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探索

音乐探索杂志 省级期刊

Explorations In Music

杂志简介:《音乐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6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史学、民族民间音乐、技能技法、音乐文化产业、艺术教育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4-2172
国内刊号:51-1067/J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32
总发文量:1209
总被引量:4595
H指数:19
引用半衰期:9.8462
期刊他引率:0.9121
平均引文率:12.037
  • 古伯察《鞑靼西藏旅行记》中有关蒙古音乐之描述

    作者:宫宏宇 刊期:2018年第03期

    法国遣使会士古伯察是“五口通商”后最早进入我国蒙古、西藏地区的西方人之一。其著述《鞑靼西藏旅行记》中对当时清朝热河、蒙古诸旗、鄂尔多斯、宁夏、甘肃、青海、西康地区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民风习俗、自然状况等记述在海外影响甚广。以古伯察1850年首版的《鞑靼西藏旅行记》为聚焦点,检索古伯察对蒙古地区诸旗仪式及世俗音乐活动的描...

  • 方响起源考

    作者:黄艺鸥 刊期:2018年第03期

    方响以其独特的乐器特质在中国古代乐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是“古代宫廷音乐中唯一可以演奏曲调的铁制乐器”,唐宋时期在宫廷与民间得到广泛的应用,明清时期仍出现在宫廷宴飨仪式音乐中,至19世纪末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以方响的起源问题探讨为先决,尝试对目前学界尚存争议的三个方响起源问题,包括起源时间、是中原乐器还是传入乐器以...

  • 思趣于弦缘韵于声——听林戈尔“马拉松”小提琴作品音乐会有感

    作者:景作人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8年3月30~31日,在四川音乐学院聂耳音乐厅,成功举行了一套连续4场,共耗时近11小时的小提琴“马拉松”独奏音乐会。这是一套非常规的音乐会,在这套音乐会上,林戈尔所作的《62首无伴奏小提琴独奏曲集》由“川音”及“川音乐团”的30位小提琴家联袂演奏。音乐会场面壮观,开创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先例。

  • 论钢琴独奏曲《春舞》的审美表达

    作者:冉茜 刊期:2018年第03期

    作为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钢琴家、作曲家,孙以强擅长把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审美体系用指尖弹奏的技法变化进行铺陈与表述。其作品《春舞》的审美表现于作曲家以独特的钢琴独奏技法勾勒出的音乐意境之美,在多种音乐素材剪裁下,将一首炽热而奔放的钢琴独奏曲升华成一部意蕴多样可反复解读的艺术作品。以个案分析为突破口,将文本的关照重点放置在作品的...

  • 从拉赫玛尼诺夫双钢琴作品《船歌》看浪漫主义音乐特征表现

    作者:徐爽爽 刊期:2018年第03期

    双钢琴作品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中的瑰宝,双钢琴《第一组曲》(《音画幻想曲》)正创作于他才华横溢的青春期。其中,第一首《船歌》细腻的旋律线条充满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煽情因素和忧伤色彩,将他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研究和分析双钢琴《第一组曲》中的《船歌》,剖析其音乐表达方式,其意义在于可从该作品窥探俄罗斯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特...

  • 《人民音乐》副主编张萌博士到川音进行学术讲座

    作者:音乐学系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8年5月15日,应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张萌博士在四川音乐学院梧桐楼三楼学术报告厅开展题为《音乐文论写作当中的若干问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音乐学系主任包德述教授主持,主要围绕“音乐论文选题”“音乐论文写作”“音乐评论”3个方面展开。张萌博士首先从“我们为什么写作?”的基础问题出发,结...

  • 川音管弦系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信息计算与工程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作者:管弦系 刊期:2018年第03期

    5月1 4日上午,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李开祥教授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音乐信息实验室主任Christopher Raphael教授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川音“信息爱乐”音乐人工智能实验室。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林戈尔教授、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陈熹处长、管弦系主任助理宋世彬副教授以及印第安纳州立大学音乐信息实验室合作人Yushen Han博士、中方合作人张一...

