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风

三月风杂志 部级期刊

Spring Breezes

杂志简介:《三月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2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封面、人物、艺事、人道观察、影视、悦读、新视觉、老照片、观点、图片故事等

主管单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国际刊号:1003-109X
国内刊号:11-1025/C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156
总被引量:110
H指数:3
期刊他引率:1
  • 邢海燕:短信盟主

    作者:杜兆勇; 汪萍 刊期:2004年第05期

    手机这种高科技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须臾不离手的通讯工具。手机可以用来发短信,短信内容可以自己写,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给网络提供短信原创内容的人,被称作“短信”。中国有着两亿多手机用户,短信真的会因为手机——“第五媒体”的崛起而成为朝阳职业吗?他们真的赚钱很容易吗?短信真的是大众情人吗?抑或是...

  • 戴鹏飞:第一短信挂冠而去

    刊期:2004年第05期

    戴鹏飞是个白金级的短信,也是浮出水面曝光率较高的短信,他现在逐渐脱离短信的阵营,已经多栖发展。短信是否属于青春写作,戴鹏飞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戴鹏飞是内蒙古赤峰人,1974年出生,大学读中文系。1995年大学毕业后,戴鹏飞进入金融部门工作,虽

  • 林志能:“没有手机的短信”

    刊期:2004年第05期

    “没有手机的手机短信”用QQ采访,生平第一次。然而,跟互联网时代的短信做这样一种交流,真不算什么前卫的事,何况这里的主角是没有手机的手机短信——个立志于超越形式和束缚的创作者。“你没有手机?”“是的。”“你却是个短信?”“不可以吗?”

  • 杨伟平:平平淡淡才是真

    刊期:2004年第05期

    杨伟平,是个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年轻人,今年只有24岁。两年前他因为帮着家乡企业在京推销白酒,便来到了北京发展。现在,他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通过参加《北京晨报》的短信征文比赛,成为一名业余短信。杨伟平倒不认为自己

  • 高晓冬:少老板短信

    刊期:2004年第05期

    高晓冬是地道的北京人,他的短信也同样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虽然不到70字的短信,专业色彩却尽显无疑。年轻的高晓冬已经对市场竞争的激烈有观察和思考: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个发展方向,新兴行业意味着机会多多。网络泡沫消退后,软件企业开始走出低谷,短信这种“拇指文化”借

  • 短信是块“唐僧肉”

    作者:张立洁 刊期:2004年第05期

    现如今的手机短信有个倍儿牛的名字——“第五媒体”,让人一听,透着那么股咸鱼翻身的牛气。可是到现在还是有些人打心眼里没把短信当根葱,更别说把短信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提并论了。在他们看来所谓“第五媒体”不过是王婆卖瓜式的产物,自个儿往自个儿脸上贴金呢,想当初不就是新浪自己忙不迭地把这个光鲜、招眼儿的帽子扣在了自己脑...

  • 贾思蕊 我与世界面对面

    作者:俞珉; 李菁 刊期:2004年第05期

    贾思蕊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就像一颗果子,也许从出生注定了一些残缺,但是经过阳光照射和艰辛成长,这颗果子以无异于常人的姿态体验快乐,甚至超越枝头探看世界

  • 贺敬之 “我的一生都没写出一两句能和民谣媲美的诗”

    作者:张骥良; 张立洁 刊期:2004年第05期

    中国现代第一部歌剧《白毛女》,极富感染力、妇孺皆知的《回延安》《放声歌唱》《乡村的夜》《朝阳花开》等抒情诗篇,都和一个人的名字紧密的连在一起,他就是红色诗人贺敬之。贺敬之在7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中依然有很大知名度,这有赖于中学课本的传播力量。城市里的孩子就是从那首《回延安》中知道了什么叫白羊肚手巾,知道了延安有个宝塔山。

  • 史光柱:硬汉也温柔

    作者:赵泽华 刊期:2004年第05期

    史光柱坦言,80年代,大学生们曾经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于英雄的理解和崇敬。而现在有的大学生却认为他太不值了。甚至,有的大学生明确对他表示,我虽然尊重你,但不会学习你。可以说,史光柱经历的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的改变。

  • 人道主义践行者

    刊期:2004年第05期

    “人道主义”的提法由来已久,当理论的探讨还停留在如何界定它的时候,许多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早已开始了它的实践,说“人道主义”抽象了点,担“人道主义实践者”,一大批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本乡

  • 特写:儿子,你是我身上的一块肉

    作者:谷永威 刊期:2004年第05期

    在我国的某些地方,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他们不分血缘疏亲,不分地缘远近,聚居在一个个格式化的村落。早有报道说这是国际SOS儿童村,说这里的孩子虽经历磨难,依旧笑靥如花。孩子们的“妈妈”,一群特殊女性,被招聘到儿童村,开始了“主妇”的职业生涯。在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她们从“职业妈妈”走向“情感妈妈”,以远离物欲的价值观和责任心,行走...

  • 群像:一半是职业 一半是情感

    作者:李菁 刊期:2004年第05期

    按社会学儿童救助的有关研究证明,妈妈在家庭模式中是首要角色。为了保证孩子得到全心的爱,儿童村招聘“职业妈妈”时就亮出“未婚或已婚离异无子”的条件;同时,为孤儿的成长考虑,妈妈被希望稳定地在儿童村工作20年直到退休。因此,招聘后经过一年的考核试用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双方两年一签合同。在这一意义上,SOS妈妈首先是一份职业。

  • 艾滋孤儿是我永远的心痛

    作者:高耀洁 刊期:2004年第05期

    “知识是艾滋病的最佳疫苗。在中国河南,就有一位倾尽心血义务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人,她的故事跌宕起伏,她的精神让人钦佩不已……她的名字叫高耀洁。”——2001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乔纳森·曼恩世界健康与人权奖”颁奖辞。“高耀洁,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她渊博...

  • “兽道主义”者郭耕

    作者:穆小琳 刊期:2004年第05期

    “我就是人道主义实践者!”听了记者的采访意图,电话那边的郭耕有些激动,“有人说我是兽道主义,应该以人为本。把人与兽截然对立,我认为这是很狭隘的人道主义。”郭耕,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今年43岁。认识他好几年了,听说他原先是做进出口贸易的,坐高级轿车出入豪华宾馆,在海关和外商的谈判桌中度过工作的每一天。在上

  • 一名残疾人工作者的自述

    作者:关伟 刊期:2004年第05期

    我是肢残人,从事过许多种所谓的工作,摆棋摊、卖服装、修冰箱、开餐馆、干网吧、任裁判、当编辑、做教师——最后成为北京市残联的一名正式工作人员。本市大约有62万名残疾人,我有理由相信,这其中有61万名残疾人羡慕我目前的工作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