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345/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韩愈研究、文学·语言学研究、乡村社会问题研究、道文化研究、中原文化名人研究·张伯驹、周口作家作品与...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1-9476
国内刊号:41-1345/Z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2797
总被引量:3700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7987
立即指数:0.0187
期刊他引率:0.9538
平均引文率:7.5149
  • 姚鼐《古文辞类纂》的韩愈古文研究

    作者:张清华 刊期:2017年第03期

    韩愈古文受到宋人的特别重视,学习研究者亦多;金元明相对冷落;清代以八股取士的风气转盛,士子都以韩文为范式学习写作,因此带动了韩愈古文的选编与研究。清代桐城诸公成为学习研究韩愈古文的一大流派,他们对韩愈古文的研究承上启下,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韩愈的古文研究。姚鼐及其《古文辞类纂》不但成为桐城派韩愈古文研究的代表,亦是清人研究韩愈...

  • 韩柳古文与骈文的异同及新变

    作者:张弘韬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中唐古文运动突破骈文四六属对的体式,创造出骈散完美结合的新型古文。韩愈、柳宗元虽并称“韩柳”,但二人从思想上、创作实践上对待古文、骈文都存在差异。韩愈的主导思想是宣扬古文,以古文明儒道并进行创作实践的;柳宗元文则有骈有散。二者异曲而同工,在互动中实现了古文与骈文的新变。

  • 道文化与明代文学家宋懋澄的精神世界

    作者:寇凤凯 刊期:2017年第03期

    宋懋澄对道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颇为了解道家道教的义理,在生活、事业不得意之际,依靠道文化精神来排遣抑郁,怀有突出的道文化情结。在日常生活中,他奉行清静无为、清心寡欲的道家养生观;在小说创作中,他借助对道教方术、道教人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济世情怀。

  • 庄子相对主义者说辨析

    作者:杨柳青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庄子肯定事物客观性、承认差异性,同时又致力于用差异消解人为定义的、用于判断真理的普遍标准。庄子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相对主义倾向,但他的这种倾向是有所针对的,那就是反对当时各家学派的绝对主义,庄子试图把一切急功近利的思想化解于那个永恒的、独立的“道”的境域,认为只有“道”才是世间万物的唯一归属。过去学界多把庄子...

  • 现代性批判视野中的城市化反思——以邵丽小说《城外的小秋》《北去的河》为例

    作者:刘宏志 刊期:2017年第03期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是农民的富裕,以及传统乡土韵味的失落。邵丽的《城外的小秋》《北去的河》等小说聚焦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命运,实现了对乡村诗性的重新发现,也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反思。

  • 用整个心去谛听世界——申艳诗歌评析

    作者:李继华 刊期:2017年第03期

    申艳善于捕捉形象,并将其转化为优美而富于联想的意象,从而使她的诗歌具有感性与理性相融合的强烈感染力。她以诗人的敏锐,体察着生活中易于为人忽视、漠视的细节与物象,将自己的深沉情思与思索灌注其中,达到了情理兼备、情辞兼美的境界。她以密集而富于哲思的意象,构筑着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记忆。由于她的挖掘与提炼,很多意象成为过往生活的...

  • 论张新安短篇小说的散文化叙事特征

    作者:刘臻 刊期:2017年第03期

    张新安的短篇小说往往侧重于书写极富周家口地域风情的逸闻奇事,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叙事特征,具体表现为“小事件、大题材”的选题倾向、对情节和矛盾的淡化处理、对氛围和情绪的侧重性书写,以及对语言本体性的重视等4个方面。

  • 光影之间——论《金锁记》中的女性生存意识

    作者:唐隽 刊期:2017年第03期

    五四时期的思想大解放带动了妇女争取平等权益的社会浪潮,然而很多女性依然在旧时代的压迫下挣扎求生。《金锁记》中曹七巧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她的疯狂是一个女人30年间寻求光明和自由而不得,最终被黑暗同化了的悲剧,为了生存她丧失了人性美好的一面,暴露出原始丑陋的恶,不仅扭曲了自我还戕害了儿女,而这只是被压迫和被奴役的女性生存现状的冰山...

  • 徐静蕾电影女性意识的成长与缺失研究

    作者:杜萱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从青春玉女到才女导演,70后女导演徐静蕾用6部影片完成了其身份的转变。她凭借女性性格优势,以女性的叙事视角,关怀女性的成长,书写独立的女性意识。影片以女性成长为叙事主题,女性在传统道德伦理及现代世俗人生中不停地裂变成长,进行自我认同,女性意识也在不断觉醒。而随着商业化和消费文化的入侵,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却出现了消解和缺失。

  • 黑色的童年金色的未来——刍议托妮·莫里森新作《上帝救助孩子》

    作者:李攀攀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上帝救助孩子》是托妮·莫里森反思黑人女性成长的又一力作。通过分析主人公布莱德的心理变化,以期发现在肤色给黑人儿童留下心理创伤之后,当代的美国黑人女性该如何摆脱童年时期心灵的枷锁,真正成长为自主、自强和自尊的时代新女性。

  • 燕国铭文考释二则

    作者:董越 刊期:2017年第03期

    燕国铜器铭文的“遲尹”、兵器铭文的“廄”的释读,对于研究燕国的官职、机构名称有着重要意义。从燕国铭文的一般格式规律出发,认为“遲尹”可以读为“冶尹”,“廄”不仅指马舍,还指马的数量单位,也指管理马舍的人“仆夫”。

  • 文化缺省下实现最佳关联的翻译策略

    作者:王德军 刊期:2017年第03期

    关联理论要求交际双方从认知语境中找出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为译者在处理交际中的文化缺省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应从对原语文化特征的理解中发现两种语言存在着的文化缺省,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补偿译语读者所缺失的文化信息,从而获得语言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

  • 河南周口方言“给”的语法功能及其语法化

    作者:林小径 刊期:2017年第03期

    周口方言中的“给”是一个高频词,在共时平面承担的语法功能比较多,兼有动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功能。其中,表相与关系的介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是其不同于普通话的特殊用法。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周口方言中各种用法的“给”,并分析了其语法化历程。

  • 直觉主义学派及其思想探析

    作者:杨召富 刊期:2017年第03期

    第三次数学危机之后,为解决数学基础问题而产生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直觉主义理论。从事这一理论研究的学派被称为直觉主义学派。介绍了直觉主义的历史根源及代表人物;阐述了什么是直觉主义,直觉主义的数学观思想,其代表性观点的特点如承认潜无穷、否认实无穷,构造性等;最后对直觉主义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 “天人关系”视域下董仲舒儒学思想的理论转向

    作者:王壮壮 刊期:2017年第03期

    先秦儒家过于重视伦理道德与王道教化,使儒家思想缺少终极依据支撑的合理性。董仲舒儒学从“天人关系”出发,将阴阳五行为范式的宇宙论系统纳入儒家思想体系,使儒学获得对自然秩序的解释权;在此基础上,他为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进行了论证,使儒学最终成了汉朝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汉代儒学在董仲舒这里完成了儒学思想发展史上最关键的理论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