据工作安排,笔者在八一中学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上海版二期课改新教材六年级《数学》第一册(试验本)第一章:探究活动(二)一将一个分数拆为几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和.选择这个内容有两点考虑:1.这是新课程标准确定的专题研究内容,笔者想作点探索;2.探究活动的教学是一个新课题,笔者也想作点尝试.

  • 轨迹方程的反思教学案例

    作者:朱永厂 刊期:2005年第10期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探究”,而“数学探究”要力求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本文以如下案例来探求反思教学的途径和作用.

  • 一堂解析几何轨迹题的探究课

    作者:赵秀琴; 邵春和 刊期:2005年第10期

    上海市高二第一学期数学(试验本)第128页复习题第五题。

  • “循环语句”主要教学环节设计

    作者:李群; 孙庆红 刊期:2005年第10期

    1.两种循环结构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计算1+2+…+1000的值,程序框图如下:

  • 一元二次方程的六种几何解法

    作者:范宏业 刊期:2005年第10期

    在整个中学数学学习中,似乎很少介绍用其他的方法如几何的方法来解答一元二次方程,充其量只不过是用几何图形来说明一下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意义,而这还是在学习几何内容时使用了一元二次方程后才有的说明.本文根据有关的文献资料,对历史上有名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几何解法进行了整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元二次方程与曲线和几何图形的联系是那样...

  • 一个“红灯与绿灯”的课题学习活动

    作者:章新金 刊期:2005年第10期

    课题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问题的学习状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题学习到底如何开展?教师在课题学习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笔者以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频率与机会》作为知识背景,以学生在七年级时曾进行过的课题学习作为经验,开展一次题为“红灯与绿灯”的课题学习活动.现将全过...

  • 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变不可能为可能

    作者:沈红霞 刊期:2005年第10期

    均值不等式a+b≥2√ab(a、b∈R^+)不仅可用于证明不等式,也可用于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在中学代数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总是在当且仅当a=6成立时函数才能取得最值.如。

  • 解读贝特朗(Bertrand)悖论

    作者:石启亮 刊期:2005年第10期

    我们在讲解“人教社高一新教材A版”“几何概型”一节内容时遇到一个题目,由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法,得到不同的答案,却一时又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于是在学校图书室里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发现了以例题形式出现的一贝特朗(Bertrand)奇论(也叫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