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学报

宜宾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宜宾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630/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政府管理研究、法学研究_《民法典》研究、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宜宾学院
国际刊号:1671-5365
国内刊号:51-1630/Z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7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3371
总被引量:4565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6.7857
立即指数:0.0161
期刊他引率:0.972
平均引文率:10.5097
  • 海外购物热的动因、影响与对策

    作者:杨贤传; 陈树 刊期:2016年第10期

    价格差异并非是导致海外购物热的唯一原因。居民消费升级,"符号消费"日益旺盛,而国内制造业却缺乏创新精神,竞争力不足,这必然导致消费外流。海外购物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即倒逼国内制造业、质量标准升级等。吸引海外消费回流应重塑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一方面国家优化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潜能;另一方面企业回归商业本...

  • 现代服务业“营改增”效果的模型验证及制度深化

    作者:胡耘通; 曾琪 刊期:2016年第10期

    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经过三年的试点,其是否达到结构性减税的预期,以及下一步政策如何调整,都需要对"营改增"成效进行验证。通过模型验证,"营改增"能够促使现代服务企业降低税负,提高绩效。但随着"营改增"进一步加深,中央与地方的收益不均、税率档次复杂、特殊行业税负加重等问题将愈发凸显。政府在下一步的政策调整中,应调整中央和地方...

  • 变迁中的道德话语:特性、作用与未来——读欧爱玲教授《饮水思源》一书

    作者:胡鹏辉 刊期:2016年第10期

    欧爱玲教授在《饮水思源》一书中,通过描绘一个村庄的道德话语变迁揭示其特征与作用。道德话语的内涵在于报答的责任和义务,其特性为建构性、变迁性、特殊性和多重性。道德话语既有对非道德行为的监督、调解纠纷以及回应现实困境的积极作用,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在快速变迁的社会情境下,道德话语面临严重危机。因此,可通过一种国家主导的,更大范围...

  • 家庭成员见危不救的犯罪化审视

    作者:徐聪 刊期:2016年第10期

    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一方发生危险,而另一方"无动于衷"的案件时有发生,司法实践中对此种案例的处罚也不尽相同。对于家庭成员之间见危不救问题,理论界展开了深入研究,其中有的主张按照不作为犯罪或不作为帮助犯处理,有的认为应该按遗弃罪处理等。立法机关可考虑设立家庭成员见危不救罪,将家庭成员见危不救纳入刑法,这既符合刑法谦抑性,又符...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研究——以不明财产计算为视角

    作者:王刚 刊期:2016年第10期

    司法实践中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和不明财产的计算方法存在分歧,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在计算行为人的支出以及收受的礼金礼品数额时要全面、科学。行为人家庭有两个以上国家工作人员均因贪污贿赂犯罪受到追诉的,且他们对家庭共同共有的财产都不能说明来源,在不明财产的数额计算上应根据贪污贿赂犯罪的数额比例来计算和定罪,而不能认定为巨...

  • 权宜之计还是一场革命——再论网络语言的属性

    作者:胡正旗 刊期:2016年第10期

    网络语言的出现给我们的语言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但其究竟是不是"一场革命",需要重新审视。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网络语言的特征和属性并没有超出这些基本认识。网络语言是在技术手段没能达到语音对话时形成的社会方言和语言变体。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这种创造语言新质的方式将会被改变...

  • 会话语言美的理论框架与操作范式

    作者:周红照 刊期:2016年第10期

    会话语言美是指在理解对方会话含义的基础上,采用听话人易于接受的说话方式,表述令人信服的话语内容,通过会话提升交际双方的信任感与亲密度,在实现自身交际目的的同时兼顾听话人的利益诉求。影响会话语言美的基本因素包括语言知识、心理认知、情感要素和百科知识。实现会话语言美,既要根据会话类型与会话语境选择相应的编码和解码方式,也要在会...

