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传统儿童游戏对儿童文化自信提升

传统儿童游戏对儿童文化自信提升

时间:2022-10-17 14:58:56 关键词: 传统 儿童游戏 儿童文化 自信提升
摘要:传统儿童游戏是促进“儿童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形式,是契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教育者更好地传承、渗透及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在游戏应用前,我们必须明确儿童游戏在文化自信培养中的价值。

传统儿童游戏对儿童文化自信提升

秉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确立文化自信,提升传统文化传承的实效性,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文化思想逐渐通过移动智能设备、计算机终端呈现在幼儿面前,导致幼儿难以接触和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底蕴及魅力。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传统游戏的角度出发,深入发掘其在幼儿文化自信培养中的作用,从而探索出相应的作用彰显机制,让幼儿文化自信培养更加科学、自然、有效、系统,使幼儿能够真正地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拥护传统文化。

一、儿童文化自信培养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血脉和动力,是国家发展与建设的根基。而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信,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是种不卑不亢的文化态度[1]。然而在现代科技发展及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我国逐渐出现了以洋为美的现象,导致我国的传统文化难以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展。并且这种现象正渗透到幼儿教育领域,严重地影响到儿童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譬如在教学方式、建筑风格及幼儿园命名等层面上,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不断出现各类以洋为尊的现象。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高质量就是“欧化”,从而让幼儿园充斥着英文文字及西方元素。因此,在某种层面上可以说,我国幼儿园存在较为明显的西化倾向。特别在课程资源上,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相对较少,而有关西方节日、传统的内容比较多。流行的儿童绘本中,大部分都是国外经典的绘本,本土化的绘本相对稀缺。根据实践探究还能发现,家长在挑选绘本时,更倾向于购买西方国家的绘本作品。日常讲授给儿童的故事,也以灰姑娘、白雪公主等西方童话故事为主。有关我国传统神话、寓言的故事,相对较少。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升儿童的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豪感、文化自尊心及文化认同感,拥有鲜明的紧迫性[2]。只有用我国优秀的文化理念、思想及内涵滋养儿童,才能让儿童从启蒙阶段,热爱本土文化、尊重本土文化,使儿童肩负起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重任。党中央在相关会议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及思想理念,结合时展特征,进行继承和创新。同时还指出,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从家庭做起,让文化传承拥有人文性、时代性及教育性。因此在儿童教育阶段,深化幼儿文化自信培养,又拥有突出的必要性。

二、儿童文化自信培养存在的困境和问题

在国家政策及方针的引领下,我国大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及小学开始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学前教育领域,依旧存在儿童文化自信培养的问题和困境,导致文化自信培养的实效性不高、针对性不强。首先,难以明确儿童文化自信的内涵。虽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各类文件中,拉开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序幕。然而在教育实践中,还是有很多人缺乏对儿童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缺乏对文化自信培养体系、机制及方法的制定,导致儿童文化自信难以渗透到儿童教育的不同环节中。其次,缺乏互动性。我国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悠久的发展历史,内容繁多,并不是很适合幼儿学习。对此教师应对其进行甄别和筛选,挑选出适应儿童发展特点的教育内容。然而我国当前传统文化内容主要集中在《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读物,以及织布机、石磨等装饰物上,难以切实激发并调动儿童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并且幼儿在文化知识学习中,普遍处于被动,难以积极、自主地从生活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和感受。再次,传统文化渗透维度狭窄。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在传统文化传播、渗透及教育层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譬如,要求儿童背诵经典读物,却不解释经典读物中的文化内涵,导致儿童只能死记硬背,难以充分地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魅力。而部分学前教育机构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存在明显的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譬如打造私塾学堂、要求学生见面鞠躬、穿汉服等。而部分学前教育机构由于缺乏对文化自信的深层理解,导致文化教育机制、体系及模式的可持续性不高,难以渗透到儿童教育的全过程中。因此,在某种层面上,我们可以说,当前的儿童文化自信培养问题较多、成效不高,严重地影响到传统文化在幼儿文化自信中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彰显,并且对儿童的全面发展,缺乏鲜明的促进价值。而传统儿童游戏是契合儿童成长特点的教育形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游戏活动,能够帮助教师从游戏的角度出发,渗透传统文化思想、传统文化内容,深化儿童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但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却难以挖掘和提炼儿童游戏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元素,导致游戏开展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传统儿童游戏在儿童文化自信培养中的作用

