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07:59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第1篇

毕业论文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个重要指标,是对医学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的手段,通过参加毕业论文完整的综合训练,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严肃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毕业后开展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紧张的毕业实习、沉重的就业压力和各种各样的考试等冲击,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投入明显不足。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就业对国家和个人也同样重要,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其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毕业论文怡好安排在用人单位招聘高峰期。对于医学生而言,一方面,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实习任务较重,时间紧;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认同找到好工作比写好论文更为重要,因此,在为了能及时完成临床工作和谋求一份好工作的前提之下,毕业生不得不拖延和怠慢毕业论文。原因之二,目前用人单位在聘用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时,多注重临床实验室操作技能,一些英语、计算机的等级证书以及学生个体的综合社交素质等诸方面,而对于毕业论文的状况和质量一般都无人问津,这就促使在校大学生花费较多的精力在追求各种单位所要求的技能资格上。同时,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也将分散学生的大量精力。

1.2学生毕业论文的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

医学院尽管开设了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医学统计学等毕业论文的相关课程,制订了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和撰写格式,但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及相关配套的训练,在正式做毕业论文时仍然有不少学生不会文献检索、数据的统计处理、制作图表等基本技能,不知毕业论文的框架结构和如何构思毕业论文,语言表达不够专业化和学术化,逻辑性不强,文字不通顺,所提供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甚至前后矛盾,书写格式不规范,对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图表绘制的说明等都不符合医学科研论文的要求。有些学生英文摘要不是通过逐字逐句翻译,而是通过计算机软件翻译。

1.3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主观上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认识不清,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对毕业以及工作无明显影响,用处不大,因此,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付了事。

教师资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由于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及论文指导经验参差不齐,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也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由于有其他教学、科研任务,精力的有限性自然导致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教师对毕业论文缺乏指导经验,影响了整体的指导水平。

1.5毕业论文经费投入不足经费问题是目前困扰医学检验

专业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一定的经费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才能完成具有一定水平的毕业论文。由于目前医学院投入的毕业论文经费有限,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所需的试剂费用基本上只能由实习基地承担,而实习基地的许多带教教师没有科研经费,试剂费用最终只有实习科室承担,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2.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2.1健全完善毕业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根据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践过程,对指导教师、学生的职责以及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包括文献资料查阅、选题、论文格式、收集、数据处理、成绩评定等作出具体规定,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审批、开题、中期检查、评阅和答辩等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提出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并行之成文,使毕业论文的管理有章可循。通过毕业论文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制订、完善和执行,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2强化医学科研论文基本技能训练在实习前加强医学科研论文基本技能训练,将知识传授与科研探索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根据检验专业特点,开设更多与科研相关的课程,其中包括教授学生文献检索的技巧及对数据处理的方法(如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培养学生英文文献检索、翻译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讲座,主要内容包括:论文开展的基本步骤和内容、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的撰写格式和要求等,为做好毕业课题、文献查询、撰写综述及毕业论文打下良好基础。

2.3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教育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明确完成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有利于良好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而且可以提高科研素质,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只有遵循严谨、求实的作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

2.4重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与指导教师有重要关系,因此,指导教师要求为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由有较强科研能力、较高学术水平、具有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和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承担。同时加强指导教师梯队建设,大力引进优秀人才,补充师资的不足,注重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论文指导。对于首次指导、缺乏带教经验的青年教师可以采用联合指导的模式,即由中级以上职称的资深带教教师与青年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生完成毕业论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通过联合带教本科毕业论文使青年教师提高了文献检索、科研论文撰写和科研思维能力。

2.5处理好就业与撰写毕业论文的关系,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撰写时间

2.5.1由于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习计划中没有专门安排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时间,毕业论文都是在实习过程中完成。经过多年的带教实践,本科室在毕业实习计划中安排了4?6周为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为毕业论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5.2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取代的。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处理好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等的关系,合理安排各项工作,适当延长科研周期和撰写时间,做到主次分明,统筹安排。

3.结语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第2篇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文做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论文写作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良好途径;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学生实习期间经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毕业后受益匪浅,懂得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我校已将毕业论文要求归入四年制医学检验培养方案重点。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必要准备,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通过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发展。而且,毕业论文设计整体水平也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论文质量,对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亦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高校院系结合本专业特色,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培养、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它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但相关报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为主,而关于医学院系特别是护理学院系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所做的报道却较为鲜见。近年来,我们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对2001级、2002级、2003级毕业论文工作加强管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施行举措,在督促毕业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写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本文将对这些举措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适当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阅读专业资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具备了撰写论文的能力。

3.临床教学医院反馈,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教老师也加强自我充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1):46-49.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3]谷倩,彭少民,钟立汉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欧丽,胡浩.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89-190.

