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学报

铜仁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杂志简介:《铜仁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14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梵净古典学、国际问题研究、冷门绝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类学与民族学、历史文化

主管单位:铜仁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铜仁学院
国际刊号:1673-9639
国内刊号:52-1146/G4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493
总被引量:2776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096
期刊他引率:0.9929
平均引文率:1.0718
  • 经学传统与回归经典

    作者:范子烨 刊期:2018年第02期

    《诗经》的出现,如同一轮骄阳,照彻了东方诗国的广宇.大化流衍,江山代谢,世事纷纭,其永恒的经典意义未尝改变,就像《圣经》对西方一样.华夏诗史的历程尽管千变万化,其根本还是在于《诗经》.故自古至今,《诗经》学也一直蹲踞经学的主流地位.刘毓庆教授在这一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世所共知.

  • 《尔雅》的出现与《诗经》诠释学的产生

    作者:刘毓庆 刊期:2018年第02期

    《尔雅》是诠释《诗》《书》语汇的先秦古籍,其中释《诗》犹多,实堪称《诗经》学史上的第一部诠释著作.该书将《诗经》的语汇,根据其意义,构建起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结构秩序:《释诂》《释言》《释训》,解释已内化为人的基本能力的一部分的语言词汇;《释亲》《释宫》《释器》《释乐》,解释因人而构成的人际关系与人所创造的日用器具;《释天》《...

  • 清季民初经学生态浅议

    作者:郭万金; 艾冬景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中西文明大撞击的文化背景和中华民族危机空前的社会背景下,经学生态随之变化,受“存学救国”意识和中华传统的积极入世观念影响,学术“致用”成为清季民初学术研究的主要原动力.经学失去了往日的宗主地位,成为史学的附庸,尝试着开始其现代转型.

  • 绝代丰华:杨氏丰华堂藏本《陶渊明集》三种批语辑考

    作者:刘叔明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有三种《陶渊明集》,这些陶集本属于民国丰华堂之旧藏,集中附录了前人的许多批语,对研究陶渊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陶集对研究我国古代书籍文化史和陶渊明传播史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陶集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与西南联合大学及其经历的特殊惨痛事件可能有密切的关系.经历了战火硝烟,这些陶集...

  • 《文选》的编撰意图

    作者:马朝阳 刊期:2018年第02期

    明代张溥在《昭明集题辞》中说:“后人见其《选》,即可知其志.”《文选》是萧统主编的体大虑深的泛文学总集,不仅反映了萧统的思想与文评观念,也反映了萧统“化成天下”、巩固统治、匡正文坛、流芳千古的编撰目的.对《文选》编撰意图的研究,能够深化对萧统的了解以及对《文选》成书、选录标准等多方面的研究.

  •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新视角

    作者:黄柏权 刊期:2018年第02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在今天是社会广泛知晓的一个专用名词,但在十多年前,在我国却是一个少有人知道的文化概念.早在1950年,日本颁布的《文化财产保护法》中首次提出“有形文化财”的概念,而延伸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 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其现状分析

    作者:黄柏权; 李季鸽 刊期:2018年第02期

    武陵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具有一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遍特性外,还具有积淀深厚、类型多样、多民族共有、民族性与地域性相融、价值独特、存量不平衡等特征.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消失、濒危、衰退、变异、复兴多种并存的状态.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传媒的发展、外...

  • 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作者:余继平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从其特征与价值、问题与保护及开发三方面对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认为: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研究存在研究关注点不均匀、研究成果不够多元化、研究事项不够深入等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照.

  •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探究——基于武陵地区的考察

    作者:张亦嘉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武陵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传媒化的道路.新媒体虽然凭借传播形式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交流,但亦导致其出现异化与同质化的现象.新媒体视野下,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必须创新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

  •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作者:侯长林 刊期:2018年第02期

    我第一次接触“模式”一词是早年做文化研究时阅读美国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一书.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说:“一种文化就像是一个人,是思想与行为的一个或多或少贯一的模式.

  • 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作者:游明伦 刊期:2018年第02期

    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旋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变,标志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工作世界”向“产业世界”的深化与升级,凸显和确立了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与类型特色.当前,产教融合模式的改革正在经历由模式框架体系建构...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黄玖琴 刊期:2018年第02期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在课程体系中比较重视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也应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展好实践教学.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直不够重视,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重视课程实践教学,以...

  •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 ——以贵州省某高校为例

    作者:马鸿霞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贵州省某高校90名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职业认同状况.结果表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知和职业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行为在高考志愿顺序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切实...

  • 教康结合视角下特殊教育本科生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艾文娟 刊期:2018年第02期

    教康结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理念的重要依托.文章以教康结合理念为基点探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能力表征,从教育教学能力、康复训练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三大职业能力出发提出当前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能力发展路径:高等学校-特殊学校联动;康复机构-家庭跟踪协作;心理咨询-自我提升并举.

  • 健康中国背景下梵净山佛教养生思想研究

    作者:刘坤新; 罗忠青 刊期:2018年第02期

    梵净山作为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佛教文化.充分发挥梵净山地区养生的优势资源,既符合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也契合改变梵净山地区落后的经济及健康养生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