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01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非洲研究与中非合作:非洲宗教研究、江南文化研究、历史学、教育论坛

主管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1-5035
国内刊号:33-1011/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6
复合影响因子:0.84
总发文量:1349
总被引量:6912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8.4038
立即指数:0.069
期刊他引率:0.9512
平均引文率:14.7931
  • 《开蒙要训》的语文教育与知识积累

    作者:郑阿财 刊期:2020年第01期

    本文透过敦煌写本《开蒙要训》的题记析论抄者、使用者身份,探究此书之性质与编纂时代,并与历代主要识字类蒙书收录字数比较,论述其识字量符合隋唐以来童蒙识字教育的实际;分析其内容层次与知识积累,具满足日常生活用字需求的实用性。敦煌写本《开蒙要训》是观察中古时期百姓社会生活面貌的视窗,也是考察历代民间识字书发展与现代幼儿启蒙教材编...

  • 唐代家训、家法、家风与童蒙教育考察

    作者:金滢坤 刊期:2020年第01期

    本文从隋唐帝国的兴起、士族的兴衰和科举的兴盛等视角考察了家训、家法、家风与童蒙教育的关系。笔者认为唐代家训的重要特点就是形成了中国以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兼顾忠孝、勤学、节俭和谦让,对后世影响极深。唐代家族的兴衰与其家训、家法、家风和家学密切相关。因此,名门士族往往把家训、家法、家风和家学作为维护门第不衰的重要手段,客观上...

  • 中国古代蒙书编撰目的探析——以蒙书推广、传播为中心

    作者:高静雅 刊期:2020年第01期

    中国古代蒙书编撰时,往往会在蒙书的书名、序和尾题等部分,说明蒙书编撰的目的和意图,这不仅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蒙书性质、内容具有很大价值,而且对探讨古代蒙书的推广、传播与流传非常重要。本文通过考察蒙书的书名、序和相关内容,探讨古代蒙书编撰的目的,藉以论述蒙书编撰目的对蒙书推广、传播和流传的影响。

  • 中心镇人口集聚的模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作者:郑小碧; 孙晓雨 刊期:2020年第01期

    文章定性分析了中心镇人口集聚模式,又从省级宏观和县域中观的双重视角定量测算和揭示了浙江省中心镇人口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心镇人口集聚存在农村居民“上移”、大中城市产业工人或居民“下移”以及区域外劳动力“内移”三种模式;中心镇人口集聚度是一个宏观和中观相融合的空间地理概念,不同地域的中心镇人口集聚度呈现特高、高、...

  • 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溢出效应及其影响

    作者:张琼妮; 张明龙 刊期:2020年第01期

    企业管理人员投入管理要素产生的业绩,不仅依靠自己同时受到其他管理人员投入要素的影响,而且当其投入要素也会影响其他管理人员业绩时,管理人员相互之间就产生了积极溢出效应。实际上,这种积极溢出效应,是参与者有机会共享管理智慧和经营经验所获得的,没有增加个人和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管理者相互之间的积极溢出效应,可以相对增加社会边际产品...

  • 协同共生:中国民营企业集群式投资非洲的新模式

    作者:李文博 刊期:2020年第01期

    协同共生作为中国民营企业集群式投资非洲的新模式,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和中非经济合作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协同共生模式的战略价值,接着以浙江绍兴纺织产业为例,研究了协同共生模式的标杆案例,提炼了协同共生模式的执行策略,最后阐述了协同共生模式的中国经验及发展战略。

  • 唐代奸罪的法文化意义考察

    作者:段知壮; 刘志松 刊期:2020年第01期

    唐代对奸罪的法律规定范围十分广泛,诸如良人犯奸、良贱犯奸、亲属犯奸、官员犯奸以及特定身份主体犯奸等均存在细致的科刑标准。通过对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目的分析不难发现,唐代对奸罪的法律禁止并不是以保护当事人的性自主权为中心,其更多的是将视角集中在对以男性家长(父或夫)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的维护上。此外细察“奸”与“淫”之间的属性差...

