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345/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韩愈研究、文学·语言学研究、乡村社会问题研究、道文化研究、中原文化名人研究·张伯驹、周口作家作品与...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1-9476
国内刊号:41-1345/Z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2797
总被引量:3700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7987
立即指数:0.0187
期刊他引率:0.9538
平均引文率:7.5149
  • 民间信仰的圈层体系与村庄社会功能整合——基于豫中沟村的田野调查

    作者:刘涛 刊期:2011年第04期

    豫中沟村民间信仰复苏后,形成了结构明显的圈层体系,村民通过对关帝的祭拜把集体仪式嵌入到村庄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仪式传达、规范与重申,人们感受到村庄共同体的存在,并产生出新的基层权威,形成了功能强大的结构体系。家庭、村落到村落之间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网络,这种信仰体系型塑着村庄中的公共的生活空间,构造村民的本体性价值,让人们延...

  • 乡村社会的“私了”——兼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必要性

    作者:黄倩 刊期:2011年第04期

    我国自古就有"厌讼、贱讼"思想,人人唯恐诉讼缠身而避之,从而私下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来促进乡邻之间的和谐。可见"私了"作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存在有其必要性。通过借鉴国外的"ADR"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 改革开放以来离村脱农女性群体概述——以河南省21个村庄的调查为中心

    作者:胡现岭 刊期:2011年第04期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女性脱农离村步伐加快,但人数仍远远落后于男性。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女性脱农的前提条件,而升学是女性脱农最主要的方式,从而显得脱农女性整体文化水平较高。从脱农女性的流向看,她们缺乏跨阶层的长距离流动机会,绝大多数生活在社会中层或中下层,并有部分女性脱农后沦为城市的底层。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农村女性要...

  • 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瓶颈制约与突破路径——基于福建莆田的实地调研

    作者:许海英 刊期:2011年第04期

    以2008年福建省"送金融知识下乡"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莆田地区农村居民、工商业主等农村主体的金融需求状况的实地考察,对福建省农村金融需求现状中所存在的资金需求缺口大、正规金融机构缺失、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等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要改革农村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体系,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培育新型金融竞争主体等建议...

  • 自以欧梅比韩孟——韩孟、欧梅并称之文化内涵探论

    作者:庆振轩 刊期:2011年第04期

    把欧阳修、梅尧臣比作韩愈、孟郊,始于宋人,终为后人公认,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现象:以道义相高,以名节互励;文酒诗会是联系其一生情谊的纽带;为国为时惜才、荐才。

  • “韩门弟子”欧阳詹研究综述

    作者:杨遗旗 刊期:2011年第04期

    近几年古文运动作家研究不再局限于韩、柳大家,欧阳詹因其与韩愈的特殊关系也自然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为使对"韩门弟子"欧阳詹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特从文献研究、思想艺术研究、文化研究三个方面对有关欧阳詹的研究作一梳理。

  • 中国传统文化的非本体论

    作者:周全田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学的"以道观之"达到"道通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及禅学的"般若直观"达到"不二法门""圆融相即""平常心是道"的妙悟都是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超越二元对立思维"的,是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论"的文化思想。真人所达到的妙悟境界可以说就是西方人所渴望的"完全客观的感觉"。西方文化自古以来比较侧重事物的差异性...

  • 论周易的精髓——逻辑理性主义

    作者:倪阳 刊期:2011年第04期

    《周易》具有哲学中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的全部内容,其精髓是逻辑理性主义。《周易》的逻辑是自然本体逻辑,是关乎天、地、人最根本规律的逻辑,是最大的逻辑;《周易》又是一个辩证法体系,泛演化逻辑体系;《周易》哲学中的概念体系的展开,还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 “经典文学”和“经典文学教育”的界定

    作者:杨道麟 刊期:2011年第04期

    "经典文学"与"经典文学教育"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有必要对二者作出确切的界定,从而塑造出"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以期为构筑举世闻名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大厦作出应有的贡献。

  • 隐世与入世——张爱玲与丁玲创作生涯比较

    作者:孙咏梅 刊期:2011年第04期

    张爱玲和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两位女作家,两人的生活背景和早期经历有着诸多近似之处,也都有着张扬而执著的个性,但两人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极大差异。张爱玲"隐世"的人生态度和丁玲意欲"入世"的姿态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

  • 一箪一世界 一瓢一菩提——从“饮食”看汪曾祺关于文化人格重建的理想

    作者:钟晔 刊期:2011年第04期

    立意于汪曾祺关于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重建的理想,以其小说中的饮食描写为视角,论析汪曾祺如何以饮食描写界定四种知识分子文化人格:斯文扫地型、寡廉鲜耻型、曲高和寡型和张弛有致型,如何从饮食描写中展示出张弛有致型文化人格的完美,如何通过浓淡不一的饮食描写表达作家的自我和关于知识分子文化人格重建的理想,如何通过饮食描写中的语言艺...

  • 埃米莉·勃朗特诗歌的意境特征

    作者:覃志峰 刊期:2011年第04期

    埃米莉的诗歌在意境的营造上多是依从自我的性格,表现出一种忧郁而淡远,或沉郁又狂暴的风格。其类型主要有触情生情、缘情写景、寓情于景和有情无景等,其中无不饱含着她对不幸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思考,浸润着她的人生追求和审美情趣。

  • 从电影《七宗罪》解析当代美国文化中的宗教情结

    作者:刘岩 刊期:2011年第04期

    著名导演大卫.芬奇的经典作品《七宗罪》中贯穿始终的浓厚的宗教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从追溯《七宗罪》的宗教渊源入手,分析剧中主要人物性格中所隐含的宗教情结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与指向,以期透过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的面纱,来解读当代美国社会对罪的诠释与对宗教的敬畏和推崇。

  • 梁宗岱的故乡之辨及其译作中的“乡音”

    作者:程家惠 袁斌业 刊期:2011年第04期

    针对当前国内学术界普遍存在的有关梁宗岱故乡的问题和他真正的乡音问题及其乡音在译作中的体现等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梁宗岱的故乡是百色,他的乡音百色"白话"在译作中主要体现在特有用词、词语的简略、习惯表达和特有句法上。

  • 借用名词表量的跨语言比较

    作者:党兰玲 刊期:2011年第04期

    英汉语都存在借用名词表量的现象。从语义上看,英汉表量的名词具有鲜明的形体特征,与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大部分表现为附着关系或者包容关系。这是由人类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的。人类认知经历了从直观、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表达的发展过程,借用名词表量是通过联想在已知的、具体的空间形体名词和抽象的数量意义之间建立联系。从语用的角度看,英汉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