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皮肤护理论文

皮肤护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26:51

皮肤护理论文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8例糖尿病并发皮肤病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50~77岁。其中皮肤瘙痒者10例,溃烂3例,水疱病3例,糖尿病足3例。有皮肤疾患者占总病例数56%。

2 基础护理

2.1瘙痒的护理:由于老年人皮质分泌减少,组织角质层水分蒸发的保护性脂膜功能下降,表皮水分易通过皮肤逸出而引起皮肤干燥,皮肤干燥往往是引起瘙痒的最主要原因。对出现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患者,应避免搔抓、摩擦皮肤, 以免抓伤皮肤引起溃破和感染。可通过用温水洗澡(40℃),次数不可过频,每周l~2次,每次洗澡时间15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会使皮肤表面的油脂流失,导致皮肤干燥。避免泡澡,因为泡澡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更加干燥。应用温和的香皂洗澡,浴后可涂搽油类物或植物油等,以保持皮肤。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洗澡时应有人陪护,以防发生意外。内衣要穿纯棉织品,选用合脚的软底鞋或透气性好的布鞋及棉袜。对频发性的瘙痒,可内服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抗组胺药物[2]。局部性的瘙痒外用止痒剂荷酚液或采用中草药熏洗等。对合并真菌感染者温开水冲洗檫干后,涂达克宁软膏l~2次/日,共涂1~2周。

2.2 防止皮肤破损,避免感染:老年人因表皮老化而变薄,除水分易逸出外,还容易出现皮肤破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十分容易合并感染。减少受伤和防止皮肤感染是预防老年糖尿病皮肤溃疡发生最根本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老年人因末梢神经感觉迟钝,对温度感觉不敏感,生活中防止使用热水不当或洗涤时水温太高所致烫伤;②出门走路时最好有人陪同,穿有保护脚的鞋,以免被路上的硬物、建筑物的边角碰伤、摔伤;③避免因使用锋利的刀具或其他利器时不小心损伤;④夏季要及时洗澡,防止皮肤发生炎症,梅雨天要注意防止手足癣的发生或复发,对手足癣、皲裂、皮炎等要及时治疗,防止因病菌引起的皮肤破损;⑤勤剪指甲,避免因自身指甲过长而划破皮肤。⑥若因各种原因导致皮肤损伤时,立即处理皮肤伤口,首先用温和的香皂和清水清洗小伤口,然后用清洁、干燥、无菌的创可贴覆盖伤口,不要应用碘酒、酒精等含有灭菌剂的药剂处理伤口,以免刺激伤口[3]。

2.3水疱的护理:对于有水疱者避免鞋袜接触刺激小水疱予以保留,大水疱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渗出液后包扎对于溃疡创面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后加用碘伏涂擦消毒用浸润了抗生素的纱布覆盖使用照射促进恢复。

2.4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供血不足、皮肤坏死溃疡、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而引起,其主要表现为足的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和经久不愈的感染。除积极控制糖尿病人血糖外,在护理上应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色泽、温度等,出现糖尿病足时,应配合医生做好换药工作,创面感染严重的应扩创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每次换药前用红外线局部照射20min,可根据脓液培养结果,有效选用抗菌素换药[4]。总之,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能力,正确掌握足部护理方法,方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2.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是糖尿病调护的必要环节。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烦躁的情绪可引起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糖尿病为老年性疾病,多数患者年龄偏大,由于病程长、治愈难、经济困难等因素,常常给病人心理和经济带来巨大压力,为此,医护人员的关心鼓励、安慰和开导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要时刻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注重人际交往,学会倾诉问题,用疏散转移等方法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情的愉悦,要掌握患者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充分理解患者的处境和情绪,以便引导患者保持乐观心态[5]。

3 护理结果

18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缓解了病人皮肤瘙痒的痛苦,预防并延缓了糖尿病足的发生,增加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的生活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4 健康教育

糖尿病为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服药、饮食控制、积极配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的一个重要因素[3]。糖尿病患者往往缺乏较全面的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失望等情绪,部分患者容易轻视,不能坚持治疗。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宣教、交流沟通,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掌握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严格有效的控制血糖,生活、作息应规律,同时要戒烟控酒、低盐饮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控制好血压。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提前告诉糖尿病人皮肤保护的重要性和避免皮肤破损是减少发生糖尿病足的首要措施等预防知识。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足病的危害性和可预防性,采用正规药物规范治疗和合理饮食控制血糖,防止严重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5 展望

