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

文学与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文学与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415/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南开大学
主办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674-912X
国内刊号:12-1415/I
全年订价:¥ 20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复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827
总被引量:675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 我的父亲——《叶廷元先生译著集》代序

    作者:叶嘉莹 刊期:2018年第03期

    先父叶公讳廷元,字舜庸,清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夏历十一月初五生于北京西城区察院胡同之祖宅(此一住宅为先曾祖联魁公于咸丰年间所购置)。1971年2月10日以脑溢血救治无效,殁于加拿大温哥华市之总医院(General Hospital),享年八十一岁。

  • 精神分析的阐释伦理:齐泽克论希区柯克

    作者:孙柏 刊期:2018年第03期

    精神分析的阐释并不外在于它的分析与论说对象,而是始终受到欲望的调遣、围绕着失落的"客体—成因"展开的,创伤性内核的致命快感就是精神分析自身乃至一切阐释行为的根本驱力。对于言说话语生产机制的这一自觉,正是精神分析的阐释伦理所在。希区柯克电影不断地召唤阐释,构成对理论的应答,其原因在于它不断地激发实在界之快感。齐泽克演绎的希...

  • 齐泽克“快感”逻辑的起源

    作者:张嘉荣; 夏莹 刊期:2018年第03期

    齐泽克认为,当人们尝试以不同(后)结构主义的批判理论来处理意识形态,并借此阐明嵌入象征秩序网络中的主体化过程时,这些意识形态的主体化分析总会堕入象征性认同或想象性认同的盲点。同时,齐氏认为拉康指出的"快感"概念却能让我们设想作为言语"自为地作工"的真实界动力——即弗洛伊德所说的(神经症的)症状的无意识主体化——才是意识形...

  • 作为政治批评的缝合式批评-齐泽克研究

    作者:刘昕亭 刊期:2018年第03期

    针对拉克劳等后马克思主义者对"缝合"的使用,齐泽克从内部—外部、主体—客体两个方面,重新定位了"缝合",并提出"缝合"是一种具体的普遍性。在此一思想基础上,本文将齐泽克一系列批评实践和理论书写,概括为"作为政治批评的缝合式批评",即一种朝向具体普遍性的知识生产,一种试图抵达并解开当代政治困局的文化政治批评。

  • 《世说新语》“成于众手说”献疑

    作者:刘强 刊期:2018年第03期

    关于六朝志人小说名著《世说新语》的作者,一向题作宋临川王刘义庆,然自明代陆师道首创、近代鲁迅再申以来,"成于众手"说渐成定论,当代学者多次撰文证成之。然此说并非没有破绽。本文从刘向与刘义庆的源流关系及其振兴家族文化之抱负、刘义庆的生平履历及儒释杂糅的思想倾向、《世说新语》的纂辑性质与编者之关系三个方面加以论析,认为在《世...

  • 施耐庵传说辨正与溯源

    作者:杨大忠 刊期:2018年第03期

    施耐庵传说成为证明苏北施彦端就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重要证据,虽然许多学者对此进行否定,但都存在着问题,没能从单纯辨正的角度单独审视施耐庵传说。其实,只要推断出苏北施耐庵的大致生卒年,辅以《水浒传》在明朝流传的事实,加上从《水浒传》中寻找出相应的内证,然后以之与流传于苏北大地的施耐庵传说相比照,就可以对施耐庵传说的真伪进行...

  • 《庄子》所创造的三个世界

    作者:曹廿 刊期:2018年第03期

    《庄子》中的三重境界的哲学思想是获得学界认可的,然而对于庄子文学表现下的三个世界则少有人提及,本文针对《庄子》全文中三个世界的描写进行分析与梳理,力图寻找庄子思想中的"六合之外""山间水泽"与"人世间"三个世界的关系以及其各自所表现出的思想内涵。

  • 朦胧诗派对知青诗歌的承续与规训——以食指和“今天派”为论述中心

    作者:白杰 刊期:2018年第03期

    知青诗歌是朦胧诗"史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历史重叙中,食指、芒克、多多等对朦胧诗有重要影响的知青诗人却被逐至边缘。朦胧诗派在借助知青诗歌接续现代主义诗歌传统之时,又防范这些先驱者削弱自己的权威地位和先锋姿态,故而有意限制"寻父"进程。此外,由《诗刊》主导的诗坛正统亦依从意识形态主流和"十七年"诗歌传统,从语言风格、创作...

