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论坛

社会科学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22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人文探索、哲学与政治学研究、文史纵横、法学视界、学术评论、学科新探·侨易学、学人随笔

主管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8-2026
国内刊号:13-1229/C
全年订价:¥ 316.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6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3546
总被引量:5376
H指数:25
立即指数:0.021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3775
  • 什么是社会主义

    作者:钟沛璋 刊期:2004年第01期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处于革命生涯晚年时期的邓小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他劝说大家不要去争论"姓社"还是"姓资",意思是等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邓小平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重读《孔乙己》

    作者:王金胜 刊期:2004年第01期

  • 文化真谛与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的人生与学术

    作者:张学广 刊期:2004年第01期

    维特根斯坦终其一生在消除内心的哲学困惑所带给他的不安,竭力在学术上挖掘哲学问题的根源,在人生经历中通过友谊、爱和信仰,过宗教般虔诚和诚实的生活,使心灵获得安宁和确定性.他在呼唤新文化,也尽力去过一种新生活.

  • 先驱者“复古”现象考——以严复为例

    作者:李钧 刊期:2004年第01期

    研究者大多认为20世纪初叶的文化先行者如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等,在青年时代锐意于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的"疑古"探索后,至晚年却"信古"进而"复古"起来.相反的观点则认为严复终生主张"全盘西化"①.两种观点中,前者没有解答"复古"的原因,后者则略显牵强.

  • 中国经济学说史研究的十年荒滞:危机与重建

    作者:李海飞 刊期:2004年第01期

    20世纪的最后10年,笔者认为,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经济学说史研究荒滞的10年,而且这种状况有继续延续的趋势.在这10年中,几乎没有几本说得上来的关于经济学说史方面的专著、译著出版,发表的一些相关论文也是守旧因循的多而批判、建设的少(更别说拥有自己的专门刊物);各大学经济类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最新的版本也是90年代初的"古董",内容纸张早已过...

  • 权力私有化与改革前景

    作者:任剑涛 刊期:2004年第01期

    何以改革中会出现严重的腐败与不公的分配?为什么握权者能够那么方便地获取利益,而无权者在利益分配机制中处于那么不利的地位?制约改革健康发展的权力私有化,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拦路虎.诸种贪污腐败、分配不公现象,正是权力私有化导致的.能否解决权力私有化问题,已成为决定进一步的深度改革成败的瓶颈问题.

  • 关注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的新变化

    作者:孙立平 刊期:2004年第01期

    一、一个新的社会的出现 问:对社会进行准确的定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无论是一个社会的基本政策取向,还是思想的基调,都往往要以此为基础.您最近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社会的定位问题?

  • 公共权利与当代中国社会

    作者:舒建军 刊期:2004年第01期

    公共权利是这样一种权利状态:即宪法意义上的每个公民应享受的基本权利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必须由集体和全民的名义代表--各公共(行政、企业、事业)部门根据它们自己的部门法的规定来行使,否则它们难以得到声张.也就是说各种公民权利不能根据宪法上相对应的母权来有效行使,必须得到各公共权力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确认才能得到某种权利①.

  • 乞丐、垃圾以及多数人的暴政

    作者:狄马 刊期:2004年第01期

    (一) 最近,读一些有关美国宪政文化方面的书,发现里面有许多令人掩卷沉思的好故事.其中一则说:有一年,纽约市警察局得到线索,说在某公园一只废弃不用的垃圾箱里藏有一些违禁物品.他们自然就想也没想撬开了垃圾箱,结果发现里面果真有一些违禁物品.

  • 读庄周《齐人物论》

    作者:张桂华 刊期:2004年第01期

  • 告别“屈原人格”

    作者:傅国涌 刊期:2004年第01期

    与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知识分子相比,中国知识分子当然有其独特性,但我不认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性,而是他们生存的社会历史环境所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专制制度决定了这个民族和作为它灵魂的知识分子的面目.

  • “仇富”与“媚富”

    作者:柳士同 刊期:2004年第01期

  • 《奥瑞斯忒三部曲》的启示

    作者:沈良庆 刊期:2004年第01期

  • 亚文学的俄底浦斯情结

    作者:首作帝 刊期:2004年第01期

    我们生活在一个疯狂的时代.因为某些具有本质性的事物突然之间会沦丧"自我",跌落到"本真"的次层面.此种魔术般的转化其实揭示了事物不再成其为自身,"现在"已经蕴含了一种"似是而非"的"现实"."亚"是对它们变形后的重新命名,含有否定的意味,同时也暗示了其来由.譬如我们美其名曰"亚健康"就是不健康,"亚文化"(如"同性恋亚文化")就是非文化,"亚小说"...

  • 旅韩日记(一)

    作者:詹小洪 刊期: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