随着我国老年化加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的皮肤病在临床上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们虽然通过对18例患者悉心护理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探索更为有效、系统、全面的糖尿病并发皮肤病的护理方法,进一步减少该病给患者身心造成的痛苦和伤害是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总之,糖尿病人的护理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心,更加的细心和耐心才能帮助老年患者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

参考文献:

[1] 徐燕;蒋蓓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期刊论文]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1)

[2] 张鸿波,郑煜 老年糖尿病的皮肤护理[期刊论文]中原医刊2005,32(2)

[3] 张金萍,肖峰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的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2009,4(3)

第2篇

【摘要】 目的观察赛肤润在临床对皮肤干燥发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赛肤润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压疮 以及皮肤情况,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应用赛肤润对颅脑损伤患者皮肤护理,可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赛肤润 圧疮 压红 护理 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6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为30例,年龄分布为67.45±11.6岁,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30岁,男性为20例,女性为10例,采用赛肤润进行预防护理。对照组为30例患者,年龄分布为68.18±10.5岁,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5岁,男性为20例,女性为10例,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的患者先用温清水清洁发红皮肤,用软纸或软毛巾蘸干水分后喷洒赛肤润,使赛肤润完全覆盖患处的皮肤,每日3次,出汗或者污染后清洗皮肤再次喷洒赛肤润,进行治疗护理,尽量采用侧身卧位。对照组采用温水清洗发红部皮肤每日3次。

1.3 临床护理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专业护士进行临床悉心护理,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注意提醒患者家属采用侧卧位进行恢复,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临床护士应及时发现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为患者住院过程中提供护理指导,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指导,每天进行三次护理服务和指导,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和指导。

1.4 效果评价显效:实验组:护理2d-4d后患处无分泌物,红斑减退,创面缩小;好转:对照组:护理5d-6d,创面无扩大;无效:7d-8d后创面不愈合,仍有渗出液。有效为显效和好转之和。

1.5 统计处理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对临床治疗护理情况分析显示,实验组临床有效例数为25例,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例数为20例,有效率为66.66%,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于临床常见的住院患者因各种因素而引发的皮肤潮红糜烂干燥等护理,传统的护理方法为鞣酸软膏进行治疗护理,其主要发挥临床作用的成分为跃酸、甘油。可有效的湿润皮肤、起到收敛、止血和隔水的作用、在患处表面形成一个保护膜,尽量减少了对皮肤的伤害,防止了渗出液的发生,从而发挥有效防止继发感染等。而我们所使用的赛肤润是一种新型的液体敷料,主要成分为脂肪酸脂,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植物胆固醇、棕榈油和维生素E;可在患者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脂质保护膜,覆盖、隔离保护受伤的皮肤;限制表皮水分流失进一步防止皮肤干燥,缓解由于压力、摩擦和浸渍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研究显示赛肤润还可对受伤皮肤或者风险区域皮肤有修复作用。不仅对患者潮红部位有所缓解,而且改善患者局部缺血状况、促进局部的血液运送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本研究显示对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显示,实验组临床有效例数为25例,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有效例数为22例,有效率为69.56%,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赛肤润在皮肤潮红糜烂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鞣酸软膏涂抹法,且方法简单,舒适度优于鞣酸软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雪娟 鞣酸软膏治疗期间擦诊治效果好 [J].护理研究

[2] 杨威,弥金霞,和晖,等.赛肤润在预防褥疮方面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12):

[3] 许启泰,杨新波.护理药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4] 时丽丽.赛肤润治疗皮肤压力性溃疡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9,52 (5):

第3篇

关键词:新生儿 皮肤损伤 干预措施 预见性护理 护理质量 护患纠纷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17-02

