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5 16:54:25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第1篇

唱歌 兴趣 学生

镜头一: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一直不高,积极性也不大,所以在学习江南民歌《无锡景》时,我化繁为简,抓住歌曲的几个主要音i-6-5-3-2-1,分析讲解了江南民歌的曼妙婉约,很多学生都被歌曲优美曲折的旋律所感染,集体演唱比较顺利。可当我让一名女同学起来演唱时,她说,“我不爱唱!”我问为什么,她说:“我不喜欢这种歌曲!”

镜头二:在听一节音乐公开课,学的是《让世界充满爱》。在美轮美奂的课件背景下,年轻的女老师又是分析歌曲内涵又是欣赏又是范唱,学生们一会儿念歌词,一会儿打节奏,一会儿跟着录音唱,双方都忙的不亦乐乎。可是大半节课下来,我发觉老师基本没弹过琴校对过歌曲的音高,而且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多数学生都还没掌握,教室里已经有的学生不张口了,开口的学生们演唱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

一、原因分析

1.学生们不喜欢教材上的一些歌曲。时代久远,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们无法真正去体会歌曲中的内涵与外延,所以不爱唱这些歌曲。

2.教师在教学这些歌曲的过程中,教学模式保守,教学方法呆板,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几乎把节节音乐课都变成了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长期下来,学生们开口演唱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唱歌氛围,这样,学生自然也就不爱唱老师教的歌曲了。

3.喜欢流行元素是孩子的天性,音乐也不例外。初中是孩子们情绪、感情突变的时期,他们对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和爱好感到新奇,羡慕并模仿他们,从而产生了对流行音乐的兴趣;而且流行歌曲演唱比较容易、个性色彩比较明显,所以,他们爱流行歌曲的程度远远超过对教材上的歌曲。

二、教学策略与实践

要让这些会唱歌的学生张口唱歌,爱唱歌,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是前提。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对于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必定能开开心心的放声歌唱。

1.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要学会利用音乐学案。由于现在的音乐教材好多地方都实行循环使用,学生们与音乐教材的亲密接触只有每周一次的音乐课上,没有教材,学生们自然就无法重视音乐课。音乐教师利用学案,把教学内容中需要预习和课后拓展的资源设计在学案中,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或者是与家人交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歌曲内涵,激发学生课堂演唱的兴趣。

2.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材上的歌曲,难易程度不同,音乐教师要尝试打破传统的、固定模式的演唱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歌曲选择不同的教唱方式。简单的歌曲以学生自学为主,如学唱《欢乐颂》,因为这首歌曲比较简单而且学生们都很熟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自学,上课时分小组比赛展示。有了要求,把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下放,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音乐课。对于一些通俗歌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在听唱的基础上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去学习。在教学歌曲之前先让学生多听,每听一次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让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描述歌曲内容;用简单的拍手方法为歌曲伴奏;用指挥动作为歌曲指挥,等等。有的经典歌曲像《龙的传人》有很多版本的演唱,不妨让学生多听多感受,这样开阔他们的视野,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还为学生演唱歌曲打下了基础。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手段,让单调的歌曲变得生动起来。例如,改变演唱形式,可对唱、接唱、领唱等;使用鼓励机制,唱完歌老师打出分数、分组比赛、同学互评等;还可以使用电教手段,使用多媒体、MP3录音机等将学生的声音录下来,然后播放,让学生聆听自己和他人的声音效果,激发学生演唱兴趣。

3.恰当地使用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随着现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媒体已介入到了音乐课的教学中来,这够让学生能够通过耳濡目染,更加形象生动的学唱歌曲,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但是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要避免把节节音乐课都变成了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和聆听只是为唱歌服务的,音乐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唱歌上,训练学生唱歌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唱得机会多了,学生也便会爱上唱歌课了。

4.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基本功训练。现在一线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中,专职专业的音乐教师占多数,但有的学校对音乐学科并不太重视,导致许多音乐教师工作以后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放松,如音乐教师范唱歌曲时的准确、表演歌曲时的完美、钢琴伴奏时的精彩、知识讲解时的渊博……他们往往都忽略掉。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一个音乐教师,如果自身的能力水平有限,他又能如何让学生喜爱,不受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学生会喜欢他上的课吗?