[5]欧孝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6-19.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名老中医;师承方式;中医药教育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2-0266-03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政策的不断推出,全国中医药发展以北京为代表日益呈现出一番新气象。不少医学院校设立了中医药学院或中西医结合学系,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将一些医院作为部级或地市级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并对各类中西医结合研究机构进行审批和认证,多数大型公立综合医院也逐渐强化了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学的学科建设,一些医院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中西医结合科,为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药师带徒专家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的下达,标志着各级政府部门把落实中医药政策提到常规议事日程。

1 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业绩

正如在建国五十周年中西医结合成就报告会上,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士奎教授所指出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近些年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也的确朝着积极蓬勃的方向发展而去,前景乐观。主要可概括成如下四个方面。

1.1 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成果显著 科研方面,形成了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临床方面,确立了“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和方法,逐渐形成中医学规范化、客观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为祖国传统医学的“挖掘抢救”式保留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及研究经验,为中医乃至世界传统医学的发展、开发、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方法及经验。

1.2 在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显著 中西医结合研究者将中西医结合理论精华融会贯通,不断提出新的理论、观念,并编著成书,为相关学科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理论;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我国首创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在各省市设立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这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科研及临床队伍的显著壮大。

1.3 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学术组织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这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产物,为世界首创。从临床到科研,再从科研回到临床,不断丰富中西医结合理论及经验。在学术组织方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成立,是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随之成立的全国各地中西医结合学术及分支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的学术交流及各学科的发展建设。

1.4 中西医结合医学观念深入群众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卓越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观念深入各级医院及普通老百姓之中。在临床治疗上中医、西医优势互补,互相借鉴渗透,疗效显著,形成了广大的群众基础。这为中医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树立了良好形象,对明确疾病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并贡献了丰富的经验,为科研思路提供了新方向,使中西医结合观念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1-3]。

2 当代中医类专业与西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

西方医学以近现代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为基础,尤其在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微观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辅以大量容易重复、精确定量的辅助检验、检查手段,使得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回顾中医药的教育,我国古代推崇官办学校教育和民间师承教育方式共存的医学教学体系,方式上以师承教育为主。晚清时期,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中医学遭到西学东渐的巨大冲击,传统医学在医疗系统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中医几经存废之争。在以同志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领导下,我国首创高等传统医学教学制度,为传统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湮灭的贡献。反观古印度医学、古巴比伦医学以及所谓“韩医”“汉方医学”等传统民族医学均退出正式公立医疗领域,唯有中医学凭借其博大的文化渊源、深厚完整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经验论著等卓越特点,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独树一帜。不过,我们应当正视的是: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与西医类专业学生相比,仍有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面临着几个问题。

2.1 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及相关法规制度的不足 随着医学院近年来不断扩招,临床医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大型综合性医院人才过剩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格外突出。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的一项调查表明,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受到很大的影响。从96级起,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已从100%逐渐下降到79%。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就业形势不断严峻,中医七年制专业在不断扩大,人数在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在随之加大[4]。长学制临床医学生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相比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较好,这些优势在就业中本应有很大优势,但毕业生就业形势况且如此严峻,医学本科生就业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国内中医院床位比西医院少,医院规模比西医院小,对中医医师的需求不多,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另外,中医学毕业生的专业特点限制了就业面,中医院聘用西医专业毕业生成为一个怪现象,即使中医专业毕业生成功就职于西医院,从事的也是中医之外的工作[5]。此类因素均加重了中医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2 高等中医教育与就业单位需求部分脱节 高等中医药教育制度还需改进。针对武汉市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满意度的一项调查分析表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对中医类毕业生所持证书最看重的是专业操作技能证书(占75.44%),79.84%的从业人员建议在校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活动应开始于大二或大三。而现实情况确是见习基地不足,带教教师人员短缺,实习期间的临床技能考核形式单一,尤其是在实习后期,又涉及找工作和考研问题,很多学生不能安心投入临床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临床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基本技能功底不扎实[6]。由此可见,在各项技能中,医疗类就业机构对临床能力最为看重,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在临床思维及技能方面有所欠缺,而欠缺的部分恰恰是就业单位所需要脱节,中医类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此外,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也是一大问题所在,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增加了就业压力。有学者认为,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问题明显,集中体现在:独立学院依托母体高校的优势学科重复设置专业,各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之间专业雷同性强,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之间课程设置雷同[7]。

