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8 17:06:04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第1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34-04

特色专业是职业技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职业技术院校办学优势的集中展现。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生源不足,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生源问题必然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其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重中之重是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当前形势下求得生存、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之一。伴随着学院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彰显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呢?笔者认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向纵深发展。

准确定位的同时要有前瞻性

为了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特色专业建设不但要以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还要具有前瞻性,既遵循专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又紧密联系社会需要,在创新中保持优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同时具备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常规放射学、CT、MRI、超声、DSA、核医学和放射治疗技术等操作技能,能够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面向城乡社区的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培养的影像技术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和未来市场的需求,学生必须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培养要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结合,让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

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由于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而且越来越明显。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为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下大力气探索新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专业教学管理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培养,对他们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的方法,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努力向上,坚持面向人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相脱节,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校采用的是从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来决定专业建设,而不是积极回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课程”式的专业建设模式。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始终坚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办学方针,特别要培养能够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发挥潜能,满足工作要求,并且具备有效地解决临床不同影像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有弹性。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社会和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便于学生在课程体系范围内具有职业迁移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广度,实现个性化培养。同时,要建立“校外评价”机制,尤其是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学校及学生的评价,及时反映专业与市场所需人才的契合度,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建设特色教材

由临床一线专家组成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结合临床一线工作环境,制定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目前,本专业要重点建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CT摄影与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四门优质核心课程,形成课程建设标准;与医院企业合作共同开发1~2部专业特色教材,完善2部专业特色实验实训讲义;校院合作共同建立教学资料库,完善和健全人体各系统正常结构影像与临床典型病例影像电子图片和传统胶片等教学资料库。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着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我院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真实职业环境的“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临床实习前要求每位学生技能训练都能过关,不合格的学生再进行辅导强化训练,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以实现本专业与临床实际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在逐步完善校内实训中心,全面提升实训教学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我院覆盖长三角的16所教学实习医院的基础上,再扩充建设2~3所教学实习医院,形成教学、实训等功能齐全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本专业学生分组完成X线、CT、MRI、超声诊断技术等专项顶岗实训及综合项目顶岗实习,确保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逐步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构建一支以临床影像检查技师

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因此,实施特色战略,就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1)我院采用“外引内培”模式,加大经费投入。对紧缺的教师岗位,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较高学历或较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逐步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不断创造继续学习和专业深造的机会。每年我院都要求特色专业骨干教师到临床一线挂职锻炼至少2个月,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学习和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3)专业课教师除了有教师证外,还必须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晋升。(4)建成一支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依托合作单位,从医院聘请在医学影像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1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6名,引进专业骨干教师1~2名,重点培养兼职教师8~10名,实现院内外师资互动和互通,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组建一支由多名影像一线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

通过建设以“双师”结构和专兼结合为特征的专业教学团队促进特色专业发展,同时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学院已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在外出培训交流、职称评定、聘任、考核和评优以及科研经费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没有完成“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的教师及时给予批评,并限期达标;要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师,做到让教师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在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中获得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采用聘任制,并且纳入教师考核行列,对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的外聘教师通报到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做相应处理,并不再聘用。对专业建设有突出贡献且表现优秀的外聘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政策支持。

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依托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制教育模式 我校依托有资质的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书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已经开展的有心理咨询师、妇幼保健员、按摩师、营养师等证书教育,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职业资格等级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鼓励学生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获取这些职业资格证书。目前,该专业多证书教育覆盖面近100%,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能力。

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开展常态化的技能比武 技能比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技能比武,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与技能,有效地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为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比武,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薄弱环节,同时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引领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技能比武的引领作用,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密切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和岗位能力标准密切结合,要进一步完善机制,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目前,我校每年都开展相应的技能比武,比武项目以省级或部级技能比武项目为蓝本,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和部级技能比武,努力打造品牌效应,创造社会效应。我校还成立了相应课程学习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由专门人员负责,开展常态化的活动。

完善高职专科升本科的教育形式 为高职专科学生升本科建设绿色通道。目前,我院有两种形式:一是和地方本科院校联合办学,二是引导学生参加自学考试,考试前给予必要的考前辅导。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并且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本专业的优势地位。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建设,也可以与相关院校共同研制开发教学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教学资源库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领导要有足够的重视,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网站维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技术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精品课程体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本专业主干课程有两门已经建设成精品课程,其他主干课程正在逐步地精品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要建立精品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对验收和评审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切实以精品课程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