5.要处理好流行歌曲与教材歌曲的搭配关系。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的特点,这是让初中生对其钟爱的主要原因。只是教学生演唱教材上的歌曲,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不爱唱歌,而一味迁就学生,他想唱什么就让他唱什么,那又会导致学生音乐素养下降,所以音乐教师应该灵活机动地安排唱歌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对待流行音乐时,只有自己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才能让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多收集一些教材上看不到的知识,多收集一些优秀的、经典的作品,如学唱《故乡的小路》时,可以补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唱《奥林匹克风》时,可以补充《我和你》、《北京欢迎你》。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多了解与教唱歌曲相关联的作品,只有听得多、唱得多,才可能会想得多,试想,谁不期望上这样丰富的音乐课啊?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唱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唱歌,感受歌曲的美,同时要让学生在歌曲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了解多元文化,培养人格健康发展,采用丰富的评价方式,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唱歌活动,让学生能够做一个全面展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余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歌唱模块 美与功能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13-01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小学音乐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在素质教育方向下的小学音乐教育“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1]那么,在素质教育方向引领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认识歌唱模块的功能,如何采用更为契合的教学方法呢?

一、小学音乐课歌唱模块美育学生的功能

歌唱是源自于人们的情感又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的一种很直接的很惯用的表达方式。歌唱可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歌唱可愉悦人的心情,释放心理压力;歌唱可高雅人的精神品位,促进人的文明修养;歌唱可丰富人的情感世界,让人更加热爱生活;歌唱可让人的思维活跃敏捷,促进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歌唱可调气、运气、养气,有助人的身体健康;歌唱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密切相互间的感情;歌唱可以美容养颜,焕发人的青春活力。从人们对歌唱好处的认可中可概括出小学音乐课歌唱模块美育学生的功能,这就是:歌唱是赋予小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通过歌唱教学能赋予小学生以美好的情感、聪明和智慧、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思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一门专业课,这门专业课中的歌唱教学十分重要,不可缺失;小学音乐教学尤其应该重视利用歌唱的形式,以小学生

的“快乐学习和快乐体验”来促进教学效果的良性转化,达到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小学音乐课歌唱模块的教法

小学音乐教学的教法有多种,在歌唱教学中的教法自然也有多种,但不同的教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作为音乐教师说来,应积极尝试更适用与激发小学生学习歌唱兴趣和保持歌唱兴趣的教学方法,让歌曲的美好意境和美好旋律飞进学生的心窝,让歌曲的教唱和学唱协调起来,让歌曲的正能量化解为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正能量。这里所要列举的教学方法是:

其一,情境教学法。每一首歌曲都可体现出一种意境,也都可描述出一种意境。这种意境应该为教师所利用,通过教师的匠心将故事的意境呈现给学生,毕竟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仅凭借他们的感受去体会歌曲的意境比较困难,而通过教师用心的描绘和再现情景,可以将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真切地感受歌曲情景的美妙,让学生情不自禁、乐从心生、绘声绘色的表现,在积极的情感投入中收获启迪。

其二,合作教学法。小学生们都有恋帮恋群,愿意打成帮恋成块的特点,歌唱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方法很符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合作学习可以是分组进行的,也可以是全班同学共同进行的。如培养学生对音阶、音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将学生分组,将do、re、mi、fa、so、la、xi分别写在不同的图板上,每个学生手持一张拼图,然后由某一名学生举起自己的拼图,其他学生试唱,在图板提示的接续变化中,学生的试唱此起彼伏,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时值、强弱、音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当学生们已经得到足够锻炼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几个图板拼接,引导学生自己创造新旋律,先短后长,先简后繁。创造出的新旋律,让学生试唱,教师在音准、强弱、时值上及时点拨。合作式教学方法让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既能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又能够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培养合作精神。

其三,多媒体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在具体应用上教师应精心揣摩,灵活应用,用法得体,效果更佳。在小学歌唱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音频欣赏、视频欣赏将学生引导进歌唱的意境,体会歌唱,学习歌唱。可充分利用学校的音乐室,通过学校音乐室的多媒体设备来营造歌唱教学的气氛,使得教师的范唱更加形象,使得歌曲的形象更加丰满,使得歌唱课教学更加立体化、形象化、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法不能用滥,要讲究使用效果,以更能适合教学需要为目的。

三、结语

教师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向导”,小学歌唱教学需要教师的正确导向和e极导向,教师要在普及知识、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好歌唱教学,培养小学生在歌唱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第3篇