2.3 医学专业类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完美主义”倾向及择业焦虑 医学专业类学生本身的因素也不容忽视,福建省一项包括中医、西医类专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临床类毕业生的择业焦虑现状不容乐观。自我效能感、自信心不足、担忧就业前景、消极应对等因素均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8]。另一项针对中医专业的就业调查表明:就业焦虑总分及其子维度得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医骨伤学>针灸推拿学,且中医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分数相比其余3个专业程度较高。因此,提高医学类专业就业能力、对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合理化专业设置以及针对医学类学生心理指导有利于消除医学生就业焦虑倾向,创造就业岗位[5]。

3 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的优越性

从当代中医类专业就业遇到的难题与困境中不难看出,提高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临床基本技能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比例的合理安排尤为关键,其中,名老中药专家师承制度不失为一种高效且成熟可行的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直接提出:“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 [9]。

首先,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是通过对其个体临床经验,思考过程、学术思想、学术源流以及成才之路进行全面的传承研究方式,是对中华传统医学宝藏的抢救性发掘手段。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无疑是他们数十年(甚至包括其先辈在内的更长时间)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传承研究继而发展名老中药专家们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能更好地继承中医学传统精髓,也是提高中医药服务诊疗水平的要求,也是推动中医学术进展的需要[10]。

其次,祖国传统医学自古以来便是通过师徒相传、父子相传等一对一的传统的中医教学方式传承下来的。可以说,正是这种口口相传、谆谆教导的方式,保留下了许多祖国医学的精华,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治疗经验。这种教学方式从临床出发,将理论寓于临床之中,有利于学生对抽象中医理论的理解。将临床中的大量感性认识,升华成理论,有利于初学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前辈的用药特点,有利于前人经验的传承和研究。

第三,新中国成立国以来,通过西学中方式我国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大家、理论大家,活跃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界,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理论、科研成果。西学中是对世界传统医学精华的开发发掘方法中的一大创举,尤其是对于高年资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在学习了一定现代医学知识、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以后,再通过西学中的方式,接受传统中医学的熏陶,较初学者更容易理解中医理论,更容易在临床中发现现象、症状、证候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在科研中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名老中医师承制度行得通、成果显著。

第四,师承方式在现今医学生中有良好群众基础。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笔者就曾观察到,在该校国医堂门诊部出诊的名老中医专家身边,不乏自发前来跟诊的各年级中医专业学生。这显示出高等中医教育在读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对师承制度的认可。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约66.67%)认为:大学教育与师带徒方式结合更适合中医人才培养。此外,不仅存在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之中,在西医学教育中也强调临床经验的重要性,提倡医学生多实践,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6]。由此可见,师承制度受到广大医学专业师生、从业人员的欢迎。

第五,科研是传承名老中药专家经验,培养新一代名医的一条捷径[11]。传统名医的成才之路漫长而艰辛,师承制度是传承宝贵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科研则是转化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的催化剂,有利于其推广和发扬光大,科研还能促进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提高和创新。一项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文献分析表明,总览几十年的文献,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走过了从起步到繁荣,从独立研究到合作研究,从运用传统方法到尝试各种新方法的道路。1993年至今,关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论文数量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12]。

