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学报

新余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Xinyu University

杂志简介:《新余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223/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能源新材料、中小城市发展、工业技术、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生物、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高等教育教学

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新余学院
国际刊号:1008-6765
国内刊号:36-1223/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9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4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2945
总被引量:3181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5.3132
立即指数:0.0066
期刊他引率:0.9786
平均引文率:6.6997
  • 瞄准新兴产业快速响应 对接就业岗位机制创新——太阳能光伏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

    作者:罗玉峰 刊期:2012年第05期

    针对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瓶颈问题,新余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及学科专业设置上积极对接地方优势产业,积极探索深度"校企融合"的办学途径,大力推行"一阶二化三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四实"运行保障体系,在培养新兴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上形成了一套人才培养快速响应机制。

  • 光伏专业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探析

    作者:江民华 胡军英 刊期:2012年第05期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使得实践育人成为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以新余学院为例,对实践育人的体系进行了归纳和思考。

  • 周人田猎文化与《诗经》中的田猎诗

    作者:陈鹏程 刊期:2012年第05期

    《诗经》田猎诗的研究要紧紧置于周代的田猎文化背景下来进行。田猎与周人的经济生活、政治文化、审美心理有着深切的内在联系。《诗经》田猎诗对后世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 西和山歌再探

    作者:剡自勉 刊期:2012年第05期

    西和山歌起源于劳作中的隔山喊话,它近波及陇南各县,远与天水山歌互渗,从而形成了一个山歌文化区,西和山歌是连接洮岷花儿和陇中花儿的链扣,是这一地域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承载者之一,是甘肃花儿的一支重要源头。

  • 高校校园空间环境探析——以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为例

    作者:胡群霞 刊期:2012年第05期

    从大学师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出发,以功能、安全、经济、美学的原则分析了校园空间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强化校园空间的功能,增强人文、自然景观的统一规划并注重环境的细部设计,营造舒适宜人、富有教育意义和地方特色的校园环境。

  • 耶利内克戏剧《白雪公主》的互文性解析

    作者:邓颖琪 刊期:2012年第05期

    《白雪公主》是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戏剧《死亡与少女》中的一部分,它与传统的格林童话在人物、情节和文字细节上形成互文性关系。但在主题上,它揭露并批判了女性潜在的奴性思想,同时又超越女性主义,直指人类终极命运——死亡。

  • 当爱情与道德遭遇时——评丁玲的《不算情书》

    作者:方华蓉 刊期:2012年第05期

    《不算情书》是著名女作家丁玲的一部较为独特的创作,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收获。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分析蕴涵在文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欲望,以及在道德压力下,女性欲爱不能、欲罢不止的情爱纠葛。《不算情书》被视为丁玲女士一段独特经历的真实写照,这段独特的情感经历与文本创作之间存在某些微妙关系。

  • 爱的赞歌——《路得记》中爱的解读

    作者:张景成 刊期:2012年第05期

    从圣经文化的独特视角,对旧约圣经《路得记》记载的女主人公摩押女子路得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和解读,指出它内中所表达的婆媳之爱、恋人之爱及邻里之爱,决不是狭隘自私的个人之爱,而是博大利他的无私之爱,是一种跨越民族、宗教、血统或外貌的真正的人类大爱,这一不朽佳作所蕴含的一曲曲爱的赞歌,在构筑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 论刘醒龙《天行者》中的“雪”意象

    作者:曹付剑 刊期:2012年第05期

    "雪"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当代作家刘醒龙在其长篇小说《天行者》中延续着对这一意象的抒写。在他笔下,"雪"被赋予多重的象征内涵:或是高尚人格的寄寓;或是诗意情感的坚守;或是错位现实的反讽。透过刘醒龙笔下的"雪"意象,既可以窥探出中国乡村民办教师的生存困境和苦难命运,又可以展现作者对现代文明在乡村传播的深刻反思。

  • 论视觉艺术中“圆”的美学特征

    作者:李丽环 刊期:2012年第05期

    "圆"作为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在视觉艺术领域的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圆"所展现出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圆"完整、均衡、对称,有丰富的形式美感;第二,在视觉艺术领域,"圆"作为技巧的展示、审美的坐标,在视觉艺术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构成意蕴;第三,"圆"有中心且对称,有极强的规范性,优美的外观下蕴藏着科学理性的态度,...

  • 现代消费心理下的生活陶艺造型创新设计

    作者:伍文华 刊期:2012年第05期

    现代社会中的消费产品日益显现出多元性、多层次性的特点,消费者选择消费产品时有着或实用、或审美、或新奇、或从众等复杂的消费心理。探讨生活陶艺造型的发展创新,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实际应用性意义。

  • 从中国远古神话传说看汉民族童年的神性精神

    作者:程光策 彭慧 刊期:2012年第05期

    中国远古神话传说刻录着汉民族童年许多真实的信息,蕴涵着汉民族宝贵的性情特质和神性精神,是民族神性精神的留传载体。天人合一,混沌纯真;阴阳相济,二仪和合;则天法地,创造人文;补天射日,无畏无惧等是其神性精神的主要内涵。

  • 吉他发展之探讨

    作者:陈莹 胡建民 刊期:2012年第05期

    吉他,是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和声乐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吉他作品的创作,加强其民族化;在演奏形式上要多创新;积极开展吉他考级工作,统一考级教材;并在综合类高校开设吉他专业和选修课。

  • 唐前文艺美学视野中“情理”范畴的嬗变及表征

    作者:陈雅君 刊期:2012年第05期

    "情理"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美学范畴,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在唐代以前,人们对情与理关系的认识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由以理节情、以理统情转向强调情的作用。情与理关系变化的过程是从向外开拓到向内拓展,从对外部世界的征服到对内心世界的体味,从恢弘朴拙到小巧玲珑,从伦理型的文学到审美性的文学,文学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

  • 试论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

    作者:李妍静 刊期:2012年第05期

    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行的"一步到庭"产生了很多问题,由于开庭审理前没有进行争点整理和证据固定,很容易造成案件多次开庭审理,严重影响了司法效率。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我国民事诉讼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现阶段采取以偏向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辅之以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特点为基本思路,增加答辩和证据制度,在一定情况下发挥法官的释明权,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