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

文学与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文学与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415/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南开大学
主办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674-912X
国内刊号:12-1415/I
全年订价:¥ 20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复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827
总被引量:675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 哪吒:从佛典中蜕变出的悖伦“英雄”

    作者:陈洪 刊期:2019年第04期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出身传以很大篇幅描写了这一少年英雄弑父报仇的过程,并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形象缘起于佛教典籍,而其最核心的部分--悖逆伦常,却是在通俗文学中蜕变而生的。

  • 《中国图书评论》(月刊)2019年第10期要目

    刊期:2019年第04期

  • 葛藤语与荆棘岭--小议全真教观念对《西游记》文本的影响

    作者:陈宏; 韦静怡 刊期:2019年第04期

    明盛于斯评《西游记》之《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认为其为后人伪笔,理由为文字不"关合性命真宗",而这与百回本《西游记》第六十四回的文本现实殊不一致。后者存有唐僧与拂云叟相论的"性命真宗"语。不过,这段宗教文字并非与叙事天然一体,似为某一改写者为了宣道目的"加塞"进去,且主体部分都是来自署名冯尊师所撰的《升堂文》,属于典型...

  • 论唐代小说中女性还魂复仇故事类型在后世叙事文学中的流变

    作者:何卉 刊期:2019年第04期

    唐代小说受害女性还魂复仇的故事类型在后世叙事文学中发生三点变化:其一,唐代小说中还魂向主母复仇的故事类型在宋代叙事作品中比较多见,但在明清叙事作品中却寥寥无几。其二,唐代小说中,受害女性还魂报复其夫(或情人)的原因是始乱终杀;而宋代及其以后的作品中,报仇原因却变为始乱终弃。其三,唐代小说中,女性还魂报仇的对象多为其夫(情人)或当...

  • 文艺本性研究中的审美概念与审美价值

    作者:谭好哲 刊期:2019年第04期

    文艺与审美的关系问题,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很早就提出来了,而且一直延续到当代文艺美学的研究之中,成为当代美学研究和文艺美学理论建构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新时期以来的文艺理论和美学发展中,文艺具有审美本性与价值的观点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理论认同,审美价值论成为重要的文艺价值学说。然而,由于这一问题的理论言说历史异常...

  • 文学批评标准的限度及限度超越--以钟嵘《诗品》的“误判”为中心的探讨

    作者:田淑晶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不依循某种标准无以展开文学阐释和文学批评。限度之于任何一种批评标准都是必然、实然的存在。从批评标准角度看,钟嵘《诗品》对曹操、陶渊明的"误判"可谓触及文学批评标准限度的批评典例,由其"误判"能够管窥文学批评标准限度的存在形式、现象表现及其批评效应等等,并由此展开关于文学批评标准限度、限度超越以及触及限度的文学批评的思考。《...

  • 古代选本批评的价值追求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葛瑞应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价值学视域中,删选意味着价值的生成与呈现,选本之"选"具有丰富的价值评判意涵。《诗》"述而不作"的价值追求奠定了选本"以述(选)为作"的选家主体呈现方式和基本的批评策略。而选本形成的文本结构性关系将具有极大惰性的文学观从工具性对象转为批评性对象,给予了选家以主动凝结文学观的压力。此外,选家还通过辨体来确证文学价值、形塑文学观,...

  •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及陷阱--新媒体语境下的“微信诗热”探析

    作者:罗小凤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新媒体语境下,"微信诗热"成为近年来诗歌场域中新出现且一直热度未减的一个独特诗歌景观,体现出艺术与生活的复杂关系,是对当下盛行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向的契合与回应。但微信诗是一柄双刃剑,在促进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大众化的同时,亦将诗歌推入娱乐化、商品化的陷阱,需要以"价值理性"规避与矫正其弊病。

  • 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及物”倾向

    作者:邱志武 刊期:2019年第04期

    诗歌由"纯诗"走向"及物",是20世纪90年代复杂的社会语境造成的。由于现实的挤压,诗歌不得不主动应对,鉴于现实对诗歌过于束缚造成"诗艺"不足的教训,诗人开始通过"及物"来抵达现实,诗歌中所呈现的这种现实性在于现实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的调适。"及物"着重表现为事物性、经验性,具有叙事性、个人化表达的特点。通过"及物",诗歌增强了触动现...

  • 大解的“大”--大解诗歌印象

    作者:李文钢 刊期:2019年第04期

    大解的诗歌写作风格独特,有四大鲜明特征:瞩目于人类整体命运的"大"情怀;用冥想的现实启发冥想的"大"智慧;悲欣交集而又能超然物外的"大"幽默;古朴自然而又能直取核心的"大"手笔。这四大特色奠定了大解作为一个"大"诗人在当代诗坛的地位,可以为时下的诗歌写作提供很多启示。

  • 文化研究院文化研究的未来

    作者:周志强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主持人语:孟登迎和颜桂堤的论文,是我主持这个栏目以来所遇到的最让我觉得有话要说的文章。经历了六七十年的发展,“文化研究”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由上海大学王晓明教授倡导并全力支持召开的2018年上海国际文化研究学会的年会,主题就是“文化研究的十字路口”。我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对于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现状和未来做了自己的评述。

  • 试论当今中国“新型”青年文化生成的可能性

    作者:孟登迎 刊期:2019年第04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青年从引领现代社会政治变革和社会政治理想的"新青年"进步角色逐渐转型为引领物质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的"时尚达人",受到了各种推崇个人成功的流行话语的支配性影响。与之相应,相当一部分青年有了对于物质追求、消费文化和个人成功等主流观念的自觉反省和批判,并以志愿者行动等生活实践方式努力...

  • 近三十年中国“文化研究”:开放的话语场域与中国经验

    作者:颜桂堤 刊期:2019年第04期

    文化研究在中国已走过近三十年的历程,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股重要文化思潮。中国"文化研究"不能被简单视为一种西方理论旅行的注脚,而应是有效介入"中国问题"的一种理论阐释与批判性实践。文化研究进入"中国问题"结构,拓殖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域"、研究路径并产生接受的复调。考察近三十年来中国"文化研究"的问题域、切入路径、接受症候等...

  • 《中国图书评论》(月刊)2019年第11期要目

    刊期:2019年第04期

  • 《张伯苓全集》考证六则

    作者:王勇则 刊期:2019年第04期

    《张伯苓全集》是研究张伯苓教育思想的权威史料,也是研究南开系列学校校史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近代教育史的必备参考书,但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存在值得商榷的空间,如:把发表演说、讲话的时间或公文定稿的时间,与见报日期等同;对于报章连载的同一公告,未标明首次刊布的时间;把社团组织召开成立预备会的时间视为成立时间,等等。现选取其中的六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