4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的展望及思考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难看出,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是一种高效、可行的现代化中医教育制度。该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行中医药专业本科生教育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弥补中医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临床实践时间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能总体提高中医药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符合广大中医药学者的实际需求。此外,师承制度作为传统中医药教育的主要方法,自“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丰富的科研及临床成果,有利于抢救挖掘一大批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宝贵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向借助于基础实验、循证推广等先进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研究发掘中医药瑰宝的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素材。作为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师承制度是一条捷径,尤其是对于西医出身的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在达到了西医主治医师级别,有了对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生、发展的较深认识以后,若有志于中西医结合事业,通过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便能对中医药对于疾病的显著疗效产生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的兴趣,激发出科学研究中医中药的热情,如此以往,更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传承、创新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士奎.建国50年中西医结合十大成就[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304.

[2] 马晓昌,陈士奎.建国50周年中西医结合成就报告会暨1999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工作会议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2):531.

[3] 危北海.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科研成就和学术展望[J].科技和产业,2002,2(5):28-30.

[4] 吴荫梅.中医七年制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12):39-40.

[5] 方楠.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倾向相关性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2):63-64.

[6] 余晓辉,漆慧,赵凤,等.武汉市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本科医学教育评价的调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14-15.

[7] 李雪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8] 张艺玲.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及统计技术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8.

[9] 王永炎.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677-679.

[10] 白桦,徐春波,顾晓静,等.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世界中医药,2012,7(2):96-98.

[11] 杨宁,伊凡.科研是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培养新一代名医的捷径[J].世界中医药,2009,4(1):3-4.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第5篇

近年来,各高校院系结合本专业特色,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培养、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2,3]。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它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但相关报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为主[4,5,6],而关于医学院系特别是护理学院系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所做的报道却较为鲜见。近年来,我们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对2001级、2002级、2003级毕业论文工作加强管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施行举措,在督促毕业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写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本文将对这些举措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适当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第6篇

1.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以300~350字为宜。外文摘要内容及格式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录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标明页码。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4.1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采用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论文构成及主要内容等。

4.2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论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对论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物理量、公式、数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一律采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

4.3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个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于参考文献中(15篇左右)。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7.附录

对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

大学医用化学论文范例赏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其影响了我国医学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笔者针对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护理;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1.前言

医用化学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医化知识、理论及实验的基本技术等,为生化、生理及基护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随着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生源素质的逐渐降低,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笔者针对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我国中职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2.1中职学生的医化知识不强在读中职护理专业的中专生,有少部分学生成绩优秀,而多大数的学生成绩却相对较差,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较差,化学成绩不乐观.其在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情况下,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此外,少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被迫就读.多数中职学生对医用化学的认识不足,更谈不上认清医学与化学间的联系,闹不懂在读护理专业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学习医用化学知识,未认识到医用化学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进度,导致部分学生的医化知识薄弱.

2.2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不足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所用的医用化学教材,是经卫生部进行规划的教材,其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较少.此外,中职专业护理侧重于化学本身的系统性,缺乏医学联系及未结合医学的实际特点,造成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价值,使其缺乏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中职学校的医学课程较多、时间紧张及学制较短等,这些因素使医用化学的课时缩短.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顺利开展.

2.3医学与化学的联系仍未得到完全理解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中,注重强调医学与化学的联系,化学被作为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但目前在实际的医化教学中,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化学与医学课程的关系,并单纯认为化学只是一门独立课程.学生尚未发现化学已渗透在医学中,既使教师从中做了很大努力,结果仍未显著.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中职医化教师均毕业于师范类或综合性的学校,虽熟练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相对医学与化学的关系,也尚未真正理解与掌握.

3.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改进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

3.1医用化学的准确定位从整体的中职教育系统分析医用化学的科学地位.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对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与完善.提高学生对医化教学的认识,在培养其升学和就业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科学的准确定位既是学科与专业的统一,也是职教性的体现,唯有明确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中职的医用化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及目标性.根据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内容为指导,适当调整文化课的教材内容,打破化学知识原本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淡化复杂的计算过程,围绕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效开展医用化学教学.因此,应突出医用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密切联系化学和医学,不断加强医用化学学科的定位思想.

