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

医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11 02:53:17

医学

医学第1篇

【关键词】中医;教学;问题;西医

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在学习中医学基础内容时往往觉得难以理解、掌握。与中医专业学员相比,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学习中医学基础时已经接受了系统的西医学知识,包括解剖、生理、病理、诊断等,知识背景与中医专业学员迥异。因此,针对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中医学基础教学应该根据其专业特点进行设定,不能简单照搬中医专业学员的教学模式。现就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一、缺乏针对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中医教材

目前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多数采用的是中医教材或者自编教材,内容上仍然未脱离中医教材的模式,过多的中医专业术语,却没有匹配足够的课时,有碍于学员对内容的理解。针对西医临床医学生的中医教材不应该是中医专业教材的简写本,从中医基础理论、到中药、方剂、常见疾病的辩证分析全部囊括,在形式上虽然面面俱到,但每项内容都蜻蜓点水,无法深入,学生无法理解,更别提将来能够应用。好的教材应该根据其专业背景、将来从业过程中面临的有关中医的问题设定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使学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内容上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补充中医新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例如随着生活水平改变,疾病谱随之改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医如何认识以及治疗?中医在哪些领域有独特之处,哪些领域有不足之处,哪些领域可以和西医治疗相辅相成?通过教材让学生对中医有更加立体客观的认识。其次,教材形式需要灵活多变,传统的医学的传承需要不断注入现代的元素使其更加鲜活。插画、漫画、视频等形式都是可以借鉴的模式,丰富灵活的载体模式有助于更生动具体地展现中医内容。

二、学员学习中医的动机不明确

为什么学习中医?对于大多数西医临床专业学员来说只是完成既定的课程安排,并未挖掘出学习中医的内在动机。有的学员认为将来自己是西医从业人员,并不了解中医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学习动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结合临床实际,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许多理论基础是在长期大量临床经验总结基础上形成的。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不孕不育等是中医的优势治疗领域,因此在常见病选择上可以从这些优势领域中选择,并重点介绍目前西医治疗措施难以解决而中医能很好补充的问题。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介绍既与其专业紧密相关,又能反应中医特点的内容,例如承气汤类方剂在急腹症中的应用,补气中药在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治疗,骨折的中医小夹板固定等等。这些是学生今后从事西医临床工作很常见的临床问题,从这些具体的问题入手,将中医的理论、方法融汇其中,会得到学员的认同,并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三、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的授课方式以理论授课为主,少量的实践课也仅局限于针灸推拿。实践是激发学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将理论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最佳途径。但在中医课时相对较少的前提下,如何使西医临床专业学员有更好的实践体验呢?“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是值得探索的模式。SP自创立以来,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卫生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1]。结合学习内容,设定标准化病人的剧本,可以让学员分别扮演病人及医生的角色,例如在辨证内容中的常见证型肝气郁结证,可以设定情境由学员将肝气郁结证的临床表现表演出来,也可以由学员自由发挥,有位学员在参与该证候的模拟患者时就陈述了如下症状“因为最近考试压力较大,心气不好,还跟宿舍同学吵架,感觉肝区部位胀痛,口苦”等,这一系列描述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但却是“肝气郁结”的生动案例,比书本上描述的“由于情志刺激,导致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喜太息,胸胁少腹胀闷或窜痛,或咽中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易于理解。再由“医生”扮演者进行问诊及分析,教员补充给出模拟病人无法展示的特定舌苔、脉象信息,其余学员可参与讨论,最后教员进行点评及总结,这个模式在课堂运用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模拟病人的就诊过程不仅将所学辨证内容巩固加强,并丰富了课堂授课形式,加强了学生的互动及参与。除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还应注重课堂外的时间。目前的网络及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在中医教学中也可以加以运用,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补充[2],建立中医网络教学平台,设立学员互动区域,趣味知识竞赛,我心目中的中医经典等模块,给学员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参与到中医学习中去,并学有所用,学有所乐。总之,目前的西医临床专业学员的中医教学应从教材设定、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量体裁衣,因人而异,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缪建春,等.临床情景讨论式教学在医学生临床见习前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8):1162-1164.

