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文明

道德与文明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杂志简介:《道德与文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029/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共产党百年道德建设专题、道德绑架研究专题、当代中国伦理思想、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外国伦理思想、伦理学前沿、探索与争鸣

主管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伦理学会
国际刊号:1007-1539
国内刊号:12-1029/B
全年订价:¥ 228.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9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1888
总被引量:8673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5.5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15
平均引文率:10.5059
  • 义利价值权重与治国价值方针选择——论儒家“重义”“由义”的执政治国义利观

    作者:朱贻庭 刊期:2017年第03期

    “义利之辨”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问题。论者一般都将这个问题归于人生价值观或人生哲学的范畴。其实,传统的义利之辨和义利观还有另一个而且是更重要的层面,就是执政者的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是“重义”还是“重利”,是“由义”还是“离义”。它通过制度、政策和执政者自身行为而体现为两种不同的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由此造...

  • 依赖性、社会契约论与能力进路——以残障的正义问题为讨论域

    作者:陈文娟 刊期:2017年第03期

    依赖性是一种人类生存状况,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不可逃避,因此,应该考虑把依赖性作为正义的起点。社会契约理论的两个显著特征,即契约主体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和所有公民以互惠互利为目标,是阻碍其解决残障问题的主要原因。以罗尔斯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契约论,由于对“大致平等”“互惠互利”和“基本益品”理念的社会契约式信奉,也无助于解决这一正...

  • 尊严、能力与正义——纳斯鲍姆的尊严概念评析

    作者:谢惠媛 刊期:2017年第03期

    尊严是纳斯鲍姆修正罗尔斯契约论之理论结构的主要元素。就概念本身而言,她所论及的尊严蕴含了四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其理解能力和正义问题的基点。以这一概念为切入点,纳斯鲍姆构建自身的能力进路,着力解决传统正义论遗留的问题。但是这一做法不仅会引发一些难题与质疑,而且也没有为其能力进路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 论纳斯鲍姆及其能力进路对正义主体的拓展

    作者:朱慧玲 刊期:2017年第03期

    纳斯鲍姆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没有考虑到残障者、国际领域以及非人类动物的正义问题,这主要是受限于他的正义理论和社会契约论传统对正义主体的理解和设定。因此,她提出了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个人观,试图重新界定和拓展正义主体,并将尊严与能力联系起来;以此成为能力进路的基点,从而试图解决以上三个领域的正义问题。然而,纳斯鲍姆对于正义主体的...

  • 常人道德的尺度

    作者:甘绍平 刊期:2017年第03期

    每一个人即便是出于对自身长远和整体利益的考量,也都不应做不遵守道德规范的小人。但不做小人并不自然意味着必须去做圣人。我们的社会总体上说是由常人组成的。平常之人是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主体,为了保护自身权益而懂得必须履行维护他人权益的义务,这说明常人知晓守法尚德对于自己的益处。平常之人并不认为道德仅仅是与善恶的选择相关,而是...

  • 羞耻、伤害与尊严——一种情感社会学的探析

    作者:王佳鹏 刊期:2017年第03期

    羞耻的现象学本质是为寻求人之尊严而在自我意识中产生的价值冲突,其社会性根源在于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共同体价值与权力不平等,这两方面若平衡不好,羞耻感则可能经由内在化的压抑、累积及递归机制和外向化的转化、转嫁及发泄机制而对自我、他人与社会构成严重的伤害。因而将羞耻感作为起到自我提升作用的道德情感的同时,还必须限制权力对此种情感...

  • 道德选择与爱

    作者:邵永生 刊期:2017年第03期

    道德选择是人的存在方式,做人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进行道德选择而逐渐成“人”的过程。“爱”具有“伦理”属性,是道德选择合理性的标准。“爱”与道德选择需要对人之生命的尊重,而尊重人之生命又是建立在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基础上的。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求是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的最重要特征,是人类自身朝着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迈进...

  • 王阳明“良知说”的四个积极面相

    作者:李承贵 刊期:2017年第03期

    阳明“良知说”究竟有怎样的积极面相是当今学习、研究、传播阳明心学首先必须了然于心的课题。考之阳明心学义理脉络,务实践行、修行工夫、辨别是非、伸张正义四大精神贯注其中,这些精神不仅是阳明心学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阳明心学贡献于现代社会的积极资源。

  • 湛若水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之维

    作者:王文娟 刊期:2017年第03期

    明儒湛若水将情感问题有机地融入其道德哲学的整体,为当下伦理重建与道德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他提出“天下之道皆原于爱敬焉发之”,以爱敬等自然情感为道德实践的基础。通过对爱亲敬兄这类正面道德情感的培育与扩充,同时辅之以“随处体认天理”“执事敬”与“存心于勿忘勿助之间”等工夫对负面情感引导与纠偏,使具体情感逐渐与道德理性相结合,...

  • 中国“义”思想探源——以今文《尚书》为中心

    作者:许美平 刊期:2017年第03期

    义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儒家义思想奠基于前儒家的《尚书》时代,有必要对今文《尚书》中义概念做一爬梳,以求明晰呈现出其发生状况。由每一处义概念使用中的不同词性而展现出其特定的意涵、规定:当其最初被用为名词时,义产生了法则、规范的意涵;当其被用为助动词时,义字具有寻求合宜、正当性的意义;当义被用为形容词时,意味着正当性已经...

  • 文化传承视野中朱熹忠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者:欧阳辉纯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朱熹为儒家忠德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他在保持忠德原有内涵的同时,将忠德的内涵扩大为“正人”和“正己”两个方面,并将忠德的范畴拓展为具有广泛的、普遍意义的个体之忠、家庭之忠、社会之忠、职业之忠和爱国之忠。其当代价值主要有:有利于提高个体道德修养和道德智慧;有利于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利于职业道德的提升...

  • 功能论证: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

    作者:刘玮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功能论证是联系人、理性、德性和幸福的重要论证。但是亚里士多德在《欧德谟伦理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给出了两个在结构和论证方式上大不相同的功能论证。以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一卷中提出的功能论证为基础,比较亚里士多德在两部伦理学著作中给出的功能论证,会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线索来恰当地理解这个核心论证本身...

  •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论规范性的本质

    作者:刘松青; 韩东晖 刊期:2017年第03期

    规范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特别是元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和现代生物学中的功能解释理论,在规范性的解释上具有开创性。该理论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做出“事物是好的或坏的”的评价判断以及“某物应该如何”的指令判断,是由事物本身的特定功能或属性决定的;我们之所以有“某人应该做某事”这样的指令判...

  • “声名狼藉”的逻辑性谬误——重思约翰·密尔对功利原则的证明

    作者:张继亮; 臧金英 刊期:2017年第03期

    许多批评者指出,约翰·密尔在《功利主义》第四章中对功利原则的证明明显地犯有许多“声名狼藉”的逻辑性谬误。他们认为这些谬误主要包括两类:模糊性谬误/自然主义谬误和合成性谬误/划分性谬误。批评者们之所以如此严厉地批评密尔,或者是因为他们没有厘清密尔证明背后所预设的一些假定,或者是因为他们未将密尔证明功利主义的论点与他的其他著作...

  • 何以友善何种友善——对新市民友善观的反思与追问

    作者:黄进; 金燕 刊期:2017年第03期

    “新市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究的社会群体,它连接着乡村和城镇,是“四化同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因素。由乡村到城镇,他们逐步由熟人社会步入陌生人社会,如何处理社会关系是他们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社会认同的实现,既包括新市民群体对于城市社会的认同,还必须包括城市社会对于新市民群体的吸收、包容和接纳。基于新市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