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杂志简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20/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关注_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研究_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文学研究、艺术与传媒_美学本体论专题、教育学研究、城市与社会、史...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8634
国内刊号:31-1120/C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69
复合影响因子:1.77
总发文量:1221
总被引量:9334
H指数:32
引用半衰期:5.8182
立即指数:0.0652
期刊他引率:0.9771
平均引文率:19.75
  • 弱嵌入性: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创业的现实选择

    作者:黄兆信 刊期:2017年第05期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从生存论预设下的“生存-经济”模式,通过运作社会资本成功进行城市创业,从而推进城市融入进程,进入发展论预设下的“发展-经济”模式。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具有弱嵌入性,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和现行社会管理模式下,通过创业等经济行为,能动地嵌入已有的社会结构中,挖掘关系网络、动员价值资源,渐进城市融入...

  • 劳动人权: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

    作者:周书俊 刊期:2017年第05期

    劳动人权揭示出了历史发展的真正秘密。劳动虽然是人的个体行为,但是劳动如果离开了社会,便不是社会中的“劳动”,甚至不能将这种活动称为“劳动”。劳动人权无疑是对当下人们漠视劳动、不尊重劳动者的一种“反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科学技术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似乎忘记了真正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东西恰恰就是劳动。人们似乎不再关心财...

  • 契约论并不排斥残疾人的正义权利——驳努斯鲍姆对罗尔斯的一个批评

    作者:任俊 刊期:2017年第05期

    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努斯鲍姆对罗尔斯的契约论提出了系统的批评,指出契约论的某些核心要素和理论预设导致它无法容纳残疾人的正义权利。然而,通过对“大致相似”“相互性”“道德能力”等观念的澄清,可以发现,努斯鲍姆的批评对罗尔斯的理论并不构成致命的威胁。如果得到恰当理解的话,罗尔斯的契约论仍然可被视为一种具有包容性的正义理论进...

  • “吾从周”文化意蕴再探析

    作者:张自慧 刊期:2017年第05期

    《论语·八佾》中的“吾从周”一语标志着孔子的精神方向。孔子“从周”究竟“从”了什么,这不仅关乎儒家思想的渊源,而且关涉中国文化的进路。对“从周”含义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文本角度的章句考训,还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来进行探赜。从章句考训看,孔子“从周”之义不是遵从广义的周代礼乐制度,而是遵从“周之文章”,...

  • 论道德同一性

    作者:王晓峰; 李丹 刊期:2017年第05期

    道德同一性是一种寻求超越自我的道德,其本质是一种对道德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超越。道德同一性的核心问题包括哲学基础、本质特征、认知视角和发展视角。认知视角需要整合特质、图式、叙事和领域四个成分,发展研究则涉及目标、情境影响和心理功能。道德同一性未来的研究应整合多种理论和方法,完整地回答道德同一性的本质、内容、结构、功能、发...

  • 论夫妻共同债务“时间”推定规则

    作者:李霞; 曹相见 刊期:2017年第05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4条确立“时间”推定规则的司法效果极不统一:有的法院直接适用,但会导致对非举债方的不公平;有的法院间接拒绝,继而向其他认定标准回归;一、二审法院也常常做出相反判决。就规范意义而言,“时间”推定规则作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体系中的一环。是调整夫妻债务外部...

  • 非营利组织的法治化监管

    作者:陈晓春; 肖雪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中国对非营利组织一直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化监管体制,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比如监管制度约束力不足,重资格预审、轻行为监管,公私权力边界模糊,社会主体的监督地位边缘化等。突破传统的行政化监管体制,需要结合中国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将非营利组织纳入法治框架,坚持社会本位、公私法分治和分类监管原则,构建起“以法制为基...

  • 技术进步对创作形态演变与艺术跨界整合的影响

    作者:楚小庆 刊期:2017年第05期

    艺术作品形态的蜕变,受制于艺术观念的更新,更深层次是技术在创作中推动作品外在形式表现与内在观念创新的体现。由于介质的改变与艺术题材、外在形式等表现空间的拓宽,技术不断丰富着艺术的视听效果和体验维度;同时,人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有了明显提升,艺术场域依托于技术进步得到了极大扩展,作品创作和艺术精神都实现了对于原有地理空间、...

  • 金圣叹幼年家难探测——相关诗文读释

    作者:陈飞 刊期:2017年第05期

    金圣叹幼年遭遇悲惨家难,此事不见于记载和传说,长期隐没无闻;但在传世的金圣叹诗文中尚存蛛丝马迹,虽曲折隐讳,犹可推测大概:家难发生于金圣叹八岁前后,造成其父母双亡,兄弟离散;同时遭难和离散的还有金家的其他人员。家难的起因错综复杂,尤以金父、金叔与“官绅”金伯之间的对立冲突为主要原因。由于威胁仍在,幸存者长期不敢显言其...

  • 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学思考

    作者:王力坚 刊期:2017年第05期

    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在“游观-赋作”的模式、悟道与审美交集的“禅行教化”功能、多样景观的描写以展现借景艺术的魅力等方面,有不容忽视的成就表现。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外在要素当为寺庙园林及佛理玄思,两者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可视为后者的对象化显像,后者则借助前者得以更充分且形象地彰显;其文体内在要素的...

  • 论刘勰“研术”说的本体论与方法论意义

    作者:张利群 刊期:2017年第05期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提出“研术”说,通过“原道”的文学本体方法论、“圆照”的文学鉴赏方法论、“见异”的文学批评方法论构成其方法论体系,在道、法、术的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结合中体现出其历史和辩证的方法论,从思维方式、创作方法、艺术技巧和鉴赏批评方法的多维综合视角建构了“文心”与“雕龙”的方法论体系。

  • 误读与错位:“童话”概念刍议

    作者:许思悦; 陈勤建 刊期:2017年第05期

    “童话”,顾名思义应该是属于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的文学作品。然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有不少童话作品却并不符合这一标准。纵观在中国的发展史,“童话”这一概念在最初引入中国时就产生了翻译上的偏差,加之文化人类学派的影响,以及对于童话中幻想成分的强调,使得对“童话”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误读与错位。在当代,应当从“童话”概念的核心...

  • 1949-1966年童话的多向度重构

    作者:毛巧晖 刊期:2017年第05期

    晚清童话作为启迪民智、铸造“新民”的文艺样式开始兴起。民国时期童话从理论到创作都得以迅速发展,众多知名作家与学人参与其中,周作人、赵景深、张梓生等从民俗学、人类学视域对其进行了理论阐释;叶圣陶、林兰等在创作领域进行了实践。1949—1966年,童话在内外因素的共构中实现了蜕变,在“民间”与“多民族”文学语境中,从教育价值与幻...

  •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印文化贸易合作问题研究

    作者:秦淑娟; 谷永芬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顺应新时期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促进中国与欧亚非国家进一步合作的重要举措。鉴于印度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加强与印度文化贸易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对中国与印度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分析,文章探析了中印文化贸易合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加强中印文化贸易合作的对策...

  • 清代长江中游区域的端午节研究

    作者:张彦林 刊期:2017年第05期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长江中游的“大小末端午”、“龙舟竞渡”、“送瘟神”和“浴百草汤”等风俗的产生与发展均与当地的文化息息相关。对清代方志进行甄别、梳理,从空间角度分析湖北、湖南、江西各地端午习俗的独特性,“急脚子”是古老傩文化在民间的遗存;“枭羹”旨在鼓励孝道,祈求安康;“演剧”增加了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