医学第2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31-01

作者:李军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方法论――循证医学,已成为21世纪新的临床医学模式,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循证医学的发展也对医院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任务,医学图书馆作为循证医学最佳证据提供者之一,迫切需要参与到循证医学工作中,并主动为临床医师提

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

1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的关系

循证医学实践过程可归纳为“五部曲”:①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检索有关医学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循证医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浩瀚的信息和文献海洋中筛选出针对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临床问题的最恰当和最优的证据。循证医学的主体是临床医务人员,而文献检索是循证医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此可见,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工作息息相关。

2医学图书馆参与循证医学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循证医学发展的需要

循证医学强调所有医疗活动都应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要求临床医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及传统技能的基础上,能准确认识患者所面临的问题,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采用先进的手段进行高效检索,选择最佳有关研究成果,并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对于每天忙碌于临床工作的医师来说,从浩如烟海、无限无序的医学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可遵循的最佳证据,显然是勉为其难,因此,急需一个专业机构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而医学图书馆是医院的信息中心,担负着医学信息服务的任务,其中就包括医学文献检索服务,另外,医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文献检索人员,所以,无论是在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上,还是在时间上,医学图书馆都具有临床医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医学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2.2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循证医学环境下,信息质量服务是医学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医学图书馆的主要目标和服务宗旨,所以,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馆员参与循证医学实践,使医学图书馆馆员以“信息咨询员、网络导航员”的角色立足于社会。循证医学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它将一扫过去的那种只是书刊借阅场所的旧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学证据中心的全新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3循证医学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3.1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专业知识是一个医学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基础,开展优质服务的前提,当前医学信息工作者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医学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公共外语、图书情报外语及医学专业外语知识;医学信息相关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信息技术知识。

3.2学习和宣传循证医学知识

医院图书馆员应率先学习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循证医学的一般知识,参与循证医学的各项培训,为达到共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目的,可在医院主办的内部刊物中开辟循证医学专栏,及时提供最新的循证医学培训班信息,使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受到不同层次的培训,掌握循证医学资源库如Cochrane等的信息检索技能。

3.3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医学第3篇

1、学历:研究生;

2、学制:七年;

3、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医学硕士;

4、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学、现代医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毕业后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医学第4篇

当前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教学整合改革存在诸多问题:①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目前医学课程整合过程还存在着分散设计的问题,没有树立整体的课程整合理念。②医学课程整合的有效性问题。研究显示,与分科课程相比,整合课程改革中学生在标准测试中得分较高或与之持平,尚不能完全确定医学课程整合改革的绝对优势。③师资培养及教材建设的问题。传统分科教育的环境中,教师缺乏医学课程整合的理念。缺乏对整合课程的宏观认识也是课程整合改革前进的桎梏。同时,教材的问题也制约着课程整合的发展。

2课程整合方案的构建

2.1构建方法

2.1.1专家咨询,反复论证与各相关教研室主任、主管教学副主任和资深教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论证,多次与各相关教研室讨论课程内容设置,确定了各门课程的核心内容、衔接情况,初步确立了模块内、模块间内容设置和衔接顺序,并拟定合适的病(案)例。

2.1.2开展PBL教学,建设病(案)例库派出骨干教师赴多所高校参加教学改革的学习和观摩。邀请专家开展PBL教学培训,定期开展PBL教学推介会、PBL教学及案例编写经验交流会,并编写了《PBL案例教师手册》及《PBL案例学员手册》。

2.2整合方案结合国际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国家执业医师和军事医学考试大纲,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临床医学专业共开设18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后设6个课程模块,分别为基础医学总论、正常人体形态学、器官系统、细胞与分子基础、免疫与感染性疾病、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模块。调整前总学时101时,其中理论课655学时,实践课364学时。经过调整,总学时862学时,共精减157学时,精减比例为15%;理论课精减177学时,所占比例由原64%精减至55%;同时增加了76学时的PBL教学。2.2.1“基础医学总论”课程模块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4门课程的总论内容整合形成。总学时为61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PBL教学3学时。

