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杂志简介:《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344/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典文学研究、康德美学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农村问题研究、文艺学美学研究、历史哲学研究、湛江地方文化与经济研究、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

主管单位:1006-4702
主办单位:广东湛江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6-4702
国内刊号:44-1344/G4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5199998021126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被引量:4546
H指数:17
  • 义务、自律与至善——康德伦理思想中的几个重要范畴分析

    作者:吕耀怀; 李季璇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康德看来,真正的道德行为不仅必须出于义务,而且也只能出于义务;只要是出于义务的行为,无论其效果如何,都必定是道德的行为。康德所谓的自律,提升了道德的主体性,但他又把自律变成了没有任何内容的空洞形式。康德把至善当作一种道德理想,当作一种在现实世界中难能而只有在彼岸世界才可能的圆满的善。但实际上,至善并不能解决道德与幸...

  • 康德与罗尔斯的道德论证及其启示

    作者:赵祥禄 刊期:2006年第04期

    康德和罗尔斯依据普遍同意标准和有效性标准来论证道德原则或正义原则。二人的论证既相互联系,也存在着不同。普遍同意的标准体现了对于人的尊严的尊重;有效性标准体现了伦理学的实践本质;普遍同意的标准和有效性标准二者相互补充,不可或缺。

  • 康德伦理学先验根据的意识形态特质

    作者:钟明杰 刊期:2006年第04期

    康德伦理学经由认识论进路获得逻辑形式,但是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意识形态置换,从而确立了道德法则的先验根据。康德借助意识形态的特殊机制,积极否定幸福原则,呈现道德法则。公共权利是康德政治伦理学的最高道德法则,公共权利的权威性和实践力量来自意识形态的颠倒机制。

  • 康德道德神学的现世理念及建立

    作者:王强 刊期:2006年第04期

    道德神学的现世存在是道德的宗教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世宗教的理念形式(纯粹道德宗教),即以纯粹实践理性为根据的道德信仰(因信得救)和“共同善”相统一的至善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基督教的阐释,证明现世“合理的普遍宗教”的代表就是基督教,从而使道德神学的表象得以现世的建立。

  • 宪法解释的语境分析

    作者:张勇 刊期:2006年第04期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对宪法文本含义的追寻实际上是将宪法文本语境化的过程。对宪法语境化的解释要以宪法文本为基础,关键要充分考虑到政治性因素和社会现实性因素,同时要以宪法基本精神和原则为界限,才能对宪法文本做出合理的、时代性的解释,才能实现宪法之现实功用价值。

  • 百年中国宪政的历史反思

    作者:黄家滨 刊期:2006年第04期

    近现代中国百余年宪政发展的历程告诫我们,当代中国的宪政之路必须彻底摒弃以往的工具主义态度,树立法律尤其是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努力推进公民社会建设。

  • 华北人民政府法治取向探析

    作者:刘忠权 刊期:2006年第04期

    华北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它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实行法治的施政方略。虽然只存在了1年,但在法律的制订、政府运行的程序化、司法过程的规范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同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的独特现象。

  • 试论“新诗”概念的发生

    作者:伍明春 刊期:2006年第04期

    “新诗”概念是研究早期新诗的一个关节点。这个概念的发生、确立,构成早期新诗寻求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诗”概念的来源显得相当复杂,既有纵向的来自晚清“诗界革命”的某种继承,也受到美国新诗运动等外来影响。作为“新诗”发明者的胡适,是这个概念的大力推行者。

  • 一项难以实现的诗学规划——闻一多“三美”主张新论

    作者:张德明 刊期:2006年第04期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新诗史上表述最完整、最有系统性的有关新诗形式建设的规划与方略。不过,对于以现代汉语为基本的语言体系,以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为特定文化语境的新诗创作来说,“三关”主张实现起来却是相当困难的。

  • 胡风诗论研究:合理与偏颇间展开的视界

    作者:霍俊明; 岳志华 刊期:2006年第04期

    胡风的诗论构成了其文艺理论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他的诗论注重诗人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重视诗人的主观战斗精神和战士身份,并推崇和鼓吹无拘束的奔放的自由诗歌体式,对诗艺和其它诗歌体式则相对忽视,对诗人身份的认定也有偏颇之处。胡风的诗论正是在合理与偏颇之间同时展开与进行的。

  • 海德格尔诗才观新论

    作者:袁兆文 刊期:2006年第04期

    海德格尔诗才观是真理、诗人、艺术作品相互交融的独特呈现,其内含着诗才之灵性、想象之神圣和作品之化境三者的交融与互化,隐含着对传统艺术理论的反动和纠正,也进一步消融了哲学与诗学的沟壑。关注“诗人何为”,旨在于传统形而上学域外启示另一维的“它者”,也为现代文明的匡正提供另一种视角。

  • 换一种思维看散文:用相似性给散文命名

    作者:李伟 刊期:2006年第04期

    新时期以来人们对散文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提出大散文概念,有的认为散文就是美文.还有人把散文分为感性与知性,其实这些观点与传统的散文定义一样,都没有揭示散文的内在规定性,不可能据此建立散文创作理论。从思维的角度看散文,散文的内在规定性就在于相似思维。作者运用相似思维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感悟生活,发现真知,不断地...

  • 关于“申论”写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喜洋 刊期:2006年第04期

    “申论”作为国家选拔公务员的一种测试方式,不仅成为当今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形式之一,同时也为传统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其一,评判性阅读是“申论”写作的起点。“申论”的含义,是针对背蒂资料所蕴含的某个社会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因而学会解读、发现、开掘,是“教”与“学”的重点。其二,理性表述是“申论”写作外化的成...

  • 《古诗十九首》的颓废主义诗歌

    作者:张应斌 刊期:2006年第04期

    《古诗十九首》中近4成诗歌述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它以人生观、人生方法论构成了较系统的颓废思想,与汉末民歌一起形成了普遍的颓废思潮。悲怆的情感抒发使《古诗十九首》更具思想和艺术感染力,颓废在弃旧中为创新铺平了道路,对文学上的建安之风和哲学上的魏晋玄学有开启之功。汉末颓废诗歌在世界颓废主义文学中,也有重要地位。

  • 论初盛唐山水诗的特点

    作者:高建新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与前代相比,初、盛唐的山水诗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不再局限于具体景物的精细描绘、刻画,而是注重表现山水的整体气象,在山水形象中含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宇宙意识,诗人对山水的认识、体验不仅加深,艺术手法也更为纯熟;二是自然景物和生活感受的结合,山水形象中含蕴着生活美和诗人的人格美;三是不粘滞于物象,注重表达对山水自然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