因音乐课不属于升学考试的科目,在农村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音乐课成了“唱歌课”,并且唱歌总是“跑调”或“跑音”。由于农村学校音乐教学仪器及设备的奇缺,老师上课只能是一首歌和一张嘴,特别是教唱课本上的歌,学生根本就不感兴趣。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唱歌的积极性和热情,是每个音乐教师面对的挑战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

1、关于变声

男生在七、八年级变声比较明显,女生不太明显,九年级男女生都趋向稳定。变声期,学生声音容易疲劳导致沙哑,如不科学发声歌唱就会导致声带充血病变,留下终身遗憾。因此,声带在未发育之前,学生必须要学会科学带有气息的发声方法轻声歌唱,声带才能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也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2、关于音准

音准在于听觉,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是关键。有些学生由于变声期,自己知道唱不准但无法控制。还有些学生唱不准,但自己全然不知,所谓的天生五音不全,这类学生唱歌总是“跑调”或“跑音”,要把歌唱准简直是“要命”。

3、关于情感

学生唱歌一般缺乏丰富的情感,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某些歌曲不熟悉,情感体验不够深刻。

二、原因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唱歌易“跑音”或“跑调”、乐感差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师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受“音乐课是副科,学校不重视,家长有偏见”等消极思想的影响,音乐课教学存在“出力不讨好”的状况,教师上课消极敷衍,缺乏责任感,把音乐课让给学生做其他文化课的作业,致使音乐课随意应付,形同虚设。学生在音乐课上随心所欲地错误喊唱,课下又放任自流地盲目模仿。在没有得到及时引导和正确学习的情况下,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听觉和审美取向,对声音的高低、好坏及歌曲的良莠缺乏正确的认识。

2、教师缺少必要的基本技能指导。部分音乐教师浅显地认为新课标要求淡化技能,课堂上没有必要对学生唱歌进行技能方面的指导和要求,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层面,在情景创设、音乐活动方面下大工夫,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响亮的集体声音效果,忽视了“知识与技能”层面,对学生的演唱环节缺少必要的基本技能的指导,学生“跑音”、“跑调”现象被掩盖在热闹的表象背后。

3、学生缺乏锻炼展示的机会

以集体授课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虽然也是面向全体学生,但仍不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充分的展示机会,这需要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加以弥补。然而,有些学校却取消了所有文艺活动,将学生与艺术熏陶隔离,使学生丧失了艺术表现的机会,阻碍并影响了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力的发展。

4、中学生处于变声期,声音较难控制

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声音上会发生由童声向成人声音过渡的较大变化,我们称之为变声。处于变声期的中学生,由于声带突然发生变化,(男生声带变宽变厚,女生声带变窄变薄,并伴有充血红肿现象。)发音时会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声音沙哑、低沉,音色暗淡,歌唱时运用不够自如,稳定性差,往往出现暂时失控现象,极易出现“跑音”、“跑调”现象。

三、应对措施

1、激发学生歌唱热情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喜欢唱象周杰伦等歌星的一些现代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

一般来讲,现在的音乐教师只把旋律教会就OK了,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只做简单介绍或干脆不介绍。比如是上个世纪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很遥远了,像抗战时期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现在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难以把握和拿捏了,学生学起这些歌来,自然就没有兴趣了。因此,在教唱这种题材的歌曲时,教师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饱满的情感,激昂的情绪来引导、感染学生演唱,激发学生唱歌的热情,使单调的唱歌课更加充实和丰富。

2、正确应对变声期

初中生在音乐课的唱歌课中,都面临着“变声”的麻烦,所以正确对待变声期——让学生明白变声期保护嗓子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声音发展经历三个时期:童声期、变声期、成人期。变声期又分为三个阶段:变声初期、变声中期和变声后期。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变声期嗓子的变化,明白变声期的声带常处于充血或生理的炎症状态,声带失去控制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变声期的唱歌指导。

3、注重唱歌技能指导

(1)劳逸结合

作为音乐老师,要让学生注意劳逸结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酌情使用嗓子,尽量多听少唱,轻声唱或低八度唱等方法,使学生得到适当的休息。

(2)呼吸训练法

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黄银娥将这种训练技巧编成七字口诀:“气息走在歌唱前,放飞风筝拽紧线;长音练习像闻花,跳音呼吸狗吐舌;肢体语言助歌唱,‘无声练习’固方法。”有助于理解呼吸训练的方法。

