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产品培训

农产品培训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2 09:37:55

农产品培训

农产品培训第1篇

在州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在州妇联、州团委、州工商局、州扶贫办、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协助下,**州第二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经过各位学员紧张、繁忙、刻苦的学习,历时五天时间,圆满完成了所有课程,今天就要结束了。

这次培训班共报到×××名学员,分别来自全州八县、市农业、农村各个行业,有乡镇分管领导,有来自农村生产一线的村长、村支书、经纪人、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负责人,还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理,供销社系统县、市社的领导。从培训班学员的结构来看,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经过州、县各级团委、妇联、工商局、供销社等部门逐级委派,认真选拔,最后确定的,其中有青年科技带头人,有农村致富女能人,还有农产品经营运销专业大户,都是我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中的精英,代表了我州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和水平,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几天来,我们培训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开设了八场讲座,举办了一次讨论交流,广大学员按照课程安排,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基本知识、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基础知识、农产品鉴定职业技能,还特邀州党委经济办、扶贫办、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和专家讲解了有关自治州新农村建设规划、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及有关优惠政策,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了考核、考试,根据考核情况来看,所有学员都可以通过经纪人资格的考试,有望获得国家劳动社会保障和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回顾几天来的培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对培训班高度重视,给予深切的关怀。培训班筹备期间,自治区供销社和州党委、政府分管领导高度关注,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训对象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培训期间,州政府的芦瑜副秘书长亲自参加开班典礼并代表州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州妇团委、州团委、工商局的领导都非常关注培训班,特别是州妇联对这次培训尤为重视,从学员的通知、选拔都非常得认真、周到,妇联的王晓琴书记几次到培训班看望大家,并亲自听课,对培训班给予指导、帮助。在各位领导的地重视和关怀下,为我们第二期农产品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提供了保证。

二是学员求知欲望强烈,学习纪律良好,在五天的学习期间,各位学员坚守岗位,认真听讲,专心笔记,严守课堂纪律,许多同志写满了一个笔记本,写干了几个笔蕊,在课堂上学员们积极提问,虚心求教,与授课老师一起探讨,考试中大家坚守考场纪律,独立认真答题,都考出了很好的成绩,表现出了对农产品经纪人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

三是课程安排科学合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各位老师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贴近现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通过学习,大家对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培训,以及经纪人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产品鉴定等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对经纪人的作用、地位和意义有更加明确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做好经纪人工作的信心。

四是交流发言热烈,使大家深受启发。为提高大家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大家的感性认识,培训班特意安排了五位经纪人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现身说法,谈了他们在做经纪人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协会工作中具体做法、效果、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大家听了以后,一致认为这些发生在身边得经验很生动,很典型,非常实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推得开,令人耳目一新,很受教育和启发。

许多学员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探讨,交换联系方式,研究产品营销,结成了很好的朋友。有的学员说,这次培训班办的好,不但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经验,还为我们经纪人之间搭建了互相交流、相互沟通、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平台。

五是学员反映良好,受益非浅。许多学员反映这次培训班组织的好,参与的人员广泛,安排的课程比较符合实际,大家感到深受启发教育,有人概况为,丰富了知识,开阔了思路,学到了方法,坚定了信心,增进了沟通,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增添了信心,许多同志表示回去后要认真学习其它地方的经验,尽快展开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

农产品培训第2篇

会上,郑州市农委做典型发言,介绍郑州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项目建设运行情况。随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监测处处长曾庆带领培训班全体学员来到郑州市农委农产品检测中心参观考察。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王有志、张长明,郑州市农委党委书记、主任周亚民、党委副书记楚万青陪同参观。

在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信息指挥中心,曾庆听取了系统运行情况汇报,观看了操作演示。在检测中心实验室,曾庆认真察看了每一台设备仪器,详细了解检测项目和工作流程。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曾庆对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项目于2012年5月经农业部批准,总投资890万元,2013年实施,现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2014年6月通过了农业部专项检查。荥阳、新郑、中牟三市(县)的农产品检测中心项目已建成并通过实验室双认证,已正常使用,新密市、登封市两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将于2014年底前通过实验室双认证,金水区、惠济区已列入项目计划。