新生儿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3部分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表皮的角质层很薄,只由2-3列角化细胞组成,细胞间连结松弛,容易脱落,形成生理性脱屑[1]。表皮和真皮间靠近弹力纤维连接,新生儿皮肤纤维形成少,表皮、真皮间连接欠紧密,皮肤游动大,在摩擦和牵拉作用下发生部分或全部剥脱[2],由于这些组织结构特点,使新生儿皮肤防护功能比成人差,容易损伤,微生物很容易侵入,成为全身感染的门户[1]。临床工作中,新生儿皮肤受损也是引起护理投诉,导致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主要环节进行统计与分析,进而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减少皮肤损伤发生率,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入选者住院时间大于72小时,入院时体表皮肤完整。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1658例住院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41例,女817例;入院时日龄1-25天,平均(3.5±1.76)天;体质量1830-4120g,平均(2730±240)g;住院天数3-67天,平均住院天数(7.2±1.46)天。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864例住院新生儿作观察组,其中男958名,女906名;入院时日龄1-28天,平均(3.2±1.80)天;体质量1910-4060g,平均(2660±255)g;住院天数3-48天,平均住院天数(6.9±1.73)天;疾病种类包括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新颅内出血、胎粪吸入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咽下综合征等,新生儿皮肤感染的患儿不做为研究对象。二组新生儿的性别、日龄、体质量、住院时间及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皮肤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有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的原因与环节进行有效的干预。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①召集所有参与护理的人员,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及护理环节进行讨论与分析。②针对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将各环节的干预措施串连,制定流程。③干预流程切实可行,并征得护理人员的认可。④流程制定后,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⑤护士长合理排班,保证人力、物力,以利干预措施有效落实。如我科制定的“胶布粘贴所致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流程”如下:选择3M透气敷贴或胶布贴胶布前对粘贴部位进行仔细评估,确认无皮肤炎症或损伤去除胶布前先湿润胶布,揭胶布时动作轻柔每天更换眼罩与心电极片,毎班更换血氧探头部位,留置胃管与普通留置针使用时间不超过72小时严格交接班,落实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定期对干预措施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整改措施,调整护理干预流程”。

1.2.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新生儿胶布粘贴伤、尿布皮炎、穿刺部位瘀血、医疗物品接触部位压伤、面部指甲划伤、高危药物外渗伤、烫伤等七项指标。将两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构成比,以及因皮肤损伤所致的护理投诉例数进行比较与分析。

1.2.3 数据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新生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与构成比比较[n(%)]

2.2 对照组因新生儿皮肤受损而受到的家属投诉1次。观察组因新生儿皮肤受损而受到的家属投诉1次,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因皮肤损伤所致护理投诉比较

3 讨论

3.1 新生儿皮肤是机体重要保护器官的屏障。它比较脆弱,并且经历了从母体子宫内羊水到出生后暴露于外界空气的剧烈环境变化,所以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引发其他系统疾病[3]。

3.2 预见性护理程序是护士有目标的、有预见性的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科学工作方法,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尽可能消除发生皮肤损伤的隐患或一旦发生及时给予正确而有效的治疗。我科在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时,以上述观点为指导,结合我科实际情况,使得流程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从而使本研究得以顺利实施。

3.3 表1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各类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4 本科制定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流程共7个,根据不同的原因,从各个环节进行指导与管理。从表1可以看出,杜绝了面部指甲划伤,是因该流程中有“入院时仔细检查患儿指甲,根据需要进行修剪”的环节;胶布粘贴伤与穿刺部位皮肤瘀血发生率下降幅度较显著,提示该两类损伤与护理人员的操作关系较明显,可控制性较强;对照组胶布粘贴伤发生率排第一位,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后,观察组以尿布皮炎发生率排第一位,说明尿布皮炎的发生与患儿个体体质有关,可控制性相对较弱;两组均未出现烫伤,说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烫伤的防范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但护理管理者不应掉以轻心,仍需加强防范新生儿烫伤的培训与管理。

3.5 表2可以看出,两组因皮肤损伤所致的护理投诉有所下降,说明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后,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50

第4篇

补胶原蛋白不如吃鸡蛋

当前,以“胶原蛋白”为宣传噱头的护肤品非常多,真的能起到宣传的那种神乎其神的作用吗?

其实,皮肤是一个很好的屏障,胶原蛋白不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吸收。高分子胶原蛋白不可能通过皮肤吸收,起到的仅仅是护肤品的作用,一种保湿成分而已。当前市面上有不少“胶原蛋白口服液”一瓶几十元、上百元甚至几百元,其实真正能补充的蛋白质,你吃一个鸡蛋就足够。

过度清洗没必要

最近几年,清洁皮肤的刷子突然火了,甚至宣传刷头是纳米级的。这种刷子对于清洁皮肤真的有用吗?