3.2深化改革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选取,是改革中职医化教学的关键点.以往的医化教学大纲,是在有限时间内尽量系统的讲授医化理论知识,这在轻视医化教学服务性的同时,还偏离当代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医化教材的内容应打破常规的系统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够用、必需的原则,努力为医学化学服务.在医学中应用化学知识,将两者相互结合、渗透以及依存等,一同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人体电解质与渗透压;人体体液酸碱性和缓冲溶液时,应通过化学知识的概念讲解,同时更侧重于医学的知识点讲解.本章对胶体与晶体渗透压在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及体液平衡的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3.3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在医化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通过较多例子详细讲解化学及医学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程度,利于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由于现阶段学生尚未完全了解医学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解方法应能吸引学生关注,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对于临床医学中常用于大量体内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氯化钠溶液.教师可对此进行提问,利用其它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代替时,是否可以注射,理由是什么?从中引出等、高、低渗溶液.以提问方式使学生进行思考,后面再根据化学理论,即溶液的渗透压加以讲解,有效说明了化学与其所学专业的联系.这种教学手段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拓展医化教师的知识领域医化教师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受限于化学专业的知识上,应多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阅读一些与医化有关的书籍,并与医学专业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以将医学与化学的密切关联运用到课堂中.教学中多采用临床实例讲解,例如:碘的性质讲解时,多重于缺碘的临床症,生活中如何防缺碘;在讲乙醇时多引临床及医药用途.既激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5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将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在培养学生严谨工作态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笔者认为除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外,可增加趣味性实验内容,即将性质揉和在实验中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例如,趣味实验“鸡蛋变大变小”说明了高、低渗溶液的作用及半透膜的性质,学生乐于接受.

3.6在生活中运用医用化学知识医用化学的理论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教师在具体的医化教学中,应将医化教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使其返朴归真.与此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根源,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伸展.教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再现生活等,稳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另外,在医化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其所学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生活例子进行教学,例如利用化学法除去衣物上的污迹;淡水鱼和海水鱼交换环境后能生活吗?鱼体的变化?将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自然与生活的好奇及探索,使其更加了解医化与生活的关系,有效提高其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当前的情况而言,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是必然之势,其改革过程虽较艰难,但只要根据上述的准确定位医用化学学科、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以及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进行,相信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改革进程将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顾伟.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医用化学的教学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2]章耀武.中职医用化学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08,(35).

[3]尹晓红.增强中职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第7篇

摘要:

阐述我校的中医专业特点,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建议:培养高尚医德,树立“仁者之心”;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加强医学实践技能;加强就业指导力度;就业心理素质的调整与完善;拓展就业思路,提高就业成功率;以期为中医院校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就业竞争力;中医专业;方法与对策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以及在校大学生,需要对自身就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或判定,以便为将来面临解决就业问题之时提供自我衡量和自我改善的依据。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主要体现在知识积累、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养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优势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脱颖而出,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1]。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全面、客观的分析,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掌握“主动权”,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为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就业水平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是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缓解的关键问题。对于医学行业来说,就业竞争力应包含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技能、开拓的科研创新能力、全面的求职技巧等诸多方面[2]。综合考虑到中医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有关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1培养高尚医德,树立“仁者之心”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了形成中医药特色的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以及中医药学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和人文价值。中国传统医德强调“医乃仁术”,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因此,作为一名合格而有责任心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兼备医者的高尚的医德修养,本着医生所必备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细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担负起社会责任感,才能最终成就为医之道。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毕业生的核心素质,也是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最根本素质。高等中医院校以培养医学人才为主要任务,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所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崇高事业,理应沉浸在“以人为本”“人命至重”“精诚合一”“德术并重”等中医学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中,使医学生们在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时刻警示自己,怀着一颗“仁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3]。因此,自学生入校之日起,就应该开始注重中医药文化的培养与熏陶,灌输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宽容大度等优良医德医风,帮助他们稳定专业思想,深化专业认同感,端正学习态度,使之贯穿学生们的整个大学生涯,并嘱其作为医者一生所受用的行医和为人准则。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竞争力。

