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逆向设计下小学科学研究

逆向设计下小学科学研究

时间:2022-10-17 15:18:20 关键词: 逆向设计 小学科学 研究
摘要:逆向设计理念是“以始为终”的,其强调先确定预期目标,先于教学活动设计评价任务。教师通过以目标为导向的逆向设计指导大单元的教学,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且能以评定教,实现教师的自我诊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系统的整体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促进有效的深度教学。

逆向设计下小学科学研究

传统的科学课堂多采用讲授的模式,该模式下的教学活动设计通常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经验,而用以检测课堂学习效果的教学评价一般在课后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授课过程中因缺乏系统性和及时性反馈而导致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学,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坚持目标、问题和创新导向原则相违背。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即是坚持目标导向,立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些重点的转变要求教师妥善处理好目标的确定、评价的实施、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探究活动的关系。因此,寻求一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教学模式,成为全体科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课堂设计起点,更加追求学生理解和课堂反馈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设计这一路径上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视角,为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推动单元整体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方向。为此,教师有必要深入分析逆向教学设计的模板与标准,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

一、逆向设计理论概述以目标为导向的“逆向设计”教学

模型最初由美国的教育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提出,但尚未发现该模式在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相关报道。剖析逆向教学设计的步骤有三步:先明确学习的终点,再确定检测学生的评估方式和量规,最后设计和组织系统的教学活动。逆向设计强调以教学目标为起点进行教学的设计,把教学评价逆向到教学活动之前,使整个教学活动中不缺乏对应的诊断和评价。在整个逆向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承担整个活动的策划和谋略的地位,策划者应该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理解和实践先进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思考如何进行目标的制订和评价的实施,设计整体的单元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逆向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聚焦问题,理解为本

逆向设计理念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理解”,教师如何更好地实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专注于单元概念呢?教师可以通过单元的核心问题和基本问题的串联,通过指向单元概念的启发性问题的提炼,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揭示更多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应用。这恰恰弥补了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单纯追求知识讲授的问题,避免了让学生浮于课本表层概念的学习。

(二)以始为终,目标导航

逆向教学设计取传统教学设计的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把目标定位为终点的新型教学设计理论。逆向教学设计从学习的终点即教学目标开始,这是与“顺向”相反的教学设计方式,学习始于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逆向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更为契合。传统教学设计单单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授课,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先行,实践应用

在传统教学中不可缺少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但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评价的作用发挥得微乎其微,甚至经常被置于整个环节之后。逆向设计将评价的设计紧跟目标之后,基于综合分析开展教学评价,在教学实施的环节中,与学习终点达成高度统一,也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知识的整体建构和迁移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相比较于传统教学设计会更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和思考。

三、逆向教学设计的模板

为了帮助教师尽快掌握逆向设计的精髓,在教学中进行应用和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技能,格兰特·威金斯以及杰伊·麦克泰格经过多轮实践和反复尝试提出了一个初步成型的框架模板,模板有单页和六页两个详略不同的版本。笔者以《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中给出的简略单页模板为例进行阶段阐述,这更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的适应和实践。单页模板将逆向教学设计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预期结果、评估证据和学习计划。

(一)预期结果的设定

该阶段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概念、关键知识和技能进行设定。在整个逆向设计的进程中,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的细化不能是毫无依据的,而是要求教师参照课程标准、学生认知和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等因素综合分析而来的。威金斯和麦克泰在“逆向设计”的相关运用中指出:“单课的内容较少,设计的可行性更强但无法将概念进行深入的挖掘,学生建立起的知识较为零散,更应让课时计划衍生于单元计划。”所以在确定预期结果时,教师更应该从单元视角切入,分清目标的优先次序,明确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知识水平,以及需要提高的各项关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更具有指向性和关联性。

(二)评估证据的选择

把设定评价方法置于教学活动之前,这是逆向设计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该阶段需要设计者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主要包括评判程序、开展形式和学生自我评价反馈系统,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达标,达到及时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目的,使逆向设计及时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