2.2.2“正常人体形态学”课程模块由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2门课程整合形成。该模块原课程总学时为231学时,调整后总学时为215学时,其中理论7时、实践130学时、PBL教学6学时,共精减16学时(精减比例为7%)。

2.2.3“器官系统”课程模块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4门课程的各论部分整合形成。该模块原课程总学时为326学时,调整后总学时为246学时,其中理论101学时、实验42学时、PBL教学31学时、考试8学时,共精简80学时(精简比例为25%)。

2.2.4“细胞与分子基础”课程模块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5门课程整合形成。该模块原课程总学时为212学时,调整后为177学时,其中理论110学时、实践52学时、PBL教学15学时。共精减35学时(精减比例为17%)。同时将发育生物学(20学时)增设为选修课。

2.2.5“免疫与感染基础”课程模块由医学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病理学6门课程整合形成。该模块原课程总学时为190学时,调整后总学时为164学时,其中理论108学时、实验32学时、PBL教学24学时,共精简26学时(精简比例为14%)。

2.2.6“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模块由教学实验中心、药理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4个单位共同承担教学任务。重点对原实验内容进行整合,提高设计性实验学时比例。该模块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验52学时。

2.3整合效果

2.3.1师生反馈满意率高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座谈等形式,针对机制改革及运行情况,对学员和教员展开调査。教员中,88.3%对课程整合“非常赞成”,91.2%认为“按需组建教学组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利于课程整合,对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98.5%认为教学基本要求评价和精品课教员评审对提高教学积极性与教学质量“促进作用很强”;学员中,91.6%感到课程整合后“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显增强”,96.6%对学校外聘名家讲座和讲课表示“热烈欢迎,希望进一步加强”,88.7%认为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对培养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90.2%对实验室开放度“表示满意”。此外,师生对整合后的网络信息资源满意度分别为91.7%和90.8%。

2.3.2教员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渐进机制的建立应用,对教员提高教学积极性、主动关心教学、研究教学、提高教学、争当名师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显著效果。

2.3.3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通过课程整合、资源共享和教学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技能训练更加扎实,开展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普遍高涨,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在校生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科研项目1200多人次,独立完成课外科研项128项,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超过6分(CancerRe-search);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与一等奖、全国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优秀奖、全国医学院校首届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二等奖、全国靑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奖励100多人次。

2.4方案的特点与其他院校正在进行的课程整合相比,本课程整合方案有如下的特点:

2.4.1以卫勤保障为着眼,突出军事特色以卫勤需求为牵引,突出军事特色。根据战场卫勤保障需求,突出军事医学特色,针对现代战创伤向多因素、多途径、多处伤发展的特点,强调人体的整体观,按照“模块化、整体化、实用化”的思路,打破学科壁垒,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线,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医学特色课程内容体系。在组织学生早期接触实践的安排中,利用暑假组织学员下部队当兵锻炼,通过与部队战士“五同”(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学习、同生活),使学员体验部队生活,增进对基层部队卫生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为军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军人意识,提高军事素质,培养优良作风和适应能力。

2.4.2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创新水平着眼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医学人文素质,在前期精简了157个学时,初步缓解了学员的学习压力基础上,开展“三早活动”,即从一年级开始早期接触临床,通过开展讲座、深入医院、开展主题日活动等帮助学员了解职业要求,增强了学员对医疗工作的感性认识和培养学员维护健康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从二年级开始早期接触科研,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增强学员创新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利用寒暑假组织学员开始早期接触实践,寒暑假组织“感触医疗”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社会实践报告会,增强学员对社会医疗问题的感性认识和分析能力。