2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加强医学实践技能

毕业生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就业竞争力的最基本、最首要的要素。提升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方面。中医院校学生在1~3年级期间,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主,通过主动而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保证毕业前修满学分,为后期进入实习阶段打下良好基础。在校期间,还应该鼓励学生获取医学专业各种资格和能力证书,为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这对于提升专业技能具有促进作用。中医院校学生进入4~5年级时,将有大约一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医院或医疗机构进行实习或见习工作。对于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们来说,就业前都会获得一些临床实习体验,但是,由于医学行业的特殊性,在掌握精准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临床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方面,具有较高标准和要求,因此,毕业实习期间的实操训练远远不够,不足以让医学生们获得熟练而自信的操作技能。所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势在必行之举。我校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我校现有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18个,其中医学类实习基地70个(包括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教学医院13所,实习医院34所,西医临床教学基地11个);中药及药学类实习基地43个;非医药学类专业实习基地5个。对于我校毕业生来说,毕业实习就是接触社会,锻炼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的最好途径。让即将毕业的学生获得更多与社会的接触机会,把在校获得的专业基础知识付诸于实践。在这一点上,毋容置疑,不仅是中医类毕业生,几乎所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均具有较其他非医疗专业更具优势的就业竞争力,我校学生亦不例外。近年,我校陆续开展了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以促进学校发展,实现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互利共生。我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无缝对接,提高了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对那些在导师带领下有机会能参与到其中部分研究活动的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部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其他未有此经历的同届毕业生相比较而言,相应地在其就业竞争力上增添了砝码。另外,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和提出的建议,有针对性的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改进实践课程的安排,增加临床技能培训的课程,合理调整学生阶段实习课时,合理调整和安排毕业实习的内容计划,致力于增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效地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水平,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3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我校已开展了各种就业指导,如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积极组织校际职业规划大赛并参加校外院校组织的职业规划大赛活动等,提高了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但由于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要求的影响和高校自身教学改革的约束,导致从毕业生长远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方面不足。通过跟踪采访发现,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少部分毕业生虽然完成了临时、短期的就业,但却没有将就业与择业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工作单位变动性较大,甚至频繁辞职、失业。针对就业指导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为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依据。

3.1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健全主管就业工作领导的责任,明确任务分工,增加就业指导中心常务管理人员的设置,让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更多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使就业工作队伍体现出既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特点。

3.2高度关注国家有关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使用海报、图表等毕业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将国家最新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到位。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求职需求,及时为其解读有关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困难帮扶等政策措施,提高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将学科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延伸分析就业形势,协助就业定位,正确把握就业方向,让学生具备应时而动的心态。

3.3合理设置和增加就业指导课程,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环节

不定期开设专场职业创业指导讲座:优秀校友讲体会、专家学者讲形势、创业典型讲经验等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规划职业生涯,积极主动就业创业,并可邀请他(她)们担任兼职导师,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创业方案。

3.4深入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咨询

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合理确立职业目标,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焦虑、依赖等心理问题,增强其应对竞争及挫折的抗压能力。同时,帮助毕业生正确评价自我,以及时调整符合自身条件的就业目标,避免好高骛远。

3.5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就业环节中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家庭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所从事的职业、父母的期望性职业以及价值观等都会深刻影响到其子女的择业观。因此,在毕业之际,学校应该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支持。通过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使家长也成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支持者,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这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就业心理素质的调整与完善

客观认识自己,准确就业定位。在应聘过程中,结合自身个性特点、兴趣特长、未来发展的方向,选择相应的应聘单位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水待遇,不过高要求一次性成功的就业预期,以免走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误区,由此可能丧失许多擦身而过的就业机会。毕业生应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认识到在应聘时碰壁是正常现象,拥有足够的自信,力争好好把握下一次的机会,并有意识地寻找机会参与各类就业应聘会。

5拓展就业思路,提高就业成功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医学专业的学生就业目标不能仅限于专业对口单位,而是要拓展就业思路,选择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选择到社区、单位基层和偏远农村锻炼成长、建功立业,鼓励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推荐学生参与国家和省级的项目就业,选择踊跃响应国家政策应征入伍等。此外,我院每年均有约10%~20%毕业生积极参与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以适应医学学科专业不断变化更新特征的要求。紧密结合国家新推出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等重大战略,探索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渠道、新形态。在需求就业的道路上,要勇于尝试,把握机会,决不放弃,以寻求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成功率[5]。通过切合实际地分析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就业择业指导,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使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率得到稳步提高,从而提高我校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建波,李海滨,徐挺,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探究[J].电子制作,2013(18):223-224.

