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高专学报

镇江高专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Zhenjiang College

杂志简介:《镇江高专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51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赛珍珠研究、京口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法学论坛、立德树人研究、科技研究与开发、文化长廊、教海采珠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国际刊号:1008-8148
国内刊号:32-1511/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1664
总被引量:2292
H指数:15
引用半衰期:5.2891
立即指数:0.042
期刊他引率:0.954
平均引文率:7.7273
  • 迎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

    作者:杨国祥 刊期:2006年第03期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一种需要、一种手段、一种动力、一种机遇,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意义和推动作用。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意义和作用,要采取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加快提升办学水平。

  • 我校召开学术委员会议 杨国祥校长作重要讲话

    刊期:2006年第03期

    2006年6月20日下午,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在校行政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审核、认定了2005年度教职工科研成果奖励情况;讨论了《镇江高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评选办法(试行)》和《镇江高专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试行)》;审核并推荐了“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对象。

  • 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作者:徐铭; 柏林 刊期:2006年第03期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受择业观念、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形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合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 构筑产学研结合立体网络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林苏; 卢兵 刊期:2006年第03期

    从校内“局域网”、社会“城域网”以及全球“因特网”三个方面探讨产学研结合立体网络的构建。联系工作实际,探索校企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和网络的有效途径。

  • 高职高专走进评估时节

    作者:郑明喜 刊期:2006年第03期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评估的重要性,通过对评估方案的剖析,对高职高专类教学评估提出建议。

  • 吕凤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初探

    作者:唐成海 刊期:2006年第03期

    吕凤子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而他的教育思想必然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尤其是社会文化的反映。通过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的分析,可以追寻吕凤子先生教育思想得以逐步形成并促成其教育实践活动的原因和轨迹,进而探讨其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职业教育的一代宗师吕凤子

    作者:钱凯 刊期:2006年第03期

    吕凤子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位先行者。他为使妇女不依附他人而办学;他倡导以美育陶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他身教重于言教。他用他的人生实践,为我国职业教育留下了一代宗师的光辉形象。

  • 崇高的人生境界 伟大的办学思想——浅谈吕凤子“正则”办学思想的时代意义

    作者:汤金洪; 王玉叶 刊期:2006年第03期

    吕凤子先生一生致力于“教书、作画、办学校”。40年办学中,“三办正则”的意义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开创了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之历史先河,树起了反封建、反礼教的革命旗帜,倡导了团结、求实的作风,更体现了吕凤子先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精神,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 神韵镇江的烫金名片——刍议“白蛇传传说”保护工程

    作者:张炜 刊期:2006年第03期

    从三个方面对“白蛇传传说”口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进行了阐述,提出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合力打造这张神韵镇江的烫金名片。

  • 晚清状元陆润庠与镇江

    作者:裴伟 刊期:2006年第03期

    追溯晚清状元陆润庠及父、祖三代与镇江的关系,并证明陆润庠与镇江渊源深厚:他出生在镇江市区,而且其名、字都与镇江地名、文物有关。

  • 我校又获三项市级科技项目

    刊期:2006年第03期

    接[镇科计(2006)49号]、[镇财教(2006)18号]文,我校又有3项课题获镇江市2006年度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立项,并获得市财政专项资助各1万元。这三项课题分别为:唐成海主持的“镇江农村科技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研究”;

  • 焦山碑刻研究四则

    作者:殷光中 刊期:2006年第03期

    通过对焦山四块刻石的考释,对前人屡误为唐刻的《金刚经》辨正为隋前书,对洪亮吉、张问陶、康有为与镇江文人的交游及其影响,作了考述和评析。

  • 刘鹗诗歌精神生态探胜

    作者:李金坤 刊期:2006年第03期

    刘鹗《老残游记》蜚声中外,研究日盛:其实,他的《铁云诗存》则别有风采。诗中时弊民痪、自身困厄、恋乡思亲、友谊艳情、登览题咏、考古雅玩、海外见闻等,无所不见。其诗兴之所至,任情而发;体物写心,比兴优美;俗中见雅,清新俊逸;善于化用,勇于创新,颇含唐诗的丰神情韵。刘鹗堪称是才情兼美的优秀诗人。其诗学生态值得研究。

  • 二语“习得”理论与中小学外语教学:一项实证性调查

    作者:方文礼; 朱如忠; 王勇 刊期:2006年第03期

    运用问卷调查和集体访谈的方式对克拉申有关区分“学得”和“习得”的理论假设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他们对“习得”理论的看法以及该理论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调查结果发现:多数接受调查者认同语言“习得”的本质就在于语言形式与其功能的融合,“学得”与“习得”密不可分;中、小学“任务...

  • 英汉隐喻对比分析及其意义

    作者:徐太平 刊期:2006年第03期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喻体的选择和结构上也不尽相同。可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着手,探讨英汉隐喻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