清洁皮肤的目的是清洁表面的污垢,而不是把保护膜洗掉。洗脸居然还要像擦地板一样用刷子,中国白领女性有60%~70%都是敏感皮肤,刷子会加重过度清洗,完全没有必要。

阳光是皮肤最大的敌人

皮肤老化过程中,紫外线是引起皮肤老化最重要的原因。要想让你的皮肤老化得慢一c,秘诀就是――避光。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参加户外活动,使用的护肤品应含有防晒成分,防晒指数推荐15~30;穿戴好防晒衣物,戴帽子、打伞等。

做好清洁―保湿―防晒三部曲

对于皮肤的护理,其实大家只要做到:清洁――保湿――防晒,这三部曲即可。 皮肤科医生一般皮肤都比较好,第一他们从不乱用护肤品;第二不去美容院洗脸。

护肤要有“水分”

化妆包中的喷雾剂、眼霜和防晒隔离霜,无论是外出还是日常护理,这3样“宝贝”都不离身。

护肤品选择刺激小、以温泉水为主的“功效化妆品”,在早晚洗完脸后都要使用喷雾,这样不仅对皮肤起到“镇静舒缓”的作用,还能补充水分;其次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眼霜,持之以恒才会看到效果;再次夏季在易出油的T形区,可以加用一款有控油效果的爽肤水;最后在外出时涂上防晒隔离霜。

换护肤品前一定先做皮肤试验

无论什么品牌、什么剂型,决定使用前尽量先买小包装,并在手臂内侧进行长达1个月的局部皮肤试验,以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瘙痒以及小疙瘩等不良反应。

在护肤品的选择上,要更看重其“营养性”,比如会选择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E或是植物精华素的产品,让皮肤喝饱营养。

护肤品随四季换

根据春、夏、秋、冬四季选择不同的护肤品。比如,春天皮肤变得很敏感,易出现春季皮炎等皮肤过敏反应,此时应选择防过敏的医学护肤品,皮肤敏感的人更应该注意。

夏天,温度较高,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孔扩张。选用的产品不能太油腻,油脂及脂溶性成分应该少一些,以免生出暗疮。

秋天,气候较为干燥,护肤品一定要强调其保湿功能,并且适当选择有除皱功能的产品。

冬天,温度低,毛孔闭塞,皮脂腺分泌少,一定要选用动植物油脂含量较多的产品,帮助营养吸收。

护肤品尽可能选择单一功能

护肤品有防晒、祛斑、祛痘、抗皱、美白保湿等各种功效的、还有各种护理组合等,在挑选产品时,应尽可能挑选单一功能的产品,因为越是性能单一,使用的效果可能越好。

另外,护肤品最好买“小包装”的,因为护肤品打开3个月后,即便是在规定有效期内也容易被细菌污染,如果皮肤较敏感,很容易发生过敏。

天然油膜不输护肤品

脸上的油膜就是天然保湿因子,其效果一点也不比护肤品差。但如果你的肤质不这么油,建议使用含一定油脂的护肤品,最好选择易被皮肤吸收的润肤乳,这样才能达到深层滋润而不油腻的效果。

第5篇

【关键词】 肠造口术后; 底盘渗漏;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1-0091-02

doi:10.14033/ki.cfmr.2015.21.046

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肠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的方法[1]。造口没有控制功能,造口患者需要佩戴造口袋来收集从造口排出的尿液或粪便[2]。造口底盘发生渗漏可使患者出现尴尬,自尊心受伤害;同时频繁更换造口袋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容易引起皮肤的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2]。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造口门诊和病房护理的直肠癌和膀胱癌术后肠造口排泄物收集困难导致底盘渗漏的患者54例,通过分析原因和护理策略,使底盘渗漏现象得到改善,造口袋佩戴达到了5~7 d,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造口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42~78岁,结肠造口40例(其中结肠双腔造口32例,横结肠单腔造口8例),回肠造口14例(其中回肠双腔造口10例,回肠单腔造口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6例,高中及以上18例。本组患者因排泄物渗漏需要更换底盘的最短时间是每2 h一次,最长时间是每78 h一次。

1.2 方法

针对每例患者发生造口底盘渗漏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对底盘渗漏的原因进行分类,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造口护理技能差或造口周围皮肤不平坦或造口位置不当是引起本组病例中直肠造口底盘渗漏的主要原因;水样便合并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护理技能差是引起本组病例中回肠造口底盘渗漏的主要原因。

3 讨论

3.1 底盘渗漏原因分析

3.1.1 造口周围皮肤不平整或造口位置不当 造口周围皮肤不平整,在粘贴底盘时容易存在缝隙,排泄物会漏进底盘从而影响底盘的牢固性和粘贴时间。造成皮肤不平坦的常见原因有:(1)肥胖者和老年人腹部皮肤存在松驰、不平和皱褶,常规粘贴造口底盘时容易与皮肤产生缝隙。(2)术后1年左右患者出现造口旁疝时局部皮肤隆起,底盘与皮肤顺应性差,造成粘贴时间短。(3)造口位置不当,多见于急腹症没进行术前造口定位,或由于疾病限制为了保全性命、或患者恶液质造口未选择理想的位置,处在皮肤皱褶处、骨性突起或近切口处。