郑州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现有检测室面积1800余平方米,配有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等价值2700余万元的检测仪器设备。2006年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和资质认证,200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201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农产品风险评估检测实验站,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保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供业务指导服务,为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日常检测监管工作提供检测保障。并承担着省农业厅安排的2个省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每年4次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测和产地环境监测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专项监测等工作。

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专项经费逐年增加,2014年已安排到位210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进一步壮大。目前,郑州市农委检测中心共有428人每天对市区所有的117家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61家大型超市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建立完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2003~2013年,全市利用快速检测方法,共检测蔬菜1230.6万批次,检测水产品18.1万批次, 检测水果97.7万批次。销毁农药残留超标蔬菜24.7万千克,销毁不合格水产品3.51万千克,销毁不合格水果1.58万千克,净化了郑州市农产品市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安全。

农产品培训第3篇

如何把培养新型专业农民与发展一村一品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作用和优势,是发展“一村一品”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课题。1999年以来,河南省夏邑县农广校立足开展独具特色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着力培养新型专业农民,每年在全县选择50个村,在村里举办一年制的“绿色证书”教学班,年均培训专业农民3000人,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一村一品”的迅速形成和健康发展。

一、实践探索

夏邑县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全县耕地面积148万亩,人口113.6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夏邑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因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仍属经济欠发达县。为尽快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近年来,夏邑县立足县情,依托农广校,大力开展了以“绿色证书”教育为主体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坚持“以农民教育培训为手段,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核心,以发展一村一品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按照“开设一个专业,办好一个教学班,搞好一个生产示范点,培养一批科技骨干,扶植一项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农民培训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培育新型专业农民、引导农民发展 “一村一品”产业的行之有效的路子。

1.坚持把教学培训与高效产业发展相结合。夏邑县农广校提出了“围绕市场选产业,根据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培训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发展农业支柱产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一村一品”的需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从当地实际出发,设置专业,确定培训内容,开展培训工作。各乡镇根据市场需要、农民需要和各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灵活、合理地选择培训专业,选择市场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产业开展培训。培训与产业结合的模式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市场前景看好的高效新兴产业作为培训内容,实现零的突破,使产业从无到有。二是选择原有基础较好,且技术性较强的产业作为培训内容,使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三是在优势产业上增加新技术、新成果作为培训内容,提高产业的档次、水平,使产业变优变强。这样有利于促进各村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2.坚持把教学培训班办到村。为便于指导生产实践,培育新型专业农民,夏邑县农广校重点把教学培训班办到村,真正实现“教师、媒体资源、人才培养”三进村。针对各村的实际,一个村开设一个专业,组建一个教学班。在教学班的选址上,首先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然后由县、乡、村协商确定教学班地点。建班时,以培养能够起示范带头作用的科技骨干为目标,严把生源关,选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注册为正式学员,其余作为旁听生。做到“五固定”,固定正式学员、固定班主任、固定培训教师、固定培训场所和固定实习基地。实现了农民不出村就能学到致富技术、找到指导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培训效果。这样不仅方便了农民学习,降低了学习成本,扩大了培训规模,还有利于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村。同时,夏邑县农广校还注重进村办班的连续性和办班后的跟踪服务,对条件较好、农民积极性高的村连年办班,加强跟踪服务,更好地促进“一村一品”的发展。

3.坚持教学培训工作规范化。夏邑县农广校按照“绿色证书”教育的规定和岗位规范的要求,实行规范化培训,做到“六统一”,即统一培训规划、学计划、学大纲、材、统一调配教师、统一考试考核。在培训时实行“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讲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讲授内容与生产季节相结合,面授讲课与电化教学相结合。严把培训关和组织管理关。每月培训一般为4天,两天理论培训,两天技术指导,教学内容根据农时季节和动植物生长发育时期进行安排,使内容既保持相对连续性,又适应农业农村的特点。在教材使用上采用国家和省统编教材与地方配套教材相结合,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经营管理和政策法律常识等课程。在教师调配上实行专职教师与聘请专家相结合。同时,健全落实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学员、教师有章可循,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保证了培训质量。

