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杂志简介:《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504/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儒释道研究、文学研究、郭沫若研究、文旅融合研究、文化视野

主管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8-0139
国内刊号:51-1504/G0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3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3313
总被引量:5792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9.0104
立即指数:0.0116
期刊他引率:0.9691
平均引文率:10.4213
  • 文化类社会组织蓬勃兴起

    刊期:2013年第10期

    前几天,去某区调研,发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过去,政府出钱出人出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阵仗凶、排场大、很热闹,活动一过也就悄无声息,很难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究其原因,群众文化活动应交给群众自己去组织、自己去做有兴趣、愿参加的活动,而不应由政府包办代替。大凡包办搞的活动,效果都不好。

  • 客家“拜图”仪式展演——来自闽西培田古村的调查研究

    作者:罗勇 张自永 刊期:2013年第10期

    “拜图”是祭祀先祖的一种古老形式,至今在闽西连城县等地可见,其中培田吴氏的“拜图”仪式保存完好。培田古村新正二日拜图之俗,历两百余年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伦常并没有随着宗法制度的消失而从人们的观念中析出,它仍是维持乡村社会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认真发掘和利用乡村优秀...

  • 古蜀人的“五”崇拜和宇宙观

    作者:李竞恒 刊期:2013年第10期

    很多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能够显示古蜀文化中,“五”这一数字具有重要的象征和宗教含义。笔者通过张光直先生“亚美文化连续圈”和美国宗教思想史学者伊利亚德等人对萨满宇宙观的研究成果,结合古蜀文化中“五”崇拜的现象,认为这一现象体现了古蜀人的宇宙观,这一观念与东亚、北亚及美洲的萨满宇宙观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古蜀人的“五”崇拜,也...

  • 隋唐时期的吴郡陆氏

    作者:傅绍磊 刊期:2013年第10期

    吴郡陆氏对隋朝有着强烈的政治认同感,从而与隋朝产生了良性的政治互动。唐代吴郡陆氏兼通儒学、文学,不乏吏治之才,而且从政风格正直清谨,维护皇权正统,于是,能够在不同的时期脱颖而出。

  • 海瑞精神的时代命运

    作者:王炎 刊期:2013年第10期

    在中国,提起海瑞,人们眼前便会跳出一个刚直不阿、正气凛然的清官形象来。尤其经过,海瑞差不多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字。不过这个历史人物,毕竟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的真正意义,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化身和正义的象征。今天,我们重温海瑞其人其事,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官要有那么一股正直、清...

  • 简论刘成忻对章学诚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李桂芳 刊期:2013年第10期

    刘成断以其广博精深的学问而被学界誉为“天才学者”。他幼承家学,又私淑清代章学诚。刘成圻发展了章学诚所倡扬的“六经皆史”的观点,把“史学”扩大为“论世”“观变”的“人事学”,推进章学诚史学思想中的“史义”、“史德”观,并将其与史学研究中的史法和史识紧密结合,在民国史学研究中独具特色。

  • 石涛“变节”考

    作者:韩刚 刊期:2013年第10期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画品即人品”铁律的存在,石涛“变节”问题自然成为石涛研究界与一般大众长期关注的热点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对石涛及其艺术的更深入研究与更准确评价。本文遵循“知人论世”古法,通过大量列举石涛“变节”事例与对未“变节”论点的辩驳,认为石涛“变节”确实存在。

  • “‘礼仪中的’美术”断想——对巫鸿《礼仪中的美术》里一个观念之反思

    作者:韩刚 刊期:2013年第10期

    通过较为详细论证,本文认为巫鸿《礼仪中的美术》书名中的定语“礼仪中的”与当时的历史文化精神不符,值得再斟酌。

  • “文人”考——现当代“文人画”研究预设反思

    作者:韩刚 王子天 刊期:2013年第10期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陈衡恪发表大作《文人画之价值》以来,在研究者与一般人的心眼中,便逐渐有了“文人”是可爱可敬的这样一个“文人画”研究根深蒂固之预设,而据本文考察,“文人”在清末民初以前历史文化衍化中意蕴变动较大:三代秦汉“文人”因有“文”有“德”而被揄扬,魏晋至清末民初因多“文”缺“德”被贬抑。在东汉迄清末一千九百...

  • 梦里红楼说丧仪

    作者:王彬 刊期:2013年第10期

    《红楼梦》描写了众多人物死亡,以及与死亡相关的丧仪。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丧仪的内涵已然模糊,如果将其考订清楚,通过史实复原,使原本鲜活的语境再度鲜活起来,则对于《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创作心态以及人物形象的认知都是不无裨益的。至少可以从丧仪的角度,矫正今人对书内人物性格理解的某些偏颇。

  • 林语堂的双重文化取向探析——自我东方主义与东方文化情结的二元并立

    作者:王少娣 刊期:2013年第10期

    林语堂植根于东方,对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学与历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他自小开始接触西方宗教与语言文化,成年后更有三十余年在西方国家生活的经历。这种文化背景造就了林氏双重的文化身份与复杂的文化观:一方面,他为满足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期待而对其本族文化作了相应的修饰甚至曲解;另一方面,他又始终无法割舍对东方的深厚情感。因此,...

  • 以《三体》为例谈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困境

    作者:韩骏 刊期:2013年第10期

    中国科幻小说历经百年发展,至今依然难以成为现代文学读物的主流之一。时至今日,中国科幻小说愈加式微,不仅接受群体愈加萎缩,文本作品也鲜有巨大的影响力。面对市场化大潮,科幻小说亟需进一步探索自身未来主义色彩与市场娱乐性的平衡点。

  • 李纲和陶诗内容研究

    作者:黄关蓉 王雪飞 刊期:2013年第10期

    李纲是宋朝南渡以后和陶拟陶数量最多的诗人之_,他对陶渊明极为推崇,不仅表现在赞赏陶渊明的诗词,也在行为和思想上向陶渊明靠拢。他对陶渊明诗歌的学习主要是在其被贬谪闲居之时,今存李纲和陶诗共85首之多。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其和陶诗内容进行研究,尝试探寻李纲在人生不同时期如何和陶、如何通过创作和陶诗以反映自己心境的变化。

  • 郭沫若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作者:王小平 刊期:2013年第10期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中,无论在新诗的创作方面,还是在历史剧的创作中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20世纪30年代“革命文学”的启蒙运动中,他是“文艺大众化”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之一,这为后来的“文学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做了奠基性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某些海外文学评论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内地掀起了“重写文学史”,贬低...

  • 主流电影的社会学考察

    作者:刘广宇 刊期:2013年第10期

    中国主流电影的生产与消费已经成为当下业界、学界的热门话题。在众多批评与理论话语之中,人们对主流电影社会文化功能的阐释却很少提及。尤其是当把主流电影与观众链接的时候,商业票房几乎成了唯一的考量目标,而这恰恰忽视了在电影与观众之间所可能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力。因此,本文试图利用社会学批评的方法,来揭示电影,尤其是主流电影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