(3)假声引导法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第4篇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审美情感 唱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1以审美为核心,激发歌唱兴趣,体现音乐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表现出纯知识性传授的专业化倾向,除了识读乐谱、乐理和歌唱技能的传授,很难看到音乐艺术情感外衣的绚烂。事实上,离开审美情感体验的传统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情感体验与音乐表现就会变得肤浅与苍白。歌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板块中一直占据着一定的份额。

事实上,初中音乐歌唱教学课几乎不再对学生进行歌唱发声训练和歌唱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很多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方面缺乏最起码的歌唱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修养,尤其体现在缺乏采取有效的声乐教学手段与方式去调整和改善学生们的歌唱声音状态,使学生达到声情并茂、富有表情、充满自信地演唱表现歌曲的较高的目标追求。

毕竟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是讲究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一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不从声音的训练着手,不培养同学们养成正确的歌唱意识和歌唱习惯,是不可能把歌唱好的。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在音乐课上也能有最大的实效,提高音乐审美,也能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歌唱,激发兴趣,大胆的歌唱,那就要求教师在课上加进一些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可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以审美为核心”是新课程中的核心理念,但是如果不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储备与技巧、技能的提升,音乐又拿什么来进行审美表现。也就是说,初中音乐教学应有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融入渗透,应有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与系统的呈现,应是一种具备技能技巧、方式方法的音乐审美表现及情感体验,是一种“授人以渔”式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渗透贯穿的普及性、大众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2探索唱歌教学的规律,进一步促进唱歌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从这一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要学生达到此要求而不进行有规律的、较为规范的发声练习,不进行长期的歌唱意识与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初中学生大多正处于变声期阶段,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歌唱引导,不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发声训练,学生的歌唱水平和歌唱素养不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其实,进行正确歌唱意识的培养和良好的歌唱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甚至在幼儿、小学阶段就可以系统而规范的进行了。近些年,每年一度的中小学独唱比赛让我们深有体会,那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学生的确唱得很好,富有表情,富有生气,充满自信,具备良好的气息支持,声区统一,音域宽广,高音集中明亮,过渡声区能很好地运用混声技术从而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由此可见,初中音乐教师更应注重唱歌教学的规律,生动教学,丰富歌唱训练,寓教于乐,自主学习,感受音乐,让人人都有最大的收获,能大胆的正确歌唱,享受歌唱的乐趣。

3重视歌唱教学,全面提高音乐修养

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歌唱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一个更深入的音乐文化只能在歌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音乐之根在于歌唱。歌唱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使学生学习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种能力等等,所以要充分重视歌唱教学。对于音乐课来说,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歌唱,只有首先学会歌唱才能对音乐课的其他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更足,体会更深刻,进步也更大。“唱歌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富有表情的歌唱,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最能感染教育少年儿童……”因此,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歌唱有益健康,它促进深呼吸,从而发展肺部并清洁血液;歌唱促进良好的体态和优美风度;歌唱增进面部的表现力和头脑的清醒;歌唱促进沉着和自信,通过克服困难发展个性;歌唱改善讲话品格,它丰富语言,改善吐字;歌唱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的能力;歌唱改善解释性判断力,这是由对歌词和诗歌的较深理解而激发出来的;歌唱发展对伟大歌手们的艺术的欣赏;歌唱促进对音乐的兴趣;歌唱提高个人境界;歌唱净化感情,对个人,是一种重要的自我表现手段;作为一种娱乐手段和方式,歌唱可以自我满足。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大力地正确地运用歌唱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音乐普及到每个角落,达到教育的全面性、普及性的要求。歌唱教学不仅能促进中小学教育中德育、美育的培养,更主要能协调各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也是其他形式不可忽视的,只有提高学生正确歌唱的意识,才能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加快音乐文化事业的进步。

总之,在现在的音乐课改教学中,不能忽视课堂的实效,唱歌教学中我们要多进行反思与改进。教会学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养和欣赏水平,为学生终生喜欢音乐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第5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歌唱教学 课堂

一、背景分析

音乐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长于抒情的艺术。音乐歌唱教学也不再是专业、局限的音乐课,而是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里,培养他们自主性学习能力的过程。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家,而是面对普通学生,通过音乐课来培养有素养的乐者,让他们体验到音乐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在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疑惑探究中,在音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让我知道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是不能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良好的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能给学生带来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认识,提升他们的个人音乐素养。这也就是在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歌唱教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原因所在。

