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杂志简介:《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344/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典文学研究、康德美学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农村问题研究、文艺学美学研究、历史哲学研究、湛江地方文化与经济研究、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

主管单位:1006-4702
主办单位:广东湛江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6-4702
国内刊号:44-1344/G4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5199998021126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被引量:4546
H指数:17
  • 汉语转换与外国文学经典在中国的政治化

    作者:王钦峰 刊期:2007年第01期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在汉语转换中受制于我国特有的文化语境和特定行为人的特定行为目的,外国文学经典在其原语语境中的意义与功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致使外国文学经典在中国被重新经典化。在此过程中,外国文学经典在许多环节上受到了中国特定文化场域的制约与规范,从而被异化为民族政治和政党意识形态的承担者。

  • 翻译文学史:一段问题史

    作者:张德明 刊期:2007年第01期

    翻译文学是近现代中国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在促进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为翻译文学书写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学术任务。不过,在书写翻译文学史中,有些问题必须加以澄清,如翻译文学的历史依据何在,艺术属性是什么,翻译家的文学史地位如何确定等。翻译文学史的再写与重写将是一个长期的学术任务,它呼唤更多的...

  •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双重性

    作者:曹少森; 冯文坤 刊期:2007年第01期

    译者的双重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客体性。文学翻译中译者与译论,译者与原作,译者与译作以及译者与读者之间的多元关系都证明了译者具有双重性,并充分体现了其主体地位。

  • 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文学

    作者:秦为民 刊期:2007年第01期

    文化转型和翻译文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文化转型时期,虽然翻译文学具有多元化特征更加突出,选材更为广泛、自由,功利主义色彩浓厚和大众文学发展迅速的显著特点,但创作后继乏人,译作质量不高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创新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文学,必须坚持扬弃式传承,批判式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路径,走综...

  • 论意识形态在鲁迅翻译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作者:杨永华 刊期:2007年第01期

    鲁迅先生有自己独特的翻译立场,那就是意识形态如同主导他的创作一样主导他的翻译行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与作为翻译家的鲁迅秉承同样的文学原则:教化国民,重构社会。

  • 中国电影大片批判:奥斯卡与商业化追逐中的中国大片

    作者:杨剑龙 刊期:2007年第01期

    中国大片忽视了影片的伦理色彩、人文精神、思想深度,华丽的形式与苍白内容形成了巨大反差,奥斯卡情结、商业化追求和编剧的弱化是导致中国大片如此状况的原因;影片《英雄》摄取了众多中国传统元素,在暴力成为影片的突出场号时却难觅人性人文精神,它混淆了秦王统一霸业与人民和平愿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刺秦”历史观;电影作为一...

  • 《英雄》:“刺秦”重构的权力隐喻

    作者:李亮 刊期:2007年第01期

    2002年岁末,《英雄》横空出世,以惊世骇俗的镜像表演,铺天盖地的宣传轰炸,一时也让人趋之若鹜。张艺谋似乎当了文化掮客,收罗林林总总的中国文化古董,打包批发,销往海外,影片里的文化犬儒色彩,不免使人唏嘘不已。

  • 《十面埋伏》:“心狱”的隐喻与“突围”的可能

    作者:张登林 刊期:2007年第01期

    当张艺谋的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形成当下热点时,我不仅联想到备受争议的《十面埋伏》,尽管其上映至今也才两年多,但中国电影“大片”的及时性消费现象已经成为人们见怪不怪的事实。

  • 《无极》:华丽与阴冷之间的分裂

    作者:陈雪康 刊期:2007年第01期

    电影美学家认为,电影的效果必须始终从属于情节,即电影语言的修辞手法必须与电影故事的语义骨架相融,电影艺术才能真正地让观众享受其魅力。然而,《无极》语言修辞上的华丽美艳与语义骨架的忧郁阴冷之间,明显存在着分裂与缝隙。

  • 《夜宴》:冯小刚的大片之痒

    作者:陈卫炉 刊期:2007年第01期

    冯小刚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另类。“冯小刚制造”往往成为大众集体狂欢的盛典。大致从《手机》、《天下无贼》开始,他似乎有意酝酿一种突破性格局。古装正剧《夜宴》是这个趋向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 《满城尽带黄金甲》:璀璨中的“拷贝”

    作者:任芳萍 刊期:2007年第01期

    由张艺谋导演的巨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以铺天盖地的广告引人人彀,观摩影片确实为影片的璀璨所震撼:金碧辉煌的宫殿、金光耀眼的盔甲、铺天盖地的菊花、金黄夺目的龙袍,确实营造出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境界,延续并将张艺谋影片的恢弘绚丽凸显到了极致。加上丰乳肥臀的艳丽宫女、从天而降的黑衣刺客、惊心动魄的杀戮场面、两军对阵的厮杀情...

  • 波德莱尔应和论与霍夫曼——兼及爱伦·坡

    作者:李珺平 刊期:2007年第01期

    文章重点探讨波德莱尔应和论与霍夫曼的关系。认为,如果英国批评家查德威克“两个对应面”之说有道理而且可以被分离,波德莱尔应和论的“水平对应面”就受过霍夫曼的启发。由此延伸,解剖了霍夫曼的创作特点及通感说在其作品中的表现,也考察了波德莱尔接受霍夫曼通感说以及其他相关理论的时间和过程,并提到霍夫曼对爱伦·坡的影响兼及对波德...

  • 论网络文学接受美学特征

    作者:谭洪刚; 陈功; 全华凌 刊期:2007年第01期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在其接受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美学特征。接受对象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接受对象的“第二文本”是对话与交流的体现;接受主体具有高度自由性、接受心境与参与创作冲动的统一、情感还原与异变的并存;接受过程是审美差异性与统一性的互补、个体性期待与集体性期待的同一、接受动机与接受延留效果的一致性。

  • 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日本作家葛西善藏小说创作论

    作者:陈延 刊期:2007年第01期

    葛西善藏是日本传统私小说的代表作家,“真实性”是其作品的典型特征之一。他所追求的真实,根本上在于自我心境的真实表现。葛西善藏通过对故事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虚构与夸张,穿插运用暗示、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研究葛西善藏小说创作中虚构的表现、作用及其虚实相间的艺术风格的成因,对于阐释日本私小说与虚构性的...

  • 美国与阿富汗战略关系的演变

    作者:于卫青 刊期:2007年第01期

    阿富汗虽然是一个落后的内陆山国,但一直是大国角逐的重要场所。冷战初期,苏联和美国以提供经济援助的方式在阿富汗展开争夺;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双方在阿富汗进行了“人”战争。冷战结束后,随着中亚五国的独立,阿富汗地缘政治地位进一步上升。“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反恐战争。此后,美国主导了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