提升特色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特色专业的宣传,争取使之成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不是自封的,必须为社会广泛熟知和认可。虽然不能照搬工厂宣传产品的做法,但可借鉴企业的营销理念,通过一系列载体和必要的包装进行宣传。我校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印制了特色专业宣传册,放假前一个学生一本,让他们带回去给家长和周围的人看;加大学院网站对特色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技能比武平台进行宣传;再加上特色专业本身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能够形成品牌效应,扩大其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特色专业建设管理运作机制,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我院成立了“特色专业建设督导组”,该组成员主要负责督促检查:(1)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并及时把这些意见反馈给相关责任人。(2)对专业带头人的管理要制度明确,责任落到实处,保障有力。特色专业带头人在特色专业经费使用上拥有自。(3)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包括课程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评监控等。我院每个教学单元都设有以学习委员为成员的教学反馈信息员,实行周报制,通过这些信息员能够及时发现、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员通过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在教师与学生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的问题,使我们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4)每周三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督导组成员不定期参与。

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

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并依托合作单位和专业资源开展本专业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同时,要建立应用技术研究的导向和保障机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增强为行业或区域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能力。还要注意“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不能以科研代替教学。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结语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变革和创新的教育活动,不仅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还要紧跟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步伐和市场需求,坚持抓内涵建设的同时拓展外延,争取达到“专业有优势、上岗有能力、继续学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潜力”的特殊优势,以推进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曲家惠,程秀莲.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3):30-31.

[2]卢玲,巴山.培育特色专业 实现持续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12(6):115-116.

[3]郑蕾,尤凤翔.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1,7(12):1-4.

[4]李义兵,余英宏.医学影像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模式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4):554-555.

[5]李翠莲,喻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117.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第2篇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随着生物化学的研究及其实际运用,以及生物化学课程的基础性特征,生物化学课程已成为21世纪众多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类学生的公共课程。①针对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体感觉是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可能产生畏学心理,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低下。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 重视绪论,打造兴趣第一讲

绪论是一门课程的引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兴趣的关键。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对知识的学习有自己特定的选择性,作为一个老师来讲,需要尝试用多种教法使学生对你的课产生兴趣。每一门新课开始时,学生的好奇心理是很强的。上好绪论课就成为打开学生兴趣的一扇重要大门。在生物化学绪论的讲解中,可以结合生物化学的发展史,为学生介绍了生物化学发展史上经典事例,如中国古代最早的生物化学应用(酒的发明)、蛋白质化学的最早应用(汉代豆腐的制成),到近年来的世界上最前沿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另外还结合视频等教学手段,多方式、多内容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时,重点联系临床上糖尿病、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白化病等常见疾病对学生进行诱导性讲解,让学生明白:学好生物化学还可以了解这么多有用的医学内容。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心理上真正接受这门课程,爱上这门课程。

2 采用多种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2.1 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在课程的讲解中应注意将所讲授的内容与人类实际生活联系,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讲解%Z- 螺旋和%[- 折叠这两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时候,可以以烫发举例。头发中的蛋白质部分,其多肽链的二级结构以%Z- 螺旋为主,因此头发极具弹性;在烫发的时候,使用的药水以及高温就改变了蛋白质多肽链的二级结构,使大部分结构从%Z- 螺旋变成了%[- 折叠,这样烫出的卷发得以保留其形态。

2.2 应用多媒体形象直观教学

生物化学课程相对其他专业课程而言比较枯燥,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丰富的图像和经典视频的展示,能使学生听讲的时候不光是只面对书本,可以使人耳目一新。

(1)多媒体授课能够增强同学对知识点的直观记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其表达功能日益强大。在某些实验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3D模型演示,使学生对原本枯燥的内容感觉生动、形象、有趣,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力和记忆力。

(2)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表达简捷、灵活。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很多地方的教学要点抽象、复杂、不易描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一一展示,再配合老师的讲解,就会更加简单易懂。我们还可以在讲到各个知识点的时候,将与其相关的前沿信息制作在课件中,使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应用需求更接近,增大了信息量。③

2.3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2.3.1 开放性实验教学

打破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主,采用开放性实验的模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公布实验任务,学生在课余时间从网上、图书馆等查询、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小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写出可操作性报告。这样,就是学生在这种开放性的实验教学环境中,占据了整个过程的主导地位,老师只是对过程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学生才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合理的设计、操作和验证。④例如:在电泳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不局限于醋酸薄膜电泳和琼脂电泳,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设计、动手能力。这种探索式的实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中成功的喜悦。⑤

