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社会科学辑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Social Science Journal

杂志简介:《社会科学辑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1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重思哲学经典问题、中国阐释学研究、大众传媒的社会学理论解读、社会治理现代化问题研究、人工智能与法治研究、刑法热点问题研究、经济理...

主管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1-6198
国内刊号:21-1012/C
全年订价:¥ 304.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2
复合影响因子:0.84
总发文量:2503
总被引量:12556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7.1087
立即指数:0.0597
期刊他引率:0.9917
平均引文率:12.801
  • 评鲍德里亚对时尚的后现代主义阐释

    作者:王晓升 刊期:2013年第03期

    鲍德里亚认为,只有当符号没有确定意义的时候,即当符号从固定意义中解放出来的时候,时尚才会出现。而这是在现代社会才发生的。时尚的现代性表明,时尚必须是求新、求变的,而求新、求变的时尚也有一种复古和回溯的趋势。但是,这种复古只是形式的再现、复活。这表明时尚有一种“类似自杀的倾向”。具有后现代倾向的时尚是取消意义的纯粹形式...

  • 论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生命存在论建构

    作者:高广旭 刊期:2013年第03期

    弥合自启蒙以来认识论哲学所导致的理性与生命的分裂,实现生命意义的完整复归,是黑格尔辩证法生命存在论建构的哲学主题。这一凸显生命活力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一直为知识论视角所遮蔽。黑格尔辩证法的“概念”形态蕴含着思辨逻辑实现理性与生命相和解的存在论内涵。《精神现象学》对于生命的“精神奥德赛”式考察表明,辩证法的生命存在论建构...

  • 实践价值的非终极性及其文化性

    作者:刘进田 刊期:2013年第03期

    与我们通常主张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相别,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活动与理论沉思活动做了明晰划界,认定人所追求的最高的善或终级价值只存在于理论沉思活动中,实践活动中的价值是非终极性的。实践价值之所以是非终极性的,是由于它是人的事务而非神的事务。实践价值非终极性思想已参与塑造了西方文化性格,形成界限意识、人性有欠、经超双元以...

  • 天下观念、民族国家与现代认同——权力与教化变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思考

    作者:朱锋刚 刊期:2013年第03期

    如何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关键在于梳理清楚国家与民族的基本内涵及其关系。其中,爱国主义中“国”的含义应该从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层面来把握。权力和教化是支配其生存诉求的不同逻辑。辨析二者的正确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在资本逻辑占据主导的当代社会中人类的基本权利诉求是什么,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现代认同,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提...

  • 正义规则在公共生活中的确立——对休谟正义理论的解读

    作者:刘东升 刊期:2013年第03期

    为解决英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休谟将科学方法引入到正义理论的研究中,认为正义的外在因素是人有自私的可能性以及社会财富的稀缺性;正义的内在因素是个人和社会有谋求更大财富的倾向性、可能性、应然性。通过主张以财产权为中心的正义规则,正义理论也从善恶论走向效果论;对同情的探讨为正义奠定了温和的情感基础。

  • 转型与嬗变: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少数民族价值观研究

    作者:粟迎春 刊期:2013年第03期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这种变迁必然会引起相对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价值观的嬗变。国内很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理论和方法逐步丰富和更新。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故而,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价值观变迁过程及原因的研究,注意研究方法的多元...

  • 实践参与、文化圆融、生存规范与法度的主体性自觉——“后全球化时代”中国价值观念之公共性新规制

    作者:袁祖社 刊期:2013年第03期

    生活在“后全球化时代”,我们依然遭遇着美国式的文化制式和价值理想的强势主宰。这一情势长此以往,足以消弭和解构作为关照性“他者”的诸多民族自性。从未来着眼,正在力图摆脱源自西方的“现代性文化”思想范式掣肘、自主探索民族生存新形态的中国社会,同样需要确立自己借以向世界进行自主叙事的话语方式和思想逻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

  •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之路——从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观谈起

    作者:马妮 刊期:2013年第03期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念提倡一种文化的自知之明,即一种知此、知彼、知彼此的文化反思过程,这也是在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完成文化认同、承认文化差异、寻求文化对话路径的过程。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观昭示我们,当代的中国文化创新是在对传统文化真正认识的基础上对当代文化环境和发展方向的探索。要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葆有文化反思的...

  • 汉英文化语言场域构建

    作者:宋晖 刊期:2013年第03期

    语言场域的构建是对传统语言范畴研究的突破,场域与惯习的关系强调了言语交际主体(在交际语境下的说话人的角色)在场域中的地位。语言场域构建具有四重意义:突出言语单位的文化性、言语交际主体的动态性、言语交际环境下和虚拟情境下的大知识图谱构建和言语交际单位的可适性。在汉英文化比较中拟构汉英颜色语言场域,发现两种语言的缺项有利...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作者:邵彤; 隋鑫 刊期:2013年第03期

    随着全球信息传播和人员流动加速,混合型、共时态的横跨度文化配置取代了深度的文化依存。跨文化编码和解码的误解、误读使文化冲突和文化和谐问题变得十分普遍和深刻。跨文化传播理论视域中,高度语境文化和低度语境文化的差异造成交际原则模式、交际时间取向、语言及非语言交际形式等大量的文化误解,是文化冲突的主要原因。“陌生人”焦虑与...

  •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认知误区及其超越

    作者:赵秀玲 刊期:2013年第03期

    近年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和社会政治的发展。这既与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破坏性直接相关,也与人们的认知误区关系甚大。要真正走出误区,实现根本性超越,观念更新至为重要,主要表现为:由“对立”走向“我们”中的主体性确认;在坚守“自治”的前提下,发挥各级政府的“他治”作用;以更包容的心态给予群体性事件以...

  • 中国东西部失地农民市民化意愿对比测量

    作者:王慧博 刊期:2013年第03期

    通过对上海和广西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的实际调查和对比性分析发现,上海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意愿强烈,失地农民对于市民化的满意程度很高;广西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意愿消极,失地农民们对于市民化充满了担忧甚至抵制。研究进一步发现,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意愿的因素主要是城市生活的抗风险能力和征地后生活状况的变化等。单纯给征地补偿费的做法并不...

  • 论微博问政对公共治理功能的改善

    作者:康鸿; 王俊拴 刊期:2013年第03期

    “微博问政”为推进信息公开、征求社情民意、开展舆论监督、实现官民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但同时也对政务人员的微博应用素养和公共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推动微博问政的理性与建设性发展须从多方面入手:推动微博问政常态化、规范化,建立政务微博长效发展机制;把握微博舆论主动权,释放微博正能量;给力“现实问政”,促进政务微博由信息互动...

  • 基于质素特征分析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策略

    作者:兰巍; 杨昌鸣 刊期:2013年第03期

    近代建筑以其特有的质素特征,在保护实践中显现出相对特殊性,故质素特征分析是制定保护策略的逻辑基础。对价值质素、价值特征与残损机理展开科学、严谨的分析,进而生成相应的价值评估、保护性改造设计策略以及修复技术策略,是提高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策略适宜性的有效对策。

  • 建国64年宪政发展与建设实践的启示

    作者:孙彩燕 刊期:2013年第0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来宪政发展的历史进程,按不同主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探索时期、徘徊时期和重建时期。在这三个时期提出的理论、战略思想、方针政策等都改变了我国宪政建设的社会资本、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使我国的宪政建设有了巨大的进步,显现出以秩序和稳定为前提,重视规范和制约权力的基本走向,对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