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通讯

医学研究通讯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医学研究通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53/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科研成果、专题研究、综述与进展、新技术、中西医结合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国际刊号:1673-548X
国内刊号:11-5453/R
创刊时间:1972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89
复合影响因子:0.5
总被引量:3173
H指数:18
  • 遗传性心律失常:基因治疗是方向

    作者:陈灏珠 刊期:2012年第08期

    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有器质性或无器质性心脏病两大类:前者可称为继发性,后者可称为原发性的遗传性心律失常。至少有26种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心律失常有关,一系列研究表明,35%青年人及9%婴儿的猝死为心脏离子通道病所致。2006年,AHA将心脏离子通道病列为原发性遗传性心肌病中的一个大类。2007年,美国NHLBI的专家共识亦有同样的表述。

  • 乳腺癌预防和治疗热点解析

    作者:徐兵河 刊期:2012年第08期

    徐兵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肿瘤组副组长等职。《中国肿瘤l临床与康复》副总编辑以及十余部国内外学术杂志的编委。于国内率先开展了乳腺癌个体化和综合治疗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乳腺癌专家。承担“863”国家重大...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当前治疗趋势

    作者:闫晓明; 孟小钰; 祁冰; 侯丽辉 刊期:2012年第08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它影响到约5%-10%的育龄期妇女并且是构成妇女不孕的最常见的原因。主要临床特点是雄激素过多和卵巢的多囊性改变。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血症和肥胖。这种疾病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还影响全身的糖脂代谢。在PCOS的患者中,影响成功妊娠...

  •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

    作者:孟小钰; 侯丽辉; 祁冰; 闫晓明 刊期:2012年第08期

    一、PCoS的概况对患者来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临床治疗通常比较复杂。同时,PCOS对于临床医生及研究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PCOS是育龄女性中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研究表明,在希腊、西班牙、美国PCOS的发生率保守估计约为4%-8%。因为使用不同的PCOS诊断标准,PCOS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根据鹿特丹诊断标准,在以社区为...

  • 微重力环境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春雨; 周金莲; 崔彦 刊期:2012年第08期

    地球上一切生命都在重力环境中起源、发展、进化和消亡。当各种生命体离开地球环境进入太空后,他们的形态、结构、代谢、遗传特性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日益频繁,航天医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证实,空间环境对人体的各个生理系统都会产生影响,可导致心血管功能紊乱、肌肉萎缩...

  • 多西环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娅; 徐明娟; 吴薇 刊期:2012年第08期

    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别名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属于第三代半合成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多为盐酸盐,易溶于水或甲醇,微溶于乙醇或丙酮中,不溶于乙醚、氯仿、苯。DOX具有四环素类药物共性,可以络合金属离子如Zn^2+、Cu^2+。

  • 接触抑制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22(TSC-22)在心脏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作者:史强; 魏英杰; 崔传珏; 李君; 刘晓艳; 白媛媛 刊期: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模型,研究接触抑制对TSC-22表达的影响,并为进一步探明TSC-22在心脏成纤维细胞中的确切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原代分离培养Sprague-Dawley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下述实验:①以不同初始密度接种细胞,分为两组:A组为50%融合组:以1.0×10^5/ml密度接种细胞于T25细胞培...

  • JMJD6参与调节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转录活性

    作者:张艳君; 程谟斌; 代辉; 沈珝琲; 张业 刊期:2012年第08期

    目的确定JMJD6与转录因子p53的相互作用,研究JMJD6对p53转录活性的影响,并通过鉴定JMJD6的赖氨酸羟化酶活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共沉淀技术和GSTpull-down实验分析JMJD6和p53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区域;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系统检测JMJD6对p53靶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体外羟基化实验和质谱鉴定JMJD6的羟化酶活性。结果JMJD6与p53相互...

  • 单抗药物组织交叉反应中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林志; 吕建军; 屈哲; 李珊珊; 张迪; 杨艳伟; 李波 刊期: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贝伐单抗和美罗华,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常规二步法和直接法在人体组织交叉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常规二步法采用相应二抗,通过底物酶显色,显示单克隆抗体药物与相应组织的结合情况。直接法采用标记后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生物素一链霉卵白素系统放大后显色,显示单克隆抗体药物与相应组织的结合...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获得HBsAg清除者的CD4+CD25+调节T细胞的研究

    作者:于海滨; 马丽娜; 柳雅立; 画伟; 何志敏; 鲁俊锋; 陈新月 刊期: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过程中CD4^+CD25^+Treg的意义。方法15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至48周全部获得了HBsAg清除。每12周观察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效价、CD4^+CD25^+Treg变化。结果HBsAg清除前节点的ALT(59.41±35.20U/L)较基线(25.72±12.85U/L)、48周(27.86±10.27U/L)升...

  • RNAi介导的SOCS3基因沉默对高脂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张旭; 刘正娟; 翟娜; 吴鸣; 滕懿群; 陈俊国; 骆秋龙; 陆燕 刊期: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介导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基因沉默对高脂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用5周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下丘脑注射SOCS3基因RNA干扰慢病毒(LV-shSOCS3),高脂饲料喂养;阴性组:下丘脑注射阴性序列慢病毒(LV-negtive),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下丘脑注射生理盐水,高脂饲料喂养。饲养8...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评价不同类型的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张毅; 张超; 杨琰; 黄品同 刊期:2012年第08期

    目的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定量评价不同类型的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质地。方法87例病人的125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3组:软斑组(57个)、混合斑组(37个)、硬斑组(31个),分别对各个斑块行ARFI技术检查,记录各斑块的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对各组斑块的swV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不同类型斑块的swV明显不同,软斑块组斑块SWV...

  • 缪刺电针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对CCI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操芬; 屠文展; 程瑞动; 程博; 蒋松鹤 刊期: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缪刺电针和患侧电针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痛阈和背根神经节P2X,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机械刺激法和热辐射法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采用Westernblotting法观察大鼠造模侧IA-L6DRG上P2X,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假模组比较,CCI术后各组大鼠在各时间点M...

  • 诱导11β-HSD1表达对GC保护血管内皮炎性损伤作用的影响

    作者:王兴友; 王丽娜; 陈晓琳; 陈杭薇 刊期: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诱导11β-HSD1的表达在GC保护血管内皮炎性损伤中的影响。方法用甘草次酸(GA)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1βHSD1的表达,观察GA作用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LPS和(或)Dex刺激下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发生凋亡的变化,同时观察不同浓度的G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1p-HSD1的表达的诱导情况。结果GA单独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时,...

  • 产ESBLs大肠杆菌感染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吴峥嵘; 何明; 李渊 刊期:201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产超广谱100700-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感染的SD大鼠败血症实验模型,为研究耐药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法对SD大鼠进行产ESBLs大肠杆菌感染,确定半数致死浓度,观察感染后大鼠一般状态、血培养、白细胞计数、病理切片观察重要脏器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血培养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