  • 川音作曲系教师参加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Frontiers Festival”(前沿)国际音乐节

    作者:作曲系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8年4月18~29日,川音作曲系主任杨晓忠教授率黄旭、景徐、郝宇锴及方芳4位老师应邀参加2018年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举办的一年一度的“Frontiers Festival”(前沿)国际现代音乐节。期间,5位老师出席了“Frontiers Festival”的8场音乐会,观摩了来自欧洲各地的著名作曲家举办的5场专业讲座。杨晓忠教授于伯明翰音乐学院作了“我的音乐创作”...

  • 将乐南词的现状、特征与成因分析

    作者:唐进宝 刊期:2018年第03期

    将乐南词是闽西北地区音乐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是外来戏曲剧种与当地音乐元素相融合而形成的产物。探其发展现状,令人堪忧。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分别从发展概况、研究现状、特征与成因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旨在阐述将乐南词独具特色的艺术本质,溯其特征成因,从而更深刻地挖掘将乐南词的音韵魅力,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 论筝乐艺术与道家文化的情趣交融和传承

    作者:贾阳果 刊期:2018年第03期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精髓对古筝艺术情趣有着深刻的濡染与渗透。追求自然之美、寻求淡泊隐逸心境与贵柔的文化精神彰显着道家文化在古筝艺术情趣上的审美和交融;同时,古筝艺术情趣也传承了道家文化精神的内涵,其自由浪漫的创作情趣、游刃有余的演奏情趣和逸情筝曲崇尚虚生意境之趣都体现着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 处州乱弹与婺剧乱弹主曲调的比较分析

    作者:吕华珍 刊期:2018年第03期

    乱弹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取浙江区域流传广泛的处州乱弹与婺剧乱弹为研究对象,在查阅资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两个剧种声腔的演变历史、声腔构成以及主要唱腔曲调展开对比分析,探索两个声腔剧种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差异性,总结它们的曲调特点,期许为学界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参考资料。

  • 四川汉族民歌在巴蜀文化共生系统中的概念、行为、声音

    作者:文飞 刊期:2018年第03期

    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关于音乐人类学的“三维模式”理论是研究音乐中的文化或文化的音乐的一种重要理论范式。他对于音乐本体研究与文化相联系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不仅为“音乐人类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他的“三维模式”更是具有全人类视角的理论意义。在当下中国音乐文化概念、行为与声音发生重大的变革下,有必要用符合中华音乐...

  • 戏曲视角下竹笛北派的风格特征及历史演化

    作者:张娜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戏曲漫长的演变历程中,竹笛与戏曲珠联壁合并长期担纲戏曲的主要伴奏,声声如绘地应和着戏曲的歌喉婉转与重章叠唱。以戏曲的视角全新审视具体而微的竹笛艺术,深入挖掘戏曲影响下竹笛北派的风格特征与历史演化。当前学术界关于竹笛的研究大多仍集中在竹笛本体,鲜有将竹笛艺术置身于戏曲背景,特别是将戏曲北曲与竹笛北派相结合进行的研究。所以...

  • 非遗视野下鄂西原生民歌的传承与呈现审思

    作者:任娟 刊期:2018年第03期

    鄂西地区拥有着文化底蕴深厚且风格独特的民歌资源,千百年来,大量优秀的原生民歌作品在本地区保持着较好的传承机制及呈现方式,并逐渐成为武陵山区地域文化与民众集体精神的重要载体。从当下现实中来看,受到时代及大众审美变化、商品经济及业缘介入等因素影响的鄂西原生民歌在活态生存和流变发展的过程中,其传承机制与呈现方式却面临一些问题,二...

  • 简论社会性别视阙下的女性形象——以东山歌册《寡妇村里的歌》中的《红头巾》为例

    作者:吴燕莉 刊期:2018年第03期

    社会性别学说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将改写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文化产物的基本范畴。在社会性别视角下,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为研究对象,选取东山歌册《寡妇村里的歌》中的代表作品《红头巾》进行分析,揭示东山妇女女性形象的形成原因,并借此反映中国千百年来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和文化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