2.4.3以整合内容为核心,突出整合特点整合方案从学时的压缩到课程的设置,从教师的培训到教材的更新,处处体现整合的特点,着力打破常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将有内在联系的部分进行有机整合,整合覆盖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考核总结等各个方面。整合的彻底性避免了实施过程中产生矛盾,使得教师与整合后的教学方式相适应,教材与整合后的教学内容相适应,考核与整合后的学习内容相适应。突出整合特点,保证了方案的顺利实施。

2.5方案改进编制更加详细的效果评价量表,对课程整合效果进行完整评价,找出漏洞和缺陷。通过三方面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教员-学员-教管人员”、“三位一体”的角度分析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实际效果,找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同时,有针对性开展师资培训,进一步强化整合后教学的师资队伍,深入做好课程整合配套教材的选编工作,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3总结

医学第5篇

英文名称:Foreign Medical Sciences(Geriatrics)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3-2665

国内刊号:22-1118/R

邮发代号:12-2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医学第6篇

2.医学人文运动与知识考古--中国人文医学的战略与策略孙慕义,万旭

3.当今医学缺少的是什么--论医学中的人文赵明杰,宋文波

4.关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张金钟

5.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学几个问题之我见李灵杰

6.迎接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的春天樊民胜

7.我所了解的英国医学伦理学教育戴庆康

8.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医疗责任科学认定的思考张国良,史宗道

9.举证责任倒置对临床科研的影响及医院的应对策略沈毅,王以平,郭海,党宝丽

10.难题、辩护与原则的确定--对"安慰剂对照双盲法人体实验"的医学伦理思考曹永福,杨同卫

11.病人权益的特点及其对医院管理的影响刘敬伟,王小万,赵林远

12.医疗群体的外延思维医学与哲学徐强

13.外科过度预防性用药的思考黄丽英,戴芬

14.糖皮质激素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思考王建洲

15.正确认识视野检查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周和政,刘宏,吴建国,刘洪

16.医学专业临床前期课程改革的现状及趋势霍江涛,赵先柱,陈俊国

17.医学伦理素质教育与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孙福川,尹梅

18.专题教学:贯穿科技伦理学教学的主线--在医学研究生中开设科技伦理学选修课的体会肖健,严金海,刘新明

19.补充和替代医学及其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康睿,曹励之

20."形"、"神"视角下的中西医学王中越,严火其

21.中医健康概念赵利,陈金泉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第七届会议报告YolandeTanoBouah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第八届会议报告YolandeTanoBouah

3.胚胎干细胞在治疗学研究中的应用AlexanderMcCallSmith,MichelRevel

4.生命伦理学:权力与不公正--在第六届国际生命伦理学大会的致辞塞罗门·拜纳特

5.医学伦理的多元、通约及其他--《医学伦理学》序杜治政

6.现代医学模式疾病谱人类活动时空--人类的活动时空与疾病的关系周绍辉,陈启明

7.生态医学模式:后SARS时代的选择刘典恩,杨瑞贞

8.如何正确看待传染病在我国疾病谱中的位置变化王育强,李茹

9.关于移植的伦理学讨论高晓康,郭照江,邵国兴

10.医源性多胎妊娠的伦理问题及对策朱小明,黄荷凤,朱依敏

11.从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技术的发展看科学发展与伦理矛盾的解决汪涌,张京平,岳红红,张运涛,马晓,郭照江

12.心内科诊治实践中的几个哲学问题王健,马长生,黄元伟

13.高血压病人呼唤全程医疗保健模式--把高血压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相结合马萍,吴晓华

