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ducational Research

杂志简介:《教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8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高等教育、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史、教师教育、国际与比较教育、基础教育、新思想指引新征程、学术评论、职业技术教育与成...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5731
国内刊号:11-1281/G4
全年订价:¥ 5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6.42
复合影响因子:5.04
总发文量:3237
总被引量:99281
H指数:150
引用半衰期:4.2823
立即指数:0.2459
期刊他引率:0.9762
平均引文率:8.0738
  • 本刊投稿须知

    作者:教育研究杂志社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为提高刊物质量、完善学术规范,本刊对来稿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同时在稿件接收、文章编排等方面进行改进,请作者予以协助,来稿时请注意如下事项。1.本刊视通过《教育研究》在线投稿系统投到本刊编辑部的稿件为正式投稿,不接受其他形式的投稿。2.正文前附300~500字摘要和3~5个关键词。正文后附题目、摘要、关键词的英译初稿;待编校完成后,...

  • 中国教育的伟大变革——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学习与思考

    作者:吴德刚 刊期:2019年第02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4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始终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科学谋划、有序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不断完善,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日趋成熟,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改革之路显示出强大生命力。4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立足全局,...

  • 类主体:生态文明教育的人性假设

    作者:冯建军 刊期:2019年第02期

    从人性的视角反思生态危机,占有性个人主体性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走出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超越占有性个人主体性,走向类主体。从占有性个人主体到类主体,需要从个人哲学到类哲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转换。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本在于培养类主体,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类主体教育超越了以往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态人教育,全面...

  • 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下的教材体系建设

    作者:马云鹏; 李哨兵 刊期:2019年第02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和全程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了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多个要素和环节。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教材体系建设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教材体系建设的价值意蕴人才培养目标规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内涵,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出...

  • 推进教材制度创新的着力点

    作者:刘学智; 张振 刊期:2019年第02期

    建立健全教材管理体制机制是提升教材建设质量的制度保障。教材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教材制度)作为教材体系建设的保障体系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构建与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教材体系相适应的教材管理体系,补齐教材建设短板,全面推进教材治理的现代化。一、教材制度创新的时代价值教材制度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在一定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下,制定的有关教...

  • 教师教材理解范式的深度变革

    作者:李广; 孙玉红 刊期:2019年第02期

    教师教材理解反映教师对国家课程理念的认知程度,也反映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教师教材理解是教师用教材教的重要前提,教师教材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用教材教的质量和水平。教师教材理解包含教师对教材知识、教材组织逻辑、教材价值、教材时代使命的理解等。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要求教师教材理解将走向知识体系、方法论、思维方...

  • 建构以质量为核心的教材评价体系

    作者:唐丽芳; 丁浩然 刊期:2019年第02期

    提升教材质量是教材建设的核心任务。教材评价作为国家监控教材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材质量的有效机制。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中国特色、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教材体系,教材质量稳步提升。但教材评价体系建设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建立与完善教材管理机制,应以'评'促'建',为教材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评价制度支撑。

  • 成就完整的大学——习明纳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作者:贺国庆; 何振海 刊期:2019年第02期

    习明纳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大学,是当今西方大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习明纳适应了现代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师生情感,弥补了传统讲授方法的缺憾,促进了科学和学术的快速发展。

  • 中国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理论构想与适用性考察

    作者:霍力岩; 孙蔷蔷; 胡恒波 刊期:2019年第02期

    构建具有本土立场和国际视野、能够系统引领和科学评价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国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在国际上具有普遍影响的CIPP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对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英国等主要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学前教育指标体系进行系统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等研究之后,提出中国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理论构想...

  • 美国公立高校学位点撤销的三次浪潮

    作者:蒋林浩; 沈文钦; 陈洪捷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21世纪初,美国的三次经济和金融危机导致多个州缩减了高等教育机构的资助经费,部分高校缩小招生规模,甚至撤销学位点,形成了三次学位点撤销潮。研究美国学位点撤销潮的发展历程,发现学位点撤销工作涉及多方利益,产生了大规模的抵触和抗议;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的传统学科和人文学科成为撤销重点对象;新公共管理问责和绩效文...

  • 基础教育差异对农村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异质性教育收益视角的解释

    作者:柳光强; 杨芷晴 刊期:2019年第02期

    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扩展与分化两方面考察基础教育差异对农村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并对教育扩展与教育分化的交互机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农村基础教育的扩展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但这种效应正逐渐减弱;由于教育收益率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别,2003—2012年我国农村家庭在基础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分流,事实上缩小了各教育级别上农民收入差距;教...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以学科—专业—产业链为视角

    作者:王凯; 胡赤弟 刊期:2019年第02期

    '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基于学科—专业—产业链视角和相关理论,构建高校的组织因素、学科—专业协同机制、产学合作情境与创新人才培养绩效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科—专业协同机制对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起到显著的正向...

  • 大学智库文化的特质及其培育

    作者:刘福才 刊期:2019年第02期

    大学智库文化兼容大学文化和智库文化,彰显着大学智库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使命。明晰大学智库文化的特质,突出其反思性价值立场、前瞻性育人先行、学研式知识创新和交互式合作协同等价值取向,是大学智库文化培育的逻辑起点。目前,上述文化特质在大学智库发展中的引领价值亟待发挥,大学智库文化培育亟须在文化高度、文化深度、文化包容度和文化创新...

  • 儒家价值观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其超越

    作者:杨满福 刊期:2019年第02期

    儒家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的内核和灵魂。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形塑力,由此也成为了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不容忽视的文化基质。对儒家为主的价值观进行辩证的分析和省思是新时期职业教育价值观建设绕不开的时代课题。继往以开来,要在接续传统和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 人工智能对技能需求的影响及其对教育供给的启示——基于程序性假设的实证研究

    作者:袁玉芝; 杜育红 刊期:2019年第02期

    人工智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程序性假设,将劳动力的技能分为非程序性认知技能、非程序性非认知技能、程序性认知技能、程序性身体技能、非程序性身体技能五类。采用美国职业信息网络数据,结合1982—2010年的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对非程序性认知技能、非程序性非认知技能以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