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

大学生杂志 省级期刊

China Campus

杂志简介:《大学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23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有位同学、青声清语、专业是金、时时课课、舒心梳理、大园观止、初作靓品、深升进晋、海内海外

主管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国际刊号:1672-8165
国内刊号:11-5239/C
全年订价:¥ 192.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7214
总被引量:120
H指数:4
立即指数:0.0039
期刊他引率:1
  • 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

    刊期:2016年第13期

    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日前揭晓。在此次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社、中国大学生在线、光明日报社教育部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人物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全国365所高校向组委会推荐了597份材料。

  • 叶沈俏:正视它,超越它

    作者:陈芳婷 刊期:2016年第13期

    采访叶沈俏时,记者经常会被她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认真""感恩"和"上善若水",叶沈俏选择这三个词形容自己。从七岁失去双腿,到考上浙江大学,保送本校中文系直博,三个形容词已经完全融入到她的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乃至于与她合为一体。"我是个做人处事都很认真的人,与人真诚相处,不惹是生非,不轻易麻烦别人,容易满足;做事努力,无论多...

  • 李军:农民工到博士,10年长长长

    作者:周缘 刊期:2016年第13期

    2016年5月末,李军正在贵州西南的三都县调研,他看着这里的秀丽山川,走过这里的文化村落,"这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我在这里的调研重点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以及农村在独特的生态环境下如何实现精准扶贫。"谈到自己的学术研究,李军娓娓道来,丝丝入扣。这位土家族儿郎正在中南民族大学读博士,仅是2015年一年,他就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可是...

  • 张昊苏:国学,我掌握的并不多

    作者:郭蔚臻 刊期:2016年第13期

    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举手投足间带着浓厚的书卷气,笑起来的时候么么哒,他就是张昊苏。2015年,21岁的张昊苏获得了第一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的冠军,成为"国学达人",他出版了《屈原:乡土元音奏典范》、《苏轼:率性本真总不够》、《吴兔床日记》等。今年刚满22岁的他即将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 陈慈钰:与世博已结10年缘

    作者:池述 刊期:2016年第13期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的陈慈钰,有着多个标签:学霸、复旦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国务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志愿者……与她相伴时间最长的当属——世博会志愿者。习惯做事拼陈慈钰读小学时就将宣传世博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课外活动。多年参与世博的活动,让她早早学会合理安排、分割时间。陈慈钰打小就对自己要求严格,

  • 范天成:当兵是大学最值得晒的壮举

    作者:吴锦梦 刊期:2016年第13期

    范天成是厦门大学2012级法学院的本科生,本来今年应该毕业的他在大二选择参军两年,2015年9月才重新回归学校生活。走在校园中,范天成一米八几的个子非常引人注意,跟他坐下来聊天,他叙述的军队生活更加吸引人,两年的参军经历带给了他和同龄人不同的成长和体验。

  • 于小康:零起点,送卫星上天

    作者:刘婵 刊期:2016年第13期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于小康,和同学一起做了一件在很多人眼里不可思议的事:送卫星上天。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原本也是过着每一天从宿舍到运动场,图书馆到实验室的校园生活,喜欢爬山、跑步和打羽毛球。但是,他又从实验室走到了发射场,从监测站走到了"挑战杯"赛场,与他的师兄弟们将"南理工一号"微小卫星送入浩瀚天宇,书...

  • 马靖东:突破无人机壁垒

    作者:任玲 刊期:2016年第13期

    马靖东,是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2012级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从小就对飞机充满着好奇和渴望。从初二起,马靖东就对飞行器的设计制作痴迷不已,按照物理课本上的机翼剖面图和实体飞机的构架,自己制作了第一架还只能在地上滑跑的航模。从那时,他就已经下定决心大学要进一步学习飞行器的设计制作。凭借对梦想的赤诚和努力,

  • 韦明川:卫星总师是个90后

    作者:陆丽程 刊期:2016年第13期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10,9,8……2,1,发射!"的倒数计时,耸立的发射架上传来阵阵轰鸣,火箭破空而去,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这枚火箭是长征六号,它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的发射记录。在这20颗卫星中,有一颗叫"紫丁香二号",是我国首颗由学生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通常指质量小于10千克、具有实际使...

  • 车茂立:电商旅游IP,创业之路走得远

    作者:刘棉 刊期:2016年第13期

    5月的北京,空气中已经开始有了夏天的味道。晚上9点,上完双学位课程的车茂立收拾好书包,匆匆赶回宿舍。临近毕业季,大四的他并不轻松,大三曾去台湾大学交换,把双学位课程给落下了,为了补课程,几乎把毕业季过成了考试周。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选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顺利保研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拿过北师大给予学生的最高荣...

  • 叶天贵:混凝土材质的博士

    作者:麦伦 刊期:2016年第13期

    叶天贵是同学眼中的"S C I达人",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JCR一区17篇,成果被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外学者他引130余次,一篇论文入选ISI的ESI1%高被引论文;叶天贵是导师组眼中的"科研能手",攻博期间在Springer与导师合作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学院研究生...

  • 冯宁:紧急时刻伸援手

    作者:张瓜瓜 刊期:2016年第13期

    拨打冯宁的手机,电话那头始终是语音答复:"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第十次联系失败。记者联系了他所在的学校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老师说:冯宁尚未完全康复,人还在医院。老师把本刊的提问带到医院,冯宁在病床上做了回复。6个月前,冯宁在街头见义勇为,危急的时刻果断伸出援手。

  • 孙俊:“越小越弱”,想起终结者

    作者:陆丽程 刊期:2016年第13期

    孙俊16岁进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读,现为MEMS(即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纳皮米中心的博士研究生。他是闻名全校的科研先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材料界公认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IF=36.4)上发表封面文章,这是国内论文第二次登上该期刊封面。他的研究成果对下一代纳米加工工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 阳秋兰:不用走出大山,就能过得更好

    作者:任玲 刊期:2016年第13期

    大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本科生阳秋兰,童年是在偏远的山村中度过的,尽管物质条件贫乏、交通不便、村里生活水平落后,但是父母视阳秋兰为掌中宝,乡亲们都善良醇厚,邻里间互帮互助。在父母的亲情和村民的淳朴友善的呵护中,幼小的阳秋兰茁壮成长。这样一种善良、美好的民风也深深地影响了阳秋兰,使得她总是心存感恩,坚持帮助他人。

  • 吴舟桥:医学博士建Model,医者仁心写科普

    作者:刘婵 刊期:2016年第13期

    下午三点半,记者来到吴舟桥工作的地点——北京市肿瘤医院西院区。经过走廊,进入一个几平米的讨论室。墙壁、长方形桌、地板砖都采用统一的白色系,桌前放置着深蓝色椅子,在纯白的空间中注入一抹令人心宁的颜色。桌上只有几份规规整整的文件和一支笔,不大的空间里整洁有序,看不见混乱和散漫,只有秩序和严谨。吴舟桥的形象和这个空间展现的风格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