14.A型行为与冠心病患病关系的研究张世筠,张茹兰,沈明秀,王先春,谢小冰,杜宝俊,张汝箐,周群清,肖守贵,李洁,李育红

15.对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哲学思考姚瑜,刘伟国

16.核医学与科学假说方法梁颖慈,王志健

17.试论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统一陈德昌,王德彦

18.外科医生科研选题的方法和技巧冯变喜,宋秋美

19.方证对应的实践--论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与发展韩育明

20.循证求证辨症黄开泰

1.创新思维:临床移植医学兴起与发展的灵魂谢文彪

2.关于异种移植研究的争论雷瑞鹏,殷正坤

3.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问题、发展与思考白海,达万明,孙秉中,欧英贤

4.从胰腺移植到胰岛干细胞移植夏邦顺,金敏

5.对肾移植输血问题的思考刘竞

6.移植免疫中微嵌合现象给我们的思考苏芸,李康生

7.器官移植大事记

8.医学与哲学论非正常死亡何兆雄

9.论准生命--寻找剖析生命伦理疑难问题的"奥卡姆剃刀"刘虹,孙慕义

10.我国地方立法机关首次就“安乐死”立法表态

11."安乐死有违宪法"析雷锦程,朱蕴丽

12.法哲学视域中的安乐死合法化问题李义松

13.以法律理念推进病案管理何艺,周文庆,彭兆丽

14.关于"医疗公证"的理性思考李生峰HtTp://

15.人权视野下的艾滋病问题研究赵西巨,冯秀云

16.艾滋病防治之伦理原则的几点再认识邱杰

17.艾滋病研究中的常见伦理问题及其对策张洪波,朱启星

18.关于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研究郭永松,李佳,周建军

19.反思与求进: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代思考郑虎

20.高等医学院校师生对人文课程认识的研究报告张新颜,陈俊国,谢怿

21.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模式耿召华,刘春燕

22.关于病灶与证象两种疾病观的比较医学与哲学马晓彤,刘燕池

23."辨证论治"原则在疗效评判上的理论陷阱王磊,常存库

24.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毒性秦志平,董丽艳

25.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社会因素研究梁瑞琼

26.职业能量耗竭:一种特殊的职业应激综合征张月娟,王进礼,史清敏

1.过度医疗:一个紧迫的需要综合治理的医学问题张忠鲁

2.过度医疗的成因与对策李德玲

3.过度医疗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探讨田晓峰,平晓月,戴毓平

4.关于过度医疗的经济学分析与伦理陈晓阳,杨同卫

5.过度医疗的伦理学会诊及其治疗处方--兼论临床诊治最优化伦理准则孙福川,尹梅

6.过度医疗与医疗风险的关系李英华,田晓峰,郭玉敏

7.胃肠肿瘤过度治疗的成因与对策刘祺,周建平,贺达仁

8.过度治疗--医生难辞其咎吗张卫社,周昌菊

9.反思"过度诊断"张俊祥

10.过度医疗个案审读赵德利,张雪

11.过度医疗之我见雷振之

12.循证医学推动实验医学的发展任延平,吕卓人

13.循证医医学与哲学学指导疾病治疗的面面观高志强

14.临床神经外科实践循证医学的必要性郑兆聪,徐如祥,王如密

15.传染病--考验人类的试金石--SARS流行后的冷静思考施敏,薛惠,龚翌

16.疫苗:危险歧途抑或道法自然张田勘

17.隔离、自由的限制与歧视--对SARS防治的医学伦理思考曹永福,王云岭

18.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美国政府对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在华遗传研究的调查结论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9.知情同意和医生的责任--整形美容外科实践中的几个特殊问题的分析牛永敢,贺达仁,黄晓元

20.试析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实践白智伟

21.知情同意与心理抚慰王冰峰,张莉,郭路生

22.诚信、尊医学与哲学重与平等:团体心理治疗的伦理底线李霁,邹寿长

23.从库恩范式理论解读中西医结合教学中的问题王炜,严火其

24.中医药学研究发展和创新的思路与方法李恩,薛智权

25.反思"中西医结合"吉广庆,高丽霞

26.如何走出瓶颈--我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发展之路的反思赵平,田青

27.中西医的一元化李隆年

1.SARS反思:我国卫生资源宏观分配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程新宇,卢启华

2.从SARS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管理赵晓春,徐飞,王勇

3.卫生行政强制与相对人自行使的道德缓冲赵存喜,樊嘉禄,朱启星

4.从与"非典"的斗争中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蔡绍曦,胡国栋,赵海金,周斌,徐劲松