二、什么叫歌唱教学

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形式,同时歌唱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为生动形象的手段。小学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歌唱是人类的本能。只是我们先学会了歌唱原始的牙牙学语,而后才是真正学习歌唱的艺术。其次,小学音乐歌曲是儿童最易接受和最易亲近的音乐体裁,与交响曲、协奏曲等这些其他体裁相比,更容易被学生和大众接受。最后,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是提高学生个人素养,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之美的最直接方式。

三、怎样达到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基本要求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和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本人提出以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了解课标,把握教材内容

首先,教师要了解《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歌唱教学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一是在生动活泼的唱歌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喜欢唱歌;二是了解一些中外歌唱文化,能欣赏合唱艺术,掌握唱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三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唱歌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音乐能力,加深审美体验,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为终身喜爱唱歌奠定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活跃课堂氛围

教材是全国通用的,可是学生却各有所异,因此歌唱教学要根据小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灵活的运用教材,让学生能在自身的歌唱条件下,进行提高,而不是盲目的让学生按着教材的要求去做,而是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来放低教材的要求,做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采用多种方式,辅助教学需要

在歌唱教学当中,学生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歌唱误区。比如歌唱发声部位不对,节奏不稳定等等。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歌唱。例如在发声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去模拟动物声音,让学生寻找到一个发声点。像布谷鸟的叫声“布谷、布谷”,学生在跟着音乐来发声的同时,教师就要加以指导,布谷鸟的叫声,是空旷的,要飞越云端,来让学生感觉到歌唱时要唱到云端上去,有一种饱满的穿透力。

四、如何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

针对于不同的歌唱曲目,教师运用的歌唱教学法也不一样,因此也就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歌唱教学模式。本人结合小学音乐课堂的亲身经历,针对小学音乐歌唱课中所运用的不同教学模式案例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概述,对不同的歌唱课教学进行了大体的分类。

(一)歌唱教学情境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歌唱教学活动中,运用肢体语言、画面等,给学生创造一种逼真的歌唱情境,让学生能轻松的加入到这种歌唱的氛围中,提高他们的一种歌唱意识,激发他们的歌唱积极性。该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在歌唱情境中的体会,能乐于加入到歌唱的活动中来,主动的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形成一种自主的歌唱心态和歌唱积极性。

【情景模式课堂案例小学二年级《幸福拍手歌》片段】

情境创设1:

师:大家都站起来,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咱们一起春游去。

生: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

情境创设2:

师:现在咱们来到一片草地上,休息一下。瞧,这里啊有一座城堡,你们想不想进去看一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出城堡图)

生:想……

情境创设3:

师:那咱们要先打开进入城堡的密码锁,你们听这个节奏声,拍打出一样的节奏,才能敲开城堡的大门,大家一起来试试。

生:聆听节奏,拍打节奏。

【案例片段分析】

上述的课堂导入中,就运用了歌唱教学情境模式。其目的有如下几点:首先给学生制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歌唱课堂当中,是身体的放松。这里通过图片的展示和教师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觉得身临其境,并在提问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为歌唱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童话故事的情境模式,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聆听节奏,让学生首先学会听节奏,再通过这种游戏式的创设,让学生能不自主的想要去学节奏,为音乐的歌唱做了节奏的铺垫。因为节奏是学习歌唱的基础。一般说来,歌唱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里,主要运用在课堂导入中,大多都是为而后歌唱的学习打基础。此种模式能调整学生的歌唱状态,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歌唱当中,使而后的歌唱教学显得更加的富有趣味性。

(二)歌唱教学体验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的参与歌唱,亲身体验歌唱的节奏、旋律等。该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体验歌唱中,让情感得到一种熏陶和升华,使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和歌唱的方法。

【体验模式课堂案例小学三年级《钟声叮叮当》片段】

体验创设1:

师:老师弹奏“叮叮”的部分,“当”的部分有你们敲击并演唱。

生:根据6/8拍节奏,敲击碰铃并演唱“当”。

师:跟着老师的琴声,现在“叮叮”的部分有你们敲击并演唱,“当”的部分由老师来。

生:敲击并演唱“叮叮”的部分。

体验创设2:

师:现在由老师来弹奏,你们用歌唱表达“叮叮”和“当”的感觉,分组演唱。

生:分组演唱歌曲叮叮当。

【案例片段分析】

上述的歌曲单声部学唱中,运用的歌唱教学体验模式,主要是通过实物,让学生在体验音乐美感的同时学习演唱。体验创设其目的:在体验模式中,让学生在用碰铃的同时,能感受到“叮当”的感觉,把握住歌曲内容,也调整了他们歌唱时的音色,像碰铃发出的音乐声那样清脆悦耳。并且在运用碰铃的同时,能把握住歌曲中的歌词和节奏,让他们能寄娱乐于学习中。

歌唱教学中的体验模式,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主要运用在歌曲学唱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而适用的歌唱教材范围大多是一些能用实物来表现的歌曲。

(三)歌唱教学表演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多种活动,把对歌曲的情感或者歌曲给予他们的感受,通过行为动作阐述出来。该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表现歌曲和展示自己内心对歌曲的理解。

【表演模式课堂案例小学一年级《法国号》片段】

表演创设1:

师:歌曲中“嗡巴巴”的部分有台下的同学演唱表演出来,看一下哪位同学能把这个声音表演的最生动有趣。而其他部分老师叫5位同学上台来演唱表演。

生:(一部分表演“嗡巴巴”的歌唱部分,一部分表演其他歌唱部分)

表演创设2:

师:现在老师请几位演唱的很不错,表演也很精彩的同学上台来,台下的同学一起为她们歌唱

生:台上的表演歌曲,台下的演唱歌曲

表演创设3:

师:现在让老师也表演一下。看下这样的动作好不好看,同学们也评价评价老师。觉得好的话和老师一起表演

生:与老师一起表演歌曲。

【案例片段分析】

上述的歌唱教学中,运用的就是歌唱教学表演模式,主要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觉。表演创设其目的:1.通过音乐给予学生的一种律动感,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受用肢体去表现音乐,体会3/4拍子的韵律感。2.通过上台表演的同学,让台下的学生在自我表演的同时,也能去模仿和发现别人对音乐的阐述,吸取别人表演中的优点,并发现别人音乐表演中的不足。3.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比较浅薄,主要是以模仿、聆听为主,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也起着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表演,让学生在模仿表演中体会这首歌曲的节奏韵律感。歌唱教学中的表演模式,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主要运用在歌曲学唱之后的音乐拓展中,它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如活泼的歌曲,抒情的多声部歌曲等。它们的表演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通过歌舞、分唱或者语言等来表现歌曲。

参考文献:

[1]马[.浅析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J].成功・教育,2010,(11).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第6篇

关键词:老师;学生;声乐教学;学前教育;教学方法

一“首因效应”很重要

多年的声乐教学使我觉得第一节课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第一节课师生共同亮相,相互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声乐课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

(一)老师了解学生

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音乐素质,如:乐感、节奏感、音准等等,便于解决今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没有学习声乐时是怎样唱歌的,为今后的教学埋下伏笔,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歌唱能力在逐步提高,歌声变得越来越流畅、越好听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

(二)学生了解老师

因为老师首先是教育者,然后才是学科教师。第一节课是学生了解老师、了解学习声乐的目的、声乐课的内容的过程:(1)首先让学生了解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演唱儿童歌曲,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2)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声乐课是声乐基础课,是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美的、正确的声音概念、养成良好的歌唱行为的过程。(3)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范唱不同类型的歌曲以及展现优雅的外在形象也会化作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学生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声乐课。

(三)教会学生掌握学习声乐的方法,更有效地提高歌唱能力

在第一节课上,要把声乐课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经常出现的一些状况交代给学生,比如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怪声、白声、破声、跑调、凉调等现象,让学生明白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消除学生初学声乐时的紧张和害羞心理,便于课堂上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方法地练习发声和唱歌,努力做到三个一定:(1)上课时一定要学会听、学会比较、学会模仿。(2)上课时一定要放开声音唱,无论是集体唱、小组唱、个人唱都要尽可能地放开声音,保持歌唱状态和音色的一致。有很多学生比较内向,放不开,不敢出声,我的教育理念是无论你现在的声音有多难听,只要你放开声音唱,我都会努力地帮你把声音变得好听、再好听,但最怕的是你不敢出声。所以要求学生要放开声音大胆歌唱。(3)一定要加强课后练唱,课后练习很重要,这是一个巩固、提高的必要手段。