4.实现培训、示范、推广、服务一体化。夏邑县农广校注重培训实效,不仅把培训班办到村,而且还要建基地、抓示范、做推广、搞服务,把教育培训、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相关服务融为一体。在每个教学班建立一个教学生产示范点,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一边组织教学班,开展好教学,一边建好生产示范点,在示范点上进行实践操作,做好技术指导,使农民学有教师、看有样板、干有技术。同时还把优秀学员组织起来,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协调,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做好对广大农民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技物结合服务、销售服务以及信贷服务等,实现培训、指导、服务一体化,有力促进农业支柱产业的形成,达到“办一班、兴一业、富一方”的效果。

二、显著成效

由于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工作扎实,使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能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不仅有效地培养了一大批新型专业农民,而且发展了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通过培训,多数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生产技能得到提高,成为科学种、养的行家里手,有一些农户还成为科技示范户。据统计,夏邑县经过“绿色证书”培训的学员成为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的达15000多户,发展成为农民经纪人的12000多人,他们成为发展“一村一品”的中坚力量和带头人。

2.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夏邑县把培训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还带动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和推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0%以上。2000年前后,夏邑县的玉米主推品种是“豫玉22”,由于多年连续种植,病虫害严重,亟需更新品种。2001-2002年,农广校教师选准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培训班上大力宣讲,在示范田中组织示范种植,一举成功。 2003年以来,成为夏邑县玉米新的主推品种,每年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年增产在2000万公斤以上。种养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迅速在教学班所在的村推广应用,为各村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3.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配置有限资源的能力和致富本领,家庭经营收入普遍得到提高,还带动了周围农民收入的增长。车站镇程大庄村村民程玉东建有3个大棚,2006年,秋季种植双孢菇1900平方米,收入16.3万元,获纯利12万元。根据河南省农业厅在夏邑县的统计调查:获得绿证的农户比全县农户平均收入高385元,约23.7%;增长速度高4.7个百分点,增收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由于科技培训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自然吸引了广大农民发展相应的产业,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

4.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形成和发展。夏邑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办农学、果树、蔬菜、食用菌、养猪、养鸡等特色专业,有力促进了粮食、棉花、蔬菜、果树、畜牧、食用菌等支柱产业和“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形成,促进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夏邑县已形成的高效特色产业专业村达118个,其中果树专业村22个,蔬菜专业村30个,养殖专业村31个,食用菌专业村35个。

孔庄乡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在17个村举办了果树专业绿证培训班,培训果树专业绿色证书学员2000多人,有力促进了该乡果树产业的发展。全乡7万亩耕地,果树面积发展到4.2万亩,果品产量达3200万公斤。果树成为该乡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车站镇程大庄西村原是个传统农业穷村,从2000年起通过培训新型专业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成为“一村一品”的典型村。该村现有农户520户,从事双孢菇种植的就有480户,发展双孢菇大棚720座,种植双孢菇 36万平方米,年产双孢菇6200吨,产值2600万元。仅双孢菇一项,年效益就达1300万元,人均增收5700元。2007年1月,该村被评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近些年,夏邑县农广校连年在乡镇开办的食用菌专业教学培训班,先后发展食用菌生产经纪人1000多人,帮助组建了农民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双孢菇生产。由于培训的新型专业农民的带动,该县食用菌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该县已有14个乡镇、182个村、1万农户、2.5万人从事食用菌生产,共建双孢菇种植大棚1万余座,600万平方米,年产食用菌7万吨,年产值达到3.5亿元。从事食用菌相关产业人员达3万多人,呈现出“一业兴,百业旺”的喜人局面。

三、积极意义

夏邑县开展独具特色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培养新型专业农民的实践探索,对于推进“一村一品”和现代农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1.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养造就新型专业农民,为发展“一村一品”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培育新型专业农民,让农民掌握开发特色产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抓住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关键。实践证明,把教学班办到村里,系统、规范的开展培训,既方便农民学习,又降低农民的学习成本,使全体村民都可以接受到培训,普及面广,是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学班办到村里,还有利于教师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促进广大农民学用结合,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发展“一村一品”的主力军和带头人。