2.3.2 理论与临床病案结合教学

在生物化学的基础教学中,可以结合临床常见病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诱导式讲解。当涉及到某个知识点可以结合现实临床病例的时候,比如糖尿病,我们可以先对糖尿病的症状和人体糖类代谢途径进行讲解,让学习自己根据知识点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食物控制等进行剖析,从而达到学习目的。⑥

2.3.3 启发式教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常性遇见的问题,也可以和我们的生物化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以后,可以提出课外课题:为什么减肥的人不仅要控制高脂肪饮食还要控制高热量饮食?学生可以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剖析,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从而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去进行运用。

2.3.4 热点与生物化学理论相结合教学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众多热点问题,来通过生物化学理论与其相联系、结合来进行分析讲解,为学生进行热点问题释疑。例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社会上存在着对三聚氰胺广泛的理解误区,针对这种情况,结合蛋白质化学章节,通过对蛋白质、三聚氰胺的化学本质的讲解,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三聚氰胺这种冒充蛋白质的真相,解答大家的疑问。

总之,医卫类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地提高;同时还应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我设计创造的环境,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还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注释

① 曹泽虹.启发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农业科技,2010.

② 严春霞,何国产,闻人庆.高职医学教育中生物化学课的教学改革探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③ 赵国华.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作用的分析.教育探索,2007.

④ 王顺.生物化学开放性试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时代文学,2008.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第3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职业素质;认知;综合模糊评价法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了要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行业、行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不尽如人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质亟需提升。部分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识还很模糊,对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素质缺乏必要的了解。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上海市某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在校生、毕业生和其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认知情进行应用测评,分析用人单位与在校生和毕业生在职业素质认知上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为上海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学生:上海某高职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在校生200人,毕业生180人)。在校生为12级、13级高职学生,毕业生为11级高职毕业学生;

用人单位:上海市医疗机构用人单位35家中抽取35位医学超声、放射科与心电图室的科室负责人

(二)研究方法

1. 测量工具

根据高职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的特性,结合文献研究,通过专家咨询和人员访谈等形式分别编制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职业素质认知评价量表,该3个量表均为10个条目,4个维度,职业理想、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整体感知,分别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校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和录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素质认知情况进行测量。量表赋值均LIKERT五分制。

2. 测评方法

测评职业素质认知评估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①设立职业素质认知评估要素集;②确定职业素质认知评估主要素集和子要素集中各要素的权重;③确定职业素质认知评估集;④确定各级指标评分值;⑤确定模糊综合评估值。

3. 调查程序

问卷调查:在某高职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在校学生中的三个班级中随机抽样200名;在毕业生中随机抽样180名,然后在180名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中随机抽取35个科室负责人,他们均来自被调查单位的超声医学科、放射科或心电图室。在填写前研究人员将研究目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本质介绍给被试,并获得他们的口头同意。每位被试填写每份问卷约需要2-3分钟。

4. 统计软件

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

二、结果

在校生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98.0%;毕业生共发放180份,回收有效167份,回收率92.8%。用人单位发放50份,回收35份,回收率70.0%。其中在校生中,女学生占多数(68.9%),生源地以外省市居多(60.7%),家庭年收入5万以下的占多数(59.7%);毕业生中,女性比例最高(58.7%),年龄在23-27岁最高(49.7%),单位类型以三级公立医院为主(48.2%),其次二级公立医院(33.1%),所在科室为放射科的居多(66.9%),月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的占多数(42.4%)。在用人单位调查中,被试来自二级公立医院的最多(38.7%),其次为三级医院(29.0%),被试所在部门为放射科室的最多(67.74%)。

(一)三级指标得分

根据对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数据分析,得出三者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认知评估的三级评价指标的平均得分如下表1。

(二)二级指标得分

根据表1各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各二级指标的得分,计算结果如下表2。

(三)一级指标得分

再根据表2各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计算出在校生、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认知(一级指标)自评总分和用人单位对其职业素质认知(一级指标)他评总分,计算公式为:

S职业素质认知=职业理想*0.063+职业能力*0.276+职业道德*0.214+整体感知*0.447

三、讨论与建议

(一)职业素质认知一级指标

根据以上模糊评价测评结果,按照上述确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认知评估集(优(4.00-5.00)、良(3.00-4.00)、中(2.00-3.00)、差(1.00-2.00)),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认知的测评结果均为良,三者对职业素质认知的评价基本一致。