二、教学方法的定位

1.以声乐理论为支撑的教学方法

在声乐教学中要给学生讲解声乐的基本理论、声乐理论术语,声音训练和理论讲解相结合。比如使学生了解歌唱时我们要运用科学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时身体的状态是两肋扩张,气吸丹田,气息保持在腰围处。歌唱时口腔是微笑半打哈切的状态,喉咙是打开并放松的、咬字要快速归音、歌唱时要保持胸腔、口腔、头腔的通畅,声音是要有共鸣有位置的等等,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声音的基础训练中,以中低声区为主,培养学生全身心地歌唱。

2.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方法

采用集体学唱歌曲、分组辅导、个别辅导、分类辅导等授课法。不仅可以解决共性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个性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敢唱歌、想唱歌的胆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歌唱能力。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第7篇

从2011年底到2013年,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随着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许多教师都在逐渐转变着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在这其中,许多人都注意到在“教学建议”中的一段内容:“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唱歌教学,使学生感受声音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演唱的经验,培养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感的意识及能力。”这段话,把唱歌教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每一位工作在第一线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向。那么,如何高效的上好唱歌课?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艺术水平呢?

1 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唱歌教学

小学唱歌课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课。从发声训练到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涉及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小学生又具有生性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能力也有限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有很多老师设计出了音乐游戏、身势律动等非常好的教学方法。那么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孩子们快速的掌握发声方法,轻松地把握音乐情绪,愉快的理解音乐形象呢?我们认为老师的双手就是很好的工具―― 手的动作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将音乐的情感延伸到指尖感染孩子们。即避免了老师语言上的繁琐,也激发了学生兴趣,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1.1 用指挥手势引导孩子们发出第一个音

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我们没有直接教孩子们唱歌,而是先请孩子们看手形,听辩老师的歌声。如在教唱《粉刷匠》一课,老师先把五指并拢手掌放平,指挥自己用生硬的、喊唱的方式演唱《粉刷匠》。然后,再改变手形,把手掌心拢成半圆,手腕放松,指挥自己用头腔共鸣,柔和的演唱《粉刷匠》。通过听赏和比较,孩子们都说第二种方法演唱的好听。并且都兴致勃勃的学着老师的样子指挥唱歌。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我们就趁热打铁的继续引导下去:“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演唱的好听呢?因为第二次老师的口腔像手形一样,把上颚提起来,声音就立起来了,而老师的音量像老师的手腕一样是柔和的。所以声音就变得好听了。”以后,每次上课我们都用手形提醒孩子们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既形象又直观,孩子们很乐于接受,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演唱习惯。

1.2 歌曲处理离不开合唱指挥手势的帮助

湘版小学音乐课本六年级上册有一首歌曲―― 《山乡的彩云》。是一首通过声音的强弱变化来表现改革开放后山乡美丽景象的歌曲。教学目的是通过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表现山村人们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们采用师生对唱的方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很快就能控制自己的音量唱出力度为p的衬词“嗦罗罗罗喂”。在这首歌曲中有四句这样的乐句,如果演唱时只有强弱的对比,歌曲就会显得有些平淡。怎么处理能让歌曲更好听呢?我认为在演唱时,把前两句演唱的有弹性一些,把后两句演唱的连贯、渐强,效果一定很好。在歌曲处理的环节中,我们并没是用一大堆的语言来描述口型、要求和方法,而是借助合唱指挥手势展现不同的乐句。很多孩子都感受到了手势上的变化,声音随之也产生了变化。歌声立刻丰富了起来。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观察获得的音乐形象能够给孩子们留下清晰分明的印象,并且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

另外,在教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目前还有许多老师在歌曲的教唱环节中还存在不敢放手的现象,依然采用的是手把手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说的少了学生学不会。其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式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获得新知识。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其积累的知识与能力,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教学内容中的哪些部分适用于自主性学习?这其中包括内容的考虑、时间的安排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能否适用等诸多问题。

(2)课题适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学生可以实现多大程度上的自主学习?我们都知道音乐教学方法有许多:讲授法、讨论法等等。这其中有许多老师困惑于“教唱法”与“听唱法”的选择,其实我们认为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灵活使用,不能单纯的认为某一种教学方法就是万能的。或者认为低年级就一定用教唱法,高年级一定就用听唱法,而是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二年级下册的歌曲《小企鹅》,篇幅比较长,但是很有趣味性,学生很喜欢。我们可以在指导学生聆听歌曲时,引导他们配合身势的帮助来记忆乐句。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弹奏来聆听乐句的数目,讨论后再听;然后看着课本再听;最后跟着教师的弹奏一起唱一唱,在这样的反复聆听当中熟悉、掌握新歌。而高年级的有些歌曲由于难度较大,也可以适当的用教唱法进行教学,以免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提前设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可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帮助?能否正确的引出结论和感受?

