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史》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61/S,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
《中国农史》刊用文章包括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地区农业史少数民族农业史、农业文化史、世界农业史、中外农业文化交流及农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等诸多方面,同时也登载有益于农史研究的农业史学新著评论、农业史坛信息、读史札记等。
1、作者姓名置于论文题目下,居中书写。作者工作单位、职称等用“∗”号注释在文章首页下端。
2、文中出现的次序号,在引文末右上角方括号内注明,参考文献著录书写格式、间隔符号必须按照本刊规定。
3、所有稿件均不退稿,请自留底稿。严禁一稿多投,对于一稿多投行为,本刊将进行公告。
4、来稿须附350-500字的中、英文摘要,3-5个关键词。
5、注释码,请用①②③之类表示,并标注在正文相应内容的上方,如:——①,——②,------③。每页重新编号。
立即指数:立即指数 (Immediacy Index)是指用某一年中发表的文章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除以同年发表文章的总数得到的指数;该指数用来评价哪些科技期刊发表了大量热点文章,进而能够衡量该期刊中发表的研究成果是否紧跟研究前沿的步伐。
中国农史杂志审稿时间3个月多一些,时间有点长,先是外审了一个半月,回来直接说没有创新性,庆幸没有直接退稿,编辑给了退修,重新修改了之后再审,大概快两个月,最后一次修改格式,修改后两个星期左右录用,不说了,顶一下。
中国农史杂志审稿效率比较高,1个半月就返回意见了,3个专家,意见比较中肯,小修给10天时间,时间有点紧,但是还是紧紧张张的改完了,又复审了1个月,然后录用,编委处理稿件效率高,修改后对文章提高较大!
文章从投稿到录用大概3个月,两个审稿人,一个要求修改细节,另一个审稿人提的意见很中肯,本人也学习不少,大修后接受,感觉只要认真修改都没问题,《中国农史》期刊水平在中文期刊中不错,编辑处理效率也挺快的,推荐大家投。
历经3个外审专家,6次退修,3个月终于录用刊出。编辑老师和审稿专家真得很仔细,导师也很认真负责,但这么多次退修后还是录用了,说明文章能否接受主要还是看文章质量。
分享给大家我的审稿过程:外审专家两个(一个录用,一个修改后录用),进入编委审稿(修改后再审;修改后再审;修改后录用),最后录用,《中国农史》有版面费的,一共历时2个多月。
给我印象就是审稿还是很专业的,一个审稿人,因为现在中国人搞学术水平已经很高了,所以国内审稿人的水平就很高,给的意见的水平也是一流的。我也很喜欢编辑老师,一直耐心的接受我的询问,为编辑老师点个赞。
中国农史杂志可以,现在审稿速度也快,可以加急,一般正常排队也就一年内可以见刊,有稿费,要求不高,性价比比较高的期刊,仅供参考!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内,邮编:2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