(一)传统儿童游戏拥有丰富的文化思想

传统儿童游戏拥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能够将特定的文化思想和文化内涵,渗透到游戏过程中,使儿童通过游戏过程,对社会关系、文化形态形成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譬如花鼓舞,要求儿童模仿成人拿着鼓棒敲鼓,其他儿童跟随鼓声做出各种动作,其动作内容主要包括穿衣整容、烧茶做饭、播种插秧、耕田种地等。儿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模仿,能够明确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而在文化精神层面,传统儿童游戏能够将我国“和谐”“民本”“诚信”“仁爱”等思想呈现出来,使儿童获得人格和品格上的陶冶。传统儿童游戏中倡导的“平等”“公平”等原则,便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3]。而“诚实信用”又是确保游戏得到持续开展的基础,如果儿童出现不诚信的行为,就会影响所有人的游戏体验,所以在某种层面上,传统儿童游戏又彰显了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此外部分游戏,如花鼓舞、拔河、八人千等游戏,要求儿童相互合作、团结努力,相互帮助。这些都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充分地体现出来。

(二)传统儿童游戏有利于渗透文化内容

传统儿童游戏形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能够帮助教师更全面、更有效地渗透相应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分析、了解传统文化的自主性。通常来讲,传统民族文化,渗透着古代劳动人民淳朴的文化内涵和优良美德,是对特定生活情境、历史情境及文化场景的模拟,因此在传统游戏传承与发展中,我们能够通过挖掘隐藏在游戏背后的历史、生活及文化情境,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呈现在儿童面前。特别是民族民间传统游戏,能够将当地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及文化历史展示出来。然而很多传统儿童游戏的起源已经无从考究,无法帮助教师将相应的文化内容嵌入进来。不过这类游戏相对较少,很多游戏如拔河、五子棋都拥有鲜明的文化背景。譬如,五子棋起源于轩辕黄帝时期的黑白棋,有五格、五目碰、五子连等名称。蕴含着“阴阳易理”的思想,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而拔河运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用于士兵训练,到隋唐时期得到了改进和演化,成为当今脍炙人口的游戏项目。

(三)传统儿童游戏有利于健全儿童人格

健全的人格是儿童文化自信培养的根基。只有幼儿拥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充分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才能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从而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通常来讲,传统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是娱乐性,幼儿在游戏中拥有充分的自由,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预,其情绪表达及情感传递必然是自然的,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各类知识和信息。此外,虽然我国传统游戏拥有鲜明的竞争性。然而这种竞争性是构建在团结合作的前提下。所以当儿童获得游戏胜利后,会体验到团结合作的意义,能够切实提升儿童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当然儿童在游戏进行中也会失败,会感到挫败,但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使儿童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不足,直面挫败,进而继续参加游戏。这些都能帮助教师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增强儿童抗挫折的能力。而部分传统儿童游戏又拥有鲜明的教育性。譬如“跳房子”游戏,告诉孩子要一步一个脚印,要守规矩。“拔河”游戏告诉孩子,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这些游戏内容都有利于健全儿童的人格,帮助儿童以科学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四、传统儿童游戏增强儿童文化自信的策略

在世界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背景下,我们应提高对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视程度,明确文化自信培养的价值。使文化自信培养渗透到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增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效性。然而在现代教育视域下,我们要想提升文化自信培养的质量,需要以传统儿童游戏为载体,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使其成为儿童提高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豪感的抓手。