5.SARS流行医学与哲学与防治的伦理启示武惠庭

6.对SARS病人及相关人员实施隔离等强制措施的思考尚进,李恩昌,解颖

医学第7篇

2.对感染根管菌丛研究的思考刘正,LIUZheng

3.牙髓病患牙:治疗,拔除,种植?RogerJ.Smales

4.RhBMP2/7和rhBMP2、rhBMP7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郑园娜,吴刚,吴向阳,王林红,谷志远,ZHENGYuan-na,WUGang,WUXiang-yang,WANGLin-hong,GUZhi-yuan

5.Bmi-1缺失导致小鼠牙和下颌骨发育障碍王刚,苗登顺,WANGGang,MIAODeng-shun

6.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dltC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张志民,任宝华,张家颖,高心,王成坤,ZHANGZhi-min,RENBao-hua,ZHANGJia-ying,Gao-xin,WANGCheng-kun

7.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对老龄鼠髁状突的影响沈铭,袁华,梁红,陈宁,SHENMing,YUANHua,LIANGHong,CHENNing

8.逆转录病毒介导EGFP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洪小伟,曾以周,宋晓萌,HONGXiao-wei,ZENGYi-zhou,SONGXiao-meng

9.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许隽永,赵玉萍,XUJuan-yong,ZHAOYu-ping

10.环氧化酶-2与头颈部鳞癌的相关研究进展江飞,陈宁,JIANGFei,CHENNing

11.牙再生研究中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孙若星,江宏兵,SUNRuo-xing,JIANGHong-bing

12.口腔扁平苔藓的特异性免疫机制研究进展曾娟,范媛,ZENGJuan,FANYuan

13.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形态学研究回顾吴大明,吴友农,WUDa-ming,WUYou-nong

14.二膦酸盐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彭辉,陈文静,PENGHui,CHENWen-jing

15.文摘

16.《口腔生物医学》投稿指南

17.創刊賀詞

1.颌骨骨重建中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谷志远,毛英杰,赵娟,GUZhi-yuan,MAOYing-jie,ZHAOJuan

2.口腔副溶血链球菌黏附蛋白糖基化相关基因产物的亚细胞定位及黏附功能研究彭志翔,HuiWu,PaulaFives-Taylor,BaimingSun,PENGZhi-xiang,HuiWu,PaulaFives-Taylor,BaimingSun

3.改良热酸酚法提取白色念珠菌早期生物膜总RNA的研究张琰,马鸣,虞丽华,魏昕,ZHANGYan,MAMing,YULi-hua,WEIXin

4.大鼠冠根部牙髓体内成牙能力比较雷港,闫明,俞艳,于金华,张光东,LEIGang,YANMing,YUYan,YUJing-hua,ZHANGGuang-dong

5.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黄芪多糖与Ⅰ型胶原协同促血管新生的疗效筛选与蛋白组学机制探讨樊炼,高卫卫,李爱萍,潘立群,姚昶,FANLian,GAOWei-wei,LIAi-ping,PANLi-qun,YAOChang

6.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研究陈琦,王涛,蒋春梅,王娟,詹瑧,李谨,CHENQi,WANGTao,JIANGChun-mei,WANGJuan,ZHANZhen,LIJin

7.正畸矫治力三维测量装置的设计杨宝宽,王林,严斌,汤文成,魏志刚,YANGBao-kuan,WANGLin,YANBin,TANGWen-cheng,WEIZhi-gang

