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数学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24/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专题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国内外教改动态、书刊评价、现代数学知识讲座、课外活动资料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0488-7387
国内刊号:31-1024/G4
全年订价:¥ 20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2380
总被引量:2660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081
期刊他引率:1
  • 课程标准与几何证题

    作者:表桐; 崔蓉蓉 刊期:2005年第03期

    跨越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克莱因,在他24岁时,在就任教授的就职演说一题为《近代几何研究》一文中指出,几何是图形对某种变换群保持不变性质的学说,即有名的《爱尔兰根纲领》。

  • 初二学生对图象理解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波; 季春兰 刊期:2005年第03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要求作了调整和规划.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结构上,除保留原来对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位置,以及证明等外,还安排了坐标几何的初步知识一图形与坐标.

  • 一堂“生活中的轴对称”公开课的教学与评析

    作者:姚志敏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绍兴县秋瑾中学王科英老师的《生活中的轴对称》课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动手、动脑和协作学习来探索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探索活动的设计始终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展开,从每个学生的角度...

  • 教学实录:探索勾股定理(一)

    作者:李庆社 刊期:2005年第03期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

  • 立足“视图”重视考查“空间观念”

    作者:潘振南 刊期:2005年第03期

    2001年9月进入部级的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学生,2004年已初中毕业,其中有17个实验区根据新课标进行中考单独命题,单独计划招生,其命题思路、形式、立意肯定会对今后其它地区中考试题的命题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为此,笔者从收集到的十几份实验区数学试卷进行探究,从中发现,它们基本杜绝了生搬硬套、纯粹背记、

  • 图形分割问题

    作者:闵晟 刊期:2005年第03期

    所谓图形分割,就是在保持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将一个或几个图形分割成两个或几个图形、这类问题贴近生活,有较强的趣味性,它既需要动手实践,又需要动脑,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热情.下面介绍解答此类问题的几种比较典型的策略.

  •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

    作者: 刊期:2005年第03期

    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把师生视为评价中对立的双方,习惯于从怎么样考倒学生出发,人为设置“陷阱”,让学生去跳.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为此,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真实水平.应该改变试卷的面孔,让试题变得友善起来,体现人性化色彩.

  • 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若干方法

    作者:高国平 刊期:2005年第03期

    数学阅读是指在数学学科内开展阅读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教学也就是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会学习的教学.

  • 利用向量解决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

    作者:杨丽婷 刊期:2005年第03期

    为了配合上海市第二期课改,要求参加试点学校复旦附中,根据高三数学新教材(理科)内容,上一堂示范课,以展示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安排.复旦附中高三数学青年教师杨丽婷老师就新教材中的向量应用上了一堂“利用向量解决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杨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能否将以前学过的利用向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方法迁移到解决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上来...

  • 关于二元函数条件极值问题的教学实录

    作者:申志莲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高三复习“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这一知识点时,我精选例题,通过一题多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数学归纳法中传递性的探究

    作者:高伟鹏 刊期:2005年第03期

    数学归纳法,其理解上的难点,往往在于第二步的传递性(或递推性),因为对传递性理解不到位,对传递性逻辑必要性认识不够,学生极易对数学归纳法的科学性产生怀疑.笔者认为,要进行好数学归纳法的教学,就应该十分重视传递性的突破.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展开讨论.

  • 探索条件等式求值 注重师生课堂交流

    作者:陆振新; 朱绍志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一节数学复习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做一道练习题:

  • 从探究y-1/f(x)南型函数的值域谈起

    作者:王迪 刊期:2005年第03期

    很多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上)》配套的资料上,都有这样一类题目:求函数y=1/(x^2-6x+1)的值域。

  • 对平方数累加公式的探讨

    作者:狄海鸣 刊期:2005年第03期

    记得自己当学生时,是在教科书的封面上第一次看到平方数的累加公式:1^2+2^2+3^2+…+n^2=n(n+1)(2n+1)/6的,除了这个公式,封面上还画着金字塔状的“四角垛”,心里很是惊奇一这个公式的发现者是多么的神奇,居然能“拼凑”出这种关系.当时自己虽然能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公式,但“只知其然,

  • 函数单调性与数列单调性的整合

    作者:胡耀宇 刊期:2005年第03期

    教材高一(上)(指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必修本;下同)学习了函数单调性定义和数列,并指出了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高二(下)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在研究其增减性时,用Cn^k=Cn^k-1·n-k+1/k来讨论,这里实际上提出了函数单调性定义在数列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