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科研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Research

杂志简介:《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59/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理论经纬、考试与评价、调查与分析、决策咨询、信息搜索、心理探索、科研方法、教改前沿、学校管理、学术动态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7-2020
国内刊号:31-1059/G4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7
复合影响因子:0.84
总发文量:4045
总被引量:17067
H指数:50
引用半衰期:5.1625
立即指数:0.057
期刊他引率:0.9704
平均引文率:4.3846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政府抉择

    作者:汤林春 刊期:2009年第10期

    一般而言,政府部门主要是通过教育资源配置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其中财政经费、生源与师资是三个关键资源。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政府承担了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县级及以上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极不平衡。在县(区)内,虽然县(区)政府可以对区域内教育经费实...

  • 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特例——黄浦、卢湾、静安三区财政收入与学生人数变化情况分析

    刊期:2009年第10期

    地区财政收入水平和学生规模大小与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的平均水平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上海市黄浦、卢湾、静安三区自1991年至2007年期间人口、学生人数与教育财政变化情况,并与全市平均水平、10个郊区平均水平以及徐汇、长宁两个中心城区进行比较,得出三区是上海特例的结论。

  • 关注校际间差异,推进义务教育财政均衡

    作者:栗玉香 刊期:2009年第10期

    义务教育财政均衡配置强调每个学生均衡享有义务教育财政资源,校际间教育财政均衡配置应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必须承认,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非均衡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对于省(市)域的教育财政均衡而言,在县区间义务教育财政差距相对缩小的背后,校际间财政差距依然突出。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特别关注义务教育校际间财...

  • 贫困文化:影响课程变革效果的文化瓶颈

    作者:赵永勤 刊期:2009年第10期

    贫困文化指贫困阶层特有的文化类型,其主要特征是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拒绝新鲜事物,追求生活的安逸和舒适。文化教师群体中也有类似特征:新鲜的教育信息贫乏下安守现状,担心现有利益得失而拒绝变革。贫困文化不变,课程改革效果难以落实。

  • 江苏省南京市当选中国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

    作者:李亚平 刊期:2009年第10期

    “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调查评选日前在上海揭晓。南京市继去年荣膺“中国最具教育幸福感城市”之后,今年又被专家和公众推选为“中国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

  • 因“性”施教的当代范式探讨

    作者:周小李 刊期:2009年第10期

    因性施教在当代之所以遭到各种质疑与批判,根本原因在于其未能完全突破传统范式——性别化范式的束缚。基于对“性”的真相的理解,因性施教所遵循的范式在当代应发生转换,即由性别化范式转向性别敏感范式。

  • 解读中学生博客签名背后的90后文化

    作者:林艺茹 刊期:2009年第10期

    博客的流行使中学生逐渐熟悉博客语言,并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签名作为“博客”的缩影,彰显了“博主”的个性和交流群体的文化共性。从90后中学生博客签名可以看到他们:个性张扬,善于解构固有文化;成人化但又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受网络文化影响,沿袭了博客文化的开放性与独立性特征;个体文化凸现,缺乏合作。

  • 受援区委托管理区域保障机制的研究

    作者:蒋志明 刊期:2009年第10期

    委托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办学和管理模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受援区教育行政部门在保障运行机制方面所作的实践和思考。其中包括委托管理实施的管理机制、保障委托管理学校发展的办学机制,以及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依托“优质教育资源”、“中介评估机构”的力量,探索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管理模式和办学模式。

  • 区域教育制度变迁的方式与价值取向

    作者:王曦 刊期:2009年第10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与保障,促进了教育的长足发展。但随着时代的转型,教育要与社会、经济协调同步发展,却更要关注教育内部结构、内部利益分配、制度等的内在关系。美国经济学家汉纳谢克(Hanushek)的研究也证实了仅仅通过降低班级规模、聘用具有更多教学经验和更高学历的教师、提高生均经费与提高学生学...

  • 校园食物中毒的法律责任分析

    作者:许林 王欢 刊期:2009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普及,我国中小学的绝大多数食堂与学校脱离关系,由承包方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但是市场化规范程度远远不够,造成校园食物中毒的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了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本文将系统的分析校园食物中毒的法律责任,以更好地维护学生的权益,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 走向凡人的德育

    作者:李继航 刊期:2009年第10期

    没有人的道德是完美的,绝对的道德精英是不存在的。凡人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人们做有缺点的好人,即有向善之心、是非标准,而不是去做永远也达不到的道德精英。同时,学校课堂教育在构建凡人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虚化现象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敏勤 刊期:2009年第10期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倡给学生搞综合素质评价,然而在很多学校却存在着“实抓德育”与“虚搞评价”的不合拍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认识上的误区——重视“评价体系”的甄别功能,忽视其导向功能;操作上的误区——学校的德育运行体系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接轨;评价中的误区——学校的评价指标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不接轨。针对这三方面原因...

  • 教育惩戒:踯躅于惩与不惩之间

    作者:张洪华 刊期:2009年第10期

    惩戒是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惩戒标准的缺失、程序的不规范以及救济措施的欠缺,在实践中存在着观望、随意和滥用惩戒的现象。教育惩戒争议的焦点主要涉及惩戒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惩戒的顾虑三个方面。因此,为了消除顾虑,确保教育惩戒的切实可行,需要采取健全法规、规范程序、转变惩戒观念、完善救济途径等措施。

  • 论乡村教育中的“理”与惩罚之关系

    作者:高小强 刊期:2009年第10期

    与教育有关的谚语和俗语是反映乡村社会关于儿童教育的“理”。家长和教师对这些“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信仰。这些“理”倾向于支持亲师的权威和惩罚学生,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笼罩着恐惧气氛。免于恐惧的教育是儿童幸福生活的起点,而合道德性与合法的教育是儿童免于恐惧的保证。

  • 高中生眼中的校长--学生与校长人际交往活动之调查研究

    作者:毕景艳 柏荣 刊期:2009年第10期

    本文借助实证研究,通过倾听学生的声音来分享校长与学生交往实践中的得失,追寻校长与学生人际交往困惑背后的深层原因,试图为实现校长与学生良好交往提供可借鉴的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