8.偶联剂ZA-1的研制李风兰,赵铱民,石勇,LIFeng-lan,ZHAOYi-min,SHIYong

9.第三磨牙萌出情况的全景片分析胡申琳,吴友农,唐卫容,陈莉花,HUShen-lin,WUYou-nong,TANGWei-rong,CHENLi-hua

10.灼口综合征患者静态唾液流量及泪液分泌量的相关研究陆乐,吴国英,顾宁,LULe,WUGuo-ying,GUNing

11.自酸蚀粘结系统及唾液污染分别对窝沟封闭剂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周红艳,张耀国,姚杰,吴叶,王珏,刘茜,李丹丹,曹立,梅予锋,ZHOUHong-yan,ZHANGYao-guo,YAOJie,WUYe,WANGJue,LIUQian,LIDan-dan,CAOLi,MEIYu-feng

12.Vector系统在轻中度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刘宗响,王鹏来,牛文芝,陈涵,LIUZong-xiang,WANGPeng-lai,NIUWen-zhi,CHENHan

13.Er:YAG激光牙周治疗对根表面形态的影响蒋春梅,朱庆萍,马骏驰,徐柏森,JIANGChun-men,ZHUQing-ping,MAJun-chi,XUBai-senHttP://

14.荧光技术在牙菌斑生物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刘靖,陈武,LIUJing,CHENWu

15.锥状束CT在正畸学中的应用研究谷妍,严斌,赵春洋,王林

16.文摘

17.《口腔生物医学》投稿指南

1.变异链球菌的致龋特异性与龋病的免疫学预防岳松龄,YUESong-Ling

2.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对老龄鼠牙槽骨的影响董煜,沈铭,袁华,陈宁,DONGYu,SHENMing,YUANHua,CHENNing

3.TRPM8在舌癌组织及Tca8113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潘娴,吴煜农,傅振,张阳,张红闯,叶金海,PANXian,WUYu-nong,FUZhen,ZHANGYang,ZHANGHong-chuang,YEJin-hai

4.毛囊区神经嵴干细胞成骨分化诱导的实验研究严飞,李君,周晨,尚多,江宏兵,YANFei,LIJun,ZHOUChen,SHANGDuo,JIANGHong-bing

5.富血小板血浆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矿化的影响许艳彬,陶震江,陈莉花,XUYan-bin,TAOZhen-jiang,CHENLi-hua

6.2种不同烤瓷系统对金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邱丽芳,蔡玉惠,光寒冰,QIULi-fang,CAIYu-hui,GUANGHan-bing

7.16例口腔颌面部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分析曹灵,王聪,孙国文,张纬明,范钦和,CaoLing,WANGCong,SunGuo-wen,ZHANGWei-ming,FANQin-he

8.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的细胞学模型的建立高洋,柯学平,杨建荣,GAOYang,KEXueping,YANGJian-rong

9.医用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生物相容性caspase-3表达强度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评价石涛,秦廷朕,战德松,SHITao,QINTing-zhen,ZHANDe-song

10.三种烤瓷铸造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研究马骞,吴凤鸣,MAQian,WUFeng-ming

11.不同粘接系统联合银汞充填窝洞后牙体抗力的实验研究张爱侠,孟箭,孟庆飞,ZHANGAi-xia,MENGJian,MENGQing-fei

12.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蒋金艳,夏丽丽,朱志宇,吕迪,陈宇

13.钟摆式旋转电动牙刷的安全性和功效李刚,LIGang

14.心理应激与夜磨牙关系的研究进展胡波,逯宜,朱永进,HUBo,LUYi,ZHUYong-jin

15.信息动态

1.Notch信号通路在牙髓和牙周细胞矿化及组织损伤修复中的调控作用研究刘路,韦曦,吴莉萍,凌均棨,LIULu,WEIXi,WULi-ping,LINGJun-qi

2.三氧化二砷联合放疗对口腔癌移植瘤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宿颖,杨慧,张敏,葛丽华,苗聪聪,张辛燕,SUYing,YANGHui,ZHANGMin,GELi-hua,MIAOCong-cong,ZHANGXin-yan

3.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种植体骨结合的实验研究张双越,袁华,宋砚斌,蒋锋,陈宁,ZHANGShuang-yue,YUANHua,SONGYan-bin,JIANGFeng,CHENNing

