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345/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韩愈研究、文学·语言学研究、乡村社会问题研究、道文化研究、中原文化名人研究·张伯驹、周口作家作品与...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1-9476
国内刊号:41-1345/Z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2797
总被引量:3700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7987
立即指数:0.0187
期刊他引率:0.9538
平均引文率:7.5149
  • 五《原》的创作与道统的确立——兼论韩愈阳山之贬与文风之变

    作者:刘真伦 刊期:2006年第01期

    眨谪阳山使韩愈对社会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冷静的思考,儒学传承统绪的理论也由此趋于成熟。个性解放与人格独立的人生追求,表现为“词蓝己出”、“怪怪奇奇”的审美追求。愤激由此趋于平和,平实由此转为险怪。

  • 韩愈先祖占籍迁徙流变与韩愈里籍考

    作者:张清华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中晚唐时期,人们对韩愈里籍河阳(今河南盂州),而郡望昌黎(在今辽宁省义县)并无争议。至五代、北宋两《唐书》一出,则产生了昌黎与邓州南阳二说。昌黎说者后又插入河北唐山昌黎之说。河北唐山昌黎既不是韩愈祖籍,也不是韩愈里籍,充其量是韩愈卒后若干年,其后人徙居于彼;况河北唐山昌黎之名乃韩公卒后600年才产生的,不当与韩麒麟一支...

  • “是”与“异”:韩愈文论的核心

    作者:刘振娅 刊期:2006年第01期

    韩愈以“是”、“异”二宇论文,比较集中地见于其《答刘正夫书》。“是”、“异”的辨证运用是韩愈文论的核心,其精髓,贯穿在文论、体现在创作实践之中,无论从内容、风格、语言还是表现手法,都可以看到他对“是“异”的重视与实践。历来论者对此缺乏深入论述,清人刘熙载虽有解释,但语焉不详。文章试就此作一番辨察,以求正于方家。

  • 先生伟绩传青史 万古民怀逐鳄恩——也谈韩愈寓潮功绩

    作者:杨子怡 刊期:2006年第01期

    韩愈寓潮八个月,驱鳄鱼,兴教化,释奴婢,功绩卓著,爱民及物,棠荫百姓,庙食千秋。文章对其寓潮功绩及影响进行了再论述。

  • 论元结山水铭文的修辞策略和美学风格

    作者:熊礼汇 刊期:2006年第01期

    元结山水铭文具有独特的修辞策略和美学风格,突出特点是通过写无名山水之荧束阐述、宣扬“君子之道”、“君子之德”和他对这种道德的向往。与写作诸如《心规》、《戏规》、《出规》、《时规》、《自箴》等表述道德规范内容的古文一样,他采用这种修辞策略,是出于重建道德以救时劝俗的需要。其写法继承和发展了上古铭文的传统经验,对唐宋古文...

  • 冷眼观世相——论清初诗人廖燕诗歌中的反映现实之作

    作者:李永贤 刊期:2006年第01期

    廖燕是清初一位有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情感真率。其反映现实内容的诗歌,真实表现了作者的思想以及对清初社会现实的冷静思考。文章通过对这些诗歌的考察,力求对其思想、人格精神和人生态度有深入的理解。

  • 换个角度审视潘金莲

    作者:陈海丽 刊期:2006年第01期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终日挣扎拼搏,终难摆脱被奴役的命运。环境的凶险与污浊,世人的威逼及欺压,不幸的遭遇和经历,造就了她谋求生存时的恶毒与变态。她的冷酷与狡诈,自私与淫荡,以及辣手毒心、丑行恶德等等,应视为环境熏染、社会逼迫、习养所致。潘金莲的确是那罪恶社会的受害者。

  • 中国文学现代演进的三个环节——以梁启超、王国维、周作人为个案的考察

    作者:王剑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以“致用”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文学现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以“审美”为中心的非功利主义文学现构成了二元对立的两个层面,从这两个矛盾层面之中,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寻找到了文学自身的发展走向,从而使现代“文学”的观念得到鲜明的确立。

  • 由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概况看卫慧的创作

    作者:王瑜 刊期:2006年第01期

    女性写作在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女性文学在我国的发展却是近百年的事。文章首先对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加以简要梳理,然后联系当今文坛女性写作的现状对卫慧的小说创作加以剖析,揭示其创作话语的伪女性实质。

  • 曾文清:为士大夫文化“画魂”

    作者:范银芬 刊期:2006年第01期

    曹禺名剧《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形象是没落的士大夫文化的象征,带着同情的眼光从生命本体角度来深入考察这个人物,可以发现曾文清面对历史的变化无法从传统文化不良因素的桎梏中解脱出束,他的生与死淋漓尽致地为士大夫文化“画魂”,演绎了一幕文化个体面对历史新境遇无奈而悲凄的新时代的旧悲剧。

  • 秀·雅·和·远——华兹华斯诗歌艺术特色试论

    作者:柳士军 刊期:2006年第01期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他诗歌的艺术特色可用“秀”、“雅”、“和”、“远”四字概括。“秀”,诗歌语言清新秀丽;“雅”。诗歌娴雅不俗;“和”,诗歌达到“天人合一”;“远”,诗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关于古典名著的电视剧改编

    作者:姚小鸥; 陈国钦 刊期:2006年第01期

    文章简要概括了古典名著电视剧改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版本、情节、人物、结构、接受等问题,同时对戏说式改编、电视剧改编中的性与暴力、传统艺术对改编的影响、改编中的语言转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新时期影视的解构策略

    作者:曾耀农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文化激进主义的失败,反过来促成了保守主义文化的迅速崛起。中国近期部分电影表现出对道德权威的冷漠,对激进理想的疏离,以及对于当下利益毫不掩饰的追求。90年代之后,许多学者对西方解构主义对中国新时期影视的影响表现了一定的担忧,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 “三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董晓萍 刊期:2006年第01期

    文化遗产保护是节约型、可持续社会的建设基础,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评价,要与以往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保护的工作相衔接,才能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同时,也应引入民俗学的视角,才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支撑。民俗学也要补充世界遗产学的现代知识框架和行动框架,去更好地发挥学科...

  • 汉画研究的历史回顾

    作者:陈江风 刊期:2006年第01期

    作为传统学术概念,古时属于全石学范畴的汉画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悠久的研究历史。新中国以来汉画研究获得快速发展,已然形成一门新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继往的目的在于开来。回顾汉画研究的历史,从学术史的角度理清其历史线索、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并进行学术发展展望,对于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