  • 副词“端”的产生及其发展

    作者:叶慧涓 刊期:2016年第10期

    "端"是先秦时期出现的副词,最初因与"专"通假而出现"特意"义副词用法。东汉时由"端正"义形容词"端"发展出表"适值"义的情状副词"端2"。南北朝时期,表"果真"义的"端3"和"究竟"义的"端4"均已萌芽,到了宋代使用广泛。元明之后,"端"的所有副词用法均逐渐减少。副词"端"各类用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显示了汉语语义发展的某些...

  • 黑格尔哲学中“理性”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以“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为例的考察

    作者:苏晓冰 刊期:2016年第10期

    近代西方哲学中有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向,即割裂主体与对象,或者说理性与现实。区分"现象"与"物自体"的康德批判哲学可谓这一趋向的典型代表。针对这一割裂的现象,后起的黑格尔哲学一方面肯定了批判哲学对经验论和先验论这一历史问题所进行的总结性处理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他又强调"理性"与"现实"的一致性,所谓"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

  • 人之为善:孔子与苏格拉底哲学再对比

    作者:姜雯雯 刊期:2016年第10期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对比从两个维度展开,在指向普遍人性的内在维度中,两人都对人性品德——智慧、勇气和正义高度认可,并执着于至善的追求;在具体化时空下的外在维度中,处于春秋战争时期的孔子试图通过"内仁外礼"走向大同社会,而民主时代的苏格拉底则要求"内理外法"通向理想国。两人的人本思想交汇为21世纪各国文明对话的基础,指明了未来哲学...

  • 先秦儒墨礼乐之争——以孔子、墨子、荀子思想为主线

    作者:代秋彬; 黄开国 刊期:2016年第10期

    先秦之礼乐殊途而同归,都是由原始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上升为国家制度而被赋予了宗法等级性质。这种性质内化于人心是先秦礼乐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先秦儒墨两家围绕礼乐的论争便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儒家从统治阶级的角度出发,认为宗法等级是自然之理,应当强化相应的内在情感,同时也强调内在情感重于外在形式;墨家从其平民立场出发,主张改进葬...

  • 胡适与梁启超传记观之比较研究

    作者:王余鹃 刊期:2016年第10期

    梁启超和胡适分别以学者身份和改革家身份进行传记研究。梁启超的传记/自传研究属于历史的研究,立足于历史,着眼于现实;胡适则属于现实的研究,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就传记/自传范畴而言,梁启超是在历史的范畴内考察,他所说的自传主要指史家自序式自传;胡适则试图在文学的范围内考察,他所说的自传已具有较广的涵盖面。此外,梁启超和胡适都找到...

  • 漂泊与归返的双重困境——马永波诗集《词语中的旅行》解读

    作者:喻光明 刊期:2016年第10期

    作为学者型诗人,马永波尽管提倡复调式的诗歌,写作不再受诗人统一意识的支配,但诗人自己作为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中的一部分,其情感历程和诗学探索过程仍是有迹可循的。诗人在处理农村与城市关系、南方与北方的关系以及诗学探索和写作方面的确立和怀疑的关系时,都渗透着漂泊与归返的困境意识。

  • 都市的漫游者——沈从文与施蛰存的都市书写

    作者:陈博文 刊期:2016年第10期

    在京海两派领衔人物沈从文和施蛰存都市书写的笔下,主人公常常以"漫游者"的姿态出现,用一种漫游的形式观察和打量都市,形成独特的审美经验。在沈从文作品中,都市是其主人公借以逃脱居室逼仄的一个场所,但主人公常常被都市拒绝而逃回住所;施蛰存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漫步于繁华的街头,此时,都市成为一个催化剂,催化着人的欲望。两派代表人物的都市...

  • 从装备角度看甲午清军陆战战场失败的原因

    作者:葛静波 刊期:2016年第10期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廷调集多路重兵在平壤、辽东、山东战场与日军展开攻防战。在清廷中央对战争态度举棋不定、地方督抚派系倾轧,特别是北洋水师首战失利的情况下,清陆军的装备水平便成为每一场陆战能否取得局部胜利的关键性因素。虽然战前洋务运动已经启动多年,然而,受制于装备管理混乱、战场保障补给不利等多重因素困扰,清陆军唯一可以依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