4.信息动态

5.上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区根管横截面形态的研究石炜,吴大明,吴友农,SHIWei,WUDa-ming,WUYou-nong

6.前列腺素E2合成通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张双越,杜一飞,宋砚斌,陈宁,ZHANGShuang-yue,DUYi-fei,SONGYan-bin,CHENNing

7.环甲膜穿刺反向引导气管切开术的实验研究陈犹白,段瑶,张海钟,CHENYou-bai,DUANYao,ZHANGHai-zhong

8.颌面部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曹灵,王聪,张纬明,范钦和,CAOLing,WANGCong,ZHANGWei-ming,FANQin-he

9.卵巢去势后大鼠牙槽骨及牙齿的组织学观察许涛,曹灵,雷港,闫明,俞艳,王赛楠,张光东,于金华,XUTao,CAOLing,LEIGang,YANMing,YUYan,WANGSai-nan,ZHANGGuang-dong,YUJin-hua

10.两种彩色正畸托槽的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李媛,李琥,樊新民,陈文静,LIYuan,LIHu,FANXin-min,CHENWen-jing

11.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南京市城区12岁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及态度调查分析王世超,沈家平,王来杰,刘怡然,沈红,WANGShi-chao,SHENJia-ping,WANGLai-jie,LIUYi-ran,SHENHong

12.引导组织再生术膜材料的研究进展王韦玮,陈武,WANGWei-wei,CHENWu

13.斑马鱼在牙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杨雁,刘玉,孙卫斌,YANGYan,LIUYu,SUNWei-bin

医学第8篇

见习14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作,让我重现在校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每天面对着老师如鱼得水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只有怨叹,怨自己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怨自己在见习前没有好好学习,加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害惨了学生,更可悲的是,我们只能获得短暂的记忆,不能成为此时对抗疾病的材料,只要不断翻书,真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与喟叹啊。曾几何时闹出了这样的笑话:”一位实习医生在接受病人的询问时,因囫囵吞枣,对于该知识的不甚了解,就借口说要上厕所,而实际上却偷偷摸摸回到办公室翻书去哦。那么再遇到下一个问题,该以什么借口去逃避呢”因此,学习科学知识,尤其是生命攸关的医护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一定要做到理论根基扎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免误人误己,酿成大错啊。

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在那里,我也深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顺利实施护理是势在必行的。那么怎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呢。

众所周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首先要做到将心比心,用一颗博爱之心,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去想象病人的疼与痛,矛盾与徘徊,将病人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用心去体会病人的茫然与不知所措,只要你及时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病人就能感受来自你手心的力量,也许他们就会获取一份战胜病魔的决心与信心,疾病不攻自破,那该是医学界灿烂的风景。其次,擅于与病人沟通。其中,微笑是一把出奇制胜的尚方宝剑。在这里,我看到的是笑容可掬的脸孔,也都觉得特别地漂亮与可爱,让我有种轻松与温馨舒适的感觉,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住在这里,因此,我也要求自己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每天保持阳光灿烂的笑容,让病人每天都能感受温暖,无论是寒冬还是炎炎酷暑,微笑总是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微笑服务”既有利于自身的愉悦,又能减轻病人的的恐惧与病痛,这等一箭双雕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再次,在病人面前要永葆一份不泯灭的自信。不善于与人接粗是我的一大弱点,那种胆怯与不自然会使我失去很多的学习机会,由于我的自卑,不主动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操作训练,这样的现实冷不丁给我泼了一身冷水感觉我们实习了这么长时间,又是本科生,做起事来应该是得心应手才是,面队老师的无奈我真的无地自容。好在我有一名耐心十足的老师,做事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大胆尝试才铸成我的不知进取,之后在她的知道下,我重拾操作,确实是另一翻感觉,假如病人看到你一张自信而稳重的脸庞,他们的恐惧也就减少了一半。因此,自信心是一颗无形的定心丸,无论是护士本身,抑或是病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