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的评价要低于学生职业素质认知评价。不管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都过高对自己的职业素质认知评价持乐观态度,尤其是毕业生。原因可能是高职毕业生初涉职场,普遍处于较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一般都感觉自己经过高职三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职业兴奋心态高涨,职业素质认知处于常态乐观状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和工作,渐渐可能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形,现实与期望差距会越来越大,逐渐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导致用人单位对其职业素质认知评价过低。

政策建议:首先,对于高职毕业学生来说,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掌握社会必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开发自己独特的职业兴趣,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做好职业准备,降低就业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缓解就业意愿和就业现实的矛盾,实现顺利就业。其次,对于学校职能部门,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多样化要求,了解和掌握变化中的职场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从而实现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素质需求对接。最后,对于学校教育部门,应该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和完善职业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完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思路和方法,并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二)职业素质认知二级指标

总体上来看,毕业生对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整体感知评价最高;其中后两者测评结果为优;在校生对职业理想的评价最低,测评结果为中等档次。其余维度的测评结果均为良。用人单位对职业理想测评最高,说明对高职学生职业理想还是比较认可的。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毕业生进入职场后,职业发展目标期望都很高,表现出来的奋斗目标坚定和对职业境界的渴求都会使得他们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但同时,在校生由于没有接触社会,或者在学习实践技能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形成职业规划和对自己专业前景充分认识,导致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的自评结果都较低。

但是,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的认知评价却最低,说明毕业生的在职业道德上有着较高的自评,但与用人的单位的评价不尽一致,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应该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合。由于高职毕业生具有本能的个体意识的,并极易膨胀,评价自己职业素质很高但是用人单位却对其职业素质不满意。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与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上进行合作,建校企互动的职业道德教育平台,将行业规范和企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实现毕业生职业道德认知与用人单位职业素质认知衔接,实施企业化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对于在校生来说,由于在测评结果上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评价最低,均处于较低的测评结果。所以,在加强职业理想教育上,高职院校要尊重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自己不同阶段的追求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并付诸于实践。还要让教师把学生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来尊重,自我思考,自我选择,自我决定,从而使其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被充分的激发,提高在校生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成丙炎,姜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9,1.

[2] 赵恒.利用 AHP 和综合模糊评价法进行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J].广东科技,2010:55-9.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第4篇

1.模块课程研究的必要性

1.1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

“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点在于以现实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以现实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因此,将现实职业中的工作任务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医学影像技术的职业模块,并按此模块组织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必然需要。

1.2.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当今系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职业的日益分化,科技发展的趋势亦高度综合,综合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人们认识到,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作出理性的“应变”,即使受教育者得到尽可能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一方面拓宽专业口径,充实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克服其局限性和片面性。高校模块课程正是适应这种趋势的一种有力尝试。可以说,在人类知识大综合的时代,课程也正在辩证综合的道路上发展,模块课程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3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人的发展,其根本标志就是人的创造性发展。一般而言,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但是,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后天教育的一个最为主要的任务。职业院校的模块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模块课程改革实质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单一而提出的。它提供了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接近现实生活,易于达成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统一。正因为高校模块课程所形成的结构性的知识体系是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之间和学科与学习者之间的整合的产物,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体系时,有利于增强思维的独创性、整合性、变通性及流畅性,有利于思维广度、深度与灵活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内涵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要求。

1.4课程改革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现行课程体系是以学科划分设置的,而知识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人为地将知识分解为不同的学科,首先导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分离,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分化直接导致了高校课程科目的增多。其次形成课程与社会要求的分离,当今社会的复杂化使得诸多社会问题都具有综合性。同时,职业转换速度的加快也要求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的综合性。最后是课程与学习者的分离。认知与情感的发展被一度冲突的教育课程割裂,人的发展走向片面化。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知识的深度,而且要求知识的综合,以适应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和转型。

1.5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需要

因为原有高职课程结构在培养学生增强人生规划能力、发展个性与形成健全人格上存在很大的矛盾,其课程结构按照知识线性结构组织,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片面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间内容缺乏联系,无法形成一个整体,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几乎难以根据学生个性而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简单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使教学目标难以全面得到落实,所以职业教育呼唤模块化教学设计。

2.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由于培养目标的确定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而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因此,改革课程首先必须从确定培养目标开始。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具有较扎实的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临床实用型的医学影像医技人员。由于该目标是医学影像人才的总体目标,比较宏观,为使其具体化,我校开展了培养目标的调研。

2.1调查方法与对象

根据总体目标,围绕专业知识、临床技能、职业相关学科知识、身心素质、政治素质、一般知识、现代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提高能力、职业道德、创新意识与能力等12个因素,设计80个子因素测验题,对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学校、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仙桃职业技术学院、北京301医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中大医院等9所院校与单位的教师、学生、临床医生、医学教育专家、病人及其家属问卷,发放调查表2256份,有效问卷2158份,有效率95.66%。经SPSS13.0软件包处理,结果见表1。