(三)设计学习计划

教师要以前两个阶段的预期结果和评价依据为导向,有目的性地设计学习计划、优化教学效果。该阶段的关键元素是“WHERETO”,即思考学生朝着什么方向和结果前进,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阶段三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穿目标和评价,从而保证逆向设计教学评价的统一性,完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四、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策略

逆向设计理论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模板,避免了以活动为导向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心错误。逆向教学设计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支撑点,为他们深入理解概念和形成系统的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为更好地指导教育工作者利用逆向设计理论进行小学科学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和探索,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总结出以下的实践策略。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实现目标、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性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连贯性的教学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但也容易走进偏离课程教学目标的误区,这也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中的任务只是参与和完成活动,而不是对学习和活动产生深刻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实现目标、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性。逆向设计开展的每一步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最初的设定预期结果来看,设计者要充分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设定教学的预期结果,设定的预期结果是教学的关键起点,更是学习要达到的终点。当起点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设立可观测、可评价的目标后,教师才能根据精准的目标设计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和量规,考量评估证据的确立是否能克服教学中脱离目标的弊端,避免背离课程标准,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学和评价的关联性。当精准的目标和合适的评估证据确立后,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活动是否能与目标和评价相吻合,做到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实现目标、评价和教学的一致性。基于2022版新课程标准10.1提出的,学生需要知道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成因概念要求,《水循环》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置:第一,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雾和云、露和霜、雨和雪等天气现象,让学生说出雾和云、露和霜、雨和雪的区别,根据事实运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说出这些天气现象的形成条件。第二,教师通过利用简单的工具模拟雾、雨、露、霜等天气现象,让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雾、云、露、霜、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第三,教师借助情境图画出小水滴的旅行路线图,让学生根据路线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断循环,再举例说明水循环产生了不同的天气现象,让学生举例说出水循环影响人类生活的案例。

(二)优化任务驱动,形成大单元整体教学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都是作为被动的学习者去完成任务和活动的,究其根本可能是因为缺乏单元大任务的驱动。为了解决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零散性问题,教师就应该有效梳理逆向设计中的各个要素对教学的指导和帮助,剖析课程目标确定对应的学期及单元目标,结合实际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本情况,从宏观和整体的视角切入规划教学设计,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单元大任务,在单元任务的确定和优化过程中,运用逆向设计联结学科核心素养,依托课程标准确定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体系,创设相关的大情境和大任务,考虑在同一单元内课时和课时之间的联系、逐渐形成进阶活动,实现大单元整体概念教学,以促进学生解决生活难题。笔者在《水循环》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的单元大任务是为小水滴设计“环球旅行路线图”,讲述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单元大任务组织学生画出小水滴的旅行路线图和小水滴在地球上旅行的全过程。

(三)聚焦单元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它注重对知识的系统建构、理解和应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仅仅通过单课时的传统讲授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要从大单元的视域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建构和规划,教师要聚焦逆向设计指导的单元主题教学下的核心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整个单元的核心问题找准,通过对课标、教材、学情和目标的分析形成对单元的独特理解,依据单元教学内容建立问题链体系,重点思考促进学生理解的问题是什么?需要搭建什么问题促进预期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师将单元规划的核心问题设定准确,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探究和应用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野。《水循环》这节课聚焦的单元核心问题为:“自然界中的小水滴如何变成了雾和云、露和霜、雨和雪等天气现象?水循环过程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师通过聚焦本单元的核心问题能促进学生对系统概念的建构,让学生清晰地解释雾和云、露和霜、雨和雪等天气现象的区别和形成条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结语

逆向设计理念是“以始为终”的,其强调先确定预期目标,先于教学活动设计评价任务。教师通过以目标为导向的逆向设计指导大单元的教学,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且能以评定教,实现教师的自我诊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系统的整体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促进有效的深度教学。逆向设计理念是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理论。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林才回.逆向教学设计:理据、模板与实践策略[J].福建教育,2021(8):6—8.

[3]林桂英.逆向教学设计在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121—123.

[4]卢卫忠,林敏.中学地理逆向教学设计策略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3):26—29.

作者:王航航 单位: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