农产品培训第4篇

(一)围绕农产品有效供给,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区县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积极组建农民培训讲师团,进村入户,到田边地头举办专题培训班、发放技术明白纸,现场解答生产和技术问题。对从事粮食、蔬菜、水产、畜禽、农机等生产经营规模较大、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开展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十一五”以来,全市农广校系统共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84万人。围绕农业生产,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防病抗灾能力为重点,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疫病防治等单项技术培训,以知识普及、辅导讲座、远程教育、现场技术指导等开展引导性培训35.8万人次。

(二)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为培养一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三支一扶”大学生、农产品经纪人等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培训,除开设农业创业基本技能、农产品营销和质量安全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基础课程外,还根据培训对象和目标要求不同,分别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和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经纪人实务和新农村建设村务常识等专业课程,分行业、分区域,实现市、区联动。依托市级涉农院校和科研推广部门等,开发适合专业合作社干部培训的课件,实施一周轮训,不断提高合作社干部生产和管理能力,规范和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十一五”以来,对4739名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为期一周的培训。

(三)围绕高水平培训要求,培育一批创业型农民。为落实上海市领导关于“高水平培训”的要求,在市农委社会发展处的指导下,连续两次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30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代表赴美国进行为期21天的“农业科技与产业化”培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和考察,使学员们对美国农业结构、农业政策、农场经营管理、农产品销售等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国后他们自发组建了学员俱乐部,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

农产品培训第5篇

一、培训的主要内容

根据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农业局年农业科技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包括冬暖大棚瓜菜生产栽培技术、蔬菜育苗和管理、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二)果品生产技术培训。包括苹果新模式栽培技术、优质果品高产栽培技术,设施果树栽培、果树田间管理。

(三)优质高产粮油作物生产技术培训。以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出口花生为重点,围绕良种、耕作、施肥、植保以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等方面,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和培训。

(四)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培训。包括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量管理认证,农产品质量检测。

(五)真假农资识别及农民维权知识普及。

二、培训的主要形式

(一)集中培训。组织农产品质量管理科、市农技站、果树站、蔬菜站、植保站、种子站、土肥站、环能站、执法大队、农业广播学校等业务站(科)的科技人员组成农业科技宣讲团,分头到农业专业镇村开展集中培训,主要讲授有关农业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

(二)现场指导。组织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直接深入到种植大户或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现场解答、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电视讲座。联系市电视台,录制农业科技专题讲座,在市电视台《田园季风》栏目播发。计划录制《大棚甜瓜病虫防治》、《全市农作物品种布局意见》、《麦田管理》等6期专题节目。

(四)发放科技明白纸。组织局属单位编印农业科技资料,发放农业科技明白纸,进行技术指导。全年印发放科技明白纸不少于5万份。

农产品培训第6篇

一、培训目标:计划培训农业实用技术青年农民2万人。惠及全市11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148个村、3418个村民小组。通过培训,达到每人掌握一至二门农业实用技术,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查阅农业信息的基本技能。

二、培训内容:根据全市稻、麦、茶、菜鹅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要求,围绕全省16个主导产业,开展种植和养殖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贮藏与运输、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农业机械使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卫生、环境、道德及法律常识等素质培训。

三、培训方式: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培训地点主要以村为主,推行整村推进,可以延伸到规模较大的村民小组,选择有较大活动场所的农户家中,进行培训。其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组织学员集中收看农业实用技术教学片现场培训等培训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二是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直通车进村、农民科技书屋等流动和固定的培训方式,围绕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结合生产季节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会同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联合开办农业栏目,进行长期培训,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市农林局将依托市农广校、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会同技术推广单位,培训各乡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所需教师,培训普通技术人员。成立以农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50人左右的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整个培训按照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四个一”培训模式,即由市农广校免费为核心农户和参加普及性培训的农户发放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并为每个培训点发放一张弱筋小麦生产技术光盘。按作物生育阶段、关键生产技术,开展专题讲座、田头现场指导、农业版权所有科技“110”及集市咨询等多种培训形式,分级、分层、分次的开展培训。

