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杂志简介:《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418/x,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管理与改革、环境监察、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调查与评价、标准化、监测技术、污染防治技术、争鸣与探索、工作经验、知识介绍、国外环境...

主管单位: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南京市环境保护局
主办单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国际刊号:1006-2009
国内刊号:32-1418/x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7
复合影响因子:1.09
总发文量:1257
总被引量:13637
H指数:37
立即指数:0.0943
期刊他引率:1
  • 审时度势 创新发展 全方位推进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

    作者:柏仇勇 刊期:2006年第01期

    回顾了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指出环境监测还面临着定位不明、服务单一、投入不足、监测能力建设滞后的问题。阐述了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提出面向“十一五”,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环境监测必须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努力开拓创新,健全法制,理顺体制,多元投入。激活机制。强化科研。拓展领域,增强...

  • 战略环境评价实践

    刊期:2006年第01期

    《战略环境评价实践》相当于一本如何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实践指南,它将清晰易懂的战略环境评价(SEA)方法和思路呈献给环评实践者。这也是结合欧盟2001/42/EC号指令(《SEA指令》)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战略环境评价议定书而编写的第一本出版物。本书对战略环境评价普及国家及其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战略环境评价的目标、原理、

  •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故障应急处置方案

    作者:李军; 刘红; 黄小蕾 刊期:2006年第01期

    随着国家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的加大和自动监测技术的日趋成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在全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获取的大量、连续、完整的基础数据,为政府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了及时、全面的空气质量信息,也为制定空气污染控制计划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 危险废物浸出毒性试验方法的研究

    作者:段华波; 王琪; 黄启飞; 张丽颖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分析各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试验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气候状况(降雨量、酸雨现状)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提出我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研究的技术路线为:通过模拟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在不规范填埋处置且受酸雨影响条件下,有毒物质浸出向地下渗滤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确定浸出毒性的浸取方法。浸出毒性保护目标为地下水。同时还介绍...

  •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及与其他质控图比较

    作者:刘浩 刊期:2006年第01期

    阐述了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控制图在环境分析实验室中的应用,并与休哈特控制图和Westgard多规则对于不同偏移量的ARL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EWMA控制图在检验不准确度,尤其在微小偏移上的优势值得推广。

  • 水生高等植物季相交替群落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调查

    作者:王文林; 马婷; 李强; 王国祥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为调查水生植物恢复演替过程中对水质净化作用.在富营养化湖泊内的围隔中,引种菹草、伊乐藻、野菱、水鳖,分别构建由菹草、伊乐藻、野菱、水鳖组成的(同区A)和由菹草、野菱组成的(围区E)季相交替水生植物群落,跟踪观测水生植物恢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由菹草、伊乐藻、野菱、水鳖所构建的季相交替的水生植物群落能在水质变化剧烈、藻类...

  • 南京市地铁噪声影响调查

    作者:周宁晖; 喻义勇; 石勇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城市地铁在正常营运时噪声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南京地铁1号线高架段、车厢内和站台上环境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地铁高架段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达到4类区标准,其对声环境的影响明显小于快速道路高架段;车厢内和站台上的噪声对乘客的影响不容忽视。指出,地铁高架两侧100m范围内有敏感点的路段应全部设置隔声屏障,地铁运营部门应提高...

  • 快速固相萃取法测定食品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作者:杨丽莉; 姚朝英; 纪英 刊期:2006年第01期

    报道了一种简便、快速的石墨碳固相萃取(SPE)食品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及测定的方法。采用丙酮浸泡、超声提取食品中的有机磷农药,经石墨碳固相小柱净化萃取后,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法直接测定.加标回收率在72.0%-107%之间,RSD为6.2%-12.7%。最低检出限可达0.001mg/kg。

  •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芦苇笋中的镉

    作者:严森; 凌其聪; 鲍征宇 刊期:2006年第01期

    采用密闭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洞庭湖区芦苇笋中的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密闭微波消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植物样品前处理方法,对国家标准物质灌木枝叶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吻合,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作者:李娟; 赵永刚; 丁曦宁 刊期:2006年第01期

    通过固相萃取法提取地表水中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萃取溶液经浓硫酸脱色,佛罗里硅土柱除杂,用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5μg/L-500μg/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仪器检出限低于1μg/L,水样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0%-101%,RSD为1.1%-9.2%。

  • 压力平衡法测定烟气中催化剂粉尘

    作者:於桂池 刊期:2006年第01期

    采用动压平衡采样系统测定瘭油厂催化装置再生烟气中的催化剂粉尘,结果表明,该系统比预测流速法自动化程度高,故障率低,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可靠。与激光粉尘再现分析仪作对比,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 基于微电极的生物膜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小红; 施汉昌; 蔡强 刊期:2006年第01期

    文章介绍了一类尖端直径为1μm-20μm的吸管型电化学传感器-微电极。由于其具有的较高空间分辨率。可用于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生物膜及生物絮体内部等微环境的测试。综述了近年来微电极在生物膜微环境测试中的应用成果,并与一些其他的生物膜分析技术进行比较。探讨了微电极技术用于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 造纸废水的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作者:褚华宁; 张仁志; 韩恩山 刊期:2006年第01期

    文章简述了国内外造纸废水常用处理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介绍了处理造纸废水的新技术,以及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 放射性环境监测中探测限附近测量数据的处理

    作者:沙连茂; 卫为强; 宣义仁 刊期:2006年第01期

    阐述了探测限的基本概念和对探测限附近的数据处理问题。提出探测限的作用是用来评价检测的能力,不宜用于常规计数及报告测量结果;判断限则用于对测量结果在统计上是否与本底有显著差别做出判断,也不宜用来报告测量结果。当样品净计数大于(或等于)判断限时,不管其是否小于探测限,都应当报出其测量值及标准差;当样品净计数小于判断限时,...

  • 区域环境污染负荷分析的干预——效应法

    作者:高长波; 陈新庚; 莫创荣; 孙艳军 刊期:2006年第01期

    介绍了基于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的干预——效应法,以及该法包括的环境效应类型的确定、环境干预因子的识别与归类、按当量因子法汇总、数据标准化和赋权评估5个技术步骤,并以广州市2003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广州市酸化、富营养化和光化学臭氧合成效应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2003年排放的酸化污染负荷量约为379.5×10^3tSO2当量,主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