  • 灵魂的创痛与觉醒——论灰娃的诗

    作者:孙德喜 刊期:2018年第03期

    灰娃的诗既表现出灵魂的创痛,又显示出她灵魂的觉醒,进而由觉醒而体现出高贵和博大。灵魂的创痛激活了诗人的记忆,她拒绝遗忘。灰娃的觉醒表现为自主意识、超脱世俗的羁绊、以高昂的姿态面对现实,表现为对自由的深刻认识与强烈渴望。觉醒后,灰娃一方面审视自我,另一方面谛听灵魂深处的声音,聆听大自然的声息和来自历史皱褶的声讯。觉醒了的灵魂...

  • 论孙毓棠的新诗戏剧化探索

    作者:薛媛元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袁可嘉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提出之前,孙毓棠就已在无意中开始了自己的新诗戏剧化探索。同时在话剧和历史学领域多有成就的孙毓棠,从话剧演出中领悟了设置戏剧性处境、构筑情节冲突、利用对白与独白等创作技巧,也从历史研究中移植了远取材、远取譬、客观化抒情、注重历史细节考证、采用史诗体式、以人性的历史观打破二元戏剧化模式的写作手段...

  • 清末民初女性小说家吕韵清生平及小说作品考述

    作者:杨萍; 许文伯 刊期:2018年第03期

    吕韵清是20世纪初女性小说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她与南社著名女诗人徐自华有总角之交,她的生年是略晚还是略早于徐自华,她的小说作品数量是七八篇还是十几篇,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依据,通过解读比对史料,推断吕韵清的生年应晚于徐自华,在1874年至1875年左右;她在1914年至1924年间,相继在《申报》《女子世界》《七襄》《春声》...

  • 台湾女性诗歌研究刍议

    作者:王俊清 刊期:2018年第03期

    近年来台湾女性诗歌研究取得了若干进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女性诗歌"作为一种批评话语,提示的是一种批评的角度和某种批评对象的框定,它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却也局限于对"女性主体性"的单一强调。女性写作自己的文学史、诗歌史,有助于重新认识女性文学、女性诗歌的价值,但"女性意识"不可成为单一的文学史观。此外,台湾女性诗歌的比较研...

  • 跨性别群体的媒介生存境遇和传播策略

    作者:陈宁; 冯莉 刊期:2018年第03期

    近几年来跨性别人群在中国大众传媒中的呈现频度日趋增长,其媒介生存境遇值得关注。本文以2010年至2015年中央电视台以及内地收视率排名前十位的省级卫视播所出的电视剧、娱乐节目和新闻节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细读等方法,探究这类群体是在怎样的电视叙事策略下被呈现的,他们的个体解放与电视生产逻辑之间是何种博弈关系,这些媒介形...

  • 闻思所及共香焄——苏东坡的海南香缘

    作者:陈才智 刊期:2018年第03期

    海南不仅孕就了其特产沉香,也成就了具有沉香性格的苏轼。沉香的皮朽而心香,正可作为其历难而不屈性格的最佳写照。在一代坡仙身上,诗艺、香道以苦难及其超越为媒,结出芬芳绚烂的艺术之花,可谓闻思所及共香焄。藉由其咏香诗文的书写,苏轼与海南结下不解的香之缘,他将传统香道提升到明德悟道乃至立身修性的高度,并且融禅入香,藉香参禅,成为中国香...

  • 鲁迅新兴木刻民族化理论探析

    作者:陈力 刊期:2018年第03期

    鲁迅是新兴木刻的主要倡导者,他一手扶植了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从艺术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木刻艺术家给予指导,矫正了木刻发展的错误取向。本文将主要研究鲁迅的新兴木刻民族化理论,首先理清新兴木刻民族化开展的背景,其次将从鲁迅对西方木刻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出发,阐述他通过对二者的选择性推荐促进新兴木刻民族化发展。此外,本文也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