市级重点班由市培训承担单位负责,分2期组织培训,主要参加培训对象是承担主讲教师的5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培训150人次;乡镇重点班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具体组织,市培训承担单位派员主讲,主要培训各村农业生产负责人和部分专业大户,举办30期次,培训人数人1000人次;普通班主要在全市148个村、约200个教学点举办,办班400班次,培训农民19000人,每个村民小组3-4人,同时吸纳有意愿接受培训的农户参加。

统编教材:使用的教材为省统编的《弱筋小麦栽培技术》、《水稻生产技术》、《家禽养殖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动物养殖技术》等和生产流程明白图为主,视听教材以教学光盘和电视片、录相片、幻灯片、各类专业技术光碟等为主。

农产品培训第7篇

关键词:中国农业经济;时空差异演变;建设;建议

时空差异演变是现代化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时空差异演变背景下,中国农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同时推动着智慧农业经济的发展及进步,现代农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卫星遥感等现代化技术,对农业环境进行远程遥控与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可视化分析,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意义

1.1符合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中央持续关注“三农”问题,认为“三农”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解决好可以更好地抵抗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因此,国家的政策性文件为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依据,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农业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演变的进一步协调,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仍然是一项需要持续实施的重要问题,因此,快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稳定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不仅对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1.2树立良好农业形象,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中国农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依靠农业经济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对开发与种植的农业产品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选择合适品种、匹配物联网技术,通过构建智能灌溉技术、环境及现场可视化监测等方法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高效性,创建农村淘宝+实体店相匹配的电商体系,同时全面打通整个农业生产供应链,紧抓农业生产过程,有效管控农业生产环节,突破现有孤立的农业生产市场营销模式的瓶颈,避免时空差异演变的风险,促进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的转变。同时,通过开展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推广可追溯的平台监管等技术,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升、管理模式改善等一体化建设[3],提升中国农业经济竞争优势,树立良好农业形象,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品牌,建立中国特色农业生产模式,打造农业产品品牌化生产与经营模式。

2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不断提高对农业时空差异演变研究及区域差异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开发力度,对于影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不仅城镇基础设施得到网络全覆盖,偏远农村地区同样实现了基本的网络覆盖,进一步提高了物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范围,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网络与数字化条件。在政府主导下,企业全面配合中,全国开展的农业经济示范工程,引导并且激励农民投入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同时引入金融企业进入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良性稳定发展,网络电商的发展让农产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销售,从而为实现中国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奠定良好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技术仍然需要完善,在农业生产、经营、营销的数据分析及信息的传递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另外,因为农村缺乏网络技术人才,导致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经济中的低效应用。

3发展优势

3.1农业生产力与资源利用效率高

农耕机械化水平在不断上升,时空差异演变背景下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力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创造了更大效益。信息技术自身高精度、高效率的优势,将这些优势合理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尽管物联网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但很多技术已显现优势,例如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系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管理能力及水平,农业生产开始由传统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管理,而且在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阶段,利用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新方法实时监控采集农业生产环境要素,及时获取农业生产状况,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为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产量,提升了农业生产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

3.2农业生产资源高效节约

要使农业经济能够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科学的农业生产创新理念,国家制定了通过创新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战略目标,明确了农业绿色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绿色发展理念。基于绿色理念,对农业资源的使用及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资源保护、高效节约用水、耕地轮休耕种等都是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实施,为中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4]。目前,已建立的农业监测系统、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数据采集系统,都是创新绿色发展理念所带来的效果,顺应了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3.3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安全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社会对于农业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将农业经济发展成果应用到保障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应用到保障农产品安全与食品安全中去,这也是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新技术对食品的流通进行追溯,利用标签、条形码的方式对农产品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系统数据传输,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公开化、可视化,进而提高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透明化,提高农业生产食品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生活安全化。