3.1.2 平坦或凹陷 结肠造口高出皮肤表面1.5~2 cm,回肠造口高出皮肤2~3 cm。造口与皮肤平齐,称造口平坦,低于皮肤称造口回缩[3]。

3.1.3 造口护理技能差 54例患者中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掌握造口护理知识能力较差或思想上不太能接收造口而处于消极的状态,导致排泄物污染底盘使粘贴时间缩短。

3.1.4 造口排泄物为稀便 本组40例患者切除直肠后大便形态发生改变,术后早期大便变稀不成形导致渗漏。本组14例回肠造口术后排泄物不能被直肠吸收故排出水样便,且造口无控便能力导致底盘更换时容易浸湿从而发生渗漏。

3.1.5 支撑袢拔除不及时 双腔造口患者术后均留置支撑袢,一般为2周左右,部分医生担心造口回纳腹腔而不按时拔除支撑袢,导致粘贴底盘时无法与皮肤充分贴合,容易发生渗漏。

3.1.6 黏膜分离 皮肤黏膜分离表浅的话则渗液少,分离部分深则渗液多。渗液随造口底盘边缘渗漏至中央使底盘失去粘性。

3.2 护理

3.2.1 造口周围皮肤不平整或造口位置不当的护理策略 (1)造口周围皮肤不平整的患者在粘贴底盘时尽量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天气寒冷时底盘适当加温,贴袋时嘱患者鼓起肚子,使腹部皮肤皱褶平整再贴袋子。(2)除非急诊尽量做到造口术前定位,使造口避免在皮肤疤痕皱褶骨突起处。当遇到造口靠近骨突起处时,应选用底盘薄软的一件式造口袋,对底盘四周间断剪口,增加造口底盘对皮肤的顺应性。

3.2.2 造口平坦或凹陷的护理策略 建议患者使用微凸底盘和腰带,同时使用造口护肤粉、皮肤保护膜、防漏膏等造口护理用品。凸面底盘中间微凸且比平面硬,借助腰带的拉力使底盘加压与造口周围皮肤,下压至正常皮肤水平下0.5 cm左右,这样原本回缩的造口黏膜突出皮肤表面,黏膜与皮肤的间隙消失,排泄物容易排出和收集,减少底盘的渗漏。使用凸面底盘和造口护理用品后本组10例患者底盘都未再出现渗漏现象。

3.2.3 造口护理技能差的护理策略 本组22例患者年龄在62~74岁,手的灵活性差和视力差,尽量指导患者使用操作简单的一件式造口袋或已裁剪好的造口袋,鼓励家属给予帮助。对于思想上难于接收造口的患者,住院期间造口师应多花时间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和心理疏导,保留患者本人的联系电话出院后继续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追踪,直到患者平稳度过排斥期。

3.2.4 排泄物为稀便的护理策略 回肠造口患者适当进食可溶性纤维或吸水性强的粗纤维固体食物后排出的大便较稠,如红薯、叶类蔬菜等容易使粪便成形,便于收集而不易渗漏[4]。患者尽量避免进食咖喱、菠菜、卷心菜、酒类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腹泻而引起底盘渗漏。

3.2.5 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策略 首先须评估黏膜与皮肤分离深浅状况。分离较表浅者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将黏膜缝合分离处彻底冲洗干净,用纱布擦干。填上藻酸盐敷料后覆盖防漏膏,再粘贴一件式造口袋。造口袋2 d更换一次直至分离处愈合。分离较深者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擦干后填塞爱康肤银敷料,再粘贴伤口无菌引流袋。爱康肤银和引流袋每天更换一次至愈合。

3.2.6 支撑袢拔除不及时的护理策略 双腔造口患者术后及时提醒医生拔除支撑袢,留置患者建议使用一件式造口袋,更换时先将背部胶纸剪开,再将支撑袢套入造口底盘内,调整好位置后轻轻撕除胶纸贴好底盘,嘱患者手掌放在造口袋上2~3 min,保证造口底盘与皮肤更好的贴合。

通过对54例肠造口底盘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策略,为临床工作人员与患者提供了术后造口护理的技巧,减少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治疗费用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万德森,朱建华,周志伟,等.造口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17.

