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学报

宜宾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宜宾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630/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政府管理研究、法学研究_《民法典》研究、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宜宾学院
国际刊号:1671-5365
国内刊号:51-1630/Z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7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3371
总被引量:4565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6.7857
立即指数:0.0161
期刊他引率:0.972
平均引文率:10.5097
  • 论蒙文通的思想史研究方法

    作者:张茂泽 刊期:2017年第10期

    蒙先生的思想史研究方法以我国文化传统中的中道思维为核心,展开为:思想史和文明史结合;哲学和史学结合,逻辑与历史统一;站在人民群众立场,同情理解历史上的思想文化;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树立国人民族文化自信等内容。他的方法反映了近现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规律,故有合理性,值得珍视。

  • 哲学与教育:论唐君毅的教育哲学

    作者:胡岩 刊期:2017年第10期

    对唐君毅哲学进行教育哲学的考察有着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唐君毅认为,教育哲学是哲学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它包含教育知识论、教育存在论和教育价值论三个部分。在唐君毅看来,教育是世界(或"境界")的一部分,其本质是自我与外界(包括他人)感通的产物;而现实的教育现象的发生,则根源于人的教育意识。唐君毅认为,解决时代问题需要个体理...

  • 李思纯史学思想初探

    作者:周龙飞 刊期:2017年第10期

    李思纯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早年曾留学法、德,学贯中西。李思纯治史主要受西方实证史学和中国传统考据学的影响。李思纯翻译《史学原论》,进行中西史学比较,这是他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史料观方面,李思纯强调"穷尽一切史料",重视对史料的考证和第一手史料的价值。研究方法论方面,李思纯以"理想推度"之法试图弥补史料之不足。

  • “人天生就是一种政治的动物”——论古希腊的城邦共同体

    作者:苏晓冰 刊期:2017年第10期

    与此前漫长的统一王权相比,古希腊城邦表现为一种以公民为主体的政治体制。然而,从更为深远的角度看,城邦共同体不仅是政治意义上的,更成为人理解自身的一种方式:人经由城邦、经由政治才能真正成为"人",在城邦共同体之外的生活则是卑贱的"非人"的生活。

  •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的方法论研究

    作者:张甜甜 刊期:2017年第10期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是康德道德哲学形成的重要阶段,其中的方法论更是其全部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康德先采用分析法通过逐步祛除日常道德行为中的经验性因素,推出义务的概念和道德法则;后采用综合法运用自由的理念把道德法则与道德实践相结合,论证了道德法则进入经验生活的可能条件。其方法不仅解决了道德标准的普遍性问题,而且回答了纯粹的道...

  • 从不败性理论看葛梯尔问题的不可回避性

    作者:李哲 刊期:2017年第10期

    不败性理论曾被用作知识论中葛梯尔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但该方案并未能解决葛梯尔问题。葛梯尔难题对传统知识定义的挑战是不可回避的,该难题的复杂性体现在使用演绎闭合原则和偶然真理方法来分析不败性理论的失败上。因此我们应谨慎使用"知识"这一概念,并考虑到反例的可能出现。

  • 类社会工作——基于某基督教组织社会服务的“扎根理论”研究

    作者:陈彬; 任溶 刊期:2017年第10期

    借鉴扎根理论方法对一个基督教组织所举办的三项社会服务工作之实地调查得出三个主轴编码,即"采用了与个案或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相似的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伦理取向""具有一定的助人自助效果"。三个主轴编码与专业社会工作某些要素契合,归纳得到一个核心理论概念"类社会工作"。这一核心理论概念表明了基督教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存在着...

  • 社会工作中的社交媒体应用及其伦理风险

    作者:余富强; 伍莹 刊期:2017年第10期

    社交媒体在社会工作中应用广泛,但存在伦理风险。社交媒体为案主求助、自我披露、赋权提供了新的渠道,并为社工宣传倡导提供了新平台,然而社交媒体也带来了专业界限模糊、保密、安全和隐私以及信息核实等问题。对此,社交媒体在社会工作的合理应用需要从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教育和社会工作组织三个层面共同探索与践行。

  • 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的司法审查

    作者:楼璐瑶 刊期:2017年第10期

    新《行政诉讼法》在制度层面缺乏对"程序轻微违法"的含义,与"违反法定程序"之间的界限等规定,使得司法实践存在重实体轻程序、裁判标准不一和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程序轻微违法"是一个"度"的问题,很难形成"一般标准"。故应当从内涵上对"违反行政程序"重新进行认知和分层,在司法审查中分步骤结合设立该程序的目的、程序违法是否影响相...

  • 伦理视域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

    作者:邹平林 刊期:2017年第10期

    在一种道德思维的观照下,我国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存在问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需在一种伦理视域中,首先改变以往局限于理想道德期待的做法,加强职业的底线伦理建设;其次改变以往局限于抽象、笼统道德要求的做法,加强职业的专业伦理建设;最后进一步明确规范的主体及其性质定位,确实有效地发挥其对教师言行的自律性规范作用。

  • 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可能

    作者:赵丹 刊期:2017年第10期

    高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有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育模式让城市高中学生在自我需求及意愿基础上,通过自主支配和掌控自己的学习,实现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教育目标。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相关教育部门从平台建设、课程改革、学习评价和管理机制给予支持,以...

  • 基于社会阶层性的教师发展目标建构

    作者:王岑岑; 伍叶琴 刊期:2017年第10期

    教师有独特的社会阶层历时演变及特征,在古代,他是"道"的传播者与自由批判精神的代表。反观当代,教师逐渐转向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淡化了公共身份。教师应重拾知识分子角色,构建基于知识分子阶层特有的生命意义——"有心""有德""有人格",塑起教师发展的自我重建目标和学生生命成长他人目标,最终实现诗意教育的终极目标。

  • 逃避自由下的自我建构——城市主题新民谣的符号消费研究

    作者:周尚琴 刊期:2017年第10期

    城市主题民谣是新民谣的一大类,这类新民谣是运用一定的符号编码机制对组合轴和聚合轴进行双轴操作进而形成的符号文本。新民谣里的城市符号是符号文本发送者以漂泊之名对城市有意的编码,接受者经过主观化的解码后引起很大程度的共鸣,其背后蕴藏着现代都市青年自我缺失下逃避自由的符号消费心理。在音乐中展开自我的寻求之路,是新民谣里城市符号...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图书馆建设

    作者:徐艺心 刊期:2017年第10期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与实践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高校图书馆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优势,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与特色,将图书馆传统与非遗文化、大数据时代下非遗电子文献资源以及资料中心建设相结合;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全球化趋势下找准定位,依托高校图书馆特有的贮存、传播知识与文化创新性平台功能,建设专业化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

  • 西南官话“晓得”的语法化——兼论“晓不得”

    作者:王洋河 刊期:2017年第10期

    西南官话中"晓不得"结构甚特殊,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它是古汉语的遗留。"晓不得"是"晓得"发生语法化之前的否定式。"晓不得"与"不晓得"共存并用,到晚清时期,"晓不得"在书面语中消失,保留在了西南片区方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