4存在的问题

4.1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其重要的对象之一就是农民,要提高农民的能力,就必须开展目标明确的培训工作,这是保证时空差异下的现代农业全面实施的关键因素。在时空差异演变的背景下,不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差距,不同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应用,管理能力与观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就现阶段农民能力的培训工作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手段与方法并不能完全符合当地实情,局限于对农民群体与返乡的农民进行培训工作,对于从事相关农业生产的大学生缺乏培训。

4.2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性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民的生计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普遍存在一定的兼职其他产业的现象。在对我国不同时空差异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培训工作中,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以及经营生产规模不同的农民[5],其培训工作的内容、方式同样存在着不同。目前,我国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培训工作也基本是将基础性知识作为重点,很少针对不同农民群体制定相匹配的培训方案,缺乏科学生产实践性培训,落后地区的农民依然使用传统模式生产,导致农民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导致时空差异演变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制约。

4.3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落实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完善人才培训体系作为基础。通过对时空差异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培训发展工作来看,政府部门培训工作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他社会群体缺乏参与的热情。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主题与内容都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培训的教师力量也比较弱。此外,针对管理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与实践型培训存在交叉问题,导致二者的区分模糊不清,从而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进展,不利于时空差异演变背景下农业经济培训工作的开展,而要促使以上问题得到解决,制定完善的制度必不可少,目前缺乏完善制度,不能积极引导企业、资金、高素质人员进入农业现代化生产进程。

5发展建议

5.1做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训的准确定位

在时空差异背景下,农业经济要高质量发展,做好培训工作非常重要,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明确培训目标的主体。对于农业人才的目标群体做好定位,使用分层过滤的方式,加强对不同农业人才的筛选工作,确定好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培训目标与定位。在对农民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立足于全国农业发展现状,完善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群体接受现代化教育,针对不同农民群体,调研其实际需求,制定不同培训计划,从而准确把控农民培训目标,提高农民培训效果。

5.2创新农业发展培训内容体系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快,需要对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培训内容不断创新。首先,政府部门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调研当前农业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实际需求,促使培训内容符合大众需要。其次,需要促进农业生产部门与科研单位相结合,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实际与现状融入全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更新与完善培训内容。对于不同文化层次与不同年龄段的农民进行培训时要坚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农民群体开展不同培训工作,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现代农业生产一线,在实践中依据农民需要即时培训,真正促进农民能力提升。

5.3完善相关培训机制

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在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和现状,根据现有的职业对农业进行产业与类别的划分,鼓励广大农民群体重视专业性水平的提升。通过完善的跟踪与反馈制度,让每一个农民都可以真正学习到知识,将学习到的知识合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政府部门需要依托现有的教育机构,健全培训师资力量,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鼓励培训师资队伍提高自身水平与能力,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6结语

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来说,依托时空差异的实际情况,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的建设水平与农民的生活质量。在时空差异演变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从传统生产模式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需要科学的谋划,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做到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农民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终一定会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晨沛,李辉尚,曲春红.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迁特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1(7):103-114.

[2]胡晨沛,李辉尚,聂凤英.生产函数异质性与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3):201-211.

[3]尹朝静.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5):1-14.

[4]姚成胜,朱伟华,黄琳.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4):537-546.

农产品培训第8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创建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县计划培训人员750人,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1、职业农民培训550人。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40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50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100人。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对培训合格并经认定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认定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率达到60%以上。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商人才(以下简称“电商人才”)培训20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

(三)奖补标准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资金实行直补培训机构的办法,具体奖补标准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按人均3000元、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均按人均1000元,电商人才培训按人均2000元。奖补资金的具体拨付、使用和管理要求,按照省财政厅、省农委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四)实施范围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在全县各乡镇实施,重点培训范围是美丽乡村中心村、贫困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各乡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分解情况见附件1。