[2]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302.

[3]徐洪莲,何海燕,蔡花丽,等.回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的原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47-249.

第6篇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体表溃疡;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41-01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已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特征是血糖升高,引起的原因很多,成为医疗工作者和广大患病群众的沉重负担。如果血糖得不到控制,细菌和真菌找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高血糖改变了皮肤的状况,出现瘙痒,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严重者引起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出现溃疡和坏疽,更严重者出现反复病变,继发皮肤感染,严重者截肢致残,随着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也引起了重视,现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作进一步探讨,找到更适合的预防与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可住院的患者87例,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3例;最长的糖尿病史23年,最短的糖尿病史2年,平均病程6.7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疡,按照部位不同,分为:小腿溃疡26例,足部溃疡34例,骶尾部溃疡9例,臀部溃疡12例,肘部溃疡6例;其中伴随两处及以上部位溃疡患者12例;按照溃疡病变时候,皮肤及皮肤深部受损伤深度分,最浅真皮层感染47例,最深脂肪部位感染7例、中间肌肉组织感染33例,两处以上合并感染的患者32例。把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溃疡部位、溃疡程度等数据经分析,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临床特点: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瘙痒,皮肤有虫行感,汗出减少或无汗,皮肤干燥皴裂,当有烫伤、摔伤或利器损伤,致病菌侵袭感染,不容易痊愈,出现色素沉着和萎缩坏死,形成溃疡面,严重时形成坏疽,需要截肢.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选择普通护理,口头嘱托注意事项。观察组从入院开始进行相关护理知识教育和指导。从饮食、药物、伤口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各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1.4疗效标准:显效:血糖值正常,皮肤溃疡结痂愈合,无复发;有效:血糖值接近正常,皮肤溃疡好转;无效:血糖值和皮肤溃疡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通过卡方检测,p

2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3讨论

针对糖尿病的特殊性,要在日常加强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3.1病室要求:保持病室清洁,每天要求2次开窗通风和2次紫外线消毒,每次15-30分钟,用84消毒液擦拭地面和物品2次;保持床整清洁。

3.2基础护理:注意保暖,帮助患者抬高患肢,按摩骨骼隆突处,避免局部受压血液循环不良。观察创面炎症反应,大小便失禁后及时擦干清洗,避免排泄物刺激皮肤。发热汗出后,及时擦汗更换舒适干爽整洁的内衣裤。

3.3饮食护理:随时进行血糖监测,合理膳食,指导患者改变错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食物宜富含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并且忌烟限酒。指导患者学会血糖和体重的简单自测法,控制饮食,严格执行医嘱应用药物,注意时间和剂量,及时发现低血糖反应和过敏反应,观察皮肤的局部反应。随时调整药物用量,使血糖接近正常。

3.4心理护理:尽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避免紧张情绪影响病情,护理操作动作轻柔熟练,避免不良刺激,使思者主动配合护理参与治疗。

3.5出院健康指导:正确使用降糖药,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控制血糖,监测血糖。定期复诊,避免复发皮肤溃疡,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鞋袜要松软透气,以免影响血运,减少不必要的擦伤、抓伤、烫伤、摩擦伤等,加强自我护理。用温水洗澡,洗澡时间不超过15分钟,避免用刺激性强的肥皂,不泡澡。用温和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滋润,软化滋润皮肤,避免搔痒。寒冷的季节用加湿器;长期置于户外戴手套,长期暴露在太阳下要涂防晒霜;多喝水,保持皮肤滋润。经常检查手、脚、指(趾)缝、指(趾)甲,如果出现伤口、红肿、老茧、抓痕及水泡,立即处理,用不刺激的香皂和清水清洗伤口,用无菌的创可贴覆盖,不用碘酒、酒精,伤口恶化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

[1]丁保玲.沈犁.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J].药品评价.2006,5(12):554-559

[2]李秋香.杜学平.糖尿病合并皮肤体表溃疡的治疗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19):154-156

第7篇

【关键词】 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护理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68-01

