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文化

思想与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Thought Culture

杂志简介:《思想与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421
总被引量:129
H指数:4
平均引文率:5.925
  • 何为理论

    作者:陈嘉映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引子:感应思维远古人类把世上的事物理解为互相感应的东西,人类学家把这类"原始思维"概括为"巫术同一律",有的概括为"互渗律",我就称之为感应思维。死人和活人互相感应,星辰和生死兴衰荣辱感应,木星主福而火星主祸,梦让女人怀孕,魔魇致人病致人死。初民社会中

  • 思想的恢张——论清末知识人的反满意识

    作者:杨国强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清代以八旗得天下,然而从18世纪到19世纪,旗人生业的日趋"窘迫"便一直与清代的国计和户政相牵结,衍为积久积重的累世时病和一朝一朝的奏论与策论。因此,20世纪初年朝廷行新政,局中人和局外人纷纷论国事,督抚、都统、道府、京堂、翰林、御史,以及

  • 清末新政时期上海官、绅、商结合的实业活动——主要考察浙路公司和汉冶萍合并商办案

    作者:易惠莉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清后期江南社会已出现官、绅、商较紧密融合的社会现象,如经商致富的家族或以捐纳步入绅士行列,或大力投资于子弟从事科举进入仕途。在同治、光绪年间编修的县志中,不难清理出这方面的事例。至于积数代的仕宦之家族中有从事于商业经营者也不少见,就

  • 史学何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功用观及反思

    作者:邬国义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以后,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发展,逐渐构成了中国现代史学进程中的主流。在"求真"与"致用"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史家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此作出了鲜明的回答。他们坚持历史研究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为无产阶级的革命

  • 后形上学时代的形上学

    作者:杨国荣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自实证主义兴起之后,形而上学便不断面临各种形式的诘难。20世纪的后期,随着"后形而上学"等提法的出现,形而上学似乎进一步被视为已经终结或应该终结的历史现象。然而,作为对存在的"总的看法",形而上学的消亡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哲学家的拒

  • 人的可塑性及其根据

    作者:孟旦; 肖妹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人们以许多方式从不同侧面来谈论人的可塑性,但在近代,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这类主题却很少引起过激烈的争论。争论的性质是基于可塑性的字面含义及其引申出来的伦理、政治内涵而言的。我们惟一可假定达成共识的是讨论的主题是社会上的非细微的特性。可塑性是普遍而确定不变的,还是可以由个人选择或是可由

  • 伦理道义的存在论根基

    作者:王庆节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一、丹尼尔斯/英格莉希的论题父慈子孝,天下之公德,这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的古代伦理传统中都是一样的。但是,近世西方以意志自由和个体选择为基础的某些伦理理论却对这一古训的哲学论证基础提出疑问,从而不愿承认我们成年子女有孝养年老父母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在这些理论看来,成年子女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对自己的年老父母都不...

  • 理学的本体论美德伦理学:二程的德性合一论

    作者:黄勇; 崔雅琴; 刘梁剑; 朱承; 王睿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一、引论:道德及其可能性一个最重要的元伦理学问题是事实(fact)与价值(value)[或"是"(is)与"应当"(ought)]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能否从事实(或"是")引出价值(或"应当")。这是关于道德之起源的问题,它由休谟首先提出并给予了否定性回答。休谟认为,"是"与"应当"之间并不存在过渡。摩尔则进一步主张,任何从

  • 论技能之获得——德雷福斯的进路

    作者:休伯特·德雷福斯; 刘梁剑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阶段一:新手指导一位新手学习一项新技能,往往先要把所要学的技能分解为各种"脱离情境"(context-free)的特征,让新手在尚未掌握技能的情况下也能辨认。然后,教给新手一些规则(rules),告诉他如何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行事。这个过程颇像一台计算机按照程序来进行

  • 何者“隐而不显”?何者“显而不隐”?

    作者:本·墨兰德; 蔡志栋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一、引言本文将围绕两个论点展开,它们的部分内容是相互交织的。先,我将反驳一种常见的、甚至是处于主流地位的知识/技能观念,部分地与什么是外显的(敞开的)和什么是内隐的(或多或少隐藏的)相关。其次,我将为另外一种不同的知识/技能观念作辩护,

  • 政治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关系

    作者:倪梁康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我想先用两个具体的电影故事做引子,来导入需要讨论的较为抽象的问题:一个是黑泽明导演的日本影片《罗生门》。它于1951年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奥斯卡奖,如今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几乎无需再重复:武士金泽武弘与妻子真砂在旅行途中遇

  • 社会学理论的当代演化及其趋势

    作者:文军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一、问题的提出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社会学的理论研究,最为重要的恐怕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为发现与提出的"问题"是惟一的,而解决的途径相对来说要多得多。正如默顿(R.K.Merton)所说:"发现和形成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大部分科学工作的困难

  • 现代化与人文精神:唐君毅的进路

    作者:陈荣灼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在当代新儒家所面对的时代课题中,"现代化"可说是最富挑战性。而在处理此一课题上,至今为止,大抵上以唐君毅与牟宗三两位先生的工作较有代表性。简言之,牟宗三的手法是借鉴于《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的理论架构,通过知体明觉之无限的"自我坎

  • 日本亚洲主义与中国

    作者:盛邦和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日本亚洲主义其初原意义指在亚洲(主要是东亚儒教区)共同文化背景下,以日本为主导,施行中日、亚洲连携,共同抗击欧美世界列强侵略。与近现代世界上出现的其他许多思潮相似,日本的亚洲主义,有其内在逻辑发展过程:早期表现为抵御列强的"亚洲同盟论"与"中日连携"思想;以后演绎出文化亚洲观点;最后则异变为与"大陆政策"相连的侵略主义理论...

  • 论钱锺书的以诗证史——以《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胡晓明 刊期:2004年第01期

    <正>我在《钱锺书与陈寅恪:两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一文中,曾经从钱锺书的诗学思想与批评实践中,发现他有一种范式意义的成果,即他从不自觉到自觉,或隐或显地反对陈寅恪提出来的"以诗证史"方法,且有系统地标举诗学"别是一家"的大论述。其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