2.2结论

由表1可见,被试者对培养目标的期望,按重视程度排列,依次是: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临床技能、自我提高能力、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职业心理素质、身心素质、一般知识、职业相关学科知识。

上述结果提示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专业知识是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医学教育应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影像技术学生掌握坚实的影像技术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

第二,要加强影像学科间及影像学科与人文社科等课程的交叉渗透,强化人文教育、拓展实践教学,改革训练方法与内容,注重学生素质养成、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道德、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自我提高能力目标的要求。

第三,影像技能目标包括影像检查的基本技能、基本的影像操作和处置技能、诊疗结果的解释、良好的临床思维品质等,可通过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融通、早期接触病人、强化实践训练等得以实现。

第四,医学课程设置在体现主要目标的同时,应照顾到一般目标,如一般知识、职业相关学科知识等,这些目标可通过开设选修课来实现。

第五,任何课程改革都必须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原则。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改革也不例外。既要考虑课程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考虑使学生通过影像教育获得基本的临床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品质。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迷了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时医院影像学科管理模式变革的决定性意义和作用,大型综合性医院通过组建医学影像中心在专业化、标准化、综合性基础上充分发挥全院医学影像科室的整体优势。

医院的医学技术装备建设是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经济技术实力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医学影像学科体系是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中,医学图像信息量占医疗信息总量的70%左右,医院影像科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设备配置、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与临床的分工协作问题对全院影像技术功能的发挥、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科技实力的增强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构决定功能,效益取决于管理。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通过组建疗影像中心,从人才、设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效能等方面加强医学影像科室建设,在专业化、标准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整体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1.成立影像中心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对影像科室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

技术决定战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影像技术的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趋势和介人医学的兴起,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发展成为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影像、常规X线机、PEI,一CI’, CT, MRI, DSA,CR, DR以及PACS、电子内镜等多种技术组成的现代影像学科体系,成为与外科手术、内科药物治疗并列的现代医学第三大治疗手段。医学影像学科已经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影像学设备占医院固定资产三分之一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必将改变医院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促进影像学科的发展。

1.1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和临床实践的标准化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成为学科发展的立足之本。随着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技术和设备进步的新形势下,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理、工、医的紧密结合,影像科医技人员按系统分专业将进一步强化,并且逐步向纵深专科领域扩展,影像科人员的工作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向着人员专业化和临床实践标准化方向不断发展、完善、提高。这种专业化、标准化构成了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也是影像学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随着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进程,影像学科的亚专业与各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临床与影像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使彼此界限逐渐模糊,工作配合得更好,效率更高,使由于设立临床、影像科室和划分不同专业而引起彼此工作和知识脱节的问题得到解决。一方面影像学科医生的临床专业知识更加深人,另一方面临床学科医生对医学影像学知识的了解更好,或一人具有两个学科的行医资格,可以身兼两职。同时,影像学科亚专业各科在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许多交汇点,在诊断与治疗上相互借鉴、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一个新的、高层次上协作共进。

1.3数字化成像、存储、传输的实现,PADS系统的建立,使各种影像技术手段得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资源共享,使诊断综合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LS)是医学影像技术与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管理的综合性系统。它使得影像设备不再是孤立的一台设备,而是PACS网上的一个节点。科室间数据流的屏障被解除,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医院内数据流的无缝连接。

诊断的综合化是影像学料发展的一个方向,即在诊断台上比较多种诊断设备的图像,发挥各种设备的综合优势,进而可以用工作站将不同检查设备的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随着诊断综合化的实现,在影像学科内部管理模式上,必将改变目前以诊断设备为主的“分工”分组,转向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的专业化分组,充分发挥影像技术人员和装备的系统性、整体性优势,进一步提高技术一经济效益。 与技术进步相适应,在管理模式上影像科室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专科化发展阶段~专科协作发展阶段~系统专业化发展阶段。

当前,国内外医院PACS的规模有四种类型:

1.4成立医学影像中心是优化医院诊疗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根本保证。在传统的影像科室管理模式下,医学影像信息在医院各影像输出科室之间以及影像输出与输人科室之间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流程环节多、周期长、通道狭窄、手工作业化程度高,经常发生诊疗工作的延误和堵塞,影像信息的丢失和误差率也居高不下(有关资料表明:即使一个管理制度十分完善的医院,由于借出、会诊等,X光片丢失率也会在10%一20%之间)。通过对全院医学影像(输出)科室的服务与管理模式调整与改革,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后,就可以通过PACS网络改造和优化医院诊疗工作的作业流程,简化医学影像流通环节、提高效率,为临床一线提供快捷、优良的医学影像信息服务,可以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手术待诊时间、提高住院病人的三日确诊率,降低病人的诊疗费用,“把时间还给医生、护士,把医生、护士还给病人”成为现实,力争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争取最佳诊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目标。以先进的技术包装陈旧的医院影像科室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

1.5组建医学影像中心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的学术水平和整体实力,通过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实现“强强联合”,使医院影像学科体系更加完备、科学、合理,影像学科体系和影像技术装备体系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医院医学影像(输出)学科实力的增强也将带动全院学科建设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医、教、研能力。

2医院组建医学影像中心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掌握标准、注重实效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第6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 影像技术 数字化 带教体会

临床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是医学知识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如何将书本的知识应用于临床,为影像技术服务,是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职责。现阶段影像技术已从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发展为CT、MRI、CR、DR、DSA、PACS 等高端影像技术,正逐步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向发展。需要掌握医学影像、外语、计算机、电路等多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影像技术人才。我院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是省内多所大专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及临床实习基地,每年有多所大专院校实习生来院进行临床实习,现就如何带教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进行探讨。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习的现状

现在一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为三到六个月,进行医学影像专业全科学习。学生进入各实习科室后,由教学秘书进行各科室轮转安排,当值的技师指导参与日常的医疗行为。在工作中,发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实习工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对学生要求不严,临床技师忙于医疗服务,不能系统的讲解仪器的性能、操作等,只能遇到具体的病例具体指导,就会导致学生掌握细枝末节,不能整体掌握仪器的情况出现。2)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从事影像技术操作,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不高,组织纪律性不严。3)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对影像技术的综合运用,比较影像学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欠缺。

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实习前的服务理念培训

实习生在学校接受的是专业知识学习,很少有服务理念,而进入实习医院后,将成为医院员工的一部分,实习生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医院和科室的形象。其中,个人形象、与患者的语言交流、如何接听电话、如何应对常见的投诉或意外情况是培训的关键,是带教的重要部分。我的体会是实习生的服务意识培训要达科室的标准才能进入专业岗位,才能与患者及带教老师交流。

2)严格详细的带教计划

大型综合医院影像科一般X线、CT、超声、MRI等专业岗位。各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实习要求不同,实习生又分为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实习时间又有三个月、半年,每个实习年度进入影像科的实习生人数也不一样,因此,要使每个实习生能够相对公平地在各专业岗位获得相当的实习机会。即每天进入一个岗位的人数、实习时间、实习教师、实习资源等基本一致,实习前制订严格详细的带教计划十分关键,计划包括《全体实习生年度实习安排总表》和根据总表制订的《每个实习生实习安排及考核表》,总表将每个实习生对应一个唯一编码按照实习时间长短及专业岗位编入表中。保证实习机会的公平和实习秩序。个体表则严格规定了各实习生在各专业岗位的实习次序、进人时间、结束时间、专业组长确认签名、实习评价、备注中的实习要求等,个体表由实习生进入新岗位时交给岗位组长.以保证实习过程的完成和实习效果[1]。

3)实习生进入专业岗位相关的课题组

操作标准化并不意味着影像技术操作不能创新。新指标、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同一疾病不同影像设备的诊断效果研究,疾病扫描参数的变化研究等,这些研究几乎是

无穷无尽的,需要影像技术及实习人员的参与。实习生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与专业岗位工作有关的研究的锻炼,一方面能更深入掌握实习知识,另一方面学习到了医学研究的方法。

4)强调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高新技术在影像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CT、MRI、CR、DR等医学影像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些众多的高端仪器里,键面多是英文显示,并且计算机的功能和软件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因此,有必要加大学生专业外语和计算机课程比重,提高影像技术人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2]。