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放射性的治疗,容易因放射剂量过大或者某一部位的放射照射存在重叠现象而导致皮肤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这样的情况在临床并不少见。而皮肤的放射性损伤与皮肤其他方式造成的烧伤并不相同,皮肤表层一旦出现溃疡状况便很难愈合。原因是由于放射部位的皮肤部位组织发生了进行性坏死,造成了小血管的管腔比正常情况下更加狭窄,进而形成血栓,这样将加重皮肤组织出现缺血和缺氧的状况。因此在鼻咽癌患者进行放射性治疗的阶段,皮肤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笔者收集了所在医院在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接受的30名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皮肤损伤而采取的护理措施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收集选取的3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名,女性患者有10名,年龄分布于30-60岁,平均年龄为42岁。患者的病期均按照TNM分期,其中Ⅰ期患者18例,Ⅱ期患者9例,Ⅲ期患者3例。同时患者采用的是直线加速器式的高能X线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50-75GY。患者进行放疗后按照GTOG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标准进行划分,其中Ⅰ级损伤的患者有20例,Ⅱ级损伤的患者有8例,Ⅲ级损伤的患者有2例。

1.2 方法

1.2.1 心理层面的护理 患者对皮肤进行放疗后出现的变黑甚至渗液情况无法正确认识,产生恐慌、抑郁甚至绝望等各种消极心理状况。有的患者为防止别人发现自己的皮肤异样便用高领的衣服进行遮挡,有的患者情绪极为不稳定,迫切寻求各方面的帮助。这个时候医护人员更要对他们进行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他们情绪的波动和变化,耐心听他们的倾诉。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经济能力、文化程度等各方面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耐心向他们讲解放射性治疗的意义,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放疗后皮肤出现的变化和反应,同时增强他们战胜疾病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认识放射性治疗的意义,才能在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进行积极的配合,保证放疗治疗计划顺利完成,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

1.2.2 出现皮肤损伤的状况后对患者进行的皮肤护理 患者在放射性治疗后若出现皮肤损伤的状况,应提醒患者引起高度的注意。随时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不可对损伤部位进行包扎以预防伤口感染。皮肤的损伤无渗液时,可局部涂抹适量的滑石粉进行保护。若皮肤发生感染状况,应及时和医生沟通联系同时遵医嘱适量使用抗生素处理,如照射部皮肤出现溃疡,渗液,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用棉签涂抹烧伤湿润膏,创面以无菌纱布轻轻覆盖,禁止包扎,尽量保证患处皮肤干燥,透气性良好。

1.2.3 对患者在饮食方面的护理 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用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同时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的、辛辣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患者应饮食多样化、全面化,以保证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1.2.4 对放射治疗期间皮肤的预防护理 在放射治疗前要通知患者进行理发,剃胡须,在治疗时皮肤护理过程中要及时提醒患者勤剪指甲。若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皮肤出现瘙痒的状况要告知患者可轻轻拍打瘙痒部位,万不能抓挠。同时在放疗期间,告知患者应穿纯棉衣服,宽松、柔软为宜,避免摩擦,避免在皮肤上使用有刺激性的洗涤剂,也避免阳关直射。皮肤不要接触过冷或者过热的物体,不要对皮肤进行揉搓或者挤压。在每次放射治疗前提醒患者用芦荟汁轻轻拍打受照射皮肤,放射结束后则用温水对皮肤冲洗,并在皮肤表面涂上适量的维生素E以保护受照射的皮肤。

2 结 果

在鼻咽癌患者进行放射性治疗后出现的皮肤损伤程度如下:30位患者中,出现Ⅰ期损伤的患者有20例,出现Ⅱ期损伤的患者有8例,出现Ⅲ期患者有2例。在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进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感染的现象,30位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放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 讨 论

出现的皮肤损伤现象大多数原因是照射时间长,治疗剂量大,患者本人皮肤对射线敏感度高,以及护理宣教不到位,没用正确指导患者掌握照射期间的注意事项有关。皮肤在损伤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出现发红的现象,同时患者会有瘙痒的感觉。皮肤毛孔变得黑粗,严重时有脱皮,甚至是水泡、溃烂的现象。在放射治疗的早期,通过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以及对患者进行辐射的防护和饮食上的指导,同时对出现损伤的皮肤进行护理,可以降低皮肤损伤的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保证放疗计划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皮肤护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水英.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J].求医问药,2012(10):11.