  • 水情、工程与市镇:论唐宋时代的邵伯

    作者:王旭; 陈航杰 刊期:2020年第01期

    唐开元年以前,邵伯段运河是由海潮顶托的江水补给,而之后则改由周边的湖陂补给,这一变化使运河水量不足之弊更加严重,航运艰难,水质也表现出浊、污、垢的特征。除了地形、降雨量等自然因素外,邵伯段运河水情还受到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沿岸居民为抗旱保田,多拥塞河道。唐代邵伯埭扩建为南、北两埭,北宋时又先后有设堰和置闸的工程措施,另有疏浚...

  • 晚清“礼法之争”的“正俗”困境与反思

    作者:高思达 刊期:2020年第01期

    晚清“礼法之争”的实质,在于以何种方式“辨风正俗”,安定地方秩序,重塑中央政权的“大一统”框架。古人论“风俗”,拟天象地,与政治沟通,以“礼乐之文”教化万民。但是时值清季乱世,中西文化错综交杂,民众文化层次不一,政治需求不尽相同。因此无论是“礼教”还是“法治”,一旦进入“教—学”的层面,均无法以一方权威的方式落实。“正俗”折戟...

  • 翁麟声《怡簃词话》词学思想探论

    作者:胡建次; 孟祥财 刊期:2020年第01期

    满族词论家翁麟声的词学批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论词专著《怡簃词话》里,在词之起源、创作要求与批评原则等命题上。在词之起源方面,他持词源于诗的观点,认为词为“诗余”之属。在词之创作方面,他强调作者要有相应的学力与性情,所填词要抒发含蓄婉转之情感,表现富于丰神韵致之物事,并且合乎“便读”与“耐读”的原则;同时主张词的创作贵在创新,强...

  • 中日文化语境中的杨贵妃故事叙述比较——兼论日本对中国古代文学接受的民族性

    作者:曾礼军 刊期:2020年第01期

    杨贵妃故事是中日两国叙事文学的重要题材,都以《长恨歌》《长恨歌传》为源头。虽然故事题材大致相同,但两者的创作方式、叙述模式、人物塑造、主题寓意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学创作不断超越《长恨歌》《长恨歌传》的叙事文本,叙述模式繁复,重视杨贵妃“生前事”的拓展;日本文学创作则始终以《长恨歌》《长恨歌传》的文本接受为基础,叙述模式...

  • 杨简的心、意观与诗学思想的传承

    作者:郭庆财 刊期:2020年第01期

    “心”“意”是杨简思想中最核心的范畴。杨简以“不起意”为宗,抛弃了陆九渊“发明本心”之后的修养工夫,只剩下切己自反一节,以自觉为本心。心灵自觉的体验影响于杨简诗歌,表现为直呈心象、即景即真,妙机其微、生意流行,自然无邪、肆口成章等诗歌精神。不过,本心至善的道德预设和一切随顺的心境是有深刻矛盾的,后者必然会导致儒学立场的消解,...

  • 世界一流大学是这样炼成的——兼议世界一流大学的个性特征

    作者:杨天平; 陈婷婷 刊期:2020年第01期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历经意大利(1193—1563)、英国(1489—1720)、法国(1720—1830)、德国(1810—1934)、美国(1934—)等五大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分阶段、全过程的历史性概念。其内涵与特质,由大学教育的内涵与本质所决定;其外延与变化,既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更是特定时代高等教育内在发展的集中体现。纵观人类高等教育发展的长河,我们无...

  • 如何推进大学有效共同治理——基于大学教师公共精神的考量

    作者:刘爱生 刊期:2020年第01期

    我国大学共同治理难以发挥实效,既有制度供给上的原因,又有权力配置上的原因,但人本身的原因也不容忽视。许多研究和实践表明,有效共同治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大学教师需具备公共精神,具体包括公共利益观、人格平等观、责任与参与意识,以及信任与宽容精神。受制于历史与现实原因,我国大学教师的公共精神比较欠缺。要改变这一状况,可以从加强教...

  • 浙师学者

    刊期:2020年第01期

    邱江宁,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2016年入选浙江省“151重点资助”人才,同年入选浙江师范大学首批“双龙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涉及元代馆阁文人诗文研究、地域文人群体研究、丝绸之路纪行文学研究、古代中外交流文献与文学研究、明清小说等多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