5).适当增加到设备科轮转的时间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大型仪器设备的售后维修工作。而临床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基本都在影像科轮转,掌握大型影像设备的同时对维修技能的培养有所欠缺。实习生到设备科学习,可以全面的了解医院的医疗设备情况,学习小型仪器设备的维修,更好的掌握维修方法,锻炼维修技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6)医院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随着医疗竞争的激烈,医患纠纷的紧张,部分教师感觉到压力很大,少数教师会应付的心理,感觉教学任务,应付完就行了。还存在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影像科是按各功能单元划分,磁共振、超声、CT、X线诊断等各成体系,难免造成教师对各单元掌握知识的不全面,造成知识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实行影像科大轮转,可以使教师全面掌握大型影像设备的知识,掌握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二是固定实习带教老师,医院制定实行带教老师培养政策,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面,加强对带教老师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予奖励,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热情,增强责任感,带教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总结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理、工、医并重的工学学科, 培养的学生不仅能掌握大型医疗设备的影像技术操作、还要掌握仪器设备的维护、研发等,是未来医疗技术领域变革的先驱者。因此,21世纪培养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不再是那种只会照片的操作技术人员,而是要既会操作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又要会故障维修,要成为工程与技术兼修的影像技术人才。这也对生物医学工程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应不断更新和改进。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JD446)

[参考文献]

[1]周少雄,黄泽棋,谢伟贤等,大型综合医院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带教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17(11):149-150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第7篇

【摘 要】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影像专科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的影像专科生要看准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给予你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要求,一味的追求效益及医院规模,更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为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 就业;发展空间;前景;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 个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 人,占35.8%,女生22 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 人,占61.3%,其中女生13 人,男生6 人,县级以下医院7 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 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 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 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专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就业率达到100%。

2 就业前景分析

2.1 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 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 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2 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 年代,电子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 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转贴于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 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 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专科生来解决这种矛盾。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专业也越分越细,主要分为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两个专业,目前设有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院校相对较少,毕业生也较少,特别在西部省份的毕业生就更少,那么他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较好。

2.3 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3 就业对策

3.1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2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总之,带教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第8篇

影像医学应参与整个治疗过程

| 在采访您之前,我们向一些医疗影像从业者征集了一些问题,“影像医学的出路在哪里”是很多人提到的一个问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冯晓源:影像医学必然要以影像为根本,但这个影像不是CT、核磁等单种技术的图像,而是多种影像的融合。

每个像素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生物学信息,如果能挖掘到这个程度,就会非常有意义了,当然这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在目前以形态(解剖)为基础的诊断向功能诊断、分子水平诊断的发展过程中,影像融合是必经的阶段。

从另一个角度讲,人们相信“眼见为实”,很多疾病的确诊都需要由影像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影像科医生工作的一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影像应该介入到整个医疗过程中,从预防预测、早期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康复,到术后效果、放疗效果的评价,都应有影像科医生的工作和贡献。

以肝癌为例,影像科医生将来可以通过肝癌病灶在肝脏里的部位、血供和功能等信息的分析,对患者手术的情况进行评估。也就是说,把所有跟手术有关的信息都提供给手术医生,以作为后者制订手术方案时的重要考量。在治疗效果的评估上也是如此,肝脏被切掉一部分之后,身体状况肯定会跟着改变,这个改变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影响,影像也可以对其进行评估。这就是我所讲的“involve”――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中。

影像医学一定要介入整个治疗过程,这样一来,影像医学的出路就会非常宽广。

鼓励做三维技术应用开发

| 医疗影像三维后处理在医学上的应用有哪些?

冯晓源:作为一个技术手段,三维后处理能讨论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三维的地位、实现方式和三维应用在日常工作中的推进等。

只从一面去看事情和从多面去看,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很小的骨折,如果不用三维成像就很难做出诊断。对于复杂的病变,三维成像可以辅助判断病变的起源、侵犯的范围等。也就是说,3D对于影像诊断非常有用。

从临床尤其是手术来讲,三维重建对于手术医生制定手术入路会有很大帮助。它可以帮助确定手术切除的方式、切除的范围,是在手术前帮医生模拟了一次手术实施过程。或许有一天,如果没有三维技术,手术医生甚至都无法进行手术操作了。

三维是一种技术,而不是目的。除了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它在科研、教学方面也多有应用。比如上解剖课,用三维技术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角度去看,熟悉之后再进行实操,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 目前三维应用普遍吗?是只会在某些身体部位、某些疾病上用到吗?应用范围是只限于大型医院吗?

冯晓源:跟身体部位没有关系,从头到脚都会用到。即使是小脚指头,也会用到三维重建看骨折的情况。三维的应用取决于设备,一般情况下,16层以上CT都可以做三维重建,64层CT做三维重建是比较常规的。现在很多县医院已经配备了64层CT,完全可以做三维重建。

| 对于三维重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您有什么建议?

