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学报

宜宾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宜宾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630/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政府管理研究、法学研究_《民法典》研究、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宜宾学院
国际刊号:1671-5365
国内刊号:51-1630/Z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7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3371
总被引量:4565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6.7857
立即指数:0.0161
期刊他引率:0.972
平均引文率:10.5097
  • 主持人语

    刊期:2018年第01期

    邵华教授对徐复观史学思想有长期的研究,写过一系列严谨扎实的论文,《徐复观的历史认识论》是其新作,对学界罕有论及的徐复观的历史认识论问题做了深入解析和评述。在台湾曾经发生过“考证与义理”之争的学术论战,徐复观通过对民国以来以傅斯年为代表的“史料派”的批判反思,意识到对历史事实的认知,史家主体意识的渗入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 徐复观的历史认识论

    作者:邵华 刊期:2018年第01期

    徐复观通过对史料派的批评,强调史家主体意识的介入对于把握和理解历史事实具有重要性,并认为历史的主客体之间是互为相融而不可割裂的对话过程。在选取事实标准方面,徐复观承认主体的时代、现实关怀意识主导着史家选取历史题材的导向。在材料的考订与诠释方面,徐复观认为考证应从基本文献入手,应意识到决定如何处理材料的是方法,但决定运...

  • 宋育仁税收思想初探

    作者:董凌锋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摘 要:不合理的税制是晚清中国经济领域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制约国家民族工商业发展和阻碍经济近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维新思想家宋育仁对晚清税制予以高度关注,其税收思想内涵主要包括批判国内税制,赞扬西方税制,提出变革主张。他的税收思想具有与洋争利、持续连贯等特点。

  • “双一流”名单出炉:亮点、不足及建议

    作者:田联进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摘 要:“双一流”名单出炉引来“众说纷纭、褒贬参半”之声,显示出某种视角下一定程度的独见。以杰出人才数、国家科学技术奖数、ESI前1%学科数、国际权威机构排行榜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双一流”名单出炉的140所高校及其50所“非双一流”高校进行分析,发现“双一流”名单出炉具有首次打破固定身份、学科战略布局、尊重大学规律等亮点,也存在...

  • 代课教师生存状态研究:现状与趋势

    作者:李巧真; 周序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摘 要:学界已有关于代课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主要从职业认同、成本—收益和政策管理三个视角展开,但这些研究大多关注教师生存状态的表面状况,对教师生存状态不乐观的背后原因探讨不足,也未能结合国家社会制度变迁背景进行考察。未来关于代课教师的研究应纳入结构视角,分析代课教师生存现状的结构性因素,以质性研究的形式对代课教师进行深...

  • 招赘婚姻:家庭本位下青年的婚姻策略与生育策略——来自宜昌Y村的调查

    作者:邢成举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摘 要:表面上看,招赘婚姻是对传统婚姻主流形式的背叛和“革命”,但从婚姻的实质看,招赘婚姻实现了传统婚姻所追求的家系维持与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与目标。尽管个别招赘婚姻是由情感因素促成,但是绝大部分的招赘婚姻都是婚姻双方家庭为其儿女和家庭自身所安排的一种婚姻策略与生育策略选择。招赘婚姻遵循的是家庭本位的行动逻辑,而并...

  • 农村婚庆送礼行为的“文化嵌入”——以粤东北一场客家婚礼为例

    作者:贺婷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摘 要:农村婚庆送礼行为涉及送礼原则和礼金大小,取决于礼文化的内外深浅度特质和人们送礼主观意愿的共同作用。送礼是建构礼文化的过程,体现了婚庆送礼的经济行为嵌入在文化环境之中。个体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文化背景形塑着人们的行动,将文化特性与经济行为的维度相结合可能开启一个文化解释的新视角。

  • "穷游”青年的消费行为与社会文化功能

    作者:姜兰花 刊期:2018年第01期

    消费主义语境下,“穷游”青年以抵抗的行为风格构建起自身的亚文化意义。他们在具体的“穷游”消费实践中,以“穷”之名对抗消费社会物的极大丰盛,以时间的可能性对抗大众休闲的悲剧,并用技术工具的符号意义实现亚文化群体的文化认同。“穷游”青年的这些行为表现,折射出了以消费方式确立的身份区隔的本质,技术工具理性带来亚文化意义的同...

