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都学刊

唐都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Tangdu Journal

杂志简介:《唐都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05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汉唐研究、伦理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关学研究、博士论坛

主管单位:西安市教育局
主办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国际刊号:1001-0300
国内刊号:61-1056/C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1669
总被引量:2846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191
期刊他引率:1
  • 秦地文学的世界性——试论陕西当代作家与外国文学、异质文化的关系

    作者:韦建国; 李继凯 刊期:2004年第05期

    当今世界,文化的挑战已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挑战,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再造无法避免.作为我国文化与文学大省的陕西,涌现出了一批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优秀作家.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将外国、外族的优秀文化因子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结合,用作品回答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大讨论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他们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造,不仅代表着经济...

  • 《白鹿原》修订版与原版删改比较研究

    作者:车宝仁 刊期:2004年第05期

  • 柏一林篆刻作品选

    刊期:2004年第05期

  • 心迹·突围·和谐——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

    作者:李清霞 刊期:2004年第05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是一个新的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家文风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其创作动机的变化,即个体精神的困惑压抑和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其文学创作的最主要的动力.

  • 从两性文化看《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皇甫世奎 刊期:2004年第05期

  • 汉代文体研究二题

    作者:杨东林 刊期:2004年第05期

  • 儒学与西汉世风

    作者:路海潮 刊期:2004年第05期

    西汉开放气象所呈现出的逐利、奢靡之风在于政治经济之需与习俗固有的延续性、排斥性所致,受到冲击的儒学使其在理论体系和内容上汲取糅合诸派之言与民间风俗,拓展经义阐释的理论空间和社会信纳的实践层面,由此推动理性的开放气象走向极盛.

  • 从风骨到政教:盛唐中唐对建安文学的接受

    作者:易小平 刊期:2004年第05期

    盛唐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注重风骨,中唐古文家和新乐府诗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则强调政教.这种接受差异表明接受者的心态发生了"向内转"的深刻变化.

  • 王维与孟浩然隐逸的差异性

    作者:付兴林 刊期:2004年第05期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两位著名的隐逸诗人,但由于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及价值观念等的不同,他们的隐逸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性.从隐逸的动机看,王朝隐以图自安,孟弃世以逞其志;从隐逸的形式看,王富贵山林、亦官亦隐,孟情寄山水、布衣终身;从隐后的心情看,王恬淡平和,孟怨怅愤懑.

  • 误国谁哀窈窕身——唐诗中杨玉环形象的再评价

    作者:韩玉珠 刊期:2004年第05期

    杨玉环是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争议的形象,对其人的评价也出现了许多怜香惜玉的审美误区.从美学的角度对唐诗中杨玉环这一形象的美丑善恶进行一番缜密的考查和分析,认为其形貌媚态百出,其才能急功近利,其心性自私偏狭,其行为贻害天下,并强调这一形象对人们在实现自身全面美化中的当代启示.

  • 安史之乱中盛唐诗人的山水情怀

    作者:吕蔚 刊期:2004年第05期

    "安史之乱"对盛唐诗人的心态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盛唐时期相比,战乱中的山水诗呈现出新变的特征:盛唐诗人将愤世哀世、悲天悯人的社会意识注入对山水的观照中,显示了儒家强烈的入世精神;盛唐诗人由开阔的胸怀转向对自我心灵的关注,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显示出奇崛深幽的个体忧愁;战争中的山水诗不再体现平静而超然的心态,而流露出枯淡空寂的情...

  • 曹南冥诗歌艺术的美学价值——兼论敬义为本的人格精神

    作者:宋义霞 刊期:2004年第05期

    曹南冥诗歌艺术的悲剧美学价值与其思想核心"敬义"存在渊源关系.研究"敬义"思想对塑造培养高尚人格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也可以窥视16世纪到17世纪韩国文化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相通性.

  • 论应用伦理学的判例模式

    作者:曹刚 刊期:2004年第05期

    应用伦理学的"判例模式"可以取代日益受到质疑的"工程模式"."判例模式"的运用是在伦理委员会这个"道德实验室"里进行的.它指通过一定的程序,在先前的与现实的道德事件的比较权衡中来解决道德困境,作出道德决策的过程.应用伦理学的"判例模式"的确立,有助于通过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实现道德与社会需要的动态统一与均衡、创造出新的道德结构.

  • 唐律伦理法思想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马建兴 刊期:2004年第05期

    唐律的伦理法思想,根源于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耕农社会的宗法思想、儒家法律化思想的影响,也与唐初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礼教思想主要体现在唐律中的立法指导思想、同罪因身份而异罚、依礼教原则解释律条、修律以礼为蓝本等方面.唐律伦理法思想的基本精神与特色是家族主义、礼刑合一、义务本位、男尊女卑、仁恕教化等.唐律伦理法思想有其积极因素...

  • 中国近代道德救世思想管窥

    作者:赵炎才 刊期:2004年第05期

    早期维新派从救世角度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道德堕落,围绕价值取向上的塑造时想人格、追求天下国家之利,道德学理上融汇中西伦理道德精华以重构时代道德内涵,具体精神与规范上崇尚知耻、自强不息、忠孝节义、诚信求实以及平等、自由等.在理论体系上,对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等方面作了系统理论诠释,并主张从改革教育、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