冯晓源:我鼓励多做三维技术应用的开发,成像速度更快、更清晰、更准确、更灵活,是3D应该努力的方向。因为有了好的技术以后,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各个科室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依照自己的想法,利用三维技术实现各自的目的。

放射学会负责继续教育工作

| 您是复旦大学的副校长,对影像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一定有相当的了解,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国内放射人才的培养状况,中华放射学会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冯晓源:影像科医生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五年制、八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一部分是影像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做诊断的医生只占影像医学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更多的是技术人员。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讲,学校主要承担的是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虽然很多学校开设有影像医学专业,但内容仍然是比较基础的东西。医学生毕业以后进入医院,科室会对其进行为期三年的培养,称为毕业后教育,三年后主要是继续教育。在这条教育链上,放射学会主要是对毕业以后的取得了医师执照的医生进行继续教育,而不会参与医学生的在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但是会在业内出出主意、提提建议。

技术人员的来源之前主要是中专生和大专生,现在影像专业的本科生也加入进来了,这对提升影像技术队伍的水平是非常有益的。目前的问题是,国家把医学影像学定位为理科,这个专业的学生拿的是理学学士的学位,他们将来是不能做医生的,这是个问题。当然,这是题外话。7月19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首届医学影像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冯晓源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间隙,他如约接受了《e医疗》的采访,对影像医学的地位和出路、影像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医疗影像三维后处理等问题一一作答。

影像医学应参与整个治疗过程

| 在采访您之前,我们向一些医疗影像从业者征集了一些问题,“影像医学的出路在哪里”是很多人提到的一个问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冯晓源:影像医学必然要以影像为根本,但这个影像不是CT、核磁等单种技术的图像,而是多种影像的融合。

每个像素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生物学信息,如果能挖掘到这个程度,就会非常有意义了,当然这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在目前以形态(解剖)为基础的诊断向功能诊断、分子水平诊断的发展过程中,影像融合是必经的阶段。

从另一个角度讲,人们相信“眼见为实”,很多疾病的确诊都需要由影像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影像科医生工作的一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影像应该介入到整个医疗过程中,从预防预测、早期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康复,到术后效果、放疗效果的评价,都应有影像科医生的工作和贡献。

以肝癌为例,影像科医生将来可以通过肝癌病灶在肝脏里的部位、血供和功能等信息的分析,对患者手术的情况进行评估。也就是说,把所有跟手术有关的信息都提供给手术医生,以作为后者制订手术方案时的重要考量。在治疗效果的评估上也是如此,肝脏被切掉一部分之后,身体状况肯定会跟着改变,这个改变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影响,影像也可以对其进行评估。这就是我所讲的“involve”――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中。

影像医学一定要介入整个治疗过程,这样一来,影像医学的出路就会非常宽广。

鼓励做三维技术应用开发

| 医疗影像三维后处理在医学上的应用有哪些?

冯晓源:作为一个技术手段,三维后处理能讨论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三维的地位、实现方式和三维应用在日常工作中的推进等。

只从一面去看事情和从多面去看,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很小的骨折,如果不用三维成像就很难做出诊断。对于复杂的病变,三维成像可以辅助判断病变的起源、侵犯的范围等。也就是说,3D对于影像诊断非常有用。

从临床尤其是手术来讲,三维重建对于手术医生制定手术入路会有很大帮助。它可以帮助确定手术切除的方式、切除的范围,是在手术前帮医生模拟了一次手术实施过程。或许有一天,如果没有三维技术,手术医生甚至都无法进行手术操作了。

三维是一种技术,而不是目的。除了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它在科研、教学方面也多有应用。比如上解剖课,用三维技术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角度去看,熟悉之后再进行实操,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 目前三维应用普遍吗?是只会在某些身体部位、某些疾病上用到吗?应用范围是只限于大型医院吗?

冯晓源:跟身体部位没有关系,从头到脚都会用到。即使是小脚指头,也会用到三维重建看骨折的情况。三维的应用取决于设备,一般情况下,16层以上CT都可以做三维重建,64层CT做三维重建是比较常规的。现在很多县医院已经配备了64层CT,完全可以做三维重建。

| 对于三维重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您有什么建议?

冯晓源:我鼓励多做三维技术应用的开发,成像速度更快、更清晰、更准确、更灵活,是3D应该努力的方向。因为有了好的技术以后,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各个科室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依照自己的想法,利用三维技术实现各自的目的。

放射学会负责继续教育工作

| 您是复旦大学的副校长,对影像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一定有相当的了解,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国内放射人才的培养状况,中华放射学会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冯晓源:影像科医生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五年制、八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一部分是影像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做诊断的医生只占影像医学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更多的是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