(一)营造游戏氛围与明确游戏意义

针对我国部分教育工作者难以明确文化自信培养的价值,缺少对传统文化传承重视的问题,应将传统文化自信,纳入到学前教育体系中,可以切实提升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4]。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并彰显传统游戏对文化自信培养的作用,我们还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首先,营造游戏氛围。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应优化游戏场所、游戏设施,让更多的传统游戏渗透并融入幼儿园中。教师应从环境营造和活动开展的角度出发。环境营造即将传统文化的要素点缀到游戏场所中,帮助儿童更快地进入游戏情境中。而活动开展,则要求幼儿教师定期开展各类游戏竞赛活动。譬如组织大班、中班孩子进行跳房子比赛。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可以混合在一起,深化儿童之间的友谊。其次,明确传统儿童游戏的意义。在游戏活动开展中,幼儿教师应充分分析儿童对“民族游戏”“传统游戏”的看法,并从电子游戏与传统游戏的差异性上,阐述传统游戏的乐趣,提高儿童对传统游戏的认同感。最后,意义阐述。教师可以从游戏的起源、发展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出发,让游戏的价值阐述兼顾文化教育的功能,让儿童能够充分认识、理解传统游戏所拥有的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心。

(二)革新传统儿童游戏开展方式

在以往的文化自信培养中,儿童难以与传统文化产生互动,无法深入感知文化的内核,致使文化自信培养质量不高。而深入开展传统儿童游戏活动,能够引导儿童从游戏体验的层面,感受到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从而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更全面地彰显儿童游戏在文化自信培养中的价值,教师有必要革新游戏开展形式,让儿童更好地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5]。首先,邀请老一辈的传承人,驻足幼儿园,定期展示、讲解传统游戏内容,吸引幼儿参与和观看,从而调动儿童参与传统游戏的热情。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大力推行该游戏形式。其次,将民族节日与游戏开展充分地结合起来。譬如,在端午节开展赛龙舟游戏,即以旱船比赛的方式,模拟赛龙舟过程。当然教师也可以翻看古籍,将古人在特定节日中的游戏活动展示出来,吸引儿童参与。并在此过程中,将文化节日背后的故事、历史,用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呈现出来。最后,提高游戏开展的现代化程度。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开展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的比赛活动,如五子棋比赛、跳格子比赛等。此外,幼儿园可以要求儿童家长,参与到游戏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家长的参与,提升幼儿的体验感与积极性,并且能够更有效、更全面地传承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家长也可以亲自讲解游戏中所隐藏的文化元素等。

(三)积极创新与改进传统儿童游戏

传统儿童游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及人文文化,能够帮助儿童更有效地了解和认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儿童的文化自信心。然而在游戏开展中,我们应结合现代文化的表现形式、影响机理,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方式,从而提高传统儿童文化在儿童培养、教育中的适应性。首先,优化儿童游戏表现形式。部分儿童游戏的设施简陋,危险系数较高,教师及幼儿园管理者应从幼儿园的环境优化、设施完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优化。譬如将跳格子所需要的“格子”,印在泡沫砖上。或在丢手绢、拔河或者羽毛毽等游戏环节中,搭配童谣、儿歌或者文化性强的歌曲。其次,改变玩法。传统儿童游戏的玩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大胆想象、自由探索的机会。譬如可以是多物多玩、一物多玩,或者将几种游戏混合起来,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最后,移植文化元素。在创新传统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自觉置入优秀的、传统的文化元素。譬如“跳格子与古诗接龙相结合”“拔河与知识问答相结合”。或者“还原游戏情境”,让儿童体味游戏背后所潜藏的历史情境、文化情境等。

五、结语

传统儿童游戏是促进“儿童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形式,是契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教育者更好地传承、渗透及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在游戏应用前,我们必须明确儿童游戏在文化自信培养中的价值。通过创新游戏形式、内容、开展方式及营造游戏氛围等,解决传统文化自信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让传统儿童游戏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文化自信培养的有效性、针对性及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岳素萍.幼儿趣味甲骨文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基于幼儿文化自信培养的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38(2):81-90.

[2]徐敏,张雯君.给予少年儿童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上海市嘉定区徐行小学少先队非遗传习纪实[J].少先队活动,2020(12):8-11.

[3]张云.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翻译与传播——以曹文轩作品为例[J].山西青年,2020(18):71-72.

[4]钱宁.文化自信视域下儿童文学课程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0(12):95-96+105.

[5]冯丽,徐桂华.文化自信背景下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0(2):62-64.

作者:亚力坤·吐松尼牙孜 单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