  • 作为义务中“支配领域性说”于我国的反思与修正

    作者:陈文昊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摘 要:“支配领域性”作为“排他性支配理论”的一种情形,是本体论之下注重事实基础的产物。“支配领域性”的合理性可以从功利主义或者社会连带义务进行考察。但是,功利主义主张的利益衡量框架之下,利益衡量理论可能得出个人自由高于待保护脆弱法益的结论,难以推导出作为义务的存在;社会连带义务动摇了“排他性支配理论”的事实性根基,...

  • 民法典编纂视野下我国配偶法定继承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作者:郭庆敏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摘 要:国外大多数国家主要通过不固定配偶的继承顺序,根据配偶参与的继承顺序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应继份,以及赋予配偶先取权、用益权的方式对配偶的法定继承权进行保护。我国现行立法采取固定配偶继承顺序,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原则上均等分配的方式对配偶的法定继承权进行保护,这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兼顾配偶与血亲继承人的利益,同时又弱化了配偶...

  • 从行政逻辑到司法之维:法官会议制度的应然图景--由功能“弱化”与“异化”的样本说起

    作者:戴建军 刊期:2018年第01期

    我国法官会议制度在审判实践中存在功能“弱化”与“异化”的双重困境:被“架空”致使咨询与统一裁判尺度的效果不理想,或被“滥用”异化成法院内部的审判决策组织。根源在于该制度运行背后行政化的异化逻辑,表现为组成机制、启动机制、发言机制的高度科层化以及会议决议影响独立裁判等。我国法官会议制度应转变会议运行理念,坚持效益原则,...

  • “马克思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论:历史梳理与理论反思

    作者:胡俊飞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摘 要:马克思文学批评是否具有系统、独特的理论形态,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察有着相异的判断和认识。从恩格斯到普列汉诺夫的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文学批评本身不构成理论形态,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蕴含着一套待建构的批评理论。恩格斯将马克思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过于简单地阐释为“认识—反映论”,而“人类学模式”则是由普列汉诺夫在理...

  • 本雅明对“Aura”的美学阐释

    作者:冯能锋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摘 要:当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本雅明“aura”时各执一端,这种争议对理解其美学思想产生不利影响。“aura”中译为光晕比较符合本雅明的原意。光晕可以准确地体现出他关于“技术复制时代”以前的艺术作品唯一性与神秘性的论述,且在遵循西方美学宗教传统的基础上符合了本雅明对艺术审美救赎主义的一贯要求。其他译文会误导读者联想起中国古典美学...

  • 海德格尔艺术真理观重探——从凡高的《农鞋》说起

    作者:席铭状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摘 要: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以对《农鞋》的现象学描述展开了对艺术真理的追问,但文本又因他的过多想象和主观判断而受到广泛诘难。事实上,海德格尔乃是以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论立场反对将艺术视为经验对象,主张将艺术视为自由无蔽真理的现身方式。实在论的经验主义立场必然为存在论所超越,但这也造成艺术彻底沦为语言的产...

  • “文学的”国语如何炼成——论民国时期无线电广播与国语推广

    作者:刘成勇 刊期:2018年第01期

    摘 要:民国时期,缺乏规范语言基础的广播和跛足的国语运动在困顿中合而为一、相互扶持,扩大了各自的影响。广播直观立体地展示了语音、声调、情感等语言因素,使民众在对声音的认同中达到民族认同,从而建构起“文学的”国语形象。播音员的口语化播音既简练畅达,又富有情感性和审美性,是“文学的”国语的理想文本。无线电广播的播音实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