[2]何殷,舒彤,黄亮,等.加强医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提升就业率[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3):456-457,507.

[3]省格丽,蒋洁,孙湛.以中医药文化提升医学生的竞争力[J].新疆中医药,2014,32(4):81-83.

[4]杨春华,杨玲.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9,29(5):39-45.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第8篇

论文摘要:针对医学类高等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目前此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提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医学类高等专科毕业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当前如何提高医学类高等专科毕业生整体素质,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学生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高就业率,是摆放在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面前的一个难题。 

现就目前医学类高等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局势,来分析这个群体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出新形势下就业指导的对策。 

 

一、当前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形势严峻 

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 ,而医学专业性比较强,就业面十分狭窄,加上卫生改革使一些医疗机构受区域卫生规划的影响将被撤并,受市场竞争的影响使一些医疗机构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遭到淘汰。医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需求在减少,使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 

2.供需矛盾突出 

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首选是进入各大中城市里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和补充,大医院的编制已经十分有限了。近几年医学毕业生需求的情况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很大增长,本科学历有所下降,而对于医学类高等专科毕业生来说,需求是有很明显的下降。而偏远地区的医院及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学类高等专科毕业生还有不少的需求,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不足,很多学生不愿意去,造成了供需的不平衡。 

除了上述因素外,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与就业市场现状的水土不服,也是造成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部分医学类高等专科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误区。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比较高,希望能一步到位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往往来自城市的毕业生不愿意离开城市,来自农村的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选择农村基层的人很少。 

(2)部分医学类高等专科毕业生不能正确处理求职和毕业实习的矛盾。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毕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忙于求职,忽视毕业实习,结果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受到了损害,从而影响就业。 

(3)部分医学类高等专科毕业生对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片面夸大客观条件及社会消极层的作用,而不从提高自身素质着手,积极主动寻找机会去就业。 

(4)部分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自身职业素质比较低,临床能力比较差,学校教育里也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的教学,使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低。 

 

二、目前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的不足之处 

我国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的就业指导虽然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它仍然是很新的一项工作,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目前各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普遍给予了重视,也都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但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毕业生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一般性普通高校存在有相同的问题: 

1.部分领导的重视仍然不够 

学校领导是开展本学校各项工作的火车头,是学校各项资源的管理者和调配者。“而目前有些高校的领导,往往只是做一些口头上的文章,没有从根本的制度与管理上对就业指导进行重视。领导的不重视,往往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就业指导工作是几位就业指导教师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各部门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样的氛围显然是不行的。” 

2.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够 

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虽然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往往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中的老师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就业指导的工作中去,而被一些有关就业的简单的事物性工作所包围。从而不能有效的发挥毕业生就业机构的工作效能,这是因为缺少专业的高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 

3.多数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从范围上讲,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从时间上讲,基本上限于毕业生毕业前的一段时间;从内容上讲,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一般介绍和求职、择业技巧的简单指导。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范围狭窄、内容简单,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三、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事关学生本人的个人前途和发展,也是关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因此,针对当前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领导重视,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应该按照教育部教学〔2009〕15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把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战略任务和当前工作重点,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任务分工,逐级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快对专业就业指导专职老师的培养 

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专业就业指导老师还需要掌握国家的就业政策,所以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很高。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应该把就业指导专职老师纳入专门的技术岗位,加强对就业指导专职老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专职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使其能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来解决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 

3.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不能仅限于针对学生毕业前一段时间的指导,而应该存在与学生整个就学过程。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应该针对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存在的问题,从一入学开始就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教育。使学生能明确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从而解决医学类高等专科毕业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上的问题。 

4.把就业指导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中去 

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应针对自身的特点及当前就业形势的需求,来确定学校的定位,科学超前的设计专业及专业的课程,形成自身的特色。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可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海强.加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