2 唱歌课的正确目标

唱歌课最终是要把所学歌曲学会唱好。一般来讲学会一首歌并不难,但在“唱好”与“怎么唱好”一首歌这个关键环节上,有许多老师却做得不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歌曲完整的音乐表现与审美体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歌曲学唱基本完成后,要求学生一遍一遍的重复演唱,再无其他深入的教学内容跟进。还有的老师在学生基本唱会歌曲之后便游离于音乐本身之外,进行表面的所谓启发与拓展。使学生始终感受不到自己歌唱的声音之美,从而不能真正的进入审美体验。

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唱好”呢?经过实践与探讨,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整体把握歌曲的调性与曲式结构,明确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逻辑发展关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曲的形象。

(2)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深入感知歌词与旋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控制气息和咬字吐字的方法,准确细致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思想情绪。

(3)在歌曲的教唱过程中,及时纠正音准、节奏、速度等方面的不足,提高歌曲演唱的精准性。合理运用力度的对比和速度的变化,增强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独唱、对唱、重唱、表演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诠释歌曲的内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验,增加学生对歌曲演唱的兴趣。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第8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课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唱歌方法。也就是运用正确的呼吸方式和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不需要太专业的声音,但却要求音高准确,理解音乐作品。下面我就来说一下我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几点看法。

一、现今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过于专业化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课面对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这些生源的普遍声乐素质不是很高,这与招收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不同。对学前专业的学生,不能要求他们达到声乐专业表演的水平,只需要他们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当然,对于嗓音条件好的学生也可以重点对待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生意上的特长。所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声乐的教学要因材施教。

(二)选择歌曲过于专业化

在现今的学前教育声乐课堂中,教师往往会根据歌曲完成的程度加大歌曲的难度。学生在还未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的时候就开始演唱教高难度的歌曲,这对于学生嗓子的保护不利。会让学生误以为只要声音大,能够唱到那个高度就等于完成了这首歌曲。所以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所教的声乐歌曲的选择要在以正确的科学方法为基础的程度上以中低难度的歌曲作为首选。

(三)缺乏对儿歌的学习

这对于学前教育的声乐课堂中教师更重视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学习。缺乏对儿歌演唱的练习。而能够很好的演唱儿歌才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的最终教学目的。学前教育的学生所展现的综合音乐素养是儿歌弹唱。这就需要对儿歌的演唱进行训练。

二、声乐课堂中的改革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

对于幼儿音乐教育不在于音乐能力有多高,而是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对于幼儿来说唱准每个音把握好每一个节奏是不可能的。也不需要要求他们做好这些,只要他们在歌唱的时候开心快乐,感受音乐的时候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当然,能够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初步理解能力就更好了。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歌唱的同时要学会引导,要以快乐开心的心态去享受音乐而不是一味的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

(二)降低歌曲的难度,合理控制发声音域,多做气息练习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都不会用气息。对于歌唱气息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在科学运用气息的同时学会放松喉咙。正确掌握这两项技能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除对先天条件非常好的学生以外大多数的学生在发声练习过程中不易把音域扩展得太宽。根据学生的嗓音情况来挑选歌曲。学习唱他们能完成很好的歌曲。在学习过程当中,注重歌唱的科学方法和培养对歌曲的理解能力。

(三)把课堂的一部分时间作为儿歌演唱的学习

很多学生认为儿歌很好唱,不需要学习就可以。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有些学生反映他们在演唱儿歌的时候遇到音域稍微高一些的地方就发不出声音。虽然儿歌的演唱相对于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简单得多,但也有其技巧和需要训练的地方。学生所反应的高音域唱不出声音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很好地掌握气息的运用,气息和嗓音没有充分结合到一起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需要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气息流动的练习和气息和嗓音相结合的练习。这种方法很容易被学生掌握,但不经常练习又容易遗忘。所以多练习多感受是很重要的。

(四)把儿歌弹唱作为综合素质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