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时间:2022-03-11 11:23:20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愈加密切,跨文化交际俨然成为当下英语学习者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就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很难具备娴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不仅与当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关,还与缺乏多元化文化教育有关,基于此,该文主要就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纵观高校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着重点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和语言表达等层面,很少涉及文化范畴方面的教学内容。而英语教学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跨文化交际人才需求。

1跨文化交际概述

1.1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思想、信息等的交流。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正常的交际过程中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正面认可。衡量交际有效性的标准是信息的传递方与接收方对于该信息所赋予的含义是否统一,只有达到均衡统一,才能确保双方对信息不产生曲解。不同文化领域的人之间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必须要基于对另一方文化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跨文化交际变得简单。

1.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交际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必须环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使交流者在交际过程中,根据情境做出对方可接受的行为,遵守情境下的风俗行为约束,言谈举止不会引起反感,避免因为不了解规则而做出失礼、奇怪、令人不满的行为。与此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还需要大量实践经验加以融合,学生在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沟通技巧。

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缺失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其应用广泛程度众所周知,正是由于英语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大学英语教学也应更注重实用。目前,虽然学术界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研究较多,但专门针对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实践研究成果却很少。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缺失。加之高校对这方面的忽视,导致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意识缺失较为普遍。

2.2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乏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能力高低是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将培养语言能力、掌握语法、句子结构等作为他们的教学目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想要有效实施跨文化交际训练,需要教师掌握足够的训练方法,组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至重要。而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使得教师很难有效地挖掘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内涵,这也导致了无法实现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有效融合。

2.3大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较差

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好坏。从开始学习英语算起,学生就把英语学习重点放在单词、句子、课文的记忆和语法的理解上。学生能力的培养还集中在听、说、读、写四个基本能力上。在学生英语学习的观念中,语言能力的提高是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常识的缺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语言能力仅仅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而不是整个文化交际的全部。这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偏颇认识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障碍。

3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培养学生语言掌握能力与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各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益重视,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助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例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将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并依据语言学习规律与学生发展需求,从五个方面,即:语言技能、知识运用、情感态度、学习规划、文化素养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进行该技能的培训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日后走进社会中,在跨境语言环境中出现一些交际错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单纯依靠课堂知识,同时需要多个学科的紧密配合,如:历史、语文、地理等,都会对其产生重要帮助,不仅仅需要教学模块的设计,同时需要家长、社会的课外配合。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设国内国外课程相结合的学习安排,这种做法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想要高效率的在异地进行社会活动,除了对语言要熟练掌握,还需要克服心理压力,提高自身交流能力。在跨文化环境中日常生活、多与人们接触,均是提高该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英国高等教育相关机构一直坚信,高水准的社交能力只能通过实际体验才能感知,而对于跨文化交际更是这样。

3.2培养学生文化和语言结合能力

语言是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调整自己使用的语言。有效的语言转换能够缩短人际交往距离感,并达到增强信息说服力的效果。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与语言的相互结合,有学者认为,无论是哪种语言教学,其本质都是一项跨文化交流的双向动态教育,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对交际现象进行解释,还需要描述、分析、观察,积极掌握多元化社会文化环境里“本我文化”与“他国文化”关系,基于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需要让学生了解交际实质即:文化背景认知、思维方式、信息重组及输出过程,方便其在特定的环境中,可以准确了解对方意图并及时做出正确反馈。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种族的文化、身份、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语言差异、理解世界的方式均会发生碰撞,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英语语法知识,还需要了解其国家文化、语言特色、生活习惯等等,从而做到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熟练切换两种文化背景。

3.3增加学生跨文化交际实践项目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虽然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仍处于一种理论阶段,大多数人认为该能力是一种行为方面能力,如果缺少社会实践项目的支持,就违背了其本质属性,没有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而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学校利用课外时间,充分组织实践活动,加大国际学校间的交流力度,让学生能够置身于真正的跨文化环境中进行交流,或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网络媒体技术、多媒体平台等方式引导学生使用虚拟化交流平台,通过Email、微信等方式认识异国伙伴,让其直接加入到跨文化的实时交流中,上述方案均可以对高校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双向跨文化意识,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中,都是学生主动学习并想方设法融入英美文化,对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多半集中于如何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然而,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大,需要让学生养成双向跨文化意识,其中交际内容需要增设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强调民族平等意识。

3.4加大对教育资源开发投入力度

想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效率,还需要加大对于相关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高校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有相关文化与语言学学习背景,但很少有系统学习过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想要实现语言教学至跨文化教学的转变,就需要英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书籍。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所出版的“跨文化交际系列丛书”,或是从国外原版引进的英语教学书籍,都可以给广大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学习资料。而主管部门则可以在定期的教师业务培训过程中,开设对应文化交际讲座,让教师转变固有观点、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将英语理论教育转化为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课堂活动,助力课堂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展。而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也需要相关编写单位适时更新章节内容,尽可能符合当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求,同时,积极组织行业专业人士,编撰一些凸显文化内涵、影响力较为广泛的优质教材,投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来,如:苏州大学就自行编写了《中华文化与苏州文化英语导读》《地球居民的跨文化交际互动》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反馈。

3.5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增设课外主题活动

课堂上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往往都较为浅显,仅仅依靠学校课程上的教学是无法全面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从上文的论述我们也可以知道,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涉及诸多方面,因此,教师也应该结合课堂教学的空白,增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今,课外主题活动也逐渐成为高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经常使用第二堂课或国际培训项目合作的形式进行。例如苏州大学就开办了10个栏目共同组成的“SudaCEO”学习网站,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平台,以精品课程资源库位坚实的培训资源后盾,积极展开多种英语交流讨论会、中外交流讲座、邀请国内外专家授课、开设系列主题课程。华中农业大学则引导学生多多参加国际活动与会议,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则注重强调课下实践活动,需要学生撰写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论文。因此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所打造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俨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与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实现。为此,只有通过多途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