第8篇

【关键词】瘫痪;皮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32-02

瘫痪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致使感觉与运动功能丧失,身体移动困难,出现感觉障碍、血循环障碍。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此类病人最易并发局部皮肤破损,形成压疮,影响康复训练的进行和日常生活质量,增加治疗成本,还会导致严重感染。因此,护士做好皮肤护理非常重要。近几年,我科对瘫痪病人80例进行护理观察,护理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将80例瘫痪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 40例瘫痪病人均接受系统而规范的皮肤护理,具体方法包括:

2.1病人需卧位时的护理方法

2.1.1.护士通过文献查阅,借鉴成功的经验,提高对做好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和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认识。新病人入院、转入后进行感觉、活动能力、活动方式、营养、潮湿、摩擦和剪切力等方面评分。如果诺顿评分小于14分,则病人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就立即采取预防压疮、保护皮肤的措施。

2.1.2 观察组的40例瘫痪病人,经对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评估-诺顿评分,结果均小于14分,存在压疮的潜在危险。因此,病人卧位时首先采取减压,将患者安置于特殊的气垫床上,以缓解或移除压力源。踝和足跟使用保护垫,抬空瘫痪肢体的足跟,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更换卧位。

2.1.3 避免出现剪切力:保持适当的床头角度,一般要低于30度。半卧位或坐位的时间每次在30分钟以内。正确翻身和移动病人,需移动病人时,应适当抬高病人再移动,不要将病人拖、拉、拽造成剪切力,尽可能减轻皮肤摩擦。

2.1.4 对骨骼突出部位如肩胛部、股骨大转子、足跟、内外踝等部位,定时给予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2.1.5 保持床褥清洁干燥。大小便浸润后,要及时更换垫褥,并清洗会及臀部,涂抹亲水性赛肤润,或将减压贴敷料用于受压部位;保持敷料平整。

2.1.6 加强营养支持: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根据病情提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2.1.7 采用床边教育及处理方式,为病人及家属提供一对一的床边指导,并现场示范,使病人和家属积极配合,主动做好对皮肤的自我保护。还要帮助患者勤翻身,勤更换卧位。

2.1.8 禁用热水袋、电热毯,以防烫伤。

2.2 病人需坐轮椅时的护理方法

2.2.1 需依靠轮椅代步的患者,应保持轮椅座面的清洁、干燥,并添加软垫进行减压。具体方法:1、手支撑轮椅扶手,将臀部抬起。2、特别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每半小时抬臀一次,减压1-2分。

2.2.2 部分手无力的病人,可在陪护人员的帮助下先向一侧倾斜上身,让对侧臀部减压,同法为另一侧减压,如此周期性循环往复若干次。

2.2.3 教会患者及陪护掌握轮椅转移的正确方法,避免拖、拉、拽,造成摩擦和剪切力。

2.3 使用支具时的护理方法

2.3.1 评估患者佩戴支具处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

2.3.2 教会病人正确佩戴支具,在支具内侧垫上柔软棉织物,防止运动时皮肤出现摩擦,引起皮肤破损。

2.3.3 告知患者夜间睡觉时不要佩戴支具,以防压迫皮肤。

结果:通过实施系统规范的皮肤护理,观察组无压疮病例发生,而实施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2例发生压疮。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效果满意;而对照组出现压疮的2例病人,因压疮影响了康复功能训练。由此得出结论,通过规范的皮肤护理,可以使病人避免发生压疮,

3 讨论

3.1 压疮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精心和科学的护理,可以将压疮的发生降到最低程度,促进病人痊愈。根据压疮形成的经典学说,压力和组织对压力的耐受性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压疮的形成。患者的移动度、活动度、感知觉,可影响压力对组织的损害程度;而浸渍、摩擦力和剪切力等外在因素及营养状况、年龄、组织灌注等患者内在因素,可影响组织耐受性。〔1〕

3.2感觉缺失造成机体对伤害性刺激毫无反应,肌肉和血管失去神经支配后的舒缩功能丧失,导致局部组织血循环障碍,而缺血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力下降,易致血栓形成,造成组织坏死。血清白蛋白每下降1克,压疮的发生率增加3倍;当白蛋白值3.5g/L,发生压疮率增加5倍;当白蛋白值2.5g/L时,压疮的死亡率增加6倍。〔2〕这表明营养不良也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可使机体抵抗力和皮肤抗压、抗摩擦能力均下降。垂直压力造成的皮肤损害,通常是由深到浅,与持续时间、压力强度有关,翻身间隔时间不得大于2H。〔2〕

3.3院内发生压疮是护理团队的耻辱,人人不愿意看到院内发生压疮;做好皮肤护理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4 护理体会

瘫痪病人的皮肤护理,关键在于重视和人人参与,通过规范的皮肤护理,能够使病人免生压疮,使病人皮肤完整,保护皮肤正常功能,促进康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具备较高的素质,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的状态,尤其要定期检查危险区域的皮肤,确定危险因素,适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皮肤得到很好的保护,力争取得最佳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