二、重点工作

(一)确定培训对象

1、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培训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生产经营型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涉及茶叶、猕猴桃、中药材、高山米、蔬菜、笋用林、畜牧等七个产业;专业技能型主要培训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工人和雇员;专业服务型主要培训统防统治植保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有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其中生产经营型培训对象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且产业达到一定生产规模(见附件3)。培训对象遴选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发委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发委确定的程序择优确定。2014、2015年已培训的职业农民今年不再培训。

2、电商人才培训。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中,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培训对象遴选条件:已开展或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愿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有电脑和智能手机应用基础。培训对象遴选由县农发委按照职业农民遴选程序择优确定。电商人才与职业农民培训对象不得重复。

(二)确定培训机构

根据《市2016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择优确定县农广校作为全县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见附件2),同时将职业学校作为职业农民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共同组织培训。县农广校负责学员整个培训期间教学实践管理,制定培训计划,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台账,职业学校负责制定学员理论教学期间管理办法,全程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三)明确培训内容

按照农业部推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和课程,培训内容要符合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广泛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需求,鼓励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点单式”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

1、职业农民培训。公共基础课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市场营销、“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专业技能课重点培训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信农机农艺融合、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技术技能。

2、电商人才培训。公共基础课参照职业农民培训内容安排。专业课重点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网络店铺建设、产品包装、客户服务、网络店铺营销等内容。

(四)创新培训方式

1、职业农民培训。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参与式、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为提高培训效果,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和农民对技术需求等,分时段培训,每段培训时间不超过2天;注重实践技能操作,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按1:2安排;做到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

2、电商人才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其中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5天、参观学习2天。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五)做好考试考核和认定发证工作

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县农发委审定。对考核合格者,由培训机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对培训合格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按照省农委皖农科[2015]125号文件要求,进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对培训合格的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电商人才进行统计造册。

三、进度安排

按照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按照以下步骤有序推进实施。

(一)精心制定方案(3月中旬前)。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市2016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要求,结合实际,及时分解落实培训任务,认真制定整体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方案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及市农委、市财政局备案。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围绕创建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由县农发委牵头组织县农广校和产业专家等共同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方案要按规定时间(15天或7天)和分阶段(7次或3次)培训要求制定,主要明确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机构及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和工作要求等内容,以便培训机构实施。分专业培训方案及培训机构承担任务情况报省市农委备案。三是制定教学管理方案。县农广校、职业学校要根据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管理方案。方案主要反映组织领导、学员名单、教学计划、培训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报经县农发委批复后实施,做到“一班一案”。

(二)认真开展培训(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县农广校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管理方案开展培训,严格培训时间进度和质量。遴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为授课教师,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一名省级专家。电商人才培训师资主要聘请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讲师团成员,并根据需要扩大聘请师资范围。认真选择教材,并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公共课教材10种以上和专业技能课教材3-5种)。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课制度(每期培训班县农委安排人员上第一堂课,宣讲政策,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工作安排和学员需求等情况);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最后一堂课,县农委安排人员组织学员开展满意度评价,了解培训实施效果),培训台账制度(建立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

(三)验收总结阶段(11月下旬-12月底)。抓好验收工作。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要及时向县农发委提出验收申请,县农发委会同县财政局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对存在问题的待整改后再验收,直至合格;抓好认定工作。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并为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档案,落实跟踪联系服务和扶持政策;抓好总结工作。县农发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绩效评价的部署和要求,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农业、财政、人社、教育、职业学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组(见附件4),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发委,统筹协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落实解决培训工作遇到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注重培训质量。依托与安农大的校县合作平台,聘请安农大、省农科院、合师院、合工大等相关专业教师为外请专家,职业学校、县农发委中级职称以上在职人员为培训骨干老师,县内乡土人才和龙头企业负责人作为培训辅导员,共同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建立以部、省统编教材为主,其他正规出版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为补充的教材使用格局,保障教材质量。支持培训机构将实训基地建设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企业基地等结合,确保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增强实践实训能力。

(三)强化监管督查。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有关单位的考评内容,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调度,确保按照、按质和按量完成,达到预期效果。加大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课堂培训、实训、参观交流、聘请师资、信息化手段利用和后续跟踪服务等相关支出。同时,建立项目资金审计制度,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