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

世界科学杂志 省级期刊

World Science

杂志简介:《世界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403/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专稿、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与健康、走近科学、大家·科技前沿、今日启明星、智库观察、科学家在工作、科学家访谈、创新...

主管单位:上海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968
国内刊号:31-1403/N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3925
总被引量:1896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38
期刊他引率:1
  • 新年,新科学——《自然》杂志展望2011年科学领域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发现

    刊期:2011年第02期

    揭秘埃姆间冰期(Eemian)2010年7月,格陵兰北部埃姆冰芯钻探(NEEM)项目在2500多米深处钻到了冰盖之下的基岩。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冰芯中所含气体和各种粒子进行分析,以期获取埃姆间冰期(大约在13万~11.5万年以前,全球平均温度比今天高5℃)气候的有关细节,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公布。

  • 纯碳单质梅开二度

    作者:沈葹 刊期:2011年第02期

    碳(6C)*,元素周期表上第六号元素,在太阳系之物质总量里的含量比例甚高,即其丰富程度仅次于氢、氦、氧。碳与氢、氧等元素构成无数种类的有机化合物,所以碳被看作为有机化学以至生命科学的标记。而纯碳晶体乃是重要的单质材料,地球上天然存在的仅有石墨和金刚石两种碳晶结构(二者谓之单质碳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 葛兰素史克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副总裁鲁白谈“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作者:刘燕影(采访整理) 刊期:2011年第02期

    鲁白简介:葛兰素吏克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副总裁,神经生物学家。曾任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神经发育研究室主任,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基因、认知与精神项目(GCAP)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创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 迎接国际化学年的到来

    作者:方陵生(编译) 刊期:2011年第02期

    化学学科是科研领域内其他学科的基础。今年,我们迎来了国际化学年,面对未来,化学家们信心倍增。在迎接2011年国际化学年到来的时刻,《自然》杂志聚焦有关化学学科的深度新闻报导和评论以及最前沿的化学研究,以此庆祝国际化学年的到来。

  • 化学之绿色环保任重道远

    作者:方陵生(编译) 刊期:2011年第02期

    过去二十年间,绿色化学运动有助于化学工业行为走向绿色环保,怛是心态和观念的改变是缓慢的,变革的道路还很长。

  • 新型碳材料前景展望

    作者:方陵生(编译) 刊期:2011年第02期

    研究人员用了25年的时间探索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神奇特性,但这些新型材料何时才能走向商品化?这一天是否很快就会到来。

  • 迷幻药:化学成果被滥用的困扰

    作者:方陵生(编译) 刊期:2011年第02期

    国际化学年旨在庆祝这一专业领域对人类福祉所做出的贡献。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令我清楚地感到不安的是,我对科学的贡献可能根本无法帮助人们获得幸福,事实上,还会给人们造成伤害。

  • 青海湖:高致病禽流感病源地?

    作者:易家康(编译)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中国的青海湖在蔚蓝天空下好似一颗璀璨的蓝宝石光彩照人,引来了众多鸟类迁栖岸边。两位研究人员正在岩石湖滩上把一个全球定位系统发射机捆绑到一只小灰鸭身体上。他们将通过卫星跟踪小灰鸭迁徙路线,这是应对自2005年疑似从该地区蔓延的高致病禽流感(H5N1亚型禽流感)而展开的一系列调查活动的一部分。

  • 植物叶片多尺度构造的陶瓷化复制及其光功能特性研究

    作者:范同祥 刊期:2011年第02期

    利用自然界植物叶片多尺度构造为模板制备植物叶片态光功能氧化物陶瓷,借助“光功能陶瓷本身材质与植物叶片大自然结构相耦合”,大幅度提升光功能陶瓷功能特性.实现“独特多尺度构造一独特光功能特性”一体化与集成化。本课题旨在发现新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构型的光功能陶瓷制备新原理和新工艺。

  • 领跑生物矿化研究的中国学者——访2010年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范同祥教授

    刊期:2011年第02期

    入选2010年度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的共有32位,范同祥(上图)博士是其中之一。春节前两天为约做采访,我联系了其中几位,范同祥是最爽快给予回应的。那天在上海交通大学徐家汇校区见面,范博士专门从闵行新校区赶来.他为了这次采访做了很多准备。给我带来了大量的参考资料.这些都令我感动。那天上午我基本上是在听范博士讲他的研究工作...

  • 改变科学的50个亮点(上)

    作者:史博臻(编译) 刊期:2011年第02期

    是什么改变了人类对周遭世界的理解以及与周遭世界的关系呢?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认为,也许,只有科技进步才会带来人类世界的根本性变革。未来,科学进步在改变自身的同时将会在哪些方面对人类进步带来潜在的或革命性的影响?《新科学家》杂志就此梳理出50个科技亮点,并邀请众多知名科学家进行解读,共同诠释科技变革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 地球深处的科研殿堂——地下实验室

    作者:李道群 刊期:2011年第02期

    在科幻电影《2012》中,印度科学家在距地面1万米深处的实验室工作,并发现了地球将要毁灭的征兆……虽然这是一部灾难片,况且1万米深的地下实验室目前尚不存在,但许多国家已建有深度上千米的地下实验室。2010年12月12日,清华大学和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的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山地下实验室”(CJPL)——在四川...

  • 各国建造地下实验室一览表

    刊期:2011年第02期

    美国1966年,美国科学家莱伊·戴维斯为验证暗物质的存在,绞尽脑汁寻找屏蔽宇宙射线的实验场所,最终他选中了南达科他州布莱克矿区深处的霍姆斯特克金矿,在1500米深的废弃矿井里开辟出一个实验室。实验持续了30年,最终探测到太阳中微子的存在。为了纪念这一成就,这一洞穴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凭借在物理学取得的突出成绩,戴维斯及其同事约翰·...

  • 气候变化时代中的生物科技

    作者:邓雪梅(编译) 刊期:2011年第02期

    针对气候变化正在威胁包括泰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农田以及珍贵的生物多样性,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研究,并试图借助生物科技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由此带来的影响——

  • 全球农业发展:多方位监测

    作者:易家康(编译) 刊期:2011年第02期

    杰弗里·萨克斯(本文主笔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特别顾问。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满足世界粮食供给,萨克斯以及24位农业专家号召开展一项全球信息资料收集和